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929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docx

安徽省教师招考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绪论课程教学概论

第1章课程教学性质论

第2章课程教学内容论

第3章课程教学主体论

第4章课程教学实施论

第5章课程教学评价论

结语课程教学趋势

绪论:

课程教学概论

学习重点

⒈了解课程教学论发展的历史,主要学者、著作和主要理论;

⒉明确课程、教学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阅教材

《教育学》中“课程”、“教学”章节;各科《教学论》绪论部分

绪论

一、课程教学论的名称、教材和要求

二、课程教学论的发展历史

三、课程与教学

四、课程教学论的任务和结构

五、课程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六、思考与练习题

一、课程教学论的

名称、教材和要求

•名称演变

•主要教材

•参考教材

•课程总要求

㈠名称演变

本学科名称

•教授法(02-19):

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

•教学法(19-39):

陶行知倡导把“各科教授法”改为“各科教学法”

•教材教法(39-78):

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师范学院各系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课

•学科教学论、教育学(78-97):

上升到学科教学、教育理论研究的高度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97-):

国务院学位办确定教育类博士、硕士学位点有“课程与教学论”

㈡主要教材

各科《教学论》(或《教材教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颁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颁发)

㈢参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等(华东师大出版社)

《课程理论》施良方(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理论》施良方、崔允漷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考试材料

•《安徽省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通用版)·课程与教学论》(轻松过关宝典)延边人民出版社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最新版)·课程与教学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教育理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安徽大学出版社

㈣课程总要求

•了解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基本知识

•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获得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深入理解课程与教学现象

•形成解决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论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课程和教学研究

1、六艺:

礼、乐、射、御(大艺——大学课程),书、数(小艺——小学课程)

2、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后失传)(四书)

3、孔子: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4、《学记》:

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

5、蒙学教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识字),《童蒙须知》《弟子规》(道德行为),《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综合知识),《千家诗》《神童诗》(诗歌)

6、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㈡西方古代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1、七艺:

辩论术(辩证法)、修辞学、文法(智者三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四艺)

2、苏格拉底方法:

问答法、产婆术,讽刺,助产,归纳,定义

3、柏拉图:

《理想国》,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军人教育,哲学家预备教育,哲学家教育

4、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班级授课制,因材施教,教学要适度,培养学生能力,改进教学方法

㈢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

1、拉特克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由易到难,用国语作教学工具,由整体到细节,从经验到一般原理(归纳法),以学生能力和兴趣为教学依据。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2、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现代教学研究奠基之作。

(普及教育)

•自然适应性原则:

自然的秩序是支配教学活动的法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指导性原则)

•直观原理:

教学不应始于对事物的语言说明,而是始于对事物的观察。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活动原理:

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强调活动首要性。

•兴趣与自发原理:

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的自发学习。

3、卢梭

•《爱弥儿》:

《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

•自然教育论:

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舒服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

“消极教育”策略。

“自然后果法”。

儿童中心论。

培养“自然人”。

•发现教学论:

倡导尊重儿童的发现天性的教学论。

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基本因素是培养爱好学问的兴趣和教研究学问的方法。

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基本形式。

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4、裴斯泰洛齐

•教学的心理学化:

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

推动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是近代教学论的集大成者。

•要素教育论:

教学和课程设计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德育要素——对母亲的爱,智育要素——数、形和语,体育要素——关节活动。

•教育教学原理:

自我发展原理。

直观原理——感性印象、明确的概念、理性认识。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奠基人。

语言教学,算术教学,测量教学。

㈣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

•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

教学的直接目的,连接观念体系与“善的意志”(教学的最高目的)的纽带。

兴趣是深远的、直接的、全面的,分为六种——经验(设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思辨(数学、逻辑学、文法等)、审美(文学、绘画、音乐等)、同情(本国语、外国语(古典语和现代语)等)、社会(历史、政治、法律等)、宗教(神学)。

前三种归为一类,称自然的或知识的兴趣;后三种归为一类,称历史的或同情的兴趣。

•教育性教学:

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品格形成统一起来。

•教学的形式阶段:

第一阶段:

明了(清楚)。

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

第二阶段:

联合(联想)。

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

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

第三阶段:

系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阶段:

方法。

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练习,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

•传统教育思想(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代表。

㈤现代教学论的发展

杜威(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生活,生长)

•知行统一论:

认识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做事的能力可能是知识的最基本的意义。

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问题解决教学:

反省思维五要素(步骤、阶段)——

(1)问题的感觉,

(2)问题的界定,(3)问题解决的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5)通过行动检验假设。

(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

•经验课程:

课程统一了儿童的心理的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的经验。

教材的心理化——把各门学科的教材和各个知识分支恢复到它由以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

•主动作业:

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而获得各种活动方式。

㈥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

•基本主张: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五阶段——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②评估行为,③安排相倚关系,④实施方案,⑤评价方案。

(3)程序教学的方法。

一种是“直线式”,①小步骤进行,②呈现明显的反应,③及时反馈,④自定步调学习。

另一种是“分支式”,通常包括一种多重选择的格式。

•教学设计六原则:

小步子,循序渐进,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自定步骤

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①鼓励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②培养运用心智解决问题的信心;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④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⑤培养理智的诚实。

•四条教学原则:

①动机原则,②结构原则,③程序原则,④强化原则。

•学科知识结构

•发现教学方法:

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①确定帮助的情境,②探索问题,③形成见识,④计划和抉择,⑤整合。

•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

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

•师生关系的品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

态度品质——真诚、接受、理解。

•瓦根舍因范例主义,赞科夫发展性,建构主义

㈦课程研究的发展

1.课程研究的诞生——博比特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教育本质:

①为成人生活作准备,②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③教育即生产。

•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①人类经验的分析,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③课程目标的获得,④课程目标的选择,⑤教育计划的制定。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八年研究:

①教育计划,②未达特定的学科要求的高中毕业生有许多在学院学业中获得成功,③在职研讨班,④教育评价(现代评价理论之父)。

•泰勒原理:

确定教育目标(课程开发出发点、归宿),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主环节),评价教育计划四环节(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

(目标评价模式)

•技术兴趣:

泰勒原理的实质。

是通过合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核心是控制。

3.三大课程流派

⑴学科中心课程论(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⑵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⑶人本主义课程论

•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要尊重儿童,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满足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为儿童的价值实现创造条件。

三、课程与教学

⒈课程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预期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过程。

广义课程:

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狭义课程:

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按教育科学要求而安排的教学内容体系,主要体现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