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8651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0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实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环境监测实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环境监测实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环境监测实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环境监测实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实验1.docx

《环境监测实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实验1.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实验1.docx

环境监测实验1

大气环境及污染源监测实验

实验一空气中二氧化硫(SO2)监测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SO2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

加入氨磺酸钠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加入磷酸及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采样器气体采样部分的使用,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的控制。

教学难点:

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的控制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4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

空气采样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白色多孔玻板吸收瓶、恒温水浴器、具塞比色管。

试剂:

(略)

六、实验过程

1、配甲醛吸收液、装吸收瓶

2、连接大气采样器,采样

3、样品化学分析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样品测定

4、计算结果

七、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反应显色温度、显色时间。

2、二氧化硫浓度计算结果应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用过的比色皿和比色管应用稀盐酸浸泡。

八、思考题

1、影响测定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应如何减少误差?

2、在北方什么季节空气污染较重?

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污染最重?

3、测定一次结果能否代表日平均浓度?

假如你测定的结果是日平均浓度,达到哪一级大气质量标准?

实验二空气中氮氧化物(NOx)监测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x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管被氧化为二氧化氮后,和原有的二氧化氮一起与串联的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

于波长540nm处测定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m3时,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橡胶管,排除干扰。

方法检出限为0.12μg/10ml。

当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计)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m3。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采样器气体采样部分的使用,采样原理的掌握。

教学难点: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氮氧化物浓度的计算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4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5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

空气采样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瓶、具塞比色管。

试剂:

(略)

六、实验过程

1、配吸收液、装吸收瓶

2、连接大气采样器,采样

3、样品化学分析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样品测定

4、计算结果

七、注意事项

1、吸收液的吸光度不超过0.005(540nm,l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

否则,应检查水、试剂纯度或显色液的配制时间和贮存方法。

2、沉积在氧化瓶管壁上的高锰酸钾沉淀物,用盐酸羟胺溶液浸泡清洗掉。

八、思考题

1、什么物质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干扰?

如何消除干扰?

2、如何校准转子流量计?

3、测定一次结果能否代表日平均浓度?

假如你测定的结果是日平均浓度,达到哪一级大气质量标准?

实验三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

(质量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流量大气采样器TSP部分的使用方法。

2、学习质量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系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组分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采样器颗粒污染物采样部分使用方法,滤膜的安装和拆卸;教学难点:

采样膜的安装和拆卸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4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学生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因实验结果要在第二天才出,故单独列出);6、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滤膜、镊子、X光看片机、打号机、恒温恒湿箱(室)、分析天平、气压计。

六、实验过程

1、空白滤膜,打号,平衡

2、称量滤膜

3、采样

4、尘膜平衡、称量

七、注意事项

1、滤膜应多次精确称量至恒重。

2、采样前应检查采样头密封垫是否完好,是否漏气。

八、思考题

1、如何确定采样点?

该采样点TSP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哪种污染源贡献率大?

2、滤膜为什么要采取恒重法称量?

为什么要用对照膜进行湿度校准实验?

3、在什么气象条件下TSP污染较重?

实验四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

(质量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流量大气采样器,PM10的采样监测方法。

2、PM10切割器分离原理,恒重法滤膜的精确称量。

二、实验原理

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10,系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

通过具有PM10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组分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采样器颗粒污染物采样部分使用方法,PM10采样器与TSP采样器结构的对比;教学难点:

采样膜的安装和拆卸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4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学生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因实验结果要在第二天才出,故单独列出);6、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滤膜、镊子、X光看片机、打号机、恒温恒湿箱(室)、分析天平、气压计。

六、实验过程

1、空白滤膜,打号,平衡

2、称量滤膜

3、采样

4、尘膜平衡、称量

七、注意事项

1、滤膜应多次精确称量至恒重。

2、采样前应检查采样头密封垫是否完好,是否漏气。

3、当PM10含量很低时,采样时间不能过短,保证足够的采尘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八、思考题

1、对比TSP与PM10在采样仪器和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

2、PM10在采样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五、锅炉烟气监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由于仪器设备和场地等条件限制,只能开设观摩实验。

2、了解WJ-60B型皮托管平行全自动烟尘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3、了解烟尘、烟气采样测点选择原则。

二、实验原理

烟尘采样是在选定的点位,用等速采样方法吸取一定量的烟尘气样,收集其中尘粒并定量,根据采样当时烟气湿度、温度,将抽取的烟气量折算成标准干气的体积,从而求出烟尘中的含尘浓度。

由于烟气中的颗粒具有惯性,如果采样速度与烟道气流速度不等时,采到的样品中所含颗粒的代表性不强。

等速采样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与采样点气体在烟气道中的流速相等(误差不能超过10%)。

等速采样的方法有:

普通采样管法、平行管采样法、平衡管采样法。

一般由于烟气中的气态和气溶胶中有害组分在烟道中分布均匀,因此不需等速采样,也不需多点采样,在烟道的中心位置采样即可。

采样方法与空气监测的采样方法同,将采样瓶的入口接到采样管出口处采集。

本次实验主要演示皮托管平行全自动烟尘采样器等速采样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皮托管全自动烟气平衡采样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皮托管全自动烟气平衡采样器的使用。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50分钟;3、学生学习仪器操作—20分钟;4、学生讨论—2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思考题

1、控制烟尘排放量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2、烟道气采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实验六 空气中可沉降颗粒物监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降尘监测方法。

2、采集降尘点的选择,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可沉降的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醇水溶液为收集液的集尘缸内,经蒸发、干燥、称重后,计算降尘量。

降尘量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

其结果以平方公里面积每月测定沉降的颗粒物的吨数表示,即t/(km2·30d)。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降尘监测方法,降尘点的选择。

教学难点:

降尘点的选择。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50分钟;3、学生讨论—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采样点的设置

2、样品收集

3、瓷坩埚的准备

4、降尘量的测定

六、思考题

1、降尘缸为什么要离开地面1~1.5米?

2、为什么要用乙二醇作为吸收液?

噪声监测实验

实验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

2、熟练地计算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

二、实验原理

噪声分类、噪声特点、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意义、测点选择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声级计的使用,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教学难点:

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数据处理—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选择测点

2、现场测量、数据记录

3、同时记录测量点被测期间的主要噪声源(社会、交通、工业、建筑、其它)。

4、数据处理,计算LeqLIOL50L90σLdn,绘制噪声分布直框图。

六、注意事项:

声级计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碰撞、跌落,防止潮湿淋雨。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点要距离任何建筑物不小于1米?

2、标准偏差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二交通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普通声级计测量交通噪声。

(2)熟练地计算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标准偏差。

二、实验原理

运用声级计测量选定测点的A声级,并对取得的瞬时值进行计算,计算出LeqLIOL50L90σ,绘制噪声分布直框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声级计的使用,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教学难点:

测点的选择,等效声级、统计声级、标准偏差等指标的计算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数据处理—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选择测点

2、现场测量、数据记录

3、同时记录测量点处各种车辆的流量(载重车、大客车、小汽车、拖拉机、其它车辆)

4、数据处理,计算LeqLIOL50L90σ,绘制噪声分布直框图。

六、注意事项:

声级计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碰撞、跌落,防止潮湿淋雨。

七、思考题

1、你监测的路段是否超过了交通噪声标准?

2、请提出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

实验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按要求进行厂界噪声测量布点,界定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周期性噪声。

二、实验原理

1、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视为稳态噪声,否则称为非稳态噪声。

2、周期性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声级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的噪声。

3、背景噪声

厂界外噪声源产生的噪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周期性噪声的界定,厂界噪声测量布点方法;教学难点:

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周期性噪声的界定。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数据处理—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选择测点位置和测量时间

2、现场测量

3、进行背景修正

六、注意事项

1、稳态噪声测量1min的等效声级。

2、周期性噪声测量一个周期的等效声级。

3、非周期性非稳态噪声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间的等效声级。

七、思考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稳态噪声源、非稳态噪声源、周期性噪声源。

2、为什么稳态噪声源只需测1分钟的等效声级?

实验四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

学习建筑施工噪声的有关名词定义,掌握建筑施工噪声监测要点。

二、实验原理

1、建筑施工场地的边界

由政府有关部门限定的建筑施工场地最外面的边界线。

2、建筑施工场地

指工程限定的边界范围以内的区域,以及规定界线以外的确实用于建筑或拆毁的其他中间准备区域。

3、噪声敏感区域

受到建筑施工噪声影响的住宅区、机关、学校、商业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其背景噪声比建筑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级低的区域。

4、背景噪声

当建筑场地停止施工时,上述区域的环境噪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建筑施工噪声监测要点

教学难点:

建筑施工噪声监测要点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数据处理—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15分钟。

五、实验过程

1、选择测点和测量时间

2、设置传声器

3、现场测量

4、背景噪声修正

六、注意事项

测量期间,各施工机械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并应包括不断进入或离开场地的车辆。

例如:

卡车、施工机械车辆、搅拌机(车)等,以及在施工场地上运转的车辆,这些都属于施工场地范围以内的建筑施工活动。

七、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施工场地及边界线示意图;

2、敏感建筑物的方位、距离及相应边界线处测点;

3、各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

八、思考题

1、传声器的方向是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什么方向是正确的?

2、测量时测量人员为什么要保持与传声器的距离?

噪声自主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按照实验提示,运用理论课所学的噪声控制方面的知识,实验小组自主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噪声防治技术。

2、要求每个同学都参加实验设计,提出实验方案和参与测定,并对实验结果和发生现象进行充分的讨论

二、实验原理

噪声反射、噪声叠加、噪声距离衰减、室内吸声、隔声、消声器消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噪声控制技术原理,噪声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难点:

噪声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1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2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思考题

1、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

2、车间内的劳动环境噪声减噪的方法有哪些?

3、对铁路、交通干线、高速公路两侧噪声如何进行防护?

4、对噪声值较高的固定噪声源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5、管道排放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如何治理?

6、对建筑放工噪声如何控制和管理?

7、城市建筑规划时应如何考虑声学效果?

水质监测实验

实验一pH值的测定

(直接电位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是最常用的水质指标之一。

溶液的pH值通常是用酸度计进行测定的。

它是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在25℃时,每单位pH相当于59.1mV电动势变化值。

即电动势每改变59.1mV,溶液的pH值相应改变一个单位,可在仪器上直接读出pH值。

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有补偿装置。

本实验采用复合电极代替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当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经常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酸度计(也叫“定位”)。

校正时应选用与被测溶液的pH值接近的标准缓冲溶液,以减少在测量过程中可能由于液接电位、不对称电位以及温度等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校正后的酸度计,可直接测量水或其他低酸碱度溶液的pH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pH酸度计的使用;教学难点:

pH酸度计的使用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开始独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

pHS一3C型酸度计、pH复合电极。

试剂:

(略)

六、实验过程

1、将仪器接通电源。

2、仪器选择开关置于pH档,开启电源,仪器预热。

3、仪器校正

4、测量水样pH值

5、实验完毕,清洗电极头,套好保护帽,放回电极盒中;仪器回零,关闭仪器开关。

七、注意事项

1、电极取下帽后应注意,在塑料保护栅内的敏感玻璃泡不要与硬物接触,任何破损和擦毛都会使电极失效;

2、测量完毕,不用时应将电极保护帽套上,帽内应有少量的补充液,以保持电极球泡的湿润;

3、复合电极的引出端必须保持清洁和干燥,绝对防止输出两端短路,否则将导致测量结果失准或失效。

八、思考题

1、电位法测水溶液pH值的原理是什么?

2、酸度计为什么要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

校正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安装电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4.有色溶液或混浊溶液的pH值是否可以用酸度计测定?

实验二电导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导率仪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2、学习电极的维护。

3、掌握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因此,当两个电极(通常为铂电极或铂黑电极)插入溶液中,可以测出两电极间的电阻R。

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阻值与电极的间距L(cm)成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A(cm2)成反比。

即:

R=

由于电极面积A与间距L都是固定不变的,故

是一常数,称电导池常数(以

表示)。

比例常数

叫作电阻率。

其倒数

称为电导率,以K表示。

用S表示电导度,反映导电能力的强弱。

电导度和电阻成反比。

即S=

,所以,K=

S或K=

/R。

当已知电导池常数,并测出电阻后,即可求出电导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电导率仪的使用、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电导率仪的使用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2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开始独立实验—30分钟;4、学生讨论—3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

电导率仪、烧杯。

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水样的测定

2、数据的记录、填表

七、注意事项

1、电极应定期进行常数标定。

2、电极的插头、引线应保持干燥。

在测量高电导(即低电阻)时应使插头接触良好,以减小接触电阻。

3、在测量高纯水时应避免污染,最好采用密封、流动的测量方式。

4、为确保测量精度,电极使用前应用小于O.5

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两次,然后用待测溶液冲洗三次方可测量。

5、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重新校正仪器,只需将量程开关置校正档即可重新校正仪器,而不必将电极插头拔出,也不必将电极从待测液中取出。

6、干扰及消除

样品中含有粗大悬浮物质、油和脂,若有干扰测定,应过滤或萃取除去。

八、思考题

1、测定溶液的电导率的原理是什么?

2、安装电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三浊度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如泥砂、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原理:

在适当温度下,硫酸肼与六次甲基四胺聚合,形成白色高分子聚合物。

以此作浊度标准液,在一定条件下与水样浊度相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浊度测定。

教学难点:

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

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

4学时

学时分配:

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4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13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4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

五、实验准备

仪器:

具塞比色管、容量瓶、分光光度计、移液管。

试剂(略)

六、实验过程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水样的测定

七、注意事项

1、测定浊度的精度要求

测定浊度的精度要求表

浊度范围

报告记录至浊度值

1-10

1

10-100

5

100-400

10

400-1000

50

>1000

100

2、实验过程中干扰及消除

水样应无碎屑及易沉淀的颗粒。

器皿不清洁及水中溶解的空气泡会影响测定结果。

如在680nm波长下测定,天然水中存在的淡黄色、淡绿色无干扰。

3、玻璃量器精确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八、思考题

1、分光光度计调0%和100%时,如果调试不准确,对实验结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如何将标准曲线绘制得更精确?

3、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时为什么用30mm的比色皿?

实验四残渣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悬浮物的意义及方法。

2、掌握悬浮物测定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混和均匀的水样,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蒸气浴或水浴上蒸干,放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总残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几种悬浮物的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