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2094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docx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

关于繁荣发展宣汉县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同名6838)

宣汉县新闻出版版权局

关于繁荣发展农村出版物市场的调研报告

宣汉县文化和广播影视局胡玮

近年,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同步发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解决农民文化生活中的”三难”(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问题,在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下,宣汉县新闻出版版权局,认真实施“农家书屋”、“农村书社”工程,真正将惠民、便民落到了实处。

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为进一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实施好农家书屋工程,我局确定专人,深入农村出版物市场,专题调研。

为使调研内容更具普遍性,我局确定了五个调研样本乡镇,分别是:

地处山区腹地、交通极为不便的樊哙镇、新华镇;地处重丘地带,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天生镇、双河镇;地处交通便捷、地貌相对平坦、经济发展领头的南坝镇。

一、乡镇出版物销售发行网点的现状。

目前,我县出版物零售摊店共计35家,其中城区18家,乡镇17家;出版物出租店4家。

而我县所辖54个乡镇,总人口高达123万人,从目前销售发行网点现状来看,我县大多数乡镇还

三、基层农民群众对出版物的需求情况。

当前农村阅读人群结构和阅读需求是:

农村阅读人群构成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农村儿童、少年(以中、小学生为主)”,约占总阅读人群的53%;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户和经营户”,约占总阅读人群的27%;排在第三位的是公职人员(教师、退休人员、村干部),约占总阅读人群的16%。

关于农民阅读需求,总体上呈现实用型阅读需求的特征。

农村阅读人群具有十分明确的阅读目的,急需用什么样的知识就读什么样的书。

阅读与劳动、学业、生活密切相关。

如学生希望能读到助学类图书以及课外读物,专业户(经营户)喜欢读与自己从事的行业相关的科技类图书,遇到法律问题的农民和村干部希望读到法律类图书,一般村民希望读到生活保健方面的书。

农村的这种阅读需求明显体现在读书分类的选择上。

我们按图书简易分类法(即分为6类),让农民进行选择,对“平时喜欢读哪一类图书?

希望在农家书屋看到哪些方面的书(多项选择)”的选择率依次为:

少儿类78.7%、科技类(农业)53.8%、生活类43.8%、政经类(法律为主)34.4%、文化类(文学艺术)30.3%、综合类20.4%。

目前,我县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掌握了农村实用先进技术的人才外流,留下的一部分农民因缺乏技术,迫切需要科技实用书籍充实和完善自己,但由于交通的不便、出版物零售摊店的缺乏,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大力发展农家书屋、农村书社,网点的设置力争达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家农家书屋,这无疑是解决农民文化需求的“三难”问题的最佳途径。

四、农民群众的读书习惯及读书消费情况。

鉴于目前我县大多数农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加之现在实用技术书籍售价偏高,一些农民购书的积极性不大,更多农民偏向到农家书屋看书或借书阅读,所以农民真正用于读书方面的开销并不大,年平均大约在10元/户。

很多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他们更倾向于阅读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或实用技术书籍,通过DVD播放的音像科教片更成为他们的新宠,而18-40岁的农民更习惯于借助电脑阅读附带有教学光盘的科普技术书籍。

五、长效发展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县基层出版物销售发行网点的现状和农家书屋、农村书社建设的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给予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配套资金。

目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与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只用于配置农家书屋出版物,配套设施资金由市、县(区)自筹解决,但真正到了县级财政却基本不能落实。

宣汉县系贫困山区县、省级扩权强县试点县,地方财政保吃饭都困难,无法满足农家书屋的配套资金需要,建议由省级财政直接解决贫困山区县农家书屋、农村书社的书架、书柜、视听设备及其网络管理等设备设施购置的配套资金。

(二)准确把握农村阅读需求,为农家书屋配好书。

配好书,是农家书屋吸引农民、保证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性的关键。

针对农村阅读需求的地域性特点,建议采取分级设立目录、逐级合成采购清单的选配模式,保证农家书屋出版物的实用性。

即把总署提供的农家书屋必备图书目录设定为一级目录。

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一级目录的基础上,建立农家书屋必备图书的二级目录。

一、二级目录主要考虑农村阅读的基础类、通用类图书。

市、县(区)在一、二级目录基础上建立三、四级目录。

三、四级目录主要针对本地区农村阅读需求特点,选配适合本地农村阅读的科技类图书。

由上而下逐级合成,最后形成采购清单,使不同地点的农家书屋都能适合当地农民群众的需要。

(三)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突出农民文化自助功能。

农民群众是建设农家书屋的主体。

建设农家书屋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农家书屋的选点上,实行自下而上的申报制。

要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家书屋工程”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和惠民功能,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农家书屋的热情。

由村级组织提出书面申请,自行解决农家书屋的场所,推举出农家书屋管理员,经乡(镇)、县区两级审核推荐呈报,最后由市里审定是否列入“农家书屋”建设规划点。

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发展原则,政府不搞包办代替,保证农家书屋建在有需求、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通过申报制,实现“农家书屋”建设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其次,农家书屋由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谋发展。

农家书屋工程为具备建设条件的农村提供出版物,由农民提供“文化自助餐”。

政府在其中扮演组织与引导者的角色,在管理与服务模式上,都由农民因地制宜地自主决定,不搞“一刀切”。

农家书屋管理员不吃财政饭,防止把农家书屋搞成又一个“靠财政养人养事的官办机构”。

(四)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为农家书屋工程壮大建设力量。

鼓励社会捐助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

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公益性事业,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建议各级政府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使社会力量在政府的引导下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拓宽农家书屋工程的发展渠道。

(五)鼓励农家书屋经营图书,满足农民个性化文化需求。

农村图书需求呈现虽然总量可观、但密度低多样性强的特点,这也是导致国有农村图书发行网点严重萎缩的主要原因。

农家书屋运行成本低廉,具备在微利空间下经营图书的潜力,能够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担负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的功能,为促进农村图书发行开辟了另一条通道。

建议首先在一些经济状况较好、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鼓励、支持、许可农家书屋经营包括教辅在内的出版物,担负起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的功能,将农村学生、村民需要的图书摆到他们学校里、家门口去,让他们自主地或租或买,解决农村买书难问题,满足农民群众个性化图书需求。

建议省局结合当前的农家书屋工程发展规划,在我省进行农家书屋经营式发展试点,引导、鼓励农家书屋经营图书。

建议扶持农民自办农家书屋,服务村民,为社会提供免费读书和查阅资料服务,当前农村个别农民和退休在家的国家工作人员自办的农家书屋,免费看书、租书、售书“三位一体”,使书屋得以生存与发展,业已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六)建议省局解决好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迫切问题:

一是书屋图书更新问题。

农家书屋图书不能及时更新,就会失去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所以农家书屋必须常办常新。

对已经办起来的农家书屋不能搞“一次性”投入,要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投入用于图书更新。

同时要搞好社会捐助活动,社会捐助的资金与出版物主要用于对已有书屋出版物的更新。

二是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报酬问题。

实践证明,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积极性是决定农家书屋成败的关键因素。

调查显示,三类人最适合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村学校的老师、退休在农村的干部职工、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

我们发现,不少同一地区的农家书屋虽然出版物的配置、书屋建成时间基本一致,但管理使用情况却相差甚远,根本原因取决于管理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不少农村干部和管理员们反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应该解决管理员的报酬问题。

纯粹的义务服务性质不能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管理员报酬,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

三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工作经费。

农家书屋、农村书社地处偏远农村,要将省上配送的出版物送到各个点开支较高。

2007年,我局用于农家书屋和农村书社的图书配送费用就达5000余元。

由于农家书屋点多面广,管理数据十分庞大,需建立相应的管理网络,实行信息化管理,需要一定的网络建设与运行成本,建议省局协调将其纳入目前政府正在建立的信息网络化体系中。

农家书屋设在各地农村,各级管理部门检查验收的任务繁重,必然增加各部门的管理费用。

根据政府的管理成本应该由政府财政保障的原则,建议省局协调财政等相关部门,明确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2011年9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