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46.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46.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46
本溪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二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
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
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
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利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
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
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
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
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
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
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
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
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
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
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
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
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
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
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
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
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
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
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
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
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
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
C.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D.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
B.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
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
C.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
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
B.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
维护君主的利益。
C.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D.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
年赤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
仕梁,兼尚书金部郎。
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
狱曹掾固争曰:
“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歧曰:
“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
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
“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歧独曰:
“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
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
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
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②送之。
及与景盟讫,城
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歧独言于众曰:
“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
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侯景:
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②大款:
隆重盛大的礼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B.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C.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
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D.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指守丧期满
除去丧服。
李密《陈情表》中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在文中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B.“有司”指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般一帝一年号。
D.“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歧曾经仕途偃蹇。
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
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 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
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
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D.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
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
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歧曰:
“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8.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二字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
9.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
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
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
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
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
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
“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
那边太黑了。
”
那边是哪边?
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
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
“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
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
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
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
”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
可是她老了,病了。
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
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
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
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
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
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
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
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2015年11月《思维与智慧》)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
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
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
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D.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
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E.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
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2)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王永志:
“大总师”飞天梦
李舒亚
一户贫农家的孩子,起初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曾想命运却推着他的梦想越走越远,他也逐渐成长为中国高科技重大专项——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终在他的引领下成为现实。
这位总设计师就是王永志。
1932年,王永志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的老房村,他们家主要靠租种财主家的土地和外出打工为生,他通过观察富人家孩子背着书包打雪仗的行为得到启示:
求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1952年,王永志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5年开始了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的留学岁月,1961年3月王永志婉言谢绝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副院长克里莫夫想让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挽
留,登上了归国的国际列车。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到中年的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
他形容自己成了“那个总在探索的人”,永远在研究最前沿的新型号。
1988年底,仍停留于纸上谈兵的“长二捆”,凭着三页草图拉到了第一单大买卖。
美国休斯卫星公司愿委托中方发射一颗澳大利亚卫星,条件是火箭必须在1990年6月30日前有一次成功的发射试验,否则,不仅中止合同,还要中方赔偿100万美元。
1990年6月30日,“长二捆”火箭如期屹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候发射。
7月16日,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长二捆”直上云霄,一举发射成功,实际运载能力超过设计值,达到9.2吨。
从此,中国火箭不仅进入国际市场,火箭运载能力还翻了近两番。
“我们用别人的钱,赚了外汇,发了工资,还发展了高科技!
”追忆起人生中这段难忘的经历,老人高兴得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发射场。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
两个月后,王永志被正式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首任总设计师。
尽管是自己梦寐以
求的任务,但王永志坦言: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作为总设计师,王永志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比美俄起步晚了整40年,什么样的方案才能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在王永志的主持和建议下,专家们研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设想: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设舱段组合式的空间站。
他的核心理念是:
不能保守,又要可靠;既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国外航天的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更要融合现代先进技术。
整整7年,王永志带领中国载人航天队伍默默奋战,1
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才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太空勇士”杨利伟走出舱门向人们挥手致意……那一刻,王永志落泪了。
他说:
“在我的一生中,这样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是极少的。
我最引以为豪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全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
现在,王永志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中国航天领域未来的领军人物。
他说:
“我也是年纪越大才越体会到,一个人再能干,他能干多少年、多少事呢?
”他寄语年轻人:
“勤奋加机遇等于成功。
不要羡慕我们这代人赶上了这么多好机会,如今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大,机会天天有,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没有准备好,机会就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
(摘自《人民画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它的总设计师是王永志院士。
(摘自“XX百科”)
②王永志指出,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太空有许多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资源,人类为了社会进步和生活,需要不断扩大活动领域。
载人航天活动,就是人类扩展活动领域和进一步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
(摘自《神舟飞船总师王永志:
“伯乐”钱学森指导我一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出身贫寒的王永志通过观察富人家的孩子得到启示:
求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他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有求学的机会。
B.文章第一段高度评价了王永志所取得的成就,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同时统领全
文,引出下文对王永志事迹的具体介绍。
C.王永志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全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感到自豪,也为中国航天领域未来缺乏领军人物感到担忧。
D.王永志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后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寻找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的方案。
E.王永志认为,要大力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因为它是扩大人类活动领域、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
(2)王永志在中国载人航天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
请简要概括。
(6分)
(3)文章的正文部分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这样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4)王永志院士能够成为中国“飞天梦”的“大总师”是有原因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诚信乃立世之本。
做人需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②作文竞赛中,他奋笔疾书,文不加点,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③无数事例表明:
搞科学研究一定要敢于突破某些禁区,敢于异想天开,决不能做涸辙之鲋,固步自封。
④李密在《陈情表》中自述身世:
父亲早亡,母亲改嫁,自己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形影相吊。
⑤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存在极大动摇了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基,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对这些现象痛心疾首。
⑥当你还在为失去太阳忏悔、流泪时,别人已经勇敢地去寻找群星了,正所谓“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即使是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对一些如作文试题发展基本情况、作文考查的核心目标和评价理念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把握。
B.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地做
强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C.每个孩子尽管都是独一无二的,家教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只要用心去体察和揣摩,总会找到最佳的教育支点。
D.电视剧《芈月传》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每天除了关注剧情的发展,也在热烈讨论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15.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学生要不要认识繁体字,向来有不同见解。
赞成者认为,学生知晓繁体字,①知晓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由来。
②便利与还在使用繁体字的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和联系。
反对者则认为,简化字推广使用几十年,已成为国家的通用文字,③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在使用简化字。
将繁简两套文字系统搬进学生课堂,④违背国家语言法规,⑤不符合汉字运用的现实,⑥会使孩子不胜其“繁”,加重学习负担。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等于
也
甚至
既然
就
/
B
就是
同时也
并且
既
也
还
C
就同时
/
况且
不但
而且
进而
D
才能
还
/
/
还
也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在北方,随着人口的增加,①,蔬菜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而蔬菜种植面积需要的肥沃土地却比较少。
加上近年来大兴水利,②,这在一方面固然使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了,③,利用这许多新修的水库,不但可以充分灌溉原先干旱的土地,使旱地成为水田,而且在水库中还可以繁殖鱼类及其他水产。
17.下面是微信公众账号(公众平台)的工作原理图示,请用文字表述这个图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广州的李先生在天猫商城“誉满家电器专营店”看到国际著名品牌的65英寸超高清3D电视机售价仅3199元,立即下单购买三台,并在线支付货款,在线成交。
不料,卖家称商品标价因员工失误少填一个“9”,应是31999元,如需发货,要补9万元。
双方因此陷入网购纠纷并诉诸法庭,广大网民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溪一中2018届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1.答案为C,以偏概全,“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文中仅仅以“西汉末年”为例,“许多朝代”与原文不符。
2.答案为A,“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在文中不是递进关系。
3.答案为D,
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及曾国藩搞灰色收入,贪污腐败。
4.B,这句话的意思是侯景乞求朝廷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订立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