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5881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docx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Onereasonforsuffering,isthepursuitofthewrongthings.精品模板 助您成功!

(页眉可删)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1

  北师大版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从教材整合的角度出发,让三年级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后,马上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这样让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全貌,避免了“小步子”教学,这也许更符合新课改的一些精神。

另外,北师大版也考虑到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扎实,所以在五年级就专门安排了“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

上完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我认为以下方面做得还可以:

  1、预习环节的设计和处理。

上课之前,我设计了预习题:

  1)、看书34页—55页,说说本单元都有哪些内容?

每个内容下有哪些知识?

试着写一写,画一画。

  2)、你对分数都有哪些了解?

  3)、重点看书34页前两幅图,对图中提出的问题你能说出理由吗?

  第一个预习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对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点加以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在课堂上,我又及时的表扬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把自己的知识络图补充完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构建知识的体系的一个全过程,更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

  第二个预习题我采用了练习题检测的方式,有意的提问了好、中及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但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而且还唤起学生脑中的知识储备区来同化新知。

  第三个预习题实际上是本课的新知,之所以提前布置给学生是因为我认为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进行解答,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自学课本也能解答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他们或许无法解答出来,但通过翻看书本对新知识也有了感受和思考。

这样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教师在课堂上的“导”也能更好的放在最需要处。

  2、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

“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

此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现在预习的基础上已经懂得出了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只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还感受不到整体“1”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相同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这样学生会深刻的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

  当然,自己上完课后,对如何在课堂中实施自主教学也有一定的困惑:

  1、如何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

  2、对预习的检查环节必须在课堂上体现吗?

  3、学生在预习时达到的程度肯定有所不同,如何处理通过预习已经学会的学生和自己预习后仍然处于迷惑的学生这两个矛盾体。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2

  每一次课都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共同经历,更是我的一次难得的成长历程,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对教材的不熟悉则是我心中最大的痛。

  这一节课中,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有两个困惑:

第一是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否需要课前再次复习。

第二我创设的情境能否帮助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有没有更好的情境帮助学生来理解。

  最后一个情境还没有来得及展示就已经下课是今天这节课的遗憾,其实就是书中的第四题,我是想让学生体会,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是大还是小,若这个总量一样,那么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小,若这个总量不一样,那么一个量的1/4比一个量的3/4就不一定了。

  今后的时间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读教材,读教参,读课标,不断地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数学语言更严谨,数学知识更丰富,数学理念更前瞻。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3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

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有效的导入方法,直接呈现分数“1/2”,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

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的具体量就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一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

特别是在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中,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小明和小芳捐款会不会同样多”时,课堂上立时寂静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

这难度是否拔得太高了?

没想到,约1分钟后,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解说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激动不已:

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果子,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

正所谓:

你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会翘起整个地球。

  3、注重课堂资源的利用。

在活动二的“说一说”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支“被削过了的铅笔”,而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一位同学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亲切,兴致非常高,他们结合同组,同班,同位,同性别等提出了各种分数,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____。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

如果这时交给他们一段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认识得更深刻。

  经过对本节课的探索和研究,如何体现“观念新,基础实,思维活”,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思考的问题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4

  分数的再认识,再一次看到这一课的时候,自己还是感觉这么的陌生,心里的感觉真不是滋味?

为什么怎么说呢?

记得自己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新教师会教的时候上的就是这一课,那一次没有上好!

在那之后,自己看到关于这堂课最有价值的就是上法,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夏老师上的这堂课,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

今年,张齐华老师也演绎了这堂分数的意义。

最近再看黄老师的《活的课堂》,看到了黄老师的这堂课。

三节课看下来,自己似乎还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简单清楚的理解这样课。

给我最为深刻的理解就是一节课反映的是一种理念。

  夏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张齐华老师的课最为明显地方就是单位“1”,老师直接从单位“1”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当单位“1”规定之后,2表示多少?

3表示多少?

二分之一表示多少?

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的课堂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课堂资源进行吃哦过分的利用。

想到这里,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要上的课是什么?

要反映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自己简单的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回顾以前已经知道分数的含义,学生似乎说不出来,这是,教师马上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说一说分数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材料时候,再让学生知道,这里的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信封就是单位“1”,做到单位“1”的认识;环节二:

让学生猜一猜,一直一个图形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应该是什么?

这之后,让学生思考着先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反馈,教师提供出四个孤立的小正方形,问学生?

这样可以么?

讨论?

出乎意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四个小正方形不是一个图形?

一时间有点束手无策,但是马上追问:

“能不能看成是一个图形呢?

”从而做到单位“1”整体的提升,并让学生举例深化感知;环节三,出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让学生提升分数的意义,不断完善。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5

  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探究交流数学知识,构建自己有效数学理解的场所。

所以本课我力求做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

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反思与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也给了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

为此本节课教学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对学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学生却没有给予肯定的回答。

新课伊始,教师通过谜语、故事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可惜,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分数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致使导入新课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无疑,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

我在想:

教师必须了解学情,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对于学情,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

  二、教师投入了全部的教学激情,学生却没有受到熏陶与感染。

课堂几次出现短暂的冷场现象令教师手足无措,甚至沁出了汗珠。

我在想:

教师的教学机智应该提升,才能适应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生成”。

  三、教师注重了“引”,却“引”的不够恰当,致使得出的结论很是费心、费神、费力。

我在想: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习的主人获取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教师要充分的课前预设。

最大可能地想象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形,并寻求相应的处理办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四、教师注重了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文本资料的准备,却没能把这一切储备在自己的头脑中,使得教学中曾经出现了大脑一片空白的即时现象。

我在想:

教师课前必须充分的准备,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备。

  另外,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有必要说出来,和大家共勉。

  整合教材。

改个别学生的“分铅笔”活动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拿纸片”活动,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是为了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

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水笔”、“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拿水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

分数的再认识,再认识的内容有两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思考一:

这里的“进一步”、“体会”两词就属于模糊词语,对于老师而言,比较难以把握,到底“进到哪一步”?

“体会到哪一层”?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7

  这节课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清楚的理解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我创设了有趣的情景,设计了精巧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对分数进行“再”认识。

  一、创设丰富的情景,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1、“拿铅笔”。

  刚开始,我出示了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这三幅一分别是平面图形、直线、实物,让学生在回忆中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然后让三个学生从三个文具盒里拿出全部铅笔的二分之一,结果他们拿出了不同的数量:

四支、三支、四支。

  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数量却又多有少呢?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经过大家的讨论,他们明白了“因为整体的数量不同,所以,他们的二分之一的数量也不相同。

  2、“说一说”。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又安排了“看书”“画图”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的结论,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分数的认识。

这样突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结果却不一样呢?

”这个问题极具挑战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参与学习,他们只有在主动地观察、分析、争论的过程中才能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这无形当中策进了他们的主动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三、精巧的练习,一题多用,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能力。

  1、一个整体的三分之二是8个圆,那么它的整体可能会是什么图形呢?

  让学生感受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求解过程,并且理解整体的形状不唯一,但是数量都是12个圆。

  2、改变这12个圆的颜色,其中4黄、3蓝、3绿、2红,问:

黄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激发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深入理解。

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那么表示方法也不一样。

  3、在整体12个圆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使黄圆占整体的六分之五呢?

这个题目打破了以往练习的传统思维,学生只能通过自己改变黄圆的个数。

来改变分数。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原因,这道题并没有展现出来。

  四、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1、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或者练习完汇报自己的答案后,我应该请其他的同学做小老师进行评价。

  2、本节课,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后,我没有及时利用学生的生成性的发现。

导致中间的节奏过慢,影响了整节课的进度。

  通过这节赛课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的差距,相信自己通过这节锻炼,会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很大的、积极的改变。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8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结合情景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在教学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有: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情,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

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这是为什么呢?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充分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例如:

我在设计拿铅笔的活动中,让2名同学到前边拿铅笔,参与活动,其他同学观察,去发现问题,并没有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分铅笔这一过程,如果这样设计会更好,课前每个同学都准备不同数量的铅笔,课上让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的12,每个同学都说一说你拿出的铅笔是多少支,此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每人都拿出自己的铅笔,拿出的支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总支数一样,拿出的铅笔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一样,拿出的铅笔的支数就不一样,只有这样设计,才能让每一个同学感受到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就不一样。

  这说明,我在备课时还没有深挖教材,没有灵活的使用教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9

  《分数的再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

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彩笔”、“看书”、“吃蛋糕”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拿彩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

2021年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10

  开始我对《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的理解不够深入,经过认真的学习教材的编写意图,经过课堂实施中对教材的重新感悟,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在编排上有很大的不同,人教版的三年级只涉及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到五年级再正式认识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在认识上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

因此,人教版到五年级再正式认识分数,肯定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编排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北师大版从教材整合的角度出发,让三年级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后,马上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这样让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全貌,避免了“小步子”教学,这也许更符合新课改的一些精神。

另外,北师大版也考虑到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扎实,所以在五年级就专门安排了“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

  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

此时,学生已经懂得出了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只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还感受不到整体“1”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相同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这样学生会深刻的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

  人教版教材更加关注整体“1”产生,但是没有从不同的侧面加强对分数意义上的理解,没有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学生只会记忆分数的概念,但并不真正深入的理解分数的实质内涵。

这正是北师大版教材编排本节课的目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