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091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税收学复习整理.docx

税收学复习整理

税收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一:

名词解释:

1.税收: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

思考题

1.税收特性?

答:

税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和规范性。

(1)非偿还性:

税收虽然最终用之于民,但政府征税与具体纳税单位和个人受益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等的交换关系。

(2)强制性:

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之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3)规范性:

税收课征的依据是税法,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把应开征的税种,征税范围,纳税人,征收比例及违法处罚标准等规定定下来,由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2.税收职能?

答:

税收具有两大职能:

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节职能。

(一)财政收入职能:

筹集资金或组织收入的职能。

它是国家对税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税收最重要的职能目标。

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1)适用范围广泛性。

(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

(3)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二)经济调节职能:

现代税收主要有以下三大经济调节职能。

(1)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指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经济资源的分配与使用。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运行失调或存在某种缺陷时,政府课税能矫正失调或弥补缺陷,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状况,产生增进社会福利的正效应。

(2)调节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及公平与否,既是一个社会价值观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既是税收的一个重要经济职能,又是各国经济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税收作为政府直接掌握的经济工具,在平抑经济波动,体现政府政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税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税收自动稳定机制。

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从而“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表现出来的。

二是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状况,有选择地交替采取减税和增税措施,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政策。

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政策:

①扩张性税收政策。

在经济发生萎缩。

衰退时,政府实行减水政策,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国民收入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

②紧缩性税收政策。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实行增税政策,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遏制社会总需求和物价上涨的势头。

第二章

一:

名词解释:

1.从价税:

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税。

(一般实行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2.从量税:

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税。

(一般实行定额税率)

3.价内税:

税金构成商品劳务价格内在因素的税种。

4.价外税:

税金构成商品劳务价格附加部分的税种。

5.直接税:

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一般不存在税负转嫁的税种。

6.间接税:

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一般存在着税负转嫁的税种。

7.课税对象:

亦称征税对象,即课税客体。

它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是征税的客观目的物。

一般来说,作为课税对象的可以是物品,收入或行为,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

8.纳税人:

即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9.负税人:

最终承受税收负担或实际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0.扣缴义务人:

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1.起征点:

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

12.免征额:

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13.计税依据:

计算应纳税额时的课税基础,也称为税基。

它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区别:

二:

思考题

1.税收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1)以课税目的为标准,税收可分为一般税和特别税。

(2)以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以征收实体为标准,税收可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和劳役税。

(4)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5)以税负转嫁与否为标准,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6)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税收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7)以课税对象为标准,税收可分为商品劳务税,所得税,收益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

2.如何理解比例税率的累退性?

答: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都按照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

累退税率是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增大而逐级降低征税比例的一种税率。

所以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都按相同比例征税,数额大的消费者和数额小的消费者的各自税额比上他们各自的数额,其数额越大的所交的税额越少,故比例税率具有累退性。

3.起征点与免征额的主要异同点?

答:

相同点:

当课税对象的征税额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用征税。

不同点:

当课税对象的征税额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征税额征税。

采用免征额的时候仅对超出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社会问题。

就税收制

度本身来看,税收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是必不可少的。

被现代社会广为接受

的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税收纵向公平两方面的含义。

2.横向公平:

经济情况相同,纳税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享有相等的纳税待遇,缴纳数量相同的税款。

3.纵向公平:

经济情况不同或纳税能力不等的纳税人,其缴纳的税收亦不应相同。

4.税收效率原则:

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部分,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提高税

收的行政效率,要求降低税收征收费用和税收遵从费用。

税收经济效率要求税收“额外

负担”最小化并通过税收分配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5.税收行政效率:

可以用税收的行政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

6.税收经济效率:

资源的有效利用。

7.税收中性:

税收政策不应当干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税收对一切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应当是中性的。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税收超额负担:

在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条件下,征税使纳税人在直接负担税款之外,还因纳税被迫改变自己原来有效率的经济活动,而带给社会的额外损失。

2.税收中性:

税收政策不应当干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税收对一切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应当是中性的。

3.内在稳定器:

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从而“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表现出来的。

4.相机抉择:

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状况,有选择地交替采取减税和增税措施,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政策。

二.思考题:

1.税收如何影响收入分配?

答:

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手段中,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杠杆。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解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

(2)累进的财产税制对财富过度集中的集中。

(3)消费税对高收入阶层支付能力的调节。

(4)社会保险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筹集作用。

(5)税式支出间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6)负所得税计划。

2.税收可以通过影响投资,储蓄,消费等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简述这些影响的内在联系。

(论述题)

答:

(1)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一方面,税收减少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为了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一部分纳税人就会减少现期消费,以保持必要的储蓄规模,以备未来开支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征税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一部分纳税人就会增加现期消费,以替代储蓄。

(2)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公司所得税影响投资,主要是通过边际效率和折旧率影响税后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来发生作用的。

对资本需求来说,提高税率将增加投资成本,使资本需求减少,对资本供给来说,提高税率讲降低资本收益,使资本的供给减少。

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反向变化,必然使纳税人的投资行为产生替代效应;即由于投资收益率下降,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造成了纳税人减少投资以增加消费。

(3)由于消费收入,商品的价格密切相关,因此,税收对消费的影响,通过商品税和所得税对商品的价格和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实现的。

首先,商品税是对商品销售行为的课税,它既可以选择扩商课征,也可以选择对消费者课征。

对于不同的两个商品而言,是否征税等在税收上表现为替代效应。

其次,所得税与消费,所得税对消费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征税行为减小。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导致纳税人消费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3.现代的经济有什么问题吗?

有什么问题?

谁手中哪些能解决它?

(论述题)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税收负担:

指一定时期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通常以税收负担率表示这种经济负担的轻重程度。

2.宏观税负:

分为三个层次,

(1)狭义的宏观税负:

税收收入额占GDP得比重。

(2)中间层次的宏观税负:

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

(3)广义的宏观税负:

税收收入和其他政府收入(不含公债收入)占GDP得比重。

3.拉弗曲线:

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而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

(图)

二.思考题:

1.拉弗曲线的含义是什么?

答:

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而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

2.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包括

答: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的高低要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刚面因素的制约。

具体讲,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职能范围:

税收作为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为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提供必须的资金来源。

政府职能范围涉及政府向居民提供公共商品和劳务数量和结构。

(2)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

(3)税制结构:

主体税种税基的宽广程度和税收收入的增长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

(4)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税收负担的核心是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

所以,在一定时期内,税负水平高低还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5)社会和军事因素:

一个国家的年龄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国的财政支出规模,进而影响税收规模。

(6)政府的经济战略:

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都制约着财政收入规模。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税收转嫁:

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商品交

换是税收转嫁的前提条件。

2.税收归宿:

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负担者,它是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

3.无关性定理:

税收对价格和产出的影响与对卖方还是对买方征税无关。

4.法定归宿:

法律上明确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5.经济归宿:

税收导致纳税人实际资源配置或收入分配的变化。

通常所说的税收归宿是经济

归宿。

二.思考题:

1.税收转嫁的形式有哪几种?

答:

税收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1)前转:

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方式。

(2)后转:

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的一种方式。

(3)混转:

对于同一税额,一部分通过前转转嫁出去,一部分通过则通过后转转嫁出去。

(4)消转:

也称为“税收转化”。

纳税人对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改善生产管理,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补偿其纳税损失,自行消化税收负担,使其纳税前后的利润水平相同。

(5)税收资本化:

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主要指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未来应纳税额,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的方式,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出售者的一种形式。

2.税收转嫁的分析(房价上升,对经济的影响,抑制房价等)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最优税收:

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或征收的,不产生税收超额负担和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

且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的税制结构安排。

2.次优税收:

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使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尽可

能小的水质安排。

3.广义税制:

包括税法体系和税收管理体制外,还包括税务机构设置,税收计划,会计,统

计,税务行政复议,税务法律诉讼,征管组织形式及税务机关内部为组织税收征管而设

置的各项管理制度。

4.狭义税制:

主要指国家的税收法律体系和税收管理体制等。

PS:

1.拉弗曲线

2超额税收负担

3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4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税收转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