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2839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docx

教学设计六年级三单元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与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积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阅读”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李大钊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体会李大钊同志及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课型

与教学方法

精讲课文。

指导读书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媒体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资源的利用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回忆录。

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同时也为下一组“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一些准备。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识“瞅、钊”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

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如,“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李大钊同志即使受过苦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伤痛。

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形象,以表情、语调表现出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

  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

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3.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适中的语速和较为低沉的语气。

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全家的悲痛心情,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

  4.课后的“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李大钊崇高的革命精神。

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然后再将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第四题的目的,一是通过找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通过读和抄写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找出后,可让他们互相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抄下来。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使学有余力和有条件的学生学习收集资料,并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人物精神的认识。

虽不作统一要求,但理解本课需要一定的背景资料,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5.大多数生词,学生只要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

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后,稍作指导。

 

  

(二)时代背景及人物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被审、被害前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父母早亡,跟着祖父长大。

他从小刻苦读书,关心灾难深重的祖国的命运,立志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1926年3月,盘距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临危不惧,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留在北京工作。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犯人的敬爱。

  1927年4月28日,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他说:

“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达四十分钟之久,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三)解疑问难: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呢?

  答:

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付自己记住父亲的被难日,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突出了家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又使得文章前后连贯。

  2.课文中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地方呢?

  

(1)课文前面讲到李大钊“有时候他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为什么这样做,前面没有说。

在后面做了交代: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他为什么没有回来,这里没有交代。

到了下文,又提到了阎振三: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3.前面讲到“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抽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往外走”,到后面又提到手枪: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查了一遍。

  4.前面写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后面又提到“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集体备课

独立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

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

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ìjìnɡ   shūjí  chōutì  jùliè

   (    ) (   ) (   ) (   )

    miánpáo  júshì  cíxiánɡ yánjùn

   (    ) (   ) (    ) (   )

  

二、搭配要恰当,用直线连起来

    伟大的  态度    耐心地  问

    慈祥的  力量    奇怪地  说

    严峻的  面庞    坚决地  讲

  三、选词填空

      关于  尽管  除了  为了  按照

   1.(  )达到共同的目的,我们必须努力奋斗。

   2.(  )开会的内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一番。

   3.(  )他的意见去办,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假期里,(  )休息之外,还要注意学习和锻炼。

   5.今年夏天,(  )天气炎热,同学们仍然坚持学习。

教学后记(课堂小结)

 

课题

11*.灯光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

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课型

与教学方法

阅读课文。

指导读书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媒体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资源的利用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县人。

1943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

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47年入党,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0年曾下连队当兵,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去采访。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学《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集体备课

独立备课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

郝副营长:

“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

"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憧憬的内容可能是:

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5、 灯  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  |    |    |

           |  |   |多好啊|

           |  |   |   |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歼()倚()憧()扭()

    纤()椅()撞()钮()

    微()漆()振()爆()

    徽()膝()震()暴()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暴露——()挺进——()

    璀璨——()黑暗——()漆黑——()

三、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我打开门,雾便窜了出来。

我站在门口,好像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

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像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

大雾在天地间弥漫着,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雾越来越浓了,真像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

雾在我周围缭绕,浸润着我的脸。

啊!

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舒服。

这茫茫的大雾,真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啊!

   1、画出作者描写的具体事物。

   2、画出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后记(课堂小结)

 

课题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

1、学会生字词,能区分“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的工作辛苦、生活简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课型

与教学方法

精讲课文。

质疑法、分析法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媒体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资源的利用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

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一、词语积累

  1.审阅:

审查阅读。

如:

我把本班文体活动的计划交给老师审阅。

  2.浏览:

大略地看。

如:

这本书我浏览了一遍,知道了大体情节。

  3.陈设:

①摆设。

如:

我家客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