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人文历史教材.docx
《赣州人文历史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人文历史教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州人文历史教材
赣州人文
概况1
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赣南著名的旅游城市。
赣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到隋代时又更名为虔州,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为赣州府。
在1929年至1934年间,赣州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部分,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因而瑞金被称为“红都”,赣州也因此成为一片红色的土地。
赣州著名的自然景观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章贡区是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存留着许多宋代文化景点,有被誉为“宋城博物馆”的宋代古城墙、巍峨的八境台、郁孤台、文庙以及石雕宝库通天岩等。
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基本情况2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现辖章贡区和南康、瑞金二市及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大余、崇义、上犹十五个县,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10年总人口890万万人。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
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
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
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
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
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
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
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
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宁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
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
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
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基本概况3
赣州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常称为赣南地区,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是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中文名称:
赣州
外文名称:
Ganzhou
别名:
虔城、宋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江西
下辖地区:
章贡区等2区,瑞金等2市15县
政府驻地:
章贡区
电话区号:
0797
邮政区码:
341000
地理位置:
江西南部
面积:
3.94万平方公里(7402.36平方公里)
人口:
890万(2010年)
方言:
赣州话,客家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
机场:
赣州黄金机场
火车站:
赣州火车站,赣州东站
车牌代码:
赣B
市树:
榕树
市花:
金边瑞香
著名高校:
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
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赣州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赣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南主政过。
王守仁心学精粹《传习录》,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周敦颐《爱莲说》,毛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皆创作于赣南。
赣州还是《牡丹亭》故事的发源地。
此外,赣州是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还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
受苏区振兴红利,赣州成为中部首个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也是中国首个受到国务院各部委对口支援的城市。
建制沿革
秦
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
公元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南壄县,隶属九江郡。
这是赣州境内建立政权之始。
两汉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南壄属楚。
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县隶属之。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汉灭楚,赣州开始被西汉王朝所管辖。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置豫章郡,治南昌县,辖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
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雩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
其中赣县、雩都县为新增设县。
9~23年(西汉末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
25年(东汉建武元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
200年(建安五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
236年(三国吴嘉禾五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
领雩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
280年(晋太康元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282年(晋太康三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284年(晋太康五年),改揭阳为陂阳。
289年(晋太康十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291年(元康元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349年(永和五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550年(南朝梁大宝元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581年(南朝陈太建十三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
589年(隋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
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593年(隋开皇十三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
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唐
627年(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682年(永淳元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705年(神龙元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742年(天宝元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788年(贞元四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904年(天佑元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五代十国
909年(后梁开平三年),虔州属梁。
910年(开平四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
937年(南唐升元元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911年(乾化元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952年(南唐保大十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
至此,虔州领11县:
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宋
975年(宋开宝八年),改昭信军为军州。
976年(大平兴国元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982年(大平兴国七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990年(淳化元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
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1121年(宣和三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
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明
1385年(洪武十八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1477年(成化十三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1494年(弘治七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1516年(正德十一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1517年(正德十二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
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
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1569年(隆庆三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1576年(万历四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
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清
1653年(清顺治十年)至1669年(康熙八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1671年(康熙十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1731年(雍正九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1754年(乾隆十九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
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中华民国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
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
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
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
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此外,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
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赣州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
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
赣州市(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
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赣州专区领11县(市):
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
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
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
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
发展的若干意见》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赣州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赣州因此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2013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赣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同意将原南康市的潭东镇、潭口镇划归赣州市章贡区管辖。
2014年2月25日,赣州市南康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复同意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
行政区划
赣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1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行政区划代码
区划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行政区划代码
区划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360700
赣州市
39379
章贡区
360728
定南县
1316
历市镇
360702
章贡区
591
水南镇
360729
全南县
1521
城厢镇
360703
南康区
1732
蓉江街道
360730
宁都县
4053
梅江镇
360721
赣县
2993
梅林镇
360731
于都县
2893
贡江镇
360722
信丰县
2878
嘉定镇
360732
兴国县
3214
潋江镇
360723
大余县
1368
南安镇
360733
会昌县
2722
文武坝镇
360724
上犹县
1544
东山镇
360734
寻乌县
2311
长宁镇
360725
崇义县
2197
横水镇
360735
石城县
1582
琴江镇
360726
安远县
2375
欣山镇
360781
瑞金市
2448
象湖镇
360727
龙南县
1641
龙南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赣州市位于中国华东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介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
地形
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赣州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
其中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
赣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
赣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
水系
赣州市四周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布,河流纵横。
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辐辏状向中心——章贡区汇集。
赣南山区成为赣江发源地,也成为珠江之东江的源头之一。
千余条支流汇成上犹江、章水、梅江(古称河水,也称宁都江、梅川)、琴江、绵江(又称瑞金河)、湘江(湘水,又称雁门水)、濂江(濂水,又称梅林江、安远江)、平江(又称兴国江、平固江)、桃江(又名信丰江)9条较大支流。
其中由上犹江、章水(古称豫章水)汇成章江;由其余7条支流汇成贡江(贡水,古称湖汉水,又称雩江、会昌江);章贡两江在章贡区相会而成赣江,北入鄱阳湖,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
另有百条支流分别从寻乌、安远、定南、信丰流入珠江流域东江、北江水系和韩江流域梅江水系。
区内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东边缘的山区,河道纵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进入丘陵地带,河道纵坡较平坦,河流两岸分布有宽窄不同的冲积平原。
水文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
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多发季节,春汛和秋汛也时有发生。
2012年,赣州市年平均降水196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
年实测径流量431.33亿立方米,赣州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275.94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64%,非汛期径流量为155.39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36.0%。
各河川径流量补给主要是降水,属雨水补给型。
据对域内赣江、贡水、章水、上犹江、桃江、梅川、桂坝河、浈水、绵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义水、九曲水、寻乌水等17条重要大中河流及18个县(市、区)的53处水质监测断面,赣州市5个省1个市界河断面和16个“百大哨口工程”,就江河水中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物等26个项目进行监测分析,各主要江河重要水域水质状况为:
质地优良的Ⅰ、Ⅱ类别水质全年比例为64.1%,丰水期72.1%,枯水期49.1%;合格的Ⅲ类水全年为22.2%,丰水期14.2%,枯水期31.4%;轻度污染的Ⅳ类水质全年为7.9%,丰水期10.6%,枯水期5.6%;重度污染的Ⅴ类水质全年为0.8%,丰水期0.1%,枯水期8.1%;严重污染的超Ⅴ类水质全年为5.0%,丰水期3.1%,枯水期5.8%。
气候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赣州市总降水量平均为1318.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8成,属偏少年份(其中上犹、大余、兴国为正常年份,全南为特少年份,其他县市为偏少年份)。
以大余1554.9毫米为最多,龙南1152.2毫米最少。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9.8℃,比历年同期高0.9℃,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9.1~20.8℃之间。
全市年平均气温以于都20.8℃为最高,石城19.1℃最低;章贡区为20.2℃。
春季,阴雨连绵。
3-5月,冷暖气流在赣南频繁交汇,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
一旦冷暖气流对抗剧烈,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均可发生。
夏季,先涝后旱少酷暑。
初夏赣州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气,降雨大且易集中。
6月赣州市平均雨量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达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
该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赣州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汛期。
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气温一般均在30℃以下,虽然白天较炎热,但少酷暑。
秋季,风和日丽天气爽。
10-11月中旬约一周时间,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相对湿度70-80%,是全年阴雨日数最少、温和气爽最宜人的季节。
冬季,冷而不寒少雨雪。
赣南纬度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拦冷空气直驱南下,入冬较迟,冻害较轻;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气团控制,少有云雨形成。
白天太阳照射,气温较高;晚上辐射冷却,气温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浇冻。
受强寒潮袭击时,可产生固体降水或冰凌天气,但机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只有1-2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由于地质构造关系和受成土等多种因素影响,赣州形成了土地类型地域性强、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2012年,赣州市土地总面积3936295.5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38136.5公顷,园地130888.70公顷,林地2921302.46,草地61467.0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1206.6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757.5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2801.66公顷,其他土地47735.05公顷。
除林地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数外,余均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
生物资源
赣州是中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
植物区系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等特点。
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还是中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
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赣南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有较多森林野生动物(昆虫)种类分布在境内各地。
西南部的九连山,是中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