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7717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docx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园林的含义

园林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着,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一、园林的概念

1、<学科>园林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处理了建筑、自然、人类、环境的复杂关系的边缘学科。

2、定义:

分狭义和广义

①狭义:

是由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四个要素根据功能和艺术要求及各方面经济技术要求等组合的综合体。

古代的“园”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作如下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把“园林”定义为: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这个境域称为园林,创造这样一个境域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在内)称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学科称之为造园学。

②广义:

●宅园、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项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

●大地景观建设。

二、相关概念

在中国,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称呼我们这个学科,而在美国,我们知道称之为“landscpearchitecture”,一般翻译成景观设计。

Ⅰ.Landscape(景观):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烙印,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俞孔坚):

风景:

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

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

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

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

Ⅱ.Landscape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

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中央公园及Olmsted)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包含两个专业方向:

Landscapeplanning(景观规划)

L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

Ⅲ、Landscapearchitect(景观设计师):

①职业定义:

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

其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②工作范畴:

城市与区域规划,即区域的景观设计,即就是在几百、几千、几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尺度设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交通等。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绿地、水系等。

风景旅游地规划:

包括风景旅游地的规划设计,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设计。

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自然地、湿地等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规划和设计。

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

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坟墓、墓地。

Ⅳ.Landscapegardener(园艺师):

农科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

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

第一节生态效益

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地的需求,不仅仅是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

由此可见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

一、维持碳氧平衡

城市环境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是在绿地与城市之间不断调整制氧与耗氧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

氧是生命系统的必然物质,其平衡能力的大小,对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影响。

通常情况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03%左右,氧气含量为21%。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集中,工业生产发展所放出的废水、废气、燃烧烟尘和噪音也越来越多,相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它不仅影响了环境质量,而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如果有足够的园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大量氧气,就会改善环境,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循环,不仅可以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而且会使环境得到多方面的改善。

1个成年人每天平均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同时释放出相应量的二氧化碳。

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生态系统的这个循环主要靠植物来补偿。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

其呼吸作用虽也放出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多20倍。

1个城市居民只要有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面积,或25平方米的草坪,就可以吸收其呼出的全部二氧化碳。

事实上,加上城市生产建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城市每人必须有30—40平方米的绿地面积。

世界上60%的氧气是由森林供给的。

每公顷园林绿地吸收二氧化碳900kg/d,产生氧气600kg/d。

不同类型的绿地,功能不同。

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草坪〉花竹类

二、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地形、植被、水面等,特别是植被对地表温度和小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大。

夏季人们在公园或树林中会感到清凉舒适,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树冠上时,有30%—70%的太阳辐射热被吸收。

树木的蒸腾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热能,从而使公园绿地上空的温度降低。

另外,由于树冠遮挡了直射阳光,使树下的光照量只有树冠外的1/5,从而给休憩者创造了安闲的环境。

草坪也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摄氏度时,草地表面温度为22—24.5摄氏度,比裸露地面低6—7摄氏度。

到了冬季绿地里的树木能降低风速20%,使寒冷的气温不至降得过低,起到保温作用。

  园林绿地中有着很多花草树木,它们的叶表面积比其所占地面积要大得多。

由于植物的生理机能,植物蒸腾大量的水分,增加了大气的湿度。

这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城市热岛(UrbanThermalIsland)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有自然下垫面的认为改造。

以砂石、混凝土、砖瓦、沥青为主的建筑所构成的城市,工厂林立,人口拥挤,交通繁忙,人为热的释放量大大增加,加上通风条件较差,热量扩散较慢,造成城市内的温度比其周围郊区的温度高,且城市热岛强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强。

以上海、广州为例。

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使人感到舒适。

三、调节湿度

由于树木的叶片具有蒸腾水分的作用,能使周围空气湿度增高。

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

在潮湿的沼泽地,也可以种植树木,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能使沼泽地逐渐降低地下水位,调节空气湿度。

在城市里种植大片树林,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通常大片绿地调节湿度的范围,可以达到绿地周边相当于树高的10-20倍的距离,甚至扩大到半径500m的邻近地区。

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

公园的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地区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湿度10%-20%。

冬季,因为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所以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

空气湿度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在生理上具有舒适感。

四、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硫,其他主要有氟化氢、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臭氧以及汞、铅的气体等。

这些气体对人类危害很大,对植物也有害。

测试证明,绿地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未绿化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

【落叶松林吸收二氧化硫女贞、泡桐吸收氟构树、合欢、紫荆吸收氯】

  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尘埃、油烟、碳粒等。

这些烟灰和粉尘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削弱了紫外线,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使人们的呼吸系统受到污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植物构成的绿色空间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很多树叶表面凸凹不平或长有茸毛,或能分泌粘性物质等,可大量吸附尘埃。

一般树叶面积是其占地面积的60-70倍,草坪是20-30倍。

国外的研究资料介绍,公园能过滤掉大气中80%的染污物,林荫道的树木能过滤掉70%的污染物,树木的叶面、枝干能拦截空中的微粒,即使在冬天落叶树也仍然保持60%的过滤效果。

五、杀死病菌

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病原菌等微生物,不少是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时刻侵袭着人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绿色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植物的芽、叶、花粉能分泌出具有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挥发物质,称为杀菌素。

城市中绿化区域与没有绿化的街道相比,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要减少85%以上。

例如,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每立方米空气中有几十万个细菌,而在郊区公园只有几千个。

桉树、梧桐、毛白杨、臭椿、核桃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六、净化水体、土壤

城市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水径流等。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城市中多通过管道排出,较易集中处理和净化。

而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和带走了大量地表污物,其成分和水的流向难以控制,许多则渗入土壤,继续污染地下水。

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

比如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其水的悬浮物减少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

另外,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金属,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细菌含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

因此,即净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

草坪是城市土壤净化的重要地被物,城市中一切裸露的土地,种植草坪后,不仅可以改善地上的环境卫生,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卫生条件。

植物还可以减少水中的含菌量,水葱、凤眼莲、慈菇、鸭趾草等等。

七、通风、防风

绿地在平静无风时,还能促进气流交换。

由于林地和绿化地区能降低气温,而城市中建筑和铺装道路广场在吸收太阳辐射后表面增热,使绿地与无绿地区域之间产生温差。

形成垂直环流,使在无风的天气形成微风。

因此合理的绿化布局,可改善城市通风及环境卫生状况。

城市中的道路、滨河等绿化带是城市的通风渠道。

如绿带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可以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

如果用常绿林带在垂直冬季的寒风方向种植防风林,可以大大的降低冬季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危害。

据测定,一个高9m的复层树林屏障,在其迎风面90m,背风面270m内,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据前苏联学者研究,由林边空地向林内深入30-50m处,风速可减至原速度的30-40%,深入120-200m处,则完全平静。

风灾时能防风,无风时,由于绿地气温较无林地低,冷空气向空旷地流动而产生微风。

这对于城市防风抗灾尤为重要。

防风林的方向位置不同还可以加速和促进气流运动或使风向改变。

八、减低噪音

研究证明,植树绿化对噪音具有吸收和消解的作用。

可以减弱噪音的强度。

其衰弱噪音的机理是噪音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噪音波造成树叶发生微振而使声音消耗。

40m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dB(A);高6-7m的绿带平均能降低噪声10-13dB(A);一条宽10m的绿化带可降低噪声20-30%,因此,它又被称为“绿色消声器”。

从树种来看,叶面愈大,树冠愈密,吸音能力越显著。

就植物配置看,树丛的减噪能力达22%,自然式种植的树群,较行列式的树群减噪效果好,矮树冠较高树冠好,灌木的减噪能力最好。

绿色植物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安全的功能是其他物资设施不可代替的。

第二节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绿地在城市用地中所占份额的不断增加,其必然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性因素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引进人才、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

另外,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凝结着时代的、历史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

总的来说,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一、创造城市景观

绿地植物既是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主体,又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

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

同样一座设施豪华的居住小区,要有绿地和树木的衬托才能显得生机盎然。

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良好的建筑群体,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常起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海滨城市青岛,城市中尖顶红瓦的建筑群,高低错落在山丘之中,加上林木掩映的绿化衬托,才显得生机盎然。

如果没有城市绿地的存在,整个城市都不会有生气。

广州市的街道绿化,大量采用开花乔木作行道树,许多沿街的公共建筑和私家庭院,建筑退后红线,使沿街均有前庭绿地,种植各类花草,春花秋实,不但美化了自己的环境,同时美化了街景,从而使广州获得“花城”的美称。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景观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休闲、保健场所

人类一切建设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二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加迫切的需求更多能提供休闲、保健的户外活动场所。

城市公园从其产生之初,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休息、游憩、交往的活动空间,它是人们日常游憩活动的场所。

这里自然条件好,又安排了各类游憩活动设施,是人们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好去处。

城市园林绿地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时间的休闲、保健场所。

观赏、游戏、散步都是不同年龄所喜爱的。

同时园林绿地中还常设琴、棋、书、画、武术、划船、射击、攀缘、电子游艺等活动项目。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使紧张工作后的人们在此得到放松。

  植物对人类有着一定的心理功能。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深化对这一功能的认识。

在德国公园绿地被称为“绿色医生”。

在城市中使人镇静的绿色和蓝色较少,而使人兴奋和活跃的红色、黄色在增多。

因此,在绿地的光线则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平静。

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

植物的各种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树木的青、绿色能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

对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绿色反射47%,对人的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眼睛的视网膜比较适宜。

如果在室内外有花草树木繁茂的绿空间,就可使眼睛减轻和消除疲劳。

现代化城市要求形成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创造四季季相变化的城市景观,开辟广阔的休息娱乐场地,提高生产和生活的环境质量,有助于恢复市民的体力与健康,使市民精神愉快,从而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三、文化教育园地

城市园林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是向人们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园林绿地中的文化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其形式多种多样,历史文化事件、人文古迹等方面的展示使人们在游览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如各种展览馆、陈列馆、纪念馆、博物馆等。

画展、花展、影展、工艺品展对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还有专类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可是游人增长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和热爱大自然;此外还有对古代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示,可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四、社会交往空间

社会交往市园林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共开放性园林绿地空间是游人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理想场所。

从心理学角度看,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兴趣、情感、意向和观念等。

交往需要是人作为社会一员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同时人们在交往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公共场合中,人们希望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敬,这属于认得高一级精神需求。

城市园林绿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不同类型开放空间。

园林绿地中,大型空间为公共性交往提供了场所;小型空间是社会性交往(指相互关联人们的交往)的理想选择;私密性空间给最熟识的朋友、亲属、恋人等提供了良好氛围。

五、保护、避难、减灾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避灾减难功能和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植物具有盘根错节的根系,一次它能够紧固土壤,固定沙土石砾,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山塌岸毁,保护自然景观。

在地震区域的城市,为防止灾害,城市绿地能有效地成为防灾避难场所。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时,引起大火灾,公园绿地成为居民的避难场所。

1976年7月我国唐山大地震时,北京有15处公园绿地总面积400多公顷,疏散居民20多万人。

树木绿地具有防火及阻挡火灾蔓延的作用。

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耐火性,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耐火性要弱。

阔叶树的树叶自然临界温度达到455摄氏度,有着较强的耐火能力。

第三节经济效益

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又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组成。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1988年,由9个公园娱乐活动带来的效益188.2万;植物园服务社130.2万;动物园服务社461.4万。

氧气产值11706.5万。

间接经济效益是直接经济效益的20倍。

 

第三章景观空间设计基础

第一节空间造型基础

现代景观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造型千变万化,这些形形色色的元素造型实际上可看成是简化的几何形体消减、添加的组合。

也就是说,景观形象给人的感受,都是以微观造型要素的表情特征为基础的。

点、线、面、体是景观空间的造型要素,掌握其语言特征是进行景观艺术设计的基础。

一、点

点是构成形态的最小单元,点排列成线,线堆积成面,面组合成题。

点既无长度,也无宽度,但可以表示出空间的位置,当平面上只有一个点时,我们的视线会集中在这个点上。

点在空间环境里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容易形成环境中的视觉焦点。

例如,当点处于环境中心时,点是稳定、静止的,以其自身来组织围绕着它的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当点从中心偏移时,所处的范围就变得富有动势,形成一种视觉上有方向的牵引力。

当空间中的点以多数出现时,不同的排列、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两个点大小相同时,会在它们之间暗示线的存在;同一层面上的三五个点,会让人产生面的联想;若干个大小相同的点组合时,如果相互严谨、规则地排列,会产生严肃、稳定、有序之美;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点组合时,人在视觉上会感到有透视变化,产生了空间层次,因而富有动态、活泼之美。

点的形态在景观中处处可见,其特征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空间来说体积较小、相对集中。

如一件雕塑、一把座椅、一个水池、一个亭子,甚至草坪中的一棵孤植树都可看成景观空间中的一个点。

因此,空间里的某些实体形态被看成点,完全是取决于人们的观察位置、视野和这些实体的尺度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关系。

点的合理运用是景观设计师创造力的延伸,其手法有自由、阵列、旋转、放射、节奏、特异等。

点是一种轻松、随意的装饰元素,是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线

线是点的无限延伸,具有长度和方向性。

真实的空间中是不存在线的,线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

空间中的线性物体是具有宽窄粗细的,之所以被当成一条线,是因为其长度远远超过它的宽度。

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除了反映面的轮廓合体的表面情况外,还给人视觉带来方向感、运动感和生长感。

景观中形形色色的线可归纳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直线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线性,给人以刚硬、挺拔、明确之感,其中粗直线强力、稳重,细直线敏锐、脆弱。

直线形态的设计有时是为了体现一种崇高、胜利的象征,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方尖碑等;有时是用来限定通透的空间,这种手法较常用,如公园中的花架、廊柱等。

曲线具有柔美、流动、连贯的特征,它的丰富变化比直线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国园林艺术就注重对曲线的应用,表现出造园的风格和品位,体现出师法自然的特色。

几何曲线如圆弧、椭圆弧给人以规则、圆浑、轻快之感,而螺旋曲线富有韵律和动感。

自有曲线如波形线、弧线,与几何曲线不同的是,它们显得更自由、自然,更抒情、奔放。

线在景观设计中无处不在,横向如蜿蜒的河流、交织的公路、道路的绿篱带等,纵向的如高层建筑、环境中的柱子、照明的灯柱等,都呈现出线状,只是线的粗细不一样。

在绿化中,线的运用最具有特色,要把绿化图案化、工艺化,线的运用是基础,绿化中的线不仅具有装饰美,而且还充溢着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动美。

三、面

面是指线移动的轨迹,和点、线相比,它有较大的面积,很小的厚度,因此具有宏大和轻盈的表情。

面的基本类型有几何型、有机型和不规则型。

几何型的面在景观空间中最常见,如方形面单纯、大方、安定,圆形面饱满、充实、柔和,三角形面稳定、庄重有利。

几何型的斜面还具有方向性和动势。

有机型的面是一种不能用几何方法求出的曲面,它更富于流动和变化,多以可塑性材料制成,如拉膜结构、充气结构、塑料房屋或帐篷等形成的有机型的面。

不规则型的面虽然没有秩序,但比几何型的面更自然,更富有人情味,如中国园林中水池的不规则平面、自然发展形成的村落布置等等。

在景观空间中,设计的诸要素如色彩、肌理、空间等都是通过面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的,面可以丰富空间的表现力,吸引人的注意力。

面的运用反映在下述三个层面。

1.顶面

可以是蓝天白云,也可以是浓密树冠形成的覆盖面,或者是亭、廊的顶面,它们都属于景观空间中的遮蔽面。

2.围合面

从视觉、心理及使用方面限定或围合空间的面,它可虚可实,或虚实结合。

围合面可以是垂直的墙面、护栏,也可以是密植较高的树木形成的树屏,或者是若干柱子呈直线排列所形成的虚拟面等,另外,地势的高低起伏也会形成围合面。

3.基面

景观中的基面可以是铺地、草地、水面,也可以是对景物提供有形支撑面等,基面支持着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如走路、休息、划船等。

四、体

体是由面移动而成的,它不是靠外轮廓表现出来,而是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形貌的综合。

体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

体可以是实体(由体部分取代空间),也可以是虚体(由面状形所围合的空间)。

体的首要特征是形,形体的种类有长方体、多面体、曲面体、不规则形体等。

体具有尺度、量感和空间感,体的表情是围合它的各种面的综合表情。

宏伟、巨大的形体如宫殿、巨石等,引人注目,并使人感到崇高敬畏;小巧、亲切的形体如洗手钵、园灯等,则惹人喜爱,富有人情味。

如果将以上大小不同的形体各自随意缩小或放大,就会发现它们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这表明体的尺度具有特殊作用。

在景观环境中,大小不同的形体相辅相成,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是人们感到空间的宏伟壮丽,也具有亲切的美感。

景观中的体可以是建筑物、构筑物,也可以是树木、石头、立体水景等,它们多种多样的组合丰富了景观空间。

第二节空间的限定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种环境设计,也可以说是“空间设计”,目的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闲憩息的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