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2922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篇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

教学中要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交流、诵读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

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

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

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一)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二)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说说颇褪是什么结构。

   重点指导间架结构,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

   指导学生描红。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

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分段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三、作业

   

(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

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1)精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读。

     ②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

     ③出示学生找出的关于“险峰”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峰这么险,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你能体会到吗?

试着读一读。

     ⑤小结。

   

(2)精读第二段。

     ①指名读。

     ②读读有关扫路人清扫地面的语句。

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什么感觉。

     ③出示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由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b.讨论:

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④小结。

   (3)精读第三段。

    ①指名读,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读4-7小节。

     a.你认为连起来朗读,对比感受,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的精神。

     c.感情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8-12小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

      Ⅰ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老人有一颗对生活充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Ⅱ“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师:

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

你能把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

(生写)

  生:

我把句号改成了省略号。

因为我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记得这笑声。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师:

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

     c.感情朗读。

    ④小结板书。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

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

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③交流评价。

  5、老人说: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

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6、师:

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老人看似普通,但他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心里。

海明威有篇小说叫《老人与海》,本篇课文的题目可以改为《老人与山》。

我们要走近自然,亲近自然。

  最后,请每个同学写一句名言。

写感受,写体会,写想法。

要写得响当当,用一句话,写上自己的名字。

建议大家写在书签上,获夹在书里,或者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或者送给老师同学。

板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

     神态:

————

     动作:

————

     语言:

————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16、最大的麦穗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

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体会文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4、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

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一)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

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

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

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

(1):

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

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

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1)指名读。

  

(2)讨论: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

为什么?

  (不是。

“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

“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

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

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

(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4、指导朗读第二段。

注意读好难句子。

  过渡:

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

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

  出示: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三、总结课文

1、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2、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17、山谷中的谜底

教材分析

《山谷中的谜底》,饱蘸着哲理的深思。

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交流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1教时

  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

  1.板书课题,个别读:

山谷中的谜底。

  (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的问题:

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

谜底是什么?

怎样揭开的?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

谜是什么?

谜底是什么?

怎样揭开的?

)。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

(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3.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指导书写:

魁(鬼)丫(丨)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

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

交给理解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4.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

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每一段写了什么?

  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

写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

两个旅行者在大雪纷飞中,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东坡雪大,只有雪松枝丫富有弹性,没被积雪压断;西坡雪小,各类树种都能存活下来。

  第三段(4—6):

写发现这一谜底的两位旅行者的对话,指出了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能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5.组织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

(指导:

可以针对句子或段落。

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

三、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2教时

一、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学习第一、第二段。

  1.板书课题:

山谷中的谜底。

  2.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画:

  板书:

加拿大、魁北克。

  3.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谜底又是什么?

  要求:

自读1、2两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4.组织交流:

  ⑴谜:

  板书:

  松  柏雪  扬松  女贞

  西坡东坡

  加拿大魁北克

  ⑵谜底:

(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

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4.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弯曲、反弹)板书:

  ②把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

  5.组织辩论:

  师:

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

  (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板书:

智者,强者

  学习第三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遍:

带提示语。

  第二遍:

去掉提示语。

  第三遍: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

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板书:

上下文

  联系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而是____。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而是____。

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

“弯曲不是……而是……”摘抄、积累。

  2.课后,把你的名言写在书本上,再署上你的大名。

  3.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雪小  雪大

        雪松(弯曲、反弹)智者强者

 弯曲不是……而是……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习作5成长的烦恼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字说明,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

第二部分是一篇插图,描绘了同学们交流习作的情境。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本次习作要求,能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

2、习作中要能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要能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消解烦恼。

教学重难点

能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

教学方法

激趣、交流、表达、评价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一教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

由今天《我是升旗手》导入,让生回忆小说中肖晓等人物的烦恼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针对“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这句话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情况,联系自己在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的经历,充分地交流各自“成长中的烦恼”。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这些烦恼的出现是很正常的。

他们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如语文成绩总是在班上排名居后;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如爸爸下岗,家庭收入拮据;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如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

  二、揭示话题,选择材料。

   1、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

   2、引导学生认真筛选习作的材料,想一想:

你的烦恼是什么?

又因为什么而烦恼?

思考清楚这两个问题,便有了自己的习作内容。

   3、按照写作要求,有条理地叙述。

  三、明确要求,讨论写法。

   1、本次习作训练目标:

大胆写出自己的心理话。

要求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实话实说,这样才能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习作。

   2、引导学生讨论写法:

可以某一具体的“烦恼”做例子,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如何来写,在彼此的写法交流中,互相借鉴,从而建构完成本次习作的新写法。

可以某一具体的“烦恼”做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教师在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及时点评,渗透写法的指导。

  四、鼓励动笔,学生作文。

    学生按照本次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写好后认真修改。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教时

一、重温要求:

习作中要能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而烦恼,要能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二、佳作欣赏、集体评议

三、习作放送、集中修改

选取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进行评议修改

 

四、分组交流,评改习作。

   1、引导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习作交流。

交流中,认真地聆听别人的习作,虚心地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优点,能向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

在交流中,认真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采纳别人的合理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

   2、在学生分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2—3名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五、自主修改,誊写习作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出席教师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练习5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

认识街头招牌,了解经营的范围和特点,学习给店铺起名,并能将货物进行分类。

  2、诵读与积累12个词语。

  3、写好钢笔字,力求写正确、端正、美观。

  4、口语交际:

小小辩论会。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自学、交流、点拨、巩固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认识街头招牌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读一读题目中出现的八个招牌名,根据每一招牌名中的关键字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思考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交流。

     教师适当介绍学生不太了解的店铺名。

   4、联系自己身边的一些店铺的招牌名,说说它们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二、起超市名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