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6703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docx

第三单元备课打印

《识字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三字经的形式,介绍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壮丽山河和各民族的团结奋进。

本课文字虽少,内容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本文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学情分析

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

由于低段孩子对祖国的了解还比较肤浅,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我鼓励学生通过上网、看书、询问等途径搜集资料,另一方面我也特别重视通过补充资料来丰富学生的认识,通过多次的朗读示范、指导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锻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诵课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祖国的伟大。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板书“四川、泸州”,抽生认读,并依次讲“川、州”的字源,从而让学生明白两个字的区别(课件出示并指导书写“川、州”)接着板书“神州、九州、华夏”,抽生朗读,并告诉学生,“神州、九州、华夏”都是“中国”古时的别称,每个名字背面都有一个精彩

故事,都有一段生动的历史。

教读:

我神州,称华夏,名九州。

2.板书课题:

识字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识字游戏

①拯救小乌龟

课件出示:

一只小乌龟,背上背着本课要认和写的字宝宝(带拼音),压得它直喘粗气,抽生认读,交流识记方法。

去掉字宝宝头上的拼音,再次抽生认读。

②猜字游戏

我来说你来猜:

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小人头上立。

(耸)

山出海面是海岛,海上趴着只没腿的鸟。

(岛)

两山夹着的水道。

(峡)

过渡:

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就是一个谜。

我来画你来猜:

(夕)

(台)

讲夕的字源及除夕的来历。

课件出示并指导学生写“夕、台”。

(2)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识记,如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分组读等。

山川黄河涌隔海峡争朝夕兴中华大陆台湾岛与大陆

神州勇敢融化朝前高兴打击小鸟写字

2、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交流:

你从文中明白了什么?

三、朗读课文,自主交流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倾听,用横线勾画:

课文除了写到了祖国的黄河外,还写到了哪些地方?

当堂训练

组词

伟()神()岛()峡()陆()民()川()

拓展训练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识字3

黄河

长江山川美

长城

珠峰

教学反思

 

《识字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三字经的形式,介绍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壮丽山河和各民族的团结奋进。

本课文字虽少,内容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本文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学情分析

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

由于低段孩子对祖国的了解还比较肤浅,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我鼓励学生通过上网、看书、询问等途径搜集资料,另一方面我也特别重视通过补充资料来丰富学生的认识,通过多次的朗读示范、指导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2.锻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2.锻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词语:

山川神州夕阳上台

2、师生接力读课文

3、知识抢答:

我国的第一长河是哪一条;哪一条河流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

二、诵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课文。

一、二句读出自豪之情,第三句读出遗憾与期盼之感,第四句读出向上之意。

2、指导学生表演诵读课文(可配上动作模仿古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唱读、诵读)。

3、指导学生改换标题。

可将本文的标题改为《神州颂》《祖国赞》等。

三、改写例文,感悟语言

1、学生熟读教师下水例文《泸州颂》。

泸州颂

我的家乡泸州,被称为中国的酒城,长江绕城而过,沱江横贯东西。

雄伟的钟鼓楼,高得直插入云霄,圣洁的报恩塔,留下古人的美名。

古蔺郎酒香飘万里,泸州老窖可口芳醇,张坝的桂圆甜如蜜,合江的荔枝红似火。

勤劳的泸州人,齐心努力,只争朝夕,共建美丽的酒城。

2、指导学生将每句压缩为三个字,从而将本文改写为一篇三字经。

3、师生诵读三字经《泸州颂》。

泸州颂

我泸州,称酒城,长江绕,沱江横。

钟鼓楼,高入云,报恩塔,留美名。

郎酒香,老窖醇,桂圆甜,荔枝红。

泸州人,齐努力,争朝夕,建酒城。

四、指导写字

1、多媒体出示“民、族、争、与”,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特点及书写注意事项并进行交流。

2、多媒体动画演示“民、族、争、与”四个字的书写过程,学生进行观察、描红、书写。

3、写字展评。

当堂训练:

1、背诵

2、听写川与族峡争州民神涌

拓展训练

搜集祖国的名胜古迹,搜集关于台湾岛的资料,简单了解台湾的历史。

板书设计

台湾

是一家

大陆

汉族

齐奋发

少数民族

 

教学反思:

 

第九课《欢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

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国庆节欢快喜庆场面的小诗,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热烈。

但由于孩子们对“国庆”认识不多,对“国庆节”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尽力做到依据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喜庆,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教师对课文中的语句不做过多的、细枝末叶的讲解和分析。

同时,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我会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滞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视频及学生为课文配的插图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乐喜庆的国庆气氛,使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的学法就是多读、自悟、小组合作。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三、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讨论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

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

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

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

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

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

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

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

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当堂训练

1、读读写写”:

给下面生字组词。

  洁:

_________、_________

  庆:

_________、_________

曲:

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课文

6、拓展训练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板书设计

欢庆

族----旗

祖----神

洁----结

 

教学反思

 

第九课《欢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

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国庆节欢快喜庆场面的小诗,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热烈。

但由于孩子们对“国庆”认识不多,对“国庆节”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尽力做到依据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喜庆,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教师对课文中的语句不做过多的、细枝末叶的讲解和分析。

同时,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我会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滞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视频及学生为课文配的插图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乐喜庆的国庆气氛,使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的学法就是多读、自悟、小组合作。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

“开火车”游戏,读出语气。

  2、复习本课生字:

全班读。

  3、复习句子:

指明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2)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3)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4)大海奏起欢乐的乐章。

  4、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

  二、朗读感悟。

  1、介绍国庆的来历。

  2、出示投影:

图中都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是什么日子?

  4、小组合作学习: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5、全班汇报:

小组代表介绍。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全班读。

三、当堂训练

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快乐地成长,我们一定有好多话要对祖国妈妈说?

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祖国妈妈我想对您说》

4.拓展训练

1、读一读歌颂祖国的歌曲中的歌词。

2、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

板书设计

欢庆

田野--------果实

枫林--------旗帜

蓝天--------鸽子

大海--------乐章

教学反思

 

第十课《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

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

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

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

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

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

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

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

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当堂训练

根据课文组词

 央()交()市()旁()优()

 阴()坛()城()国()图()堂训练

6、拓展训练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北京

首都美丽

 

教学反思

 

第十课《北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北京》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2、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2、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讨论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

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得出:

天安门:

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

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

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读出立交桥的美)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

许多、风景优美。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四、朗读全文。

5、全课小结。

6、当堂训练

填填记记

  1、______的广场___________的柏油马路______的公园

  2、______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______的城市,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3、________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______,又庄严,又______。

它前面是宽阔的______,人民英雄纪念碑就矗立在______中间。

  4、北京道路两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交桥的四周有______似的草坪和拼成______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有许多和风景优美的____________,还有许多新建的__________。

站在高处一看,到处是______,到处是______。

七、拓展训练

上网观赏美丽的北京。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申办奥运成功的那一年,我们的学生年龄并不大。

对当时的情形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并不明白,申办奥运会成功意味着什么。

这是他们生活上的空白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我觉得这一课,如果让孩子适当地了解中国申办奥运的艰辛,在历史上,中国的奥运之旅是的漫长而艰难,更能让孩子觉得语文与生活相通,文人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生活中亿万人同样关注的话题,使之爱上这门学科。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讨论式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

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教师重点强调生字读音。

  指名读句子:

注意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

  教师辅导讲解。

  2、借助熟字识记生字。

  出示卡片。

  教师帮助识记。

  四、写字指导。

  1、观察分析字的结构。

  2、讲解字的主笔。

  3、教师范写。

(边写边讲)

  五、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欢乐场面?

2、学生讨论得出:

天安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

六、当堂训练

比一比,组词语。

伸()申()相()泪()

包()抱()用()拥()

扬()场()

7、拓展训练

选字填空。

包 抱

 1.妈妈把一个大()裹(guǒ)()进屋里。

 伸 申

 2.大家()着手臂高呼“我们()奥成功了!

板书设计

我们成功了

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申办奥运成功的那一年,我们的学生年龄并不大。

对当时的情形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并不明白,申办奥运会成功意味着什么。

这是他们生活上的空白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我觉得这一课,如果让孩子适当地了解中国申办奥运的艰辛,在历史上,中国的奥运之旅是的漫长而艰难,更能让孩子觉得语文与生活相通,文人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生活中亿万人同样关注的话题,使之爱上这门学科。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2、通过读,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2、通过读,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讨论式

四、教学过程:

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北京街头的欢庆场面。

⑴出示图片:

(北京街头的热闹景象)

⑵学生自读,找出描写人们欢庆场面的句子。

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不约而同”是指人们没有经过约定而都来到了街头,“涌”说明人多,“欢乐的海洋”也说明北京人多,非常热闹。

⑶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中华世纪坛人们欢庆的场面。

⑴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⑵交流:

读着这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

⑶出示插图,中华世纪坛狂欢图片

⑷练习朗读,读出激动的心情。

反复诵读,再现“成功”

课堂小结:

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给世界一个惊喜。

三、当堂训练:

连线。

  huīwǔ luógǔ xǐxùn liútǎngguǎngchǎngjùjí

  锣鼓  挥舞  流淌 喜讯   聚集  广场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中华世纪坛()()海,()()潮。

2、()()立刻变成了()()()海洋。

四、拓展训练:

实践活动

上网:

什么叫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怎样的?

板书设计

我们成功了

天安门广场

中华世纪坛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共两课时,我讲的是本课的第2课时。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了大致的认识。

二年级学生,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已有的认知规律,把实践和认知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本文最后一句所隐含的祖国大陆统一的思想,学生难以理解,需要老师在朗读的辅助下,将课堂与课外,文本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对课文情感进行领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讨论式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

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

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可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