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7575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docx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

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庄子个人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庄子读后感800字1

  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

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

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庄子读后感800字2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

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

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

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

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

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

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

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

这一点真的很难得。

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

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

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

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

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

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

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

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

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读后感800字3

  不是《庄子》里所有的*都一定是庄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确看待,读《庄子》要用心去领会,考别人教的话,顶多是他人消化过的看法,我们要先有一定的理解,再结合各种观点去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奥妙。

再说这本书又要翻译,《庄子》原文内容又多,怎么可能是全本呢,选的时候自然要注意。

很多人喜欢拿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来诟病他们,切不可如此,试想再过20__年有谁能保证后人不拿我们的局限性来诟病我们呢?

……

  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

”同时,闻一多认为,庄子具备了一个杰出文学家和诗人的基本素质:

“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怅,圣睿的憧憬,无边无际的企慕,无崖际的艳羡,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

”其次,庄子是一个文学家,那么《庄子》的文学性何在?

闻一多说:

“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确的文学,人人都承认。

可是《庄子》的文学价值还不只是在文辞上。

实在连他的哲学都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

”这里闻一多以诗人特有的多情与灵敏,体悟到了《庄子》*中诗性特征:

一是其抒情性,庄子“是一个抒情的天才”。

闻氏引述了明人吴世尚对《庄子·则阳》中“旧国旧都,望之怅然”的评论:

“庄子妙得于诗”,并补充道:

“这里果然是一首妙绝的诗——外形同本质都是诗。

”闻一多不仅于庄子情感外露的地方看到了诗意,而且在玄妙莫测的哲理中悟出了庄子的深情。

如他对“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理解:

“庄子仿佛说:

那‘无’处便是我们真正的故乡。

他苦的是不能忘情于他的故乡。

”闻一多在庄子哲学中探究到的情感趋向,让人感到庄子对生活体验的深刻和情感的浓烈,并进……

  庄子读后感800字4

  庄子的比喻,用得美妙,用得恰切,用得超凡脱俗。

读庄子的*,每每读到这些比喻时,总会令人神清气爽,有醍醐灌顶之感,甚至让人拍案叫绝,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古至今,人们争利于市,争名于朝。

钱财唯恐不积,声名唯恐不盛。

面对苦苦争名夺利的世人,善喻的庄子这样劝喻我们:

“鹪(jiāo)鹩(liáo)巢于森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逍遥游》)钱财再多,声名再大,吃也不过那么多,喝也不过那么多。

而对那些不择手段争名夺利的人,庄子又送其一个极有讽刺意味的比喻:

“子独不见狸乎?

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

”(《庄子·逍遥游》)把那些上窜下跳、不顾一切去争名夺利之人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权势不盛而夸者悲。

”很多人喜欢夸耀自己的权势,以地位不够高、权势不够大而遗憾。

而对高官厚禄,庄子早已冷眼看穿,不屑一顾。

有一次,楚威王派人请庄子做自己的国相,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

他拿着钓竿,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只是头也不回地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回答: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庄子·秋水》)意思是对一个乌龟来说,是在高贵的庙堂之上做一个巾包箱藏用来占卜的枯死的神龟好呢?

还是做一只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活在泥水中的乌龟好呢?

  还有一次,庄子去拜见梁惠王的国相惠施,有人对惠施说,像庄子这样有才能的人来到梁国,一定会代替你做梁国国相。

惠施听了非常害怕,在国中搜找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得知这一情况后,径直找到惠施,也用一个比喻回击他:

“南方有鸟,其名,子知之乎?

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意思是说我一个高傲的凤凰哪能把你那猫头鹰爪下腐臭的老鼠放在眼里?

  在庄子这冷峻而高贵的`心灵世界里,即使国相这样的高官也无非是枯朽的死龟、腐臭的老鼠罢了。

这样出人意料的比喻,也只有庄子这样超凡脱俗的人才想得出。

真是辛辣到极致,深刻到极致。

  开疆拓土、称王称霸是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当时魏国与齐国就为争夺土地而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庄子规劝道: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争战不休。

”(《庄子·则阳》)庄子用这个比喻说,你们这样为争夺土地而进行血腥的战争,太可悲了。

因为你们争夺的这点土地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是多么的渺小啊,就像两只蜗牛角在争斗一样令人可笑,还是放弃战争吧。

其比喻真是出人意外,生动到极致,风趣到极致。

  此外,庄子在论及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

应该“绝圣弃智”、不要有更多的人生追求这些道家学说时,也用了很多精妙的比喻,如“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知北游》)、“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等,有些思想虽不免消极,但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庄子的*中,美妙绝伦的比喻俯拾皆是,对人世间种种的荒唐和丑陋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挖苦,看似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实则充满了对人生的无限关怀和悲悯,显示了一个古代哲人的大智慧。

  庄子读后感800字5

  渐渐开始不再喜欢那些所谓出名的大家的总结,他们先入为主说了一些想法,看似无懈可击中堵塞了我们的思路,让他们去喧嚣吧,我自己去看了《庄子》,何为平淡?

庄子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相对主义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最后堕入唯心主义,庄子貌似正好验证了这个理论。

基本上,他用不永恒否认了瞬间,用必定失去否认了现在,用最终的虚无否认了当时的拥有。

道家的养生可能不太适合我这种稍微还是有点争强好胜的人?

庄子的观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不比执着,不必痴狂;2.一个人的核心部分不应该依赖外部评价;3.凡事都有个自己的解释安排最后达到平和。

3.强调了顺应,无为和生死相望,这是一种更大的.作为和纪念。

我最喜欢庄子的《天道》《天运》和《说剑》在《天道》中,庄子说了,圣人心中之所以宁静,并非宁静十分好,所以才宁静,万物不能扰乱它他的内心,所以才宁静。

他的主张其实一直都是这么温和的,告诉人们有这么回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可以办到的。

一个能够愿意分享自己孤独的人,一个内心已经如此淡薄却仍旧分享了他的学说和孤独的人,是值得崇敬的。

并不是美好就可以达到,需要顺应规律才能达到,就和没人想要不幸福或者,可是我们都能找到理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幸福。

  《天运》中,他明确了道不是通过言语和辩论就可以推行,而个人价值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和感觉,这个已经十分透彻了,他知道了运行的规律,并没有强求每个人都会有他一样的价值观和感觉。

最难得是《说剑》,这个*说明庄子不是不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他是十分善于了解别人的,但是他几乎没有用这些去牟利,之前我十分推崇过《鬼谷子》,他知道人心险恶、社会动荡依然去用他的智慧周旋并且不吝告知别人周旋的方法是坚强的。

而庄子,一个有能力坚强选择地逃避的人,他是善良的,他未必不可以做到别人能做的,他不是没有才华,只是,他不想去做,他只是表达了他这种想法,一个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活着的人,是高尚、幸福、宁静的。

喜欢庄子,喜欢他的善良、平静、不傲慢。

庄子的静是真的静,虽然他有一个我不喜欢的缺点,就是他太相对论了,忘记了享受此时此刻的快乐。

一切都会消逝,但是,依然值得去追求和拥有快乐。

  庄子读后感800字6

  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

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

怪我太贪胜。

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

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

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

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

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

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

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

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

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

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

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