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8503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docx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

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下)

第二章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

第一节划分评价单元

了解评价单位的概念和内容

掌握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能够对评价项目进行评价单元划分

知识要求

一、评价单元的概念

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个确定范围的单元进行评价,该范围成为评价单元。

简化评价工作、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由于能够得出各评价单元危险性的比较概念,避免了以最危险单元的危险性来表征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夸大整个系统的危险性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降低了采取对策措施的安全投资费用。

二、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子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AQ8002-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要求,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AQ8003-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要求,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

三、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

划分评价单元可以将评价对象分解为“人、机、物、法、环”作为一般思路,同时考虑是否能与已有的评价方法相对应,便于实施评价。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划分评价爱单元的方法包括:

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等

1、安全预评价的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2、安全验收评价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

设备、设施、装备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

物料、产品的安全性能

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的配套性

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的有效性

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的充分性等

能力要求

一、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1、综合评价单元

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宜讲整个系统划分为一个评价单元。

2、共性评价单元

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评价单元

(1)先按危险因素类别各划归一个单元,再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即其潜在危险因素)划分成子单元分别评价。

(2)将存在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等危险因素的各码头装卸作业区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有毒危险品、矿砂等装卸作业区的毒物、粉尘危险部分列入毒物、粉尘有害作业评价单元;将燃油装卸作业区作为一个火灾爆炸评价单元,其车辆伤害部分则在通用码头装卸作业区评价单元中评价。

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是:

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过程简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

例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发生概率,引用数学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科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

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上海模型、蒸汽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露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等等

危险指数评价法是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直属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2)按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分类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3)按评价所针对的对象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

(4)按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

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

2、安全评价方法确定

(1)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原则

充分性原则:

在确定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准备好充分的资料,共确定评价方法时参考和使用。

适应性原则:

根据系统和子系统的性质和状态,确定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系统性原则:

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可信的安全评价结果,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和系统的基础数据上,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数据和资料。

针对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2)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过程

在确定安全评价方法时,首先应详细分析被评价的系统,明确通过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安全评价需要给出那些、什么样的安全评价结果,然后应收集尽量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将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被评价的系统能够提供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最后根据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确定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确定安全评价方法的准则

确定动机、确定结果类型、确定问题的特点、考虑所觉察危险和经验、考虑资源和选择、选择技术

(4)确定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问题

确定安全评价方法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被评价系统的实际情况、特点和评价目标,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必要时,还应根据评价目标和要求,选择几种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价,相互补充、分析综合和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1)充分考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

根据被评价系统的规模、组成、复杂程度、公益类型、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及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作业环境等选择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一般都是用于化工类工艺过程(系统)的安全评价

故障类型和影响因素分析适用于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评价

事故树分析法则适用于分析基本的事故致因因素

被评价系统若同时存在几类危险有害因素时,往往需要用几种安全评级方法分别进行评价。

对于规模大、复杂、危险性高的系统,可先用简单的定性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设备或设施)采用系统的定性或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

需要根据被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评价资料的专有情况。

如果被评价系统技术资料、数据齐全,可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选择合适的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

如果是一个正在设计的系统,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或工艺参数不全,则只能选择较简单的、需要数据较少的安全评价方法。

4)安全评价师的素质。

二、安全评价方法知识

1、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大体识别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找出产生危险的原因,分析估计危险失控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判定易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中危险性等级的划分标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安全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临界的

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

灾难性的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可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归纳,其编制过程为:

首先要了解系统的基本目的、工艺过程、控制条件及环境因素等,然后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参照同类产品或类似的事故教训及经验,查明分析单元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可能出现危险的起因,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对策,在危险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的情况,采用损失最少的预防方法。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D=L*E*C

3、风险矩阵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潜在危险事件后果的严重性相对的定性,并分为若干级,将潜在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的定性,并分为若干级

以严重行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一个风险等级。

4、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评价单元(场所或设施)中存在的危险物质数量或能量强度,辨识和判断评价单元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在安全评价中首先要找到危险物质或能量,存在危险物质或能量的单元(场所或设施)就是危险源,再通过所存在的危险物质数量或能量强度,判断数量是否过多、能量是否过量,过多的危险物质数量或过量的能量存在的单元(场所或设施),就是重大危险源。

安全评价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就是要获得事故后果严重性的数据,以便于安全设施检查、检测获得事故发生可能性的数据,一起综合判断事故发生的风险程度。

危险物质数量过多或能量过量的判定标准是“临界量”。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12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序号

类别

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

临界量

1

爆炸品

叠氮化钡

0.5

2

叠氮化铅

0.5

3

雷酸汞

0.5

4

三硝基苯甲醚

5

5

三硝基甲苯

5

6

硝化甘油

1

7

硝化纤维素

10

8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5

9

易燃气体

丁二烯

5

10

二甲醚

50

11

甲烷、天然气

50

12

氯乙烯

50

13

5

14

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

50

15

一甲胺

5

16

乙炔

1

17

乙烯

50

18

毒性气体

10

19

二氟化氧

1

20

二氧化氮

1

21

二氧化硫

20

22

1

23

毒性气体

光气

0.3

24

环氧乙烷

10

25

甲醛(含量>90%)

5

26

磷化氢

1

27

硫化氢

5

28

氯化氢

20

29

5

30

煤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甲烷的混合物等)

20

31

砷化三氢

1

32

锑化氢

1

34

硒化氢

1

35

溴甲烷

10

36

易燃液体

50

37

苯乙烯

500

38

丙酮

500

39

丙烯晴

50

40

二硫化碳

50

41

环乙烷

500

42

环氧乙烷

10

43

甲苯

500

44

甲醇

500

45

汽油

200

46

乙醇

500

47

乙醚

10

48

乙酸乙酯

500

49

正乙烷

500

50

易于自燃的物质

黄磷

50

51

烷基铝

1

52

戊硼烷

1

53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电石

100

54

1

55

10

56

氧化性物质

发烟硫酸

100

57

过氧化钾

20

58

氧化性物质

过氧化钠

20

59

氯酸钾

100

60

氯酸钠

100

61

硝酸(发红烟的)

20

62

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

100

63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300

64

硝酸氨基化肥

1000

65

有机过氧化物

过氧乙酸(含量≥60%)

10

66

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

10

67

毒性物质

丙酮和氰化物

20

68

丙烯醛

20

69

氟化氢

1

70

环氧氯丙烷

20

71

环氧溴丙烷

20

72

甲苯二异氰酸酯

100

73

氯化硫

1

74

三氧化硫

1

75

烯丙胺

75

76

20

77

乙撑亚胺

20

78

异氰酸甲酯

0.75

GB1812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类别

危险性分类及说明

临界量

爆炸品

1.1A项爆炸品

1

除1.1A项爆炸品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

10

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

50

气体

易燃气体:

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

10

氧化性气体:

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

200

剧毒气体:

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

5

有毒气体:

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

50

易燃液体

极易燃液体:

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

10

高度易燃液体:

闪点<23℃的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

1000

易燃液体:

23℃≤闪点<61℃的液体

5000

易燃固体

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1类的物质

200

易于自燃的物质

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1或2类物质

200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1或2类的物质

200

氧化性物质

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1类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2或3类的物质

200

有机过氧化物

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

50

毒性物质

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2的物质

500

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得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应该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评价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按以下公式计算,若计算结果不小于1,则定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锅炉重大危险源辨识

蒸汽锅炉的临界量: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兆帕,且额定蒸发量不小于10t/h

热水锅炉的临界量: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不小于14千瓦

蒸汽锅炉的蒸汽压力和额定蒸发量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的定为锅炉重大危险源,热水锅炉的出水温度和额定功率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的定为锅炉重大危险源。

压力容器的临界量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险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兆帕,且PV≥100兆帕立方米的压力容器

 

能力要求

一、使用安全检查表实施评价

用于安全评价的安全检查表,必须包括评价系统或子系统的全部主要检查点,不能忽略那些主要的、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而且还应从检查点中发现与之有关的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总之,安全检查表应列明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岗位的全部职责,

1、使用安全检查表实施安全评价的目的

对过程的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以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性,

使操作人员保持对工艺危险的警觉性

对需要修订的操作规程进行审查

对那些设备和工艺变化可能带来的任何危险性进行识别

评价安全系统和控制的设计依据

对现有危险性的新技术应用进行审查

审查维护和安全检查是否充分

对各检查条款作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判断

2、评价的结果内容

从业人员引起的安全问题:

受教育程度、安全意识、不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人的不安全行为

屏蔽危险物质和能量的安全设施问题:

安全预防设施、控制设施或减灾设施未设置、部分未设置、设置但无效、设置的可靠性差或使用寿命短,物的不安全状态

生产环境不良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管理失误引起的安全问题

3、使用安全检查表实施安全评价时所需要资料

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以前的类似的安全分析报告

详细工艺和装置说明,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流程图

开停机及操作、维修、应急规程

事故报告、未遂事故报告

以往工艺维修记录

工艺物料性质、毒性及反应活性等资料

从业人员体检报告、从业资格或安全培训记录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相关检查或检测记录

进行安全检查的评价人员必须熟知安全标准和规程,还要具备如电器、建筑、压力容器、工艺物料和化学性质及其他重要特定方面的专业经验。

4、使用安全检查表实施安全评价的过程

检查的准备、实施检查、汇总结果和评价

(1)检查的准备

整个工艺区域中的操作实况、生产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全部都检查到。

收集装置的详细说明材料(如平面布置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规程。

查阅已知的危害和检查组成员的工艺经历

收集所有现行的规范、标准和公司规章制度

排除与工艺安全操作有关的人员会谈计划

查询现有的操作人员伤亡报告、事故报告

(2)实施检查

设备检查主要靠目视或用仪器诊断评价,同时还应对设备记录情况进行检查。

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尤其要重点检查关键装置设备和安全联锁装置是否定期检查检验,自动控制或应急停车系统,旁路的安全操作控制也是重要的检查项目。

应对消防和安全设施进行检查,以便保证这些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3)汇总结果和评价

二、使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实施评价

1、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的评价步骤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那个子系统),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

根据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处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2、列出危险性

原料、中间和最终产品,以及他们的反应活性

操作环境、装置设备、设备布置、操作活动(测试、维修等)、系统之间的连接、各单元之间的联系、防火及安全设备

3、预先危险性(PHA)实施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

(1)危险设备和物料,如燃料、高反应活性物质、有毒物质、爆炸、高压系统、其他储运系统

(2)设备与物料之间的安全有关的隔离装置,如物料的相互作用、火灾、爆炸的产生和发展、控制、停车系统

(3)影像设备和无聊的环境因素,如地震、震动、洪水、极端环境温度、静电、放电、湿度

(4)操作、测试、维修及紧急处置规程,如人为失误的重要性、操作人员的作用、设备布置、可接近性、人员的安全保护。

(5)辅助设施,如储槽、测试设备、培训、公用工程

(6)与安全有关额设备

4、需要收集的资料

装置设计标准、设备说明、材料说明及其他资料

装置或系统的资料,以及其他可靠的资料

从不同渠道汲取相关经验,包括相似设备的危险性分析、相似设备的操作经验等

工艺过程的设计说明书,过程所包含的主要化学物品、反应、工艺参数,主要设备的类型

熟悉装置需要完成的基本操作和操作目标,

三、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实施评价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测到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分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2

每月一次暴露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分值

可能结果

分值

可能结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7

严重,严重伤害

40

灾难,数人死亡

3

重大,致残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4、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分值

危险程度描述

分值

危险程度描述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四、使用风险矩阵实施评价

五、使用重大危险源辨识实施评价

注意事项

安全检查表方法比较适用于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将现场勘查结果直接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就可以直接得出评价结论

安全预评价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方法,能够对各个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

第三章风险控制

第一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了解评价单元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掌握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知识

能够对评价单元及其配套(辅助)工程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知识要求

一、评价单元安全对策措施基本要求和原则

1、木桶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