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么区分合并和非企业合并.docx
《请问怎么区分合并和非企业合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问怎么区分合并和非企业合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请问怎么区分合并和非企业合并
请问怎么区分合并和非企业合并?
按持股比例大于50%的为成本法计量的企业合并,持股比例在20%-50%的作为权益法计量的非企业合并。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区别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时的金额,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享有的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3)非企业合并,后续计量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
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应该先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再将调整后的金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其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即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入账金额,一般是指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后的金额,成本法下(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初始计量金额是一致的。
举个例子:
比如A对B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取得30%的股权,支付银行存款100万,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00万。
如果题目只问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多少,那就是100万(非企业合并形式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借:
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
银行存款100
如果说涉及到后续计量,权益法核算。
400×30%=120,这个时候再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即
借:
长期股权投资20
贷:
营业外收入20
两笔分录合并,
借:
长期股权投资120
贷:
银行存款100
营业外收入20
那么初始投资成本为100万,入账价值为120万,
再比如A取得B60%的股权,对其形成控制,那这个时候初始计量就考虑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据此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什么,后续计量成本法核算,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即这个时候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就是其初始投资成本。
【问题】长期股权投资的费用处理:
【解答】一、直接相关费用(不包含发行债券和权益性证券的手续费和佣金)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成本法
2.非一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成本法
3.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下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或者说是手续费等必要支出)计入投资成本。
--------权益法
(审计费、评估费和律师费等中介费用,不属于直接相关费用,都是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的)
直接相关税费,是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支付的必要的交易手续费。
比如为取得投资发生的手续费
什么情况下产生商誉?
是不是只有非同一控股合并下有商誉
不是的。
商誉的产生有以下几种:
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成本比应享有的股权(被投资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股比例)多出的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合并成本比应享有的股权(被投资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股比例)多出的部分,在合并方个别报表中确认。
3、权益法核算时,支付对价比应享有的股权(被投资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股比例)多出的部分体现的商誉,隐藏在长期股权投资里,不能确认。
以上已打印出来
无论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都是母子公司之间资产负债的重新组合,其以前确认的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均不转当期损益,即使转为了当期损益也是母子公司之间损益的一增一减,没有变化,所以只在处置时候才转为当期损益。
合并对价就是为合并付出资产、承担负债等的账面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是不区分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只区分是同一还是非同一?
先考虑合并与非合并,再考虑同一,非同一。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取得控制权日,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处理:
①确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在合并日,根据合并后应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②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的处理
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达到合并前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进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③合并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暂不进行会计处理。
多次交易形成的合并跟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有什么不一样
多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比如是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是不用对以前的投资进行追溯调整的,而长投的转换,比如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这是要进行追溯调整的。
一揽子交易是指大规模的或无区别的交易或行为,一揽子交易的最本质特征是:
其中的各交易步骤是作为一个整体一并筹划和确定下来的,旨在实现同一交易目的、互为前提和条件。
如果是一揽子交易,则是要作为一次交易处理的,比如第一次购入10%,第二次购入60%,假设不属于一揽子交易,则第一次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核算,第二次取得投资后变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而假设是一揽子交易,则第一次取得投资就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
一般考查的都是非一揽子交易,对于一揽子交易有所了解即可。
已打印
∙涉及到金融资产转换的,都是这么处理
A.60%(成本法)→20%(权益法)
?
(1)因处置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能够实施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首先应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
?
(2)比较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时(转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投资方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和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
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外的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B.60%(成本法)→5%(金融资产)
(1)因处置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能够实施控制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首先应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在丧失控制权之日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贷: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A.5%(金融资产)→20%(权益法)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在转按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方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的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借: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或贷方】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借: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
银行存款等
(2)比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B.5%(金融资产)→60%(成本法)
(1)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
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等
投资收益【原投资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2)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入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借:
其他综合收益
贷:
投资收益?
A.20%(权益法)→5%(金融资产)。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因部分处置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不能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剩余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下列会计处理方法核算。
(1)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剩余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
贷:
长期股权投资【剩余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2)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借:
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
投资收益
B.20%(权益法)→60%(成本法)
(1)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
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贷: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银行存款等
(2)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相应转入处置期间的当期损益。
其中,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根据本准则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按比例结转,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全部结转。
继续提问标题:
到底哪种情况,其他综合收益需要转投资收益?
提问内容
B.5%(金融资产)→60%(成本法)
(1)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
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等
投资收益【原投资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2)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入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借:
其他综合收益
贷:
投资收益
问题索引:
1.抵销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应注意的问题
2.抵销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应注意的问题
3.在控制的判断中,为什么要考虑当期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和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
4.内部交易的抵销,为什么未实现损益的抵销不含增值税,而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却含增值税?
5.在对集团内部购销商品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中,是否包含增值税的金额?
1.抵销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答】在针对集团内部的存货交易进行抵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存货交易中的增值税不得抵销,如果存货售价为含税的价款,应转换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款;
(2)集团内部购进存货时支付的运杂费等不得抵销;(3)如果同一类存货各批次毛利率不同,抵销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应考虑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4)应考虑因抵销内部存货交易而导致的集团存货账面价值和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确认;(5)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全额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该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之间分配抵销。
子公司之间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出售方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之间分配抵销。
2.抵销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答】在针对集团内部的固定资产交易进行抵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交易中涉及的增值税不得抵销,如果固定资产售价为含税的价款,应转换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款;
(2)集团内部购进固定资产时支付的运杂费和安装费用等不得抵销;(3)抵销多计提的折旧时,应考虑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因素;(4)应考虑因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而导致的集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3.在控制的判断中,为什么要考虑当期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和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
【解答】因为本企业持有的此类潜在表决权,一旦行使,可能使本企业的持股比例上升,由“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变为“能控制被投资单位”;而其他企业持有的此潜在表决权,一旦行使,可能使本企业的持股比例下降,由“能控制被投资单位”变为“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
4.内部交易的抵销,为什么未实现损益的抵销不含增值税,而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却含增值税?
【解答】增值税不影响交易损益,所以在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时,不包含增值税的金额;但增值税在没有支付的情况下,也是包含在应收、应付账款余额中的,所以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金额,是含增值税在内的金额。
5.在对集团内部购销商品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中,是否包含增值税的金额?
【解答】包含,因为内部购销商品活动中,购入方支付的现金与销售方收到的现金都是包含增值税在内的,所以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抵销分录时,各现金流量项目的金额应为含增值税的金额。
1.合并报表中处置子公司的会计处理
2.因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的处理
3.交叉持股的会计处理原则
4.事业单位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存货、固定资产的具体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5.在民间非营利组织账务处理中,“管理费用”科目一般涉及哪些方面的业务?
1.合并报表中处置子公司的会计处理
【解答】
(1)不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
处置价款与处置股权投资部分享有子公司自合并日或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
①一次交易处置
a.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商誉、少数股东权益等;
b.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剩余股权部分;
c.处置价款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d.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转到投资收益。
②分次交易处置
属于一揽子交易的,丧失控制权之前的每一次交易,处置价款与处置部分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投资收益。
2.因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的处理
【解答】母公司按增资前比例计算享有子公司增资前净资产份额,与按增资后比例计算享有子公司增资后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3.交叉持股的会计处理原则
【解答】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权,正常处理;
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股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在合并报表中以“减:
库存股”列示;作为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冲销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
4.事业单位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存货、固定资产的具体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解答】
(1)转入待处置资产时,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处置资产价值)(处置固定资产的,还应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存货”、“固定资产”等科目。
(2)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处置存货)或“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处置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处置资产价值)。
(3)处置毁损、报废存货、固定资产过程中收到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和过失人赔偿等,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收入)。
(4)处置毁损、报废存货、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处置费用),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5)处置完毕,按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收入,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处置净收入),贷记“应缴国库款”等科目。
5.在民间非营利组织账务处理中,“管理费用”科目一般涉及哪些方面的业务?
【解答】该科目核算民间非营利组织为组织和管理其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董事会(或者理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的经费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社会保障费、离退休人员工资与补助,以及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存货盘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因预计负债所产生的损失、聘请中介机构的费用和应偿还的受赠资产等。
问题检索:
1.合并报表中调整子公司净利润是否考虑内部交易?
2.免税合并和应税合并的区别?
3.中级考试是按照免税合并处理还是应税合并处理?
4.合并报表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5.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怎么区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
1.合并报表中调整子公司净利润是否考虑内部交易?
【解答】按照2015年教材规定是不用考虑母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的。
2.免税合并和应税合并的区别?
【解答】免税合并是指税法上认可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原来的账面价值,而应税合并认可的是评估后的公允价值。
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如果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等,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如果是非同一控制下应税合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3.中级考试是按照免税合并处理还是应税合并处理?
【解答】看题干要求,题干中一般会明确告诉是哪种情况,或者说明税法的观点的。
4.合并报表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解答】如果考试时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这种按部就班的方法非常好记,还不容易漏掉细节:
步骤一:
做调整分录,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即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
借:
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
资本公积(告诉什么项目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就调整哪些项目,差额倒挤到资本公积)
然后调整递延所得税和资本公积: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借:
管理费用
贷: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上述调整的管理费用金额×所得税率)
步骤二:
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先将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按照上述调整分录影响的损益调整为以母公司视角的净利润:
借:
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
投资收益
借:
投资收益(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
长期股权投资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金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资本公积(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
步骤三:
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
股本/实收资本(子公司年末数)
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发生数+上述调整分录中的借贷方代数和)
盈余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提取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数-分配现金股利数)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发生数)
商誉(倒挤,也可以用合并成本减掉购买日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来验算)
贷:
长期股权投资(经过上述调整后的最终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少数股东权益(借方除商誉外的所有金额×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步骤四:
将母子公司利润分配过程抵消
借:
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贷:
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数)
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总额)
未分配利润——年末(倒挤,可以和步骤三的演算是否一致)
步骤五:
抵消本期内部交易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1)针对内部购销存货:
借:
营业收入(全部存货交易金额,不含增值税)
贷:
营业成本
借:
营业成本
贷:
存货(期末未对外销售部分中包含内部销售毛利)
内部跌价准备,即对内部销售利润形成的存货成本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所得税费用(上述抵消分录中存货的贷方金额×所得税率)
借:
少数股东权益(上述抵消分录中涉及的损益金额×(1-所得税率)×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
少数股东损益
连续抵消时,只需将商誉利润表项目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2)针对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
A.内部销售方为存货,购入方确认为固定资产
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
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贷:
营业成本【内部销售企业的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