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7258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

洋流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1

一、选择题

(2020·浙江高三一模)下图为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洋流分布模式图中(  )

A.甲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乙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甲环流大洋东岸为暖流D.乙环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2.受洋流影响(  )

A.①处降水减少B.②处的海水温度上升

C.③处形成渔场D.④处污染物向南扩散

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分析,甲环流位于中低纬海区,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A错误。

乙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正确。

甲环流大洋东岸为寒流,C错误。

乙环流大洋西岸为寒流,D错误。

第2题,读图分析,①处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

②处洋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洋东岸,为寒流,使流经海区的海水温度降低,B错误。

③处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东岸,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盛行上升流,有利于渔场形成,C正确。

④处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海水自南向北流,污染物向北扩散,D错误。

答案:

1.B 2.C

2018年1月澳大利亚人伊尔曼在海滨捡到一个漂流瓶。

经专家鉴定,该漂流瓶132年前被扔进海里。

图为“漂流瓶投放与捡拾地点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对该漂流瓶漂流路线的推测,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捡到该漂流瓶的季节,当地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D.寒冷干燥

解析:

第3题,澳大利亚西侧为西澳大利亚寒流,自南向北流,①②③路线逆洋流方向,不可能漂流到捡拾地点,A、B、C不对。

④洋流方向顺着寒流方向,则④路线合理,故选D。

第4题,根据材料,捡拾漂流瓶的地点是在澳大利亚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地全年高温干燥,不可能出现多雨湿润、寒冷的天气,A、C、D不对,故选B。

答案:

3.D 4.B

(202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调研)二战期间,苏联“米高扬号”破冰船冒着炮火,神奇地完成了25000海里的环球航行。

下图示意“米高扬号”的航行路线。

据此,完成5~6题。

5.“米高扬号”破冰船环球航行时(  )

A.在亚丁湾—好望角航段基本上顺水航行

B.在好望角—蒙得维的亚航段高压系统强盛

C.在合恩角—旧金山航段经过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

D.在旧金山—符拉迪沃斯托克航段风平浪静

6.大洋海水盐度大致由表层向深处递减,洋流对流经海区的盐度具有“暖高寒低”的作用。

“米高扬号”破冰船在合恩角至赤道的大部分航段海水等盐度线的空间分布形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5题,“米高扬号”经过亚丁湾—好望角航段时为2、3月份,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轮船沿途大致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莫桑比克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航行,基本上顺水航行;在好望角—蒙得维的亚航段和旧金山—符拉迪沃斯托克航段都经过西风带附近,不受高压系统控制,风浪也较大;合恩角—旧金山航段的大渔场主要是寒流形成的。

故选A。

第6题,海水盐度自海平面向深处降低,a>b>c,故排除①④。

合恩角至赤道的大部分航段受秘鲁寒流影响,寒流对流经海域盐度具有降低作用,因此等盐度线凸向盐度升高的方向,故③正确。

故选C。

答案:

5.A 6.C

(2020·杭州模拟)我国沿岸流始于渤海湾西部,自北向南有辽南沿岸流(图中①)、鲁北沿岸流(②)、苏北沿岸流(③)、浙闽沿岸流(④)等。

下图为冬夏季我国沿岸流分布图。

据此,完成7~8题。

7.与图示同纬度日本暖流流经海域相比,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盐度较低是由于(  )

A.降水量少B.河流汇入多

C.蒸发量小D.海域较封闭

8.苏北沿岸流(  )

A.导致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

B.冬季较弱,夏季较强

C.受长江入海径流影响显著

D.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解析:

第7题,本题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河流、洋流等因素,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由于处于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陆地淡水河流带来大量的水量,对沿岸地区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使得盐度较低,B正确。

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与日本暖流流经海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上,蒸发量差异不大两者在降水量上差异不明显,全国沿岸流地区海域与外海接壤,据此判断A、C、D错误,故选B。

第8题,结合图中洋流的流向,苏北沿岸流由北流向南部,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沿岸地区海水等温线应向南凸出,A错误、D错误。

该沿岸流海域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西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一致,对洋流具有加强作用,夏季东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相反,对洋流具有阻碍作用,因此该洋流冬季较强,夏季较弱,B错误。

该洋流流经长江入海口处流向偏离海岸线,可能是受到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影响,沿岸洋流流向发生偏转,C正确。

答案:

7.B 8.C

(2020·湖南雅礼中学高三调研)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

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④⑤

10.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解析:

本题组考查洋流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9题,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

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①正确。

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②正确。

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③错误。

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④正确。

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⑤错误。

故选C。

第10题,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A正确。

答案:

9.C 10.A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洋流一定是(  )

A.自北向南流B.自南向北流

C.暖流D.寒流

12.图中洋流(  )

A.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B.可以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

C.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

D.抑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洋流位于大洋的东部,30°附近大陆的西岸,如果此图是南半球,洋流自南向北流,属于寒流;如果此图是北半球,洋流自北向南流,属于寒流。

综合考虑图中洋流一定是寒流,选D。

第1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洋流是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

没有确定航向,不能说明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B错误。

寒流具有上升流性质,能够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C对。

降温减湿加大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D错误。

答案:

11.D 12.C

下图为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时,某地区气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3.甲、乙、丙三地的温度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B.乙=丙

C.乙<丙D.甲>丙

解析:

根据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自北向南温度下降,所以温度丙>乙>甲。

答案:

C

当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时。

读图,完成14~15题。

14.此时天津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15.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解析:

第14题,上升流一般是由离岸风因素形成的。

图示该地位于10°N附近、非洲东海岸,应该是受夏季的西南季风作用而成。

此时天津为夏季,盛行东南风。

第15题,该地夏季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渔业资源丰富,冬季东北风作用下无上升流而渔业资源较少,故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上升流为寒流而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

14.A 15.B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洋流包括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

总体上,表层洋流将热量由低纬带到高纬,深层洋流将热量由底层带到表层。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来自较高温海域,寒流来自较低温海域。

下图是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图。

(1)说明A处洋流流向及成因。

(2)分别指出甲、乙、丙、丁洋流的性质。

(3)分析暖流经过的海域空气湿度大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相关知识,涉及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影响。

(1)题,由图可知A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A位于中纬度地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影响,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而成。

(2)题,由材料“暖流来自较高温海域,寒流来自较低温海域”可知甲是由低纬度(高温)海区来的暖流,乙则是由高纬度(低温)海区来的寒流;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是从表层向下温度递减(海平面以下1000米深度再往深处气温基本不变),故丙为由表层高温区来的暖流,丁是由深层低温区来的寒流。

第(3)题,暖流对于气候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温度高蒸发旺盛,洋面为蒸发提供丰富的水汽故湿度大。

答案:

(1)流向:

大致自西向东。

成因:

受西南风(盛行西风,西南风)影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

(2)甲:

暖流,乙:

寒流,丙:

暖流,丁:

寒流。

(3)温度增高,蒸发量大,下垫面(海面)水量丰富。

17.(2020·上海高三二模)在三大洋中,唯独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形成特殊的季风洋流。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印度洋海水从每年10月至来年3、4月主要向西南方向流动。

因此,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从5月至9月,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

因此,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材料二 索马里海流是印度洋西北部沿非洲索马里半岛东岸附近流动的表层流。

该海流位于北半球,并随季节的不同而改变流向。

该海流夏季流速大于冬季。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1)分别写出图1和图2所代表的季节。

指出图中字母a、b所代表的洋流中表示寒流的洋流,并解释其成因。

(2)解释北印度洋洋流冬季和夏季流动方向相反的原因,同时说明洋流的环流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题,从材料可知,北印度洋海水从每年10月至来年3、4月主要向西南方向流动。

因此,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从5月至9月,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

因此,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所以图1:

冬季,图2:

夏季。

读图可知,b在索马里沿海,索马里海流是印度洋西北部沿非洲索马里半岛东岸附近流动的表层流。

所以夏季,由于西南季风吹走表层海水,使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涌升流。

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以对应的是寒流。

(2)题,根本原因是当地的季风存在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南北移动。

洋流大多为风海流。

所以在北半球冬半年,亚洲大陆被高压所笼罩,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高压气流流向低压,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吹动海水向西南方向流动。

之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南北移动,也就是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与沿非洲东海岸南下的东北季风海流汇合后向东偏转,形成赤道逆流。

综合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环流。

反之,在北半球夏半年,印度低压的盛行,西南季风盛行,驱使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

此时,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南北移动,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方向流动,赤道逆流消失。

东北方向流动的洋流与南半球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综合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环流。

答案:

(1)图1:

冬季,图2:

夏季。

b在索马里沿海,夏季,由于西南季风吹走表层海水,使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涌升流。

表层向东北方向流动的海水比流经地区的海水温度低,所以是寒流。

(2)从每年10月至来年3、4月,亚洲大陆被高压所笼罩,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吹动海水向西南方向流动。

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与沿非洲东海岸南下的东北季风海流汇合后向东偏转,形成赤道逆流。

由此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环流。

从5月至9月,西南季风盛行,驱使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

此时,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方向流动,赤道逆流消失。

东北方向流动的洋流与南半球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环流。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鄂霍茨克海(位置见图1)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分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

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

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茨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

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2)。

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

(1)说出鄂霍茨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

(3)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

解析:

(1)题,变化可从边界线走向、变化方向与快慢角度描述;注意该边界是海水结冰与不结冰的界线,则原因就是海水结冰位置及变化的原因。

(2)题,解读“冬季大部分海域的海冰南下”“形成著名的流冰”的含义即可。

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积极作用体现在“迁徙”与“食物”两方面。

可从载体、捕食场所、食物保障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变化特点:

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

主要原因:

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

(2)鄂霍茨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

(3)虎头海雕以流冰为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