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092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docx

学年湖北省宜城一中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8月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2.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

“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这段话反映了()

A.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较强

C.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3.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4.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科举考试的束缚

5.《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

刘炫曰: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

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它反映出()

A.隋朝改变选拔官员制度B.历代帝王注重歌功颂德

C.刘炫对修律令充满敌意D.隋朝改变地方行政制度

6.学者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7.《汉书·武帝纪》记载:

“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8.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9.《明史》记载: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10.据《晋书》记载:

“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威,犹有乡论余风。

”另据《宋史》记载,“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

”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

A.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该制度选官用人只重门第

C.该制度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该制度具有封闭性、凝固性

11.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

12.1869年万国邮政联盟建立,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

这主要得益于

A.交通工具的发展B.资本输出的加强

C.福利国家的出现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13.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

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4.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15.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

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16.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企业

A.生产力大幅提高B.管理制度的加强

C.生产关系的改变D.公私矛盾的化解

17.下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

据此可以得出

A.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B.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

C.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的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表述有误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

C.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20.以下各项表述,能体现出对明代“朝贡贸易”的相对准确理解的是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21.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认为:

“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不同之处在于()

A.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B.消除经济发展严重困难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D.保障原有社会制度

22.有诗云: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A.电灯B.火车C.电报D.电影

2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B.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C.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D.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24.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雅典的公民大会在处理例行公事时通常不会发生引人入胜的辩论。

但在讨论军国大事或审判高级领导人时,则会出现唇枪舌剑、往返驳诘的场面。

这说明公民大会辩论场面出现的前提是()。

A.丰厚学养的辩论家在场

B.出现了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

C.遇到了难以决定的议题

D.民众法庭办案不公失信于民

25.前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提到:

“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B.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C.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D.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26.英国哲学家指出:

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希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27.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某位领袖人物诞辰400周年,在瑞士占古老的日内瓦大学后边,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对这位宗教改革领袖人物地位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拉开了序幕

B.主张简化教会组织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

D.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大人物”

28.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

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靠的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

B.中国的释递方式是无线电

C.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D.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

29.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导致“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

30.“《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B.这是一场引领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宗教改革的先驱运动

C.这是一场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

D.这是一场直接打击基督教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本题8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

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

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32.(本题9分)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阅读以下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