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
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
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
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
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
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
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
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
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
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
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
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取决于汉字的连续性及其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
C.汉字是表意文字,很多字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承载历史记忆,有很长的演化传承
D.尽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但汉字之美首先表现为点画组合精妙的“形之美”,其次才是六法造字成就的意蕴美。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莫言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是因为电脑提醒选用的一些词汇常使他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今天全球汉字运用的主流,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B.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快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C.当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缺失时,与汉字读写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当代社会完成最基本文化学习的开始。
D.为纠正对于学习汉字、汉语的轻视,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对母语的热爱和对知识精益求精地追求。
2、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
少贫贱,好学。
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
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
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
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
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
州以闻,太宗曰:
“尉而杀吾折冲,可乎?
”召诘让。
仁轨对曰:
“宁辱臣,臣故杀之。
”帝以为刚正,更擢咸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
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
“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
常日赘调,已有所妨。
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
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
”玺书褒纳。
拜新安令。
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
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
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
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卒年八十五。
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
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
仁轨持觞曰:
“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
”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
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
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
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
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
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
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
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
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
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
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
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
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8.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
(5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蜀相》中“,”两句表达了对理想的君臣际遇关系的肯定与憧憬。
(2))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
“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
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
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
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
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
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
(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相较之下,你更赞成谁?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①他那超然物外的态度,他那________的神情,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
②直到事实给了我教训,我才分明省悟了做今人也和做古人一样难。
然而我还是______,随随便便。
③这一夜,就是我对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即使偶尔路过戏园,我们也______,精神上早已一个在天之南一个在地之北了。
④我们村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对群众的温饱问题,岂能________。
A.满不在乎漠不相关漫不经心漠不关心B.漠不关心漫不经心漠不相关满不在乎
C.满不在乎漫不经心漠不相关漠不关心D.漠不关心漠不相关漫不经心满不在乎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B.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C.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
D.李明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
内心的丰富会表现为语言的丰富,我们词汇的丰富和新颖,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我们思想的丰富和新颖。
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锤炼来提升我们思想的品质。
因为,。
A.锤炼思想其实就是锤炼语言B.我们要锤炼思想,也要锤炼语言
C.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D.我们要锤炼语言,也要锤炼思想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
(6分)
音大体可分为乐音与噪音:
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是乐音;①。
这种分类强调的不仅仅是音的客观物理属性,②。
举个简单例子:
中午我在睡觉,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大声弹钢琴。
钢琴曲很动听,对他而言是乐音。
但是,动听的钢琴曲打扰了我,让我困倦,厌恶,所以对我而言就是噪音。
可见,③,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因不同的人而发生改变。
16.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5分)
要素:
含义: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
”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路人给出了各种回答:
“以前总感觉自己年龄还不大,孩子高中开学那天,忽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
“时间都去哪了?
应该都在回忆里吧。
如果能重新来过的话,我还是想再上一遍大学。
”
“时间过得真快,早上和太阳赛跑,晚上数着星星回家,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以后,我还希望自己能这样干下去,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
“我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再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不再为去哪里玩纠结,不再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挥霍,我要成为父母的依靠。
”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或者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以“时间都去哪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满不在乎:
满:
全;在乎:
在意。
丝毫不在意。
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漠不相关:
形容彼此毫无关联。
漫不经心:
漫:
随便,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漠不关心:
漠:
冷漠,冷淡。
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解析本题,一定要启动比较思维,抓住特征进行思辨。
句④的特征比较明显:
对群众的温饱,绝不能“漠不关心”,据此,淘汰了B.D两项;句③的主语是“我们”,说明是个复数。
审视前面,发觉“我们”指代的是“我”和“戏剧”,据此,便能推断要选的成语“漠不相关”。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本题中,“漠不相关”侧重“毫无关联”,句③的主语是“我们”,说明是个复数。
审视前面,发觉“我们”指代的是“我”和“戏剧”,据此,便能推断要选的成语“漠不相关”。
“漠不关心”强调“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句④的特征比较明显:
对群众的温饱,绝不能“漠不关心”。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B句式杂糅,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C搭配不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解开”换成“取消”或把“政策”换成“绳索”。
D歧义,理解有两种,一是李明存钱,二是李明跟副总经理一起存钱,明确界限即可消除歧义。
故选A。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由因为可知本句话应回答锤炼语言和锤炼思想之间的关系,由让一句话又可得知应强调锤炼语言对锤炼思想的重要性,故选C。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1)C.D
(2)(6分)
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每点2分)
(3)(6分)
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每点3分)
(4)(8分)
观点一:
赞成黄宾虹先生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
赞成张大千先生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答出赞成谁并总括得2分,分析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错误。
B项,原文说“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选项中说“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不确切。
E项,文中没有写“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认真审题后可以清楚看出,答题的范围只在文中第一节,只要稍微把低阶文字按照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梳理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此类题需要找出答题区间,然后,逐项筛选,明确的直接答,不明确的整合归纳。
所以答本题需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
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本题较容易。
只要找出答题区间,即可归纳出两条(根据给分情况进行适当判断应该给出的答题点个数),注意是简要分析,不能空对空。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
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
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
必须有理有据。
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5.B6.D7.C
【解析】5.
试题分析: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关于原文前三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
B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取决于汉字的连续性”错误,文中原句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文中是说“很大程度上”,文中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