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6882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9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docx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大全

管理制度目录

一、技术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4、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

5、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6、技术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7、材料计划管理制度…………………………………………………

8、进度计划管理制度…………………………………………………

9、技术总结制度………………………………………………………

10、试验管理制度………………………………………………………

11、测量管理制度………………………………………………………

1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3、标准养护箱使用、保养规程………………………………………

二、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2、样板先行制度………………………………………………………

3、质量检查制度………………………………………………………

4、主要分项工程重点检验制度………………………………………

5、质量评定制度………………………………………………………

6、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7、质量优劣奖罚制度…………………………………………………

三、进度管理制度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3、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四、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1、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2、项目收发文件管理制度……………………………………………

3、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4、贯标资料管理规定…………………………………………………

5、竣工资料……………………………………………………………

6、文件、资料保密规定………………………………………………

五、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施工现场场容管理制度……………………………………………

3、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4、现场环保、环卫制度………………………………………………

5、施工现场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

6、作业层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7、现场临设管理规定…………………………………………………

8、现场分包商管理规定………………………………………………

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制度………………………………………………………

2、现场安全检查制度…………………………………………………

3、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4、工地安全用电制度…………………………………………………

5、特殊工种作业制度…………………………………………………

6、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7、消防管理制度………………………………………………………

8、安全保卫制度………………………………………………………

9、安全奖惩制度………………………………………………………

七、项目组织协调制度

1、工程例会制度………………………………………………………

2、工程协调会制度……………………………………………………

3、近外层关系和远外层关系的组织协调……………………………

八、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机械调配管理规定……………………………………………

2、机械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九、材料管理制度

1、材料计划落实制度…………………………………………………

2、二、三类材料采购办法……………………………………………

3、招投标管理制度……………………………………………………

4、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5、材料收发管理规定…………………………………………………

6、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7、材料入库(库房)管理制度………………………………………

8、物资内业管理制度…………………………………………………

9、材料核算管理制度…………………………………………………

10、物资采购“十不准”制度…………………………………………

11、材料室与其他室协调管理规定……………………………………

十、成本管理制度

1、对外经济往来管理制度……………………………………………

2、成本分析例会制度…………………………………………………

3、合同评审及管理细则………………………………………………

4、成本目标和成本计划………………………………………………

5、成本核算制度………………………………………………………

6、竣工结算制度………………………………………………………

7、成本分析与考核制度………………………………………………

8、成本控制制度………………………………………………………

9、各种费用控制程序…………………………………………………

10、材料成本核算制度…………………………………………………

10、成本档案管理制度…………………………………………………

11、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的管理………………………………………

12、工程分包合同及外包劳务合同的管理……………………………

13、物资采购合同与构配件加工合同…………………………………

14、机械、周围材料、中小型机具租赁合同…………………………

十一、财务管理制度

1、资金管理规定………………………………………………………

2、现金使用管理规定…………………………………………………

3、支票使用管理规定…………………………………………………

4、报销规定及流程……………………………………………………

5、借款制度及流程……………………………………………………

6、劳保用品使用规定…………………………………………………

7、项目电话费交纳规定………………………………………………

8、业务招待费管理规定………………………………………………

9、费用结算规定………………………………………………………

10、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

十二、行政管理制度

1、项目人员管理制度…………………………………………………

2、劳动纪律……………………………………………………………

3、考勤管理制度………………………………………………………

4、请销假管理制度……………………………………………………

5、值班管理制度……………………………………………………

6、会客管理制度………………………………………………………

7、门卫管理制度………………………………………………………

8、计算机管理制度……………………………………………………

9、办公电话管理制度…………………………………………………

10、临时性辅助用工管理制度…………………………………………

11、加班管理制度………………………………………………………

12、工资、资金发放办法………………………………………………

13、奖惩管理办法………………………………………………………

十三、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1、办公室标准化管理制度……………………………………………

2、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3、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4、员工着装管理制度…………………………………………………

5、员工胸牌管理制度…………………………………………………

6、钥匙管理制度………………………………………………………

7、车辆管理制度………………………………………………………

8、职工宿舍管理制度…………………………………………………

9、职工宿舍文明守则…………………………………………………

10、职工食堂管理制度…………………………………………………

11、员工就餐管理制度…………………………………………………

12、职工饮水卫生管理规定……………………………………………

13、厕所卫生管理规定…………………………………………………

 

项目管理制度

一、技术管理制度

项目技术管理是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的总称。

1、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施工按正常次序进行。

2、通过加强技术管理,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和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问题,最终达到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3、充分发挥施工中人员、材料、设备的潜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攻关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计划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通过技术管理,积极开发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施工技术现代化。

 

3、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

1)编制人员:

总负责人:

项目总工;直接责任人:

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参与编制人员:

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审核、讨论人:

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工程、预算、物资、财务的主要

负责人参与。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中标后7日内完成。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流程

 

 

 

 

5)组织设计编制内容:

(1)编制依据:

包括合同、图纸、规程规范、地方及行业标准、图集、有关文件、地质勘察报告、公司文件、项目部质量计划及环境管理计划等;

(2)施工部署:

包括组织机构、合同范围、施工顺序、目标、进度计划、工程量和劳动力;

(3)施工准备:

包括技术准备、机具、仪器、临水、临电及现场准备等;

(4)主要施工方法;

①各阶段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针对工程实际,确定分项工程的主要

工艺作法和要求,采用较复杂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另编施工工艺方案。

②冬、雨季等施工措施;

确定施工顺序:

确定各专业和工种的施工顺序,

避免工序颠倒,以保证工程质量。

(5)管理措施:

包括技术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环保及消防等方面的管理

措施;

(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包括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和计算;

6)组织设计编制标准:

(1)内容齐全:

确保工程中发生的任何情况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均能找到处

理方法;

(2)方案经济合理、可行:

施组中的主要施工方法、工艺必须经过多种对

比、讨论,优选最适合本工程实际的;

(3)施组中的施工工序安排、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机械选择、劳力计划必

须科学、经济、符合实际、便于施工,并根据实际需要分阶段进行安排。

(4)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于经济技术分析必须准确、符合实际。

7)在施组执行过程中,设计出现重大变更或现场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变化、影响施组的正常执行时,项目总工应及时对施组进行修订,并报公司审批后实施。

8)因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且未进行及时变更和办理审批手续的,对施工造成影响的,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9)对于因施组内容不完善,造成施工无据可依据、对施工造成影响的,对参与施组编制、讨论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10)对施组未按要求的时间进行编制,对施工造成影响的,对施组编制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4、施工方案管理制度

1)施工方案包括: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重点部位施工方案、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工序施工方案、季节性施工方案。

2)方案责任人:

编制人:

各专业负责人;审核人:

项目总工;

审批:

项目总工(一般方案)、公司技术部(重要或技术复杂的方案)、公司总工(具有技术、安全等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案)。

3)管理流程:

各专业技术负责人

编制施工方案

方案讨论

公司技术部审批

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队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优化

一般方案项目总工审批

 

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4份)

监理、甲方审核

形成

方案修改

 

发放纪录

项目工程、技术人员

施工队

资料室发放、归档

形成

方案交底

专业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队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落实执行

设计或现场出现较大变化

 

4)编制施工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总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所有方案均按工程分别编制、报批。

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在施工前至少10天编制审批完,

(2)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符合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3)要与选择的施工机械、劳力及流水段划分相协调。

(4)在满足质量、进度的前提下,选取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优化选用。

(5)使施工方案具有严肃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6)安全施工措施必须贯彻安全操作规程,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并做好预防措施。

5)方案编制内容:

(1)工程概况:

只写与本方案有关的工程概况;

(2)施工准备:

包括材料、机具准备;人员、劳力准备;技术准备;其它准备。

(3)作业条件:

包括前道工序、测量的验收情况、现场的水电等条件、人员上岗条件、其它条件。

(4)主要施工工艺;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5)质量验收标准;包括各种检验、试验等的要求。

(6)保证措施:

包括质量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等。

(7)其它注意事项:

包括安全注意事项、环保注意事项等。

(8)对于需要计算的模板、脚手架、大体积混凝土、冬期等施工方案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6)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完后,由专业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队工程技术人员对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讨论,讨论通过并审批后,报监理、甲方审批,并办理相关技术资料。

7)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经审批、发放后,专业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队进行施工方案交底。

对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机具、人员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并对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修改,确认并交完底后即作为强直性文件执行,任何人不得私自随意更改。

8)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设计或现场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影响方案的正常执行时,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及时进行修改,并按正常手续进行审批后执行。

 

5、技术交底制度

1)技术交底包括: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四新”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技术交底。

2)技术交底的形式:

书面技术交底记录→召开技术交底会→现场示范操作技术交底

a)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项目总工组织项目各专业管理人员召开施组设计

交底会,通过介绍施组的主要内容,使项目人员掌握工程特点、主要设计要求、施工部署、任务划分、进度要求、主要工种搭接关系、施工方法及措施、主要机械设备及各种管理措施。

b)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根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对项目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交底。

c)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由专业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对专业、技术、质量、

测量、试验和施工队班组长以上人员进行交底。

d)“四新”技术交底:

结合本工程技术含量高的特点,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对于采用的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性能、方法、工艺、标准等,在使用前对项目、施工队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3)技术交底的要求:

a)内容齐全,具有可操作性,详细明了,使施工人员能够实施。

b)技术交底内容要和施组、施工方案相吻合,不发生矛盾。

c)技术交底后交底人、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收人三方签字,并交工程部、质检员、施工队各一份,原件交资料室归档。

4)书面技术交底后,在施工前1-2天,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队管理人员、施工班组人员进行现场交底,落实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其他各项要求对施工队交底清楚。

必要时对施工工人进行交底考核,保证交底落实到位后方可施工。

 

7、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

1)做好进货接收时的联检工作。

在材料、半成品及加工订货进场后,项目材料室负责组织专业负责人、质检员、试验员参加的联合检查验收。

检查内容包括:

(1)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是否齐全;

(2)实际进场物资数量、规格、型号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3)物资的外观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按规定须抽检的材料、构配件是否及时抽检等。

材料进场检验合格后,专业负责人组织填写《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记录》,参与检验的人员签字后报监理验收。

2)按规定须进场复试的材料,外观检验合格后,由项目试验员严格按规范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取样,送实验室试验。

同时,做好监理参加的见证取样工作,材料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专业工程师对材料的抽样复试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3)对于设备的进场验证,由项目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

专业工程师进行设备的检查和调试,并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记录。

4)在材料、设备的检验工作完成后,相关的内业资料(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要求归档的材质证明文件等)由专业工程师、试验员负责收集(材料室配合)齐全后,及时移交项目资料员整理、归档。

5)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设备,原则上应做退货处理,并进行记录,按“外埠进入不合格”进行处置,报项目总工审批。

如可进行降低使用或改用做其他用途,由项目总工签署处理意见。

6)材料、设备进场检验时严格按有关验收规范执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材料发放必须有技术员开限额发料单,材料室按发料单进行发放。

7)材料室应做好材料的品种、数量清点,进货检验后要全部入库,及时点验。

8)因进场材料检验不认真出现问题的,根据具体情况扣罚当事人当月绩效,并追究其责任。

3)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要做到100%,发现一次未经检验就进场使用或未留下检验记录的,分别给予相关责任人50-100元罚款。

4)未按发料单进行发放材料的,发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当月绩效。

5)进场材料检验、复试、报验必须及时,因不及时影响施工的,发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当月绩效。

 

8、技术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本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执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

1)技术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a)工程管理和验收资料:

包括工程概况表、(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环境监测报告、施工总结、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工程竣工报告等;

b)施工管理资料: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企业资质证书及相关人员

上岗证、有见证取样管理资料、施工试验计划、施工日志等。

C)施工技术资料:

包括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技术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文件、工程洽商记录等。

D)施工测量资料: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工程定位测量、基槽验线、楼

层放线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建筑物标高、垂直度测量记录等。

e)施工物资资料:

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的质量证明;

文件。

f)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预检工程检查记录、中间检查交接记

录、钎探记录、测温记录、构件吊装记录、电梯专用施工记录等

g)施工验收资料:

包括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

h)所有技术资料必须及时、真实、完整、有效,施工技术资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要及时向项目总工汇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i)技术内业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

资料的管理必须严肃认真,如有任意涂改、伪造、丢毁或随意抽撤,造成资料不符合要求的,扣相关责任人当月绩效。

j)资料整理、编目、归档必须及时、规范,因不及时造成各种检查出现问题的,发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当月绩效。

 

11、试验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试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项目试验员负责按现行规范要求,对需现场进行复试、试验材料的取样、试件制做,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

2)原材料、成品构件由项目材料室出具书面供货清单,试验员配合相关人员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取样、送检。

3)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必须在进货同时出具资质和法定单位的检测证明。

4)原材料复试及结果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相关标准。

5)试验委托单原始记录,试验报告单等必须按专业分类,建立台账,并统一编号,相互衔接。

一切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更改,资料不准抽撤,资料专人管理,随时整理、归档保存。

一次检查资料不合格,扣相关责任人当月绩效。

6)试验结果不合格,应按规定重新送样,进行复试,复试仍不合格,应将

试验结果及时向工程、技术、材料负责人报告,研究处理办法。

因试验不合格造成影响的,发现一次,扣相关责任人绩效。

7)试验员取样或试件(块)制作不合格造成试验结果不合格的,发现一

次扣试验员当月绩效。

8)项目部应支持试验员履行职责,对阻碍试验工作。

 

12、测量管理制度

1)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测量定位、基槽验线;测量工程师

负责测量方案(手册)的编制及现场测量放线;测量负责人负责复核验线;其它测量放线由测量工程师直接负责。

2)严格审核图纸尺寸,结合本工程坐标定位的特点,测量工程师根据施工

图纸画出每一层的测量放线图,明确每一层的测量放线方法,编制测量手册。

3)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主轴线后细部的工作程序。

4)在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的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审核,确保施测计算数据正确有效。

5)积极配合施工,尽量利用施工间隙放线,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6)测量工程师负责主轴线及标高控制线的放线工作,由测量工程师对其它线进行分工到人,并做到对所放线正确负责,做到可追溯性,奖罚分明。

7)严格准守测量验线制度,项目总工除进行工程定位测量和基槽验线外,每周不少于3次核查测量放线。

8)因测量人员和验线人员工作马虎或审图不细致,造成测量放线错误的,根据具体情况扣相关责任人当月绩效3-10分,严重者调离本项目。

9)因测量放线误差过大,造成一定影响的,根据具体情况扣相关责任人当月绩效3-10分,严重者调离本项目。

 

1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使用注意事项

1.仪器设备的性能、精度应满足国际或国内标准的技术要求以及检测的要求。

2.一切有量读数的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当地法定计量部门检定。

只有这样才能有统一的计量根源,使试验质量具有可比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3.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在检定有效周期内,凡超过有效检定周期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检验人员有权拒绝使用超过有效检定周期的仪器设备。

4.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应先进行检定,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5.检定周期有效期内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准时,经调整或修理后,应重新进行检定,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准进行测试。

6.使用贵重、精密、大型仪器设备者,均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许可证,方可进行操作检测。

7.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位置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变动,均应经试验负责人同意,重新安装,应对安装位置、环境、安装方式进行检查,并重新进行检定。

8.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应负责所保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