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157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docx

工学结合培养方案

长顺县中等职业学校

护理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长顺县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理念

1.坚持中职教育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学校“提升内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以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中职改革示范学校”为奋斗目标。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中职教育办学方针,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3.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医疗卫生系统参与、学校承办”的专业办学模式,适应周边医疗卫生系统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形成“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政府买单”人才培养模式。

4.推行“校企共建、产学一体”,探索模块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市场需求。

5.实行理论、实践、素质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达到同步提高。

二、专业人才需求

(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基于1985-2001年我国医护人力17年的资料,经过专家论证提出,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达到1:

1。

按照这个比例进行预测和规划,医护人数均将达到232.3万人,医护比例均为1.5,其中护士数量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加103.6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

加上自然减员和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因素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专家建议应为预测数量的1.25倍)。

因此,2003-2010年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量应大于15万人。

2004年,教育部与卫生部等六部委首先确定在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并在全国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旨在使护理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政策导向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对初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由长顺县政府带头、长顺县多家医院相结合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并加大了对我校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的规划与投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完善,预计到明年崭新的长顺职校将屹立在人们的眼前。

(三)职业面向

1.职业岗位

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包括了临床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临终护理。

具体包括以下岗位:

(1)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在老人院从事护工工作;

(3)社区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4)在疗养院从事康复护理工作;

(5)在相关临终护理机构从事临终护理工作。

2.职业能力

护理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素养、操作维护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

其中职业素养包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敬岗爱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奉献精神、文化底蕴、职业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基础能力;

操作能力主要针对一般操作岗位,要求熟知护理专业的相关技能知识;具有对实训物品的管理能力;具有对突发疾病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等。

协作能力包括护理人员与医生、护理人员之间、医技人员的团结协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3、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而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能力及对急、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的观察监护能力。

(5)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8)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9)具有初步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10)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1)具有良好的在伦理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护理实践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1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职业素质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

(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

(4)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慎独的工作作风及医疗安全意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6)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学习年限:

3年

2.招生对象:

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

3.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4.本专业培养培训临床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1)掌握相关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

(2)掌握相关的临床护理技能;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4)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5.专业基本能力

(1)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病情的观察能力和身心整体护理能力;

(3)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药物反应的观察能力;

(4)具有对急、危重病人的初步应急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5)具有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病房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7)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6.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医疗卫生系统,及医疗卫生相关的产业。

四、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形成了“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政府买单”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努力实践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新机制,先后与长顺县县人民医院、长顺县仁康医院、长顺县罗湖妇幼保健医院签订了工学结合培养协议,从2012级学生开始已经全面启动工学交替、贴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室、校内实训室、医院之间的轮换实习,不论是专业理论和技能都有很大的提升,全面推动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政府、医院、学校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办学,通过“政府买单”,“订单培养”成效明显。

五、教学条件

1.教学资源

1)教学团队

护理专业2014年到2016年专业理论教师从16人加到19人大专以上学历,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库,使师资力量大量提升。

2)实验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护理专业拥有实训操作室2间,治疗床7张,输液架20个,基础护理操作用假人5个,心肺复苏用假人5个,自动洗胃机5个,自动负压吸引器5个,血压计20个,听诊器50个等。

(2)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先后与长顺县人民医院、长顺县仁康医院、长顺县罗湖妇幼保健医院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作为我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充分合作,青年教师下医院实践,行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评价学生实习效果,顶岗实习中医院满意的学生转聘为正式员工,直接在实习基地就业。

2.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护理专业按照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拓展能力相互融合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1)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灵活机动的形式、课内、课外教学环节、相对固定的素质教育课程等多种形式,达到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共同提升的功能与作用。

(2)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遵循“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专业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原则。

建立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阶梯式教学体系,一方面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校内实习、贴岗见习、顶岗实习等模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3)拓展能力以“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能力及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竞赛、讲座、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形式,使学生通过在校三年时间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实现教学目标。

公共课理论教学

坚持以德育教育为根本,牢固树立学生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指导原则,秉承校训“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

突出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基础护理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进程

项目

 

序号

课程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考查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8周

18周

8周

18周

40周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

德育

1

22

72

56

16

2

2

毕业实习:

1.医院实习32周,内科8周,外科8周,妇产科4周,儿科4周,手术室2周,急诊室3周,精神科1周,社区实习2周。

2.社会实践8周。

3.实习学分总计40学分。

2

语文应用基础

12

72

60

12

2

2

3

英语

2

1

72

60

12

2

2

4

医用化学基础

1

54

38

16

3

5

数学应用基础

1

36

26

10

2

6

体育与健康

1、

2、3

18

18

90

2

2

2

7

信息技术基础

1、2

18

54

54

4

2

小计

532

332

21

专基础课程

8

解剖学基础

1

90

60

30

5

9

生理学基础

2

54

44

10

3

11

病理学基础

2

36

30

6

2

1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

36

26

10

2

13

药物应用护理

3

72

54

18

4

小计

288

214

74

专课程模块

13

护理学基础

2

1

180

80

10

4

6

14

护理礼仪

2

18

9

9

1

15

人际沟通

2

36

20

16

2

16

健康评估

3

54

40

14

3

17

内科护理

162

110

52

5

4

18

外科护理

4

3

144

0

44

2

6

19

妇产科护理

3

72

50

22

4

20

儿科护理

4

72

54

18

4

21

心理与精神护理

3

36

28

8

2

22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

4

90

0

90

5

23

急救护理技术

4

36

18

18

2

24

社区护理

3

54

36

18

3

25

老年护理

4

54

38

16

3

26

中医护理

4

54

32

22

3

小计

662

615

447

3.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专业教学方法

根据岗位作业流程,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按照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方法实施,在实践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情境。

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满足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依据。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课程实习,教、学、做合一,实现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在指定的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上,本专业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中职教学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从2014年的两三种方法增加现在的五六种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并经过体验学习,进一步促进职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法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学习,然后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针对问题加以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启发提问法

为激发同学思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同学思考的空间和学会思考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发同学思考,在同学思考时又以现有基础为启发点给予引导和提示,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挖掘潜力很好的教学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

(3)激励法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鼓励学生好的方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鼓励可通过口头鼓励,也可通过考核分数的鼓励。

使用“激励教学法”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4)案例法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将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说明、分析和认知、了解,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某项具体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流程、设计思路等,从而对案例的理论和相关技能得以大力培养,达到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教学目的。

(5)讲练结合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现场示范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6)“情景体验”教学法

在技能实践教学中,尽量模拟医院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校就感受到医院的真实情况,体验到医院的氛围,更好地学以致用。

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7)“以考促学”教学法

开发实操题库,考核时让每个学生题库中随机抽取,独立完成,教师严格按评分标准评分。

(8)项目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教学,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在技术实践教学中以“项目驱动”为主线,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加强了学生训练的目的性,也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

2)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采用多媒体课件、白板板书、多媒体教学软件、物演示、教师示范等。

每位主讲教师均有自己制作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均灵活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脑、眼、耳、手,教学不枯燥,教学效果直观,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和兴趣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4.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

(1)对常规教学管理常抓不懈,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修订并形成一系列制度,如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监控制度、教学反馈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

努力使教学常规管理有质、有序、有章可循。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实行学校与专业两级督导制度,建立专兼结合、校内与校外专家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的督导组织体系,运用调查问卷、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的良好监控。

(3)以专业化、复合型为目标,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通过培训、实践、进修、老带新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优化职称和年龄结构,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数量,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六、人才培养条件的完善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建立、发展和壮大护理专业的有力保证。

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师队伍,以“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提高水平”为方针,以工学结合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依据,以“双师”素质要求为标准,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创新团队,使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优秀、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协调。

通过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开展教研科研课题研究、参加学术活动等多种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保证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

力争三年内,拥有双师型教师23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00%,全部教师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以上职业资格。

(二)完善实训实习条件

1.进一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1)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建设。

实现职业训练真实化、指导人员职业化、设备医院化、管理医院化。

使项目达标率、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设备完好率95%以上。

(2)完善已有实训室的功能,按“教学做合一”原则护理实训操作室1和护理实训操作室2,形成能完全满足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仿真实训条件。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扩大

(1)在原有3家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到2016年为止,校外实训基地增多到6家,使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9家。

(2)校企双方充分合作:

专业教师下医院实践,医院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教师科研团队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专家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和课题研究。

(3)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

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和任务书,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进行评价,把在实习中满意的学生招聘为企业员工,加强学生顶岗、综合实训及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1.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教学大纲、考核大纲、专业技能培养标准等制订学期授课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教学和考核。

在进行实习和实训时,先制订实训指导书、实训计划,提前下达实训任务,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使学生在集中实训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实训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写出实训总结。

2.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实行学校与专业两级督导制度,建立专兼结合、校内与校外专家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的督导组织体系,运用报表、座谈、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网上评教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质量的良好监控。

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程序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20》提出,未来10年,职业教育需要加速与产业的对接,实现校企一体、工学结合。

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和专业设置将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习理解上级文件精神;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带头人会同学校领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及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保证人了才培养方案制订和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