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71320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docx

中级财务会计课后答案暨南大学出版社罗绍德主编

第二章练习

1

借: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50000

贷:

银行存款50000

2

借:

在途材料(原材料)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

银行存款3200

贷: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50000

3

借:

管理费用1500

贷:

银行存款1500

4

借:

应付账款25000

贷:

银行存款25000

5

收到时:

借: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35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35000

背书时:

借:

应付账款35000

贷: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35000

6

借:

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200000

贷:

银行存款200000

7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3000

贷:

现金3000

8

借:

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23000

贷:

银行存款23000

第三章练习

1

只作总额法会计处理

借:

应收账款——B2925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2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500

对方第5天付款时:

借:

银行存款286650

财务费用5850

贷:

应收账款——B292500

对方第15天付款:

借:

银行存款292500

贷:

应收账款——B292500

2

2006年应提准备=960000×8%-76800=0

2007年确认坏账:

借:

坏账准备50000

贷:

应收账款50000

2006年末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为:

26800

2007年应提准备=1000000×8%-76800=3200

借:

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3200

贷:

坏账准备3200

2007年末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为:

76800+3200=80000

2008年收回前期已确认的坏账:

借:

应收账款30000

贷:

坏账准备30000

借:

银行存款30000

贷:

应收账款30000

2007年末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为:

80000+30000=110000

2008年计提准备=800000×8%-110000=﹣46000

借:

坏账准备46000

贷:

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46000

3只作销货方的会计处理

⑴签发无息商业汇票时:

借:

应收票据585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到期收款:

借:

银行存款58500

贷:

应收票据58500

到期对方无款支付;

借:

应收账款58500

贷:

应收票据58500

⑵有息商业汇票

⑴签发无息商业汇票时:

借:

应收票据—N公司585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到期收款:

借:

银行存款61308

贷:

应收票据—N公司58500

财务费用2808

到期对方无款支付:

借:

应收账款58500

贷:

应收票据—N公司58500

(3)

4个月的贴息=58500×12%×4/12=2340

贴现金额=58500-2340=56160

借:

银行存款56160

财务费用2340

贷:

应收票据58500

票据到期兑付不需要做会计处理。

到期不能兑付:

贴现企业银行存款上有足够资金:

借:

应收账款58500

贷:

银行存款58500

贴现企业银行存款上无足够资金:

借:

应收账款58500

贷:

短期借款58500

(4)

4个月的贴息=58500×(1+9.6%×6/12)×12%×4/12=2452.32

贴现金额=61308-2452.32=58855.68

借:

银行存款58855.68

贷:

应收票据58500

财务费用355.68

财务费用=未确认利息收入—贴现息=20808—2452.32=355.68

票据到期兑付不需要做会计处理。

到期不能兑付:

贴现企业银行存款上有足够资金:

借:

应收账款61308

贷:

银行存款61308

贴现企业银行存款上无足够资金:

借:

应收账款61308

贷:

短期借款61308

第四章存货

一、实际成本计价核算

1

付款入库

借:

原材料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234000

2付款

借:

在途材料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00

贷:

银行存款175500

3

借:

原材料150000

贷:

在途材料150000

4

月末暂估入账:

借:

原材料80000

贷:

应付账款80000

下月初及时用红字冲回:

借:

原材料-80000

贷:

应付账款-80000

5

借:

原材料50000

贷:

委托加工材料50000

6

借:

生产成本180000

销售费用30000

管理费用20000

委托加工材料30000

在建工程11700

贷:

原材料2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

二、计划成本计价核算

1

付款:

借:

材料采购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

贷:

银行存款58500

分入库,并结转差异:

入库:

借:

原材料52000

贷:

材料采购52000

结转差异:

借:

材料采购2000

贷:

材料成本差异2000

2

借:

预付账款10000

贷:

银行存款10000

3

借:

材料采购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0

贷:

银行存款7550

预付账款10000

入库:

借:

原材料16000

贷:

材料采购16000

结转差异:

借:

材料采购1000

贷:

材料成本差异1000

4

借:

材料采购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

贷:

银行存款70200

5

月末按计划价格暂估入账:

借:

原材料30000

贷:

应付账款30000

下月初及时用红字冲回:

借:

原材料-30000

贷:

应付账款-30000

6如果前面没有分次转账,可于月末一次转账:

如果前面已分次转账了,这里不做。

入库:

借:

原材料68000

贷:

材料采购68000

结转差异:

借:

材料采购3000

贷:

材料成本差异3000

7

借:

原材料25000

材料成本差异2000

贷:

生产成本27000

借:

原材料25000

贷:

生产成本25000

借:

材料成本差异2000

贷:

生产成本2000

8

借:

生产成本50000

销售费用15000

管理费用10000

贷:

原材料75000

9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1000-3000+2000)/(30000+68000+25000)=-1.626%

借:

生产成本-813

销售费用-243.9

管理费用-162.6

贷:

材料成本差异-1219.5

三、

1

借:

生产成本2000

贷:

包装物2000

2

借:

销售费用1000

贷:

包装物1000

3

借:

其他业务成本500

贷:

包装物500

4

发出出租包装物:

借:

其他业务成本5000

贷:

包装物5000

借:

银行存款6000

贷:

其他业务收入6000/(1+17%)5128.2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71.79

发出出借包装物:

借:

销售费用3000

贷:

包装物3000

收取押金:

借:

银行存款4000

贷:

其他应付款4000

5

没收押金:

借:

其他应付款4000

贷:

营业外收入4000/(1+17%)341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81

6

残料价值:

借:

原材料600

贷:

其他业务成本600

7

借:

生产成本-100

销售费用-200

其他业务支出-275

贷:

材料成本差异—包装物成本差异-575

四、

1

借:

制造费用1000

贷:

低值易耗品1000

2

借:

待摊费用3000

贷:

低值易耗品3000

3

借:

原材料500

贷:

制造费用500

4

借:

制造费用50

管理费用150

贷:

材料成本差异200

5

借:

管理费用500

贷:

待摊费用500

五、

生产车间当期领用低值易耗品:

借:

低值易耗品——在用2800

贷:

低值易耗品——在库2800

摊销一半:

借:

制造费用1400

贷:

低值易耗品——摊销1400

管理部门报废前期领用的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另一半:

借:

管理费用700

贷:

低值易耗品——摊销700

注销在用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

借:

低值易耗品——摊销1400

贷:

低值易耗品——在用1400

收回残值:

借:

原材料120

贷:

管理费用120

报废的低值易耗品分配差异:

借:

管理费用21

贷: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差异21

第五章投资练习

1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W公司债券)217300

投资收益800

贷:

银行存款218100

2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W公司股票)45000

应收股利5000

投资收益200

贷:

银行存款50200

以后收到股利时:

借:

银行存款5000

贷:

应收股利5000

3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0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00

4

(1)

假设为同一控制:

借:

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500000

资本公积107500

管理费用5000

贷:

银行存款612500

假设为非同一控制:

借:

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612500

贷:

银行存款612500

(2)宣布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

应收股利15000

贷:

投资收益15000

收到股利时:

借:

银行存款15000

贷:

应收股利15000

5

2006年1月1日初次投资:

投资成本=2320000+13000=2333000

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H公司股票)2333000

贷:

银行存款2333000

4月2日宣告股利40000元:

借:

应收股利40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0000

2006年实现净利润600000元,确认投资收益

借:

长期股权投资——H公司(损益调整)210000

贷:

投资收益210000

200A年度发放股利=400000×35%=140000

借:

应收股利140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40000

收到股利

借:

银行存款140000

贷:

应收股利140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363000元

2007年度亏损,应确认年亏损=5000000×35%=1750000(元)

借:

投资收益1750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H公司(损益调整)1750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13000元

确认2008年投资收益=1500000×35%=525000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H公司(损益调整)525000

贷:

投资收益525000

6

直线法:

购入: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利息调整160000

贷:

银行存款2160000

每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溢价(利息调整)160000/3=53333

借:

投资收益53333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3333

第三年收回投资:

借:

银行存款2000000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实际利率5.06%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利息调整160000

贷:

银行存款2160000

第一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溢价(利息调整)2160000×5.06%=109296

借:

投资收益109296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9296

第二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溢价(利息调整)(2160000-160000+109296)×5.06%=106730

借:

投资收益106730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6730

第三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溢价(利息调整)(2160000-320000+106730+109296)×5.06%=104035

借:

投资收益104035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4035

第三年收回投资:

借:

银行存款2000000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7

直线法:

购入: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贷:

银行存款189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10000

每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折价(利息调整)110000/3=36666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666

贷:

投资收益36666

第三年收回投资:

借:

银行存款2000000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实际利率10.22%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贷:

银行存款189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10000

第一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折价(利息调整)1890000×10.22%=193158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3158

贷:

投资收益193158

第二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折价(利息调整)(1890000-160000+193158)×10.22%=196547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6547

贷:

投资收益196547

第三年期末确认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160000

贷:

投资收益160000

摊销折价(利息调整)(1890000-320000+196547+193158)×10.22%=200281

借:

投资收益200281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0281

第三年收回投资:

借:

银行存款2000000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00

8

借:

固定资产清理500000

累计折旧300000

贷:

固定资产800000

借:

固定资产清理102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0

借:

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投资成本)1102000

贷:

无形资产250000

固定资产清理602000

营业外收入250000

2005年底确认投资收益=600000×40%=240000

借:

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损益调整)240000

贷:

投资收益240000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1102000+240000=1342000

2006年分回股利400000×40%=160000

借:

应收股利160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损益调整)160000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1342000-160000=1182000

2006年底确认亏损3000000×40%=1200000,最多只能确认1182000,剩余18000暂未确认,

借:

投资收益1182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损益调整1182000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零

2007年底确认投资收益800000×40%=320000,先弥补以前未弥补的亏损18000,其差额302000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损益调整)302000

贷:

投资收益302000

9

借: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00000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000

出售50%的长期股权投资股份;

借:

银行存款22000000

投资收益4750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25000000

——损益调整1500000

——其他权益变动250000

同时将资本公积的50%转入投资收益: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00

贷:

投资收益100000

10

采用权益法核算,实际投资成本2000万元大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0%的(6300×30%=1890万元),不对投资进行调整。

借:

长期股权投资20000000

贷:

银行存款20000000

确定投资收益:

借:

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损益调整)2400000

贷:

投资收益2400000

调整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30%部分中本期应调整(相当于摊销)部分:

存货的30%全部计入当期12万元,固定资产60万元的1/5的30%为3.6万元,无形资产200万元的1/10的30%为6万元。

借:

投资收益216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16000

第六章固定资产练习

1

借:

固定资产——生产用设备15139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605

贷: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177000

2

购入时:

借:

在建工程813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98

贷:

银行存款95000

领用生产材料、支付工资时:

借:

在建工程4000

贷:

原材料1500

应付职工薪酬2500

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

借:

固定资产85302

贷:

在建工程85302

3

借:

工程物资819000

贷:

银行存款819000

借:

在建工程913500

贷:

工程物资750000

原材料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0

应付职工薪酬90000

生产成本15000

达到预定使用状态:

借:

固定资产913500

贷:

在建工程913500

剩余材料转入生产用:

借:

原材料58974.3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025.64

贷:

工程物资69000

4、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取现值与公允价值最低者即1200000,每年支付租赁款300000,

300000×(P/A,i,5)=1200000,求得i=7.9%

年份

分期付租金

确认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1200000

第一年末

300000

94800

205200

994800

第二年末

300000

78589.2

221410.8

773389.2

第三年末

300000

61097.75

238902.25

534486.95

第四年末

300000

42224.47

257775.53

276711.42

第五年末

300000

23288.58

276711.42

0

借:

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2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300000

贷: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1500000

第一年末付租金: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30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0

分期折旧

借:

制造费用240000

贷:

累计折旧240000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

财务费用94800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94800

第二年末付租金: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30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0

分期折旧

借:

制造费用240000

贷:

累计折旧240000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

财务费用78589.2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78589.2

第三年末付租金: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30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0

分期折旧

借:

制造费用240000

贷:

累计折旧240000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

财务费用61097.75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61097.75

第四年末付租金: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30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0

分期折旧

借:

制造费用240000

贷:

累计折旧240000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

财务费用42224.47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42224.47

第五年末付租金: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300000

贷:

银行存款300000

分期折旧

借:

制造费用240000

贷:

累计折旧240000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

财务费用23288.58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23288.58

到期

借:

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1200000

贷:

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200000

5.接受投资时:

借:

固定资产101468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2319.5

贷:

实收资本500000

资本公积685000

银行存款2000

6.A公司:

借:

固定资产506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5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8400

借:

主营业务成本400000

贷:

库存商品400000

B公司

借:

固定资产清理752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

固定资产8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0

借:

库存商品613600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88400

营业外支出50000

贷:

固定资产清理752000

7.

直线法

年折旧额=(150000-10000)/5=280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净值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1

2

3

4

5

5

4

3

2

1

150000

90000

54000

40%

40%

40%

60000

36000

21600

11200

11200

60000

96000

117600

128800

140000

后两年的折旧=(150000-117600-10000)÷2=11200

年限总和法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原值-净残值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1

2

3

4

5

5

4

3

2

1

140000

140000

14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