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122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殍殣(piáo jǐn):

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

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

粮仓。

④晏然:

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 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发司农之粟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答案】

(1)B

(2)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

【解析】【分析】⑴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B。

⑵翻译要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作”,新建;“日”,每天:

“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

⑶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

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

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意思有三层:

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因”“此”,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

⑷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

较为简单。

故答案为:

⑴B;

⑵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⑶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⑷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发司农之菜;③募民兴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

“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2.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

②朝晖夕阴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④日星隐曜________

⑤樯倾楫摧________

⑥把酒临风________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⑧去国怀乡________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2)A

(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分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

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

翻译为“日光”;或:

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

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

翻译为“倒下”;把:

翻译为“持、执”;求:

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

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一:

均翻译为“全、都”;B.之:

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

表承接/却;D.以:

因为/凭借;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①以:

因为;②微:

如果没有;斯人:

这种人。

故答案为:

⑴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⑵ A;

⑶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夷吾/举于/士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必/先苦/其心志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

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

(1)A

(2)C

(3)B

(4)C

【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句意:

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停顿为:

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

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停顿为:

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

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停顿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A项正确,故选:

A。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于”意思是“在”。

A动词,到;C在;D比。

故选:

C

⑶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句意: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

A项有误,“苦恼”错误;“坚持思考”错误;C项有误,“振作起来”错误;D项有误,“苦恼”错误;“平衡”错误;“表现出来”错误。

B项正确,故选:

B

⑷C项有误,文章列举了六个人生平的事例证明了在艰苦环境中造就人才的观点。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B;⑷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断句的辨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各个选项断句的情况,判断正误即可。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

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呜呼!

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①颜真卿:

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

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

谥“文忠”。

②啻:

止,仅仅。

③球:

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

表被动。

(1)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 今披阅遗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②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 【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 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D. 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

【答案】

(1)B

(2)C

(3)①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4)C

【解析】【分析】⑴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根据句意:

天下不用姓名称而独称他为“鲁公”。

后为奸臣卢杞所忌。

颜真卿被派前去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为敌所害。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⑵A代词,代颜真卿/表诘问语气。

B遗迹/送,赠给。

C都是“厌恶”。

D谋反/通“返”,返回。

故选B。

⑶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益:

更加。

啻:

止,仅仅。

球:

美玉,特指玉磬。

达:

实现。

⑷C项有误,“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错误,与原文“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不符。

故答案为:

⑴B;⑵C;

⑶①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⑷C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

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甲】史书称颜真卿指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

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

后为奸臣卢杞所忌,他让唐德宗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

再看他当时怒骂逆贼步入火中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壮烈慷慨啊!

颜真卿生平喜欢正楷、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笔力遒婉”,如今再看颜真卿的遗迹,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力透纸背,笔墨纸间感觉到有一股生机勃勃的忠义之气。

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

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

(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

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

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

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

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

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

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 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則又请焉                  

D. ①故逐之      ②故田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肉食者謀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①可以一成     ②以君之力

C. 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 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用现代双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