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7372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6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6页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6页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6页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6页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2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 2.docx

整理最新铁路线路工题库版2

第一部分中级工

  一、选择题

  1.( D )不属于我国铁路采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A)1250m  (B)1050m  (C)850m  (D)600m

  2.( C )不属于线路标志。

  (A)公里标  (B)曲线标  (C)警冲标  (D)管界标

  3.路基侧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 B 0.4m)。

  4.当350m>曲线半径≥300m时,其轨距加宽值为( B 5mm)。

  5.铁路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的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 A 1‰ )。

  6.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弦在轨头内侧顶面下(C16mm)处量取最大矢度。

  7.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

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是( C 如果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

  8.( C 钢轨的长度 )不属于钢轨主要参数。

  9.在6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轨端距第一孔中心距为( B 76mm)。

  10.在5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一孔至第二孔中心距为( C 150mm)。

  11.在75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二孔至第三孔中心距为(D 130mm)

  12.60kg/m钢轨轨头宽度为( 73mm )。

  13.50kg/m钢轨轨底宽度为( 132mm  )。

  14.75kg/m钢轨高度为(192mm  )。

  15.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

  16.( C 每根钢轨截去伤损部分后,长度超过10m的钢轨),不属于经审批后予以报废的钢轨。

  17.钢轨接头在直线地段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

  18.某地区Tmax=60℃,Tmin=-10℃,在轨温为15℃时调整轨缝,钢轨长度为25m,则预留轨缝a0为(12mm)。

  19.轨缝应设置均匀,25m钢轨地段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不得大(±80mm)。

  20.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21.下列关于轨缝调整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线路爬行量超过50mm)

  22.调整轨缝作业使用短轨头时,拉开的最大空隙不得超过(150mm )。

  23.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2600mm×260mm×160mm的木枕 )过渡。

  24.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允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

当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每千米配置为1667根时,其轨枕间距为( 600mm )。

  25.作用于钢轨上的( 纵向水平 )力称为爬行力。

  26.( D 在线路上进行涂油)不属于防止线路爬行的措施。

  27.轨道加强设备伤损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轨道加强设备伤损标准的是( D 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

  28.我国铁路规定道床厚度为( 30~50cm )。

  29.关于曲线外轨超高设置的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便于养护维修)

  30.《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 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4‰时 ),需用竖曲线连接。

  31.测速点相距200m,实测时间为5s,则列车速度为(144km/h )。

  32.在某一铁路线上,曲线半径为600m,列车通过该曲线时的平均速度为66km/h,则该曲线应设超高是( C 85mm)。

  33.某曲线半径为400m,超高为125mm,允许最大未被平衡超高采用75mm,则该曲线最高允许速度为( A82.3km/h) 

  34.有一未改建的曲线,其半径为450m,缓和曲线长度为50m,则每10m缓和曲线轨距应递减( D0 )。

  35.曲线半径为800m,列车平均速度为70km/h,则外轨应设置( C70mm )的超高。

  36.半径为300m的曲线,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划正矢差超过( B 6mm)为超限。

  37.半径为450m的曲线,正线圆曲线正矢连续差超过( C 10mm )为超限。

  38.半径为500m的曲线,正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超过( C12mm )为超限。

  39.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在困难条件下可按( B 2‰)递减。

  40.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B 25m)。

  41.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A 20m)。

  42.曲线半径为650m的到发线,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允许偏差为( B 8mm)。

  43.曲线半径为700m的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允许偏差为( B4mm)。

  44.曲线半径为800m的正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允许偏差为( D 12mm)。

  45.某曲线现场实测正矢之和为2000mm,如用绳正法整正此曲线,则计划正矢之和必须为( C )。

  (A)0  (B)1000mm  (C)2000mm  (D)1500mm

  46.某曲线其直缓点的正矢为5mm,缓圆点的正矢为95mm,则圆曲线中点的正矢为( D )。

  (A)45mm  (B)50mm  (C)90mm  (D)100mm

  47.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的最大最小值差不大于( C )。

  (A)1~2mm  (B)2~4mm  (C)3~6mm  (D)4~8mm

  48.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的连续差不大于( B )。

  (A)1~2mm  (B)2~4mm  (C)3~6mm  (D)4~8mm

  49.无缝线路长轨条的( D )可以设置在曲线上。

  (A)伸缩区  (B)缓冲区  (C)伸缩区和缓冲区  (D)固定区

  50.非同类轨枕不得混铺。

混凝土枕与木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 C )轨枕。

  (A)3根  (B)4根  (C)5根  (D)6根

  51.曲线超高顺坡坡度,最大不得大于( A )。

  (A)2‰  (B)2.5‰  (C)3‰  (D)3.5‰

  52.在直线上的超高顺坡,无缓和曲线时不得大于( C )。

  (A)15mm  (B)20mm  (C)25mm  (D)30mm

  53.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大于( A )。

  (A)1‰  (B)2‰  (C)1.5‰  (D)2.50‰

  54.有缓和曲线时,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不得大于( B )。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55.50kg/m钢轨的构造轨缝为( A )。

  (A)18mm  (B)17mm  (C)16mm  (D)15mm

  56.普通线路地段,12.5m钢轨每千米轨缝总误差超过( D ),应进行轨缝调整。

  (A)±40mm  (B)±80mm  (C)±120mm  (D)±160mm

  57.曲线地段,未被平衡欠超高,一般应不大于( C )。

  (A)50mm  (B)60mm  (C)75mm  (D)90mm

  58.曲线地段,未被平衡欠超高,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 D )。

  (A)50mm  (B)60mm  (C)75mm  (D)90mm

  59.曲线地段,未被平衡过超高,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 A )。

  (A)50mm  (B)60mm  (C)75mm  (D)90mm

  60.设置曲线超高计算公式

中,vj应采用( D )。

  (A)

  (B)

  (C)

  (D)

  61.曲线某点的拨量为6mm,其前后两点正矢的影响量为( D )。

  (A)前后两点和为6mm  (B)前后两点各为-6mm

  (C)前后两点和为3mm  (D)前后两点各为-3mm

  62.曲线上相邻两点,第一点正矢为64mm,第二点正矢为58mm,第一点拨量为-4mm,第一点拨量为零,第二点拔后正矢为( B )。

  (A)58mm  (B)60mm  (C)54mm  (D)62mm

  63.7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尖轨动程为( A )。

  (A)160mm  (B)142mm  (C)152mm  (D)180mm

  64.关于道岔连接部分的叙述,( B )是不正确。

  (A)道岔的连接部分是用不同长度的钢轨,将前端转辙器与后端辙又及护轨部分连接起来,以组成整组道岔

  (B)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3‰)顺坡

  (C)垫板有滑床台,尖轨高于基本轨6mm,在辙跟后用带台(4.5、3.0、1.5、0mm)的过渡垫板均匀顺坡

  (D)在连接部分,为防止道岔爬行、轨距扩大,还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防爬设备、轨距杆和轨撑

  65.允许速度不超过120km/h的线路,道岔尖轨尖端的轨距加宽按不大于( C )的递减率向始端基本轨接头递减。

  (A)2‰  (B)4‰  (C)6‰  (D)8‰

  66.12号普通单开道岔的尖轨长度为( C )。

  (A)6.25m  (B)7.405m  (C)7.7m  (D)7.04m

  67.单开道岔中,尖轨前第一拉杆的中心位置距尖轨实际尖端( B )。

  (A)330mm  (B)380mm  (C)490mm  (D)510mm

  68.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 A )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69.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 B )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70.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其他线上超过( C )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71.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A )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72.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B )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73.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 C )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74.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其他站线上超过( D )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75.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板磨耗大于( A )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A)2mm  (B)3mm  (C)4mm  (D)5mm

  76.普通钢轨断面尖轨的滑床板上,需加焊( C )厚的滑床板。

  (A)10mm  (B)8mm  (C)6mm  (D)4mm

  77.为了使转辙器轨距、方向正确及尖轨和基本轨密贴,曲基本轨应按支距进行弯折。

一般情况下曲基本轨有( B )曲折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8.道岔查照间隔应不得( A )。

  (A)小于1391mm  (B)大于1391mm  (C)小于1348mm  (D)大于1348mm

  79.道岔护背距离应不得( D )。

  (A)小于1391mm  (B)大于1391mm  (C)小于1348mm  (D)大于1348mm

  80.道岔护轨平直段轮缘槽标准宽度为( B )。

  (A)40mm  (B)42mm  (C)48mm  (D)50mm

  81.道岔辙叉心理论尖端至心轨顶面宽50mm处翼轨轮缘槽标准宽度为( B )。

  (A)42mm  (B)46mm  (C)48mm  (D)50mm

  82.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 A )。

  (A)65mm  (B)58mm  (C)48mm  (D)50mm

  83.道岔各部轮缘槽深度为48mm,日常维修标准为不小于( C )。

  (A)38mm  (B)39mm  (C)40mm  (D)45mm

  84.高锰钢整铸辙又心宽40mm断面处,辙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 D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1mm  (B)2mm  (C)3mm  (D)4mm

  85.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 C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4mm  (B)5mm  (C)6mm  (D)8mm

  86.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 B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6mm  (B)8mm  (C)10mm  (D)12mm

  87.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D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1mm  (B)2mm  (C)3mm  (D)4mm

  88.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C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2mm  (B)4mm  (C)6mm  (D)8mm

  89.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 D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4mm  (B)5mm  (C)6mm  (D)8mm

  90.高锰钢整铸辙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 C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6mm  (B)8mm  (C)10mm  (D)12mm

  91.可动心轨辙叉心宽40mm断面及可动心轨辙叉心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超过( B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2mm  (B)4mm  (C)6mm  (D)8mm

  92.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 C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0.5mm  (B)1mm  (C)1.5mm  (D)3mm

  93.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 D )时应注意检查观测。

  (A)0.5mm  (B)1mm  (C)1.5mm  (D)3mm

  94.高锰钢整铸辙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 C )时应及时更换。

  (A)2mm  (B)4mm  (C)6mm  (D)8mm

  95.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 D )时应及时更换。

  (A)4mm  (B)5mm  (C)6mm  (D)8mm

  96.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 C )时应及时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2mm

  97.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C )时应及时更换。

  (A)2mm  (B)4mm  (C)6mm  (D)8mm

  98.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D )时应及时更换。

  (A)2mm  (B)4mm  (C)6mm  (D)8mm

  99.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 C )时应及时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2mm

  100.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 D )时应及时更换。

  (A)6mm  (B)8mm  (C)10mm  (D)11mm

  101.可动心轨辙叉心宽40mm断面及可动心轨辙叉心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超过( C )时应及时更换。

  (A)2mm  (B)4mm  (C)6mm  (D)8mm

  102.( C )时,应对轨缝进行调整。

  (A)25m钢轨地段每千米总误差为75mm

  (B)12.5m钢轨地段出现连续4个瞎缝

  (C)12.5m钢轨地段出现连续2个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D)线路爬行量为15mm

  103.线路爬行量超过( D )时,应对轨缝进行调整。

  (A)15mm  (B)18mm  (C)20mm  (D)25mm

  104.( D )现象出现时,应对轨缝进行调整。

  (A)25m钢轨地段每公里瞎缝超过10%  (B)25m钢轨地段每公里轨缝大于构造轨缝数量超过10%

  (C)12.5m钢轨地段连续出现2个瞎缝  (D)12.5m钢轨地段连续出现3个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105.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50mm以内一条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 B )时,应及时更换。

  (A)40mm  (B)50mm  (C)60mm  (D)80mm

  106.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超过50mm两条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 D )时,应及时更换。

  (A)40mm  (B)50mm  (C)60mm  (D)80mm

  107.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冀一条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 A )时,应及时更换。

  (A)40mm  (B)50mm  (C)60mm  (D)80mm

  108.高锰钢整铸辙叉叉趾、叉跟轨头及下颚部位裂纹超过( D )时,应及时更换。

  (A)10mm  (B)20mm  (C)25mm  (D)30mm

  109.高锰钢整铸辙又心宽一条纵向裂纹长度超过( D )时,应及时更换。

  (A)60mm  (B)80mm  (C)90mm  (D)100mm

  110.关于普通单开道岔的描述,( A )是正确的。

  (A)道岔中心指的是直线线路中心线与侧线线路中心线的交点

  (B)道岔前长是从道岔中心至基本轨前端的距离

  (C)道岔后长是从道岔中心至辙叉尾端的距离

  (D)道岔全长是从基本轨前端到辙叉尾端的距离

  111.60kg/m钢轨12号普通单开道岔全长为( D )。

  (A)28848mm  (B)29569mm  (C)36815mm  (D)37907mm

  112.50kg/m钢轨9号普通单开道岔全长为( A )。

  (A)28848mm  (B)29569mm  (C)36815mm  (D)37907mm

  113.普通单开道岔辙叉部分轨距,直、侧向均为( A )。

  (A)1435mm  (B)1440mm  (C)1450mm  (D)1445mm

  114.尖轨尖端轨距加宽,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按不大于( A )的递减率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A)6‰  (B)7‰  (C)8‰  (D)9‰

  115.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其尖轨尖端如有轨距加宽,则按不大于( B )的递减率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A)1‰  (B)0.7‰  (C)0.9‰  (D)0.8‰

  116.12号普通单开道岔的尖轨尖端轨距为( B )。

  (A)1437mm  (B)1445mm  (C)1450mm  (D)1453mm

  117.普通线路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 C )。

  (A)0.5m  (B)1m  (C)1.5m  (D)2m

  118.普通线路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 C ),至辙叉前端为4m。

  (A)1m  (B)2m  (C)3m  (D)4m

  119.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时,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如不能按6‰递减时,可加大前面道岔的辙叉轨距为( B )。

  (A)1437mm  (B)1441mm  (C)1450mm  (D)1453mm

  120.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80km/h的单开道岔,辙叉号数不得小于( D )。

  (A)9号  (B)12号  (C)18号  (D)30号

  121.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50km/h的单开道岔,辙叉号数不得小于( C )。

  (A)9号  (B)12号  (C)18号  (D)30号

  122.段管线采用的对称道岔不得小于( A )。

  (A)6号  (B)9号  (C)12号  (D)18号

  123.道岔连接曲线为圆曲线(不设缓和曲线),其长度不小于( D )。

  (A)10m  (B)15m  (C)18m  (D)20m

  124.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之间应有长度不短于20m的直线过渡段,站线道岔的过渡直线一般不得短于( C )。

  (A)4.5m  (B)6m  (C)7.5m  (D)20m

  125.( D )不属于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的原因。

  (A)尖轨顶铁过长,补强板螺栓凸出

  (B)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假密贴

  (C)基本轨、轨撑、滑床板挡肩之间存在“三道缝”

  (D)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耗,螺栓松动,过车时加大了冲击

  126.提速道岔侧向各类列车允许通过速度均为( C )。

  (A)25km/h  (B)30km/h  (C)50km/h  (D)60km/h

  127.60kg/m钢轨提速12号道岔尖轨长为( D )。

  (A)7.7m  (B)11.3m  (C)12.5m  (D)13.88m

  128.提速道岔护轨顶面高出基本轨( B )。

  (A)10mm  (B)12mm  (C)15mm  (D)16mm

  129.提速道岔钢轨下设置( A )厚橡胶垫板。

  (A)5mm  (B)6mm  (C)10mm  (D)12mm

  130.提速道岔混凝土岔枕道岔各垫板下设置( C )厚橡胶垫板。

  (A)5mm  (B)6mm  (C)10mm  (D)12mm

  131.12号提速道岔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 B ),允许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