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9961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docx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1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

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

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

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

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紧张的40分钟一刻也没有松懈,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另外,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可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教学效果良好。

  一、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购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设计购物计划),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和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而独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接纳。

  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使学生吸纳与同化他人的优点,优化自己的做法,更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算法多样化,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总之,整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主动、热情的学习,在尊重他们个性化思维的同时,也在引导他们积极吸纳同伴的意见,寻找最优化解法。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初步学习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师生合作、示范“算式接龙”。

  板书3+2,让学生口算,补书成3+2=5,又让学生口算5+1,补书成5+1=6,再让学生口算6+3,补书成6+3=9。

  讲述:

像这样的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刚好是第二题开头的这个数,第二题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三题开头的数——这样的几个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条龙,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2、指定几人从10-2开头练习“算式接龙”。

  3、各小组练习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天真好奇的心理,从生动的.游戏情景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的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

  讲述:

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

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也应该帮奶奶做些事情了。

于是她找来了手推车,帮奶奶把南瓜搬回家。

第一次运了4个放在一个筐里,第二次又运了2个放在另外一个筐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正在推着呢!

奶奶一共摘下了几个南瓜呢?

怎样计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谈话:

可以这样列算式:

4+2+1=(板书)

  提问:

算4+2+1应该先算什么?

得多少?

再算什么?

得多少?

  板书成:

  4+2+1=7

  ——

  6

  提问:

你能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吗?

(连加法)

  谈话:

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就叫它连加。

  提问:

你能说说连加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算的吗?

  谈话:

对了,我们从做往右连着加,最后写上得数!

(板书课题:

连加)

  2、教学例2

  谈话:

这时弟弟在大声喊:

“姐姐,你快来看呀,奶奶家还种了丝瓜。

  出示例2的主题图。

  提问:

你能看了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条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条,第二次有摘下1条,还剩几条?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

8-3-1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板书课题:

连减)做连减和连加一样都是从左往右,连减从左往右连着减最后写上得数。

  (设计意图:

算法选择及计算顺序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讨论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

  三、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

  师:

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

  生1:

家里原来有3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只,又买来了4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可以用3+2+4=10来计算。

  生2:

我原来有9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

可以用9-3-4=2来计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举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

学校里打算组织一次秋游,可以带一些干粮,妈妈给你10元钱,有这么一些食品,你打算怎么买?

  火腿肠果冻面包蛋糕薯片饮料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陈旧的模式中,师声问答沿袭成一个固定框架,学生只能循着教师的思路前行。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不利。

为此,我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大胆质疑,师生、生生间平等地交流数学思想,讨论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交流、争辩,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共同发展,构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节课中在探究连减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我看到了学生在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新知识。

稚气小脸上透露出成功的喜悦。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学习,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意志品质得到了体现。

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相互质疑,共同讨论,把原本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由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互相质疑、释疑的情景中自主探索,教师只是适时地引导,更多的是于学生一起探讨。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发言的习惯,又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连减》数学教学反思4

  连减同数解决问题是一年级数学下册78页的内容,题目: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这道题是对连减的应用,对于算式28-9-9-9=1而言,注重对学生连减思维过程的形成。

  但是从学生解决这道问题的反馈情况看来,多数学生给出了999=27算式,从中知道了可以装满9袋,这种方法我应该给予肯定吗?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会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个实际问题,虽然学生没有用连减,可是确实也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呀?

能说学生是错的吗?

我疑惑了,毕竟学生的想法总是多样的,我也不能给予否定的态度。

带着疑惑和不坚定的态度,我把书上的方法出示,把这种用减法的观念强加给学生,然后通过2道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疑惑还在心中,不是说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吗?

那么连加在这些问题中到底能不能用呢?

毕竟站在学生的角度,和连减相比,喜欢连加算式的学生占大多数。

  带着疑问,翻看教参。

出现这样的一段话:

“在教学时,这些方式不一定全部出现,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清楚即可。

”是不是说明学生用连加解决这些问题是正确的,毕竟这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