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书谱.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5579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和书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宣和书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宣和书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宣和书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宣和书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和书谱.docx

《宣和书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和书谱.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宣和书谱.docx

宣和书谱

宣和书谱

《宣和书谱》

读书推荐之

1120年宋宣和二年,夏秋间,内臣奉命编纂《宣和书谱》共20卷。

记载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

  《宣和书谱》是中国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著录著作。

全书20卷,著录宣和时御府所藏历代法书墨迹,包括197人的1344件作品,按帝王及书体分类设卷。

每种书体前有叙论,述及各种书体的渊源和发展,依次为书法家小传、评论,最后列御府所藏作品目录。

体例精善,评论精审,资料丰富。

  这是一部法书著录著作,凡二十卷,著录宋徽宗时御府所藏书迹。

其中历代帝王书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八卷,八分书一卷。

自篆书以下各有叙论,阐述各书种的源流及其变革,论说所录书法家的标准和道理所在;终以制诏、诰命、补牒附录。

各卷有分目,人各一传,共立传一百九十七名书家;次为御府所藏法帖,凡一千二百四十馀件,立目不录文。

记录了宋徽宗时御府所藏书迹的《宣和书谱》,包括了篆书、正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代表人物。

《宣和书谱》作为传记文学也是值得一读的。

这是一部法书著录著作,凡二十卷,著录宋徽宗时御府所藏书迹。

其中历代帝王书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八卷,八分书一卷。

自篆书以下各有叙论,阐述各书种的源流及其变革,论说所录书家的标准和道理所在;终以制诏、诰命、补牒附录。

各卷有分目,人各一传,共立传一百九十七名书家;次为御府所藏法帖,凡一千二百四十馀件,立目不录文。

此书不著编撰者名氏,《四库全书提要》以为:

“宋人之书,终于蔡京、蔡卞、米芾,殆即三人所定欤?

”并以为:

“芾、京、卞书法皆工,芾尤善于辨别,均为用其所长。

故宣和之政无一可观,而赏鉴则为独绝。

”还引录蔡絛《铁围山丛谈》语说明这一点。

《丛谈》称:

“所见内府书目,唐人用硬黄临二王,至三千八百馀幅,颜鲁公墨迹至八百馀幅。

大凡欧、虞、褚、薛及唐名臣李太白、白乐天等书字,不可胜记。

独两人则有数矣,至二王《破姜》、《洛神》诸帖,真迹殆绝。

盖亦伪多焉。

”这说明徽宗内府所藏墨迹,赝品充斥。

然经米芾辨别鉴定,“今书所载,王羲之帖仅二百四十有二,王献之帖仅八十有九,频真卿帖仅二十有八。

盖其著于录者,亦精为汰简,鱼目之混罕矣”。

《宣和书谱》著于录者,无赝迹之累矣。

《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此书殆即蔡京、蔡卞、米芾三人“所定”,今世学者多有否定,本文则认为不可简单否定。

所谓所定,当指从其书的内容体例、著录书家的标准及其品评等方面,进行审定是也。

米芾应是进行这种“审定”的重要作者之一。

米芾不仅是著名画家,在书法方面还是“宋四大家”之一。

尤其是他以“精鉴”著称。

他于宣和间擢书画博土,与宋徽宗要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两书不无密切联系。

宋徽宗书画皆工,他自然清楚他御府书画收藏甚富但又赝品充斥,若无在行的书画家进行鉴别,对书画家进行精当的品评,要撰此两书则是完全不可能的。

《宣和书谱》为米芾立传就谈到这一点说:

“崇宁间四方承平,百揆时序,典章礼乐灿然一新,独以书画未有杰然超出前古者。

独膺简在,遂除书画两学博士,颇厌士论。

芾亦欣然就职,自以为己任。

”正是在米芾任职书画博士期间,《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两书撰写完成。

蔡絛《铁围山丛谈》说:

“崇宁初命宋乔年值御前书画所,乔年后罢去,继以米芾辈,迨至末年,上方所藏率至千计。

吾以宣和癸卯岁常得见其目。

”这里的“末年”,即“宣和癸卯岁”。

蔡愫乃蔡京子,他于这一年“常得见其目”,《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所指即“书画二谱”,“盖即就其目排比成书欤”!

蔡京、蔡卞亦应是进行“审定”的重要作者。

京、卞皆工书,京又为徽宗所倚重,因此书画二谱交由京去定,是很自然的。

卞乃京弟,王安石女婿,又以善文章著称,哲宗时托以绍述,徽宗时虽有贬降,后又擢知枢密院,位不谓不重矣,因此让其参与“二谱”的“审定”,也不是不可能的。

读“书谱”王安石、蔡京二人小传,谓安石与神宗是“圣贤相遇,千载一时,其功业昭昭”;对蔡京更是通篇谀颂之词,谓其“前后三人相位,寅亮燮理,秉国之钧,实维阿衡,民所瞻仰,至于决大事建大议人所不能措意者,笑谈之间恢恢乎其有馀矣”,谓其书“笔力遒劲,巍巍若巨鳌之载昆仑,翩翩如大鹏之翻溟海,识与不识,见者莫不耸动,斯亦一时之壮观也”。

这使人想到,两传若不出于京、卞二人之手,也会经二人过目。

徽宗朝不用“元枯党人”,此“书谱”亦不录“元枯党”书家。

如苏轼、黄庭坚、文彦博、司马光这样的名家,特别是苏黄还是“宋四大家”中两大家,亦不见著录。

此不是因内府无他们的书迹,相反,徽宗还学过黄庭坚的书法,令米芾进过黄书的《千字文》。

这就涉及到“书谱”的内容和体例很可能是京、卞二昆仲参与“审定”所致。

……

卷一

历代诸帝后附

晋武帝

唐太宗

唐明皇

唐肃宗

唐代宗

唐德宗

唐宣宗

唐昭宗

武则天

梁太祖

梁末帝

周世宗

卷二

篆书叙论

篆书

李阳冰

卫包

唐元度

释元雅

益端献王

徐铉

章友直

隶书叙论

韩择木

卷三

正书叙论

正书一

钟繇

萧思话

王僧虔

薛道衡

褚遂良

颜真卿

徐浩

元稹

李商隐

柳公权

……

文摘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师古五世从孙,琅邪人。

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

初登进士第,又擢制科。

以御史出使河陇,五原大旱,为决冤狱,而雨乃降,一郡霑足,人呼为“御史雨”。

守平原日,河朔二十三郡皆陷贼,平原独以有备完。

奏至明皇,为之叹息,想见其人。

然为奸邪辈所疾,卢杞尤不喜。

李希烈陷汝州,杞固遣真卿宣诏,士论惜之。

而真卿必行,见希烈知其不可以训,骂而死之惟其忠贯白曰,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白篆籀分隶而下,同为一律,号书之大稚,岂不宜哉!

论者谓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此其大概也。

至其千变万化,各具一体,若《中兴颂》之闳伟,《家庙碑》之庄重,《仙坛记》之秀颖,《元鲁山铭》之深厚,又种种有不同者。

盖白有早年书《千佛寺碑》,已与欧、虞、徐、沈暮年之笔相上下。

及中兴以后,笔力迥与前异,亦其所得者愈老也。

欧阳修获其断碑而跋之云:

“如忠臣烈土、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虽其残阙,不忍弃也。

”其为名流所高如此。

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曾不知以锥画沙之妙。

其心通而性得者,非可以糟粕议之也。

尝作《笔法十二意》,备尽师资之学。

然其正书,真足以垂世。

今御府所藏二十有八:

正书:

旌节敕,颜允南父惟正赠告,颜允南母商氏赠告,潘丞竹山书堂诗,朱巨川告,疏拙帖。

行书:

争座前帖,争座后帖,送文殊碑文帖,顿首夫人帖,与李光颜太保帖,蔡明远鄱阳帖,刘太冲帖,刘中使帖,开府帖,卢侯帖,瑶台帖,篆籀帖,中夏帖,湖州帖,送书帖,乞米帖,乞脯帖,缣缃帖,马病帖,送辛晃序,祭伯父濠州刺史文(唐臣题跋)。

徐浩

徐浩字季海,越州人。

官至太子少师。

擢明经,有文辞,张说一见奇之,谓浩后来之英也。

由鲁山主薄荐为集贤技理。

肃宗立,由襄州刺史召授中书舍人。

四方诏令多出浩手,遣辞赡速,而书至精。

帝喜之,宠绝一时。

浩父峤之,善书,初以法授浩,浩益工,撰《法书论》一篇,为时楷模。

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胜。

论者谓其力如怒猊抉石,渴骥箪泉。

盖浩书锋藏画心,力出字外,得意处往往近似王献之,开元以来未有比者。

写《花萼楼碑》甚工,顷长安兴庆池西南,巢贼之乱,兵火剥坏,无复存者。

袁昂尝评其书,谓“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范,终不免寒乞”。

以浩书殊乏天才,而窘在绳律故尔。

然议者以谓不然。

尝作《书法》以示子侄四,尽述古人积学所致,真不易之论。

且浩以书名,其妙实在楷法也四。

今御府所藏正书三:

朱巨川告,小字存想法,宝林寺

李璟

南唐伪主李璟字伯玉,先主升之长子,违命侯煜之父也。

幼已颖悟,既为主器,即典军旅,抚下有方略,时皆归之。

及嗣升位,能奉中州,以恩信结邻壤。

江左老稚不勤兵革者十有九年,亦霸道之雄也,宋齐丘以旧臣与先主为布衣交,挟不赏之功跋扈无前,即窜而死之,又其果敢如此!

然于用武之寸,乃能台台修文,图回治具,故史称其富文学。

工正书,观其字乃积学所致,非偶合规矩。

其后煜亦以书名与钱仿相先后,盖其源流本有自也。

今御府所藏正书一:

边镐奏状。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家韩城,以刑部尚书致仕”。

居易敏悟绝人,工为文章。

顾况一旦其文,不觉自失曰:

“吾谓斯文已绝,今复见子矣。

”擢进士,拔萃人为翰林,后贬江州司马。

然虽失志,能顺适所遇,若忘形骸者。

会昌初,家东都履道坊,居第疏沼植木,龙门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

自号醉吟先生,或经月不茹荤。

又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仕,人慕之,绘为《九老图》。

居易文章精切,然最工诗,长于讽谏得失,名传鸡林”。

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复与刘禹锡齐名,又号“刘白”。

始生七月,能指之无二字,盖以天禀。

观其书《丰年》、《洛下》两帖与夫杂诗,笔势翩翩。

大抵唐人作字无有不工者,如白居易以文章名世,至于字画不失书家法度,作行书妙处,与时名流相后先。

盖胸中渊著,流出笔下便过人数等,观之者亦想见其风概云。

今御府所藏行书五:

丰年帖,洛下帖,生涯帖,刘郎中帖,送敏中归邠宁幕等诗。

裴休

裴休字公美,孟州济源人也,操守严正。

初偕昆弟隐于家塾,讲经著书,经年不出户。

有馈鹿者诸生共荐之,休不食曰:

“蔬食犹不足,—今一啖肉,后何以继。

”擢进士第,举贤良方正异等。

历昭义、河东、凤翔、荆西四节度,官止太尉。

宣宗尝曰:

“休真儒者。

”然好浮屠,居常不嗜酒肉。

讲求其说,演释颇多。

尝谓人之本心,灵明廓彻,广大虚寂,逐物迷己者不能达耳。

故其为人蕴藉,进止雍闲,行不瞰察。

然刻意翰墨,真楷遒媚,作行书尤有体法。

尝建化成寺,僧粉额以候休题。

他日见之,神色自若,以袖揾墨而为书之,字势奇绝,见者嗟赏。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判疏言状。

司空图

司空图字圣表,河中虞乡人。

咸通未擢进士第,迁中书舍人,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辞。

居中条山王官谷,名其亭曰休休。

作文以见志,以谓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赜三宜休,自号为耐辱居士。

其父舆得徐浩真迹一屏题“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尤为精绝。

舆遂于其下记云: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可以视《碧落》矣。

”因以戒图曰:

“儒家之宝,莫逾此屏。

”图后为之志曰:

“人之格状或峻,则其心必劲,视其笔迹,可以见其人。

”于是知图之于书非浅浅者。

及观其《赠誓光草书歌》,于行书尤妙知笔意。

史复称其志节凛凛与秋霜争严,考其书,抑又足见其高致云。

今御府所藏行书二:

赠*光草书歌,赠詈光草书诗。

卢知猷

唐卢知猷字子谟,失其世次。

以进士登第,复中宏辞,官至太子太师。

守饶州日,以善政闻,自此遂录用。

器量宏深,不与物竞,号称长者。

为文富赡,作字有楷法,时颇称之。

盖昔之为论者以楷为上,行次之,章草又次之,草书为下,以其难工者楷法,而易-仁者草字耳。

故前人定书,以王羲之楷法为第…,钟繇次之,自繇而下无人,则知其楷法者不可多得。

知猷之书有此者,是岂不学而能,及其注意于此非一日也。

然知猷虽以楷法称,而此所得惟行书耳。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送*光序。

吴融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人,官至翰林承旨。

祖翕有高世志,不应召辟,朝廷赐文简先生号。

融幼力学能世其家,文辞富赡,以进士登科第。

昭宗时指授作诏,多多益办,悉当帝意,为之咨赏。

求其作《草书歌》,痛论古人笔意。

至于行书字画称是,则知其留心于翰墨间复不浅耳,观其书自可以意得也。

今御府所藏五:

行书:

博士帖。

草书:

付虬帖。

正书:

赠*光送别诗,赠*光草书歌二。

韩偓

韩雇宇致光,京兆人。

佐河中府,拜左拾遗,迁中书舍人,官至翰林学士。

有诗集行于世,自号玉山樵人。

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或乐工配人声律,粉墙椒壁窃咏者不可胜纪。

自谓咀五色之灵芝,咽三清之瑞露,不然,何清词丽句如此之秀颖耶?

考其字画,虽无誉于当世,然而行书亦复可喜。

尝读其《题怀素草书》诗云“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之句,非潜心字学,其作语不能迨此。

后人有得其石本诗以赠,谓字体遒丽,辞句清逸,则知其茹芝饮露之语不为过也。

今御府所藏行书二;仆射帖,芝兰帖。

任畴

任畴,不知何许人也,颇工行书,其步骤类欧阳询,得险劲妩媚之妙山。

大抵唐人多宗欧虞褚柳,不知书法成于王氏羲献父子,散于百家,家自为学,各持一体,语其大成,则无有也。

故昔之为论者,谓欧阳真行出献之,及其成就,则别成一家。

于是风流则严于释智永,而润色则寡于虞世南,其优劣不能不与诸子相后先耳。

如畴者,又得询之一体,而非询之比,其品第固自可见。

盖以志其上者不可得,而乃得其次也。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郎中帖。

林藻

林藻,不知何许人也,传记莫得而详其行实山。

作行书,其婉约丰妍处,得智永笔法为多。

有唐三百年,书者特盛,虽至经生辈,其落笔亦自可观。

盖唐人书学,自太宗建弘文馆为教养之地,一时习尚为盛。

至后之学者,随其所学而各有成就,如藻之于智永是也。

初永刻意学书于王羲之,颇得其妙,所乏者风神。

议者谓其章草人妙,隶书人能,于是一字之出可直五万㈤,其为当时所慕如此。

藻之步骤盖出入智永之域者,惜乎不能究永之学,亦交一臂而失之也。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深慰帖。

……

岁在壬辰杏月云水居士易木于桥山书院

宣和书谱

卷一

◎历代诸帝后附

▲晋武帝

司马氏,讳炎字安世,文帝之子也。

司马氏执魏国威柄。

凡三世矣,至武帝时神器始归之。

独江左有吴后附皓者,擅五十九年之业,一旦用王浚,唾手而得,故天下始一于晋。

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

然以忧勤得之,以佚乐弃之,其后东西分裂而为两晋,后世论优劣,咸自武帝始。

喜作字,于草书尤工,落笔雄徤,挟英勇之气,毅然为一代祖,岂龊龊戏弄笔墨之末以取胜者。

惜乎不克终誉,而信贾充之言,舍卫瓘之忠,不为经远计以贻翼子,故为有为者之所痛恨也。

今御府所藏草书二:

我师帖,善消息帖。

▲唐太宗

唐太宗,李氏讳世民,高祖之次子。

有隋末首建大议,起太原,入长安,取天下如运诸掌。

故史称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夫可谓近古之英主。

方天下混一,四方无虞,乃留心翰墨,粉饰治具,雅好王羲之字,心慕手追,出内帑金帛,购人间遗墨,得真行草二千二百馀纸来上。

万几之馀,不废模仿。

先是释智永善羲之书,而虞世南师之,颇得其体。

太宗乃以书师世南,然尝患戈脚不工。

偶作“戬”字,遂空其落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征。

征曰:

“今窥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

”太宗叹其高于藻识,然自是益加工焉。

世南既亡,以褚遂良侍书,凡人间所上羲之帖,惟遂良究其真赝,故所学尤胜。

尝谓朝臣曰:

“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然亦未有不学而得者。

朕少时临阵,料敌以形势为主,今吾学书亦然。

”又尝作《笔法》、《指意》、《笔意》三说以训学者,盖所得其在是欤。

复善飞白,一日宴三品以上于玄武门,作飞白以赐,臣下椉酒争取,以为娱乐。

置弘文馆,选贵游子弟有字性者,出禁中所藏书令斆学焉。

海内有善书者,亦许遣入馆。

由是十年间,翕然向化。

一日作真草屏幛以示群臣,其笔力遒劲,尤为一时之絶。

又尝赞羲之传,痛论字学,固亦见其髣髴。

观夫渊源,变态出于笔端者,信非一日之习,其所由来远矣。

今御府所藏一十有四:

正书:

诏勑。

行书:

诏勑,道德勑,禊宴诗,江叔帖,艺韫帖,好谦帖,真迹帖,枇杷子帖,魏仲思改名勑。

草书:

九仙门勑,晩来勑,手勑,无为帖。

▲唐明皇

唐明皇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

其英武该通,具载本纪。

临轩之馀,留心翰墨。

初见翰苑书体狃于世习,鋭意作章草八分,遂摆脱旧学。

观其批张九龄表、赐裴耀卿诗,与夫《嘉宾》之勑、《五王》之赞,议者言其丰茂英特。

斯亦天禀,如八分书,北京义堂与东岳封禅碑,虽出于当时学士共相摹勒,然其风格大体皆有所授。

窦臮赋其书,以谓“风骨巨丽,碑板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以吞鲸”,亦足以状其瑰伟也。

今御府所藏二十有五:

隶书:

五王赞,法空字,喜雪篇,太一字。

行书:

赐赵宣王等勑,访道勑,嘉宾勑,赐李含光勑二,批答李含光表修斋二,批答李含光表谢赐,批答李含光表投璧,批答李含光表起居,批答李含光表香信,批答李含光表谢修功德,批答张九龄谢知制诰表,批答杨励俗等表,批答裴耀卿等雪篇表,批答裴耀卿等贺雨表,批答裴耀卿等奏谢宣示圣旨,赐裴耀卿等诗,鹡鸰颂,送虚已赴蜀川诗,春台望杂言。

▲唐肃宗

唐肃宗讳亨,明皇第三子也。

天性仁孝,好学不倦,明皇酷爱与诸子异,开元二十五年乃立为太子。

明皇幸蜀,父老遮道乞留太子平贼,盖当时人心已知归矣。

迨其以天下元帅提孤军抗衡渔阳卷地之众,日消月化,雷驱电扫,终使海岳一清,宗庙如故,真不愧主器之托也。

即位之明年,遣韦见素迎上皇自蜀还京,使明皇感悟,自谓:

“吾始得为天子父,不其美欤?

”其盛德成功,虽未足以比迹汤武,而至于削平祸乱,再造唐室,亦杰然用武之君。

是以郭子仪、李光弼之徒,真天下豪杰之士,功名为中兴第一,皆肃宗善将将而能御之要,知英主自有真也。

肃宗早岁时,明皇为选佳士如贺知章等,侍读左右,气味渐摩,曾非一日。

又当明皇在御,以行书、八分、章草书为时矜式,肃宗以子职侍东宫,方温凊定省间,得无过庭之训?

是宜行书亦有家法,而其气韵与能字者争衡也。

今御府所藏行书七:

赐李含光勑二,批答郭子仪表,批答李季卿表,批答李含光表修斋,批答李含光表修功德,批答李含光表锡缣。

▲唐代宗

唐代宗讳豫,肃宗长子也。

明皇诸孙百馀人,代宗最长,为嫡皇孙。

聪明寛厚,喜怒不形于色,好学强记,深于《易》象。

宵旰之暇,留心翰墨,于行书益工。

大抵有唐自太宗以还,世相祖袭,至代宗家学未坠。

论其笔力,则非有太宗、明皇超迈之气,然亦有足观者。

今及见者,《春日雨晴燕诸王》与夫《秋中月夜》之诗,笔法劲媚,尚可以追配昔人云。

今御府所藏行书七:

南郊口号,岁功赞,守岁诗,秋中月夜诗,秋日诗,重阳诗,春日雨晴燕诸王诗。

▲唐德宗

唐德宗讳适,代宗长子也。

初在宗藩,誉望已著。

性识强敏,一经于目,往往不待学而能。

其所以自任者,亦复如此。

齿胄之年,便为统帅。

既总万几,颇励精治道,思前王能事,以壮大猷。

故群臣章奏来上,皆即批答,笔无滞思,翰墨落落可观。

大抵唐以文皇喜字书之学,故后世子孙尚得遗法。

至于张官置吏以为侍书,世不乏人,良以此也。

陆贽以内相辅赞,奏牍动千百言,度其可否从违,常与贽所陈相当。

而流离兵火,遗散不复收,是以存者无几。

观其行书,笔意亦不愧前人云。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批答赵惠伯表。

▲唐宣宗

唐宣宗讳忱,宪宗第十三子也。

性严重寡言,宫中以为不慧。

然精于听断,而专事明察,其所以黜陟臣下,皆出于已。

至于手写诏勑,而人一被识擢,则为时之荣遇。

大抵伤于太察,而无复仁恩之意,自是唐室至宣宗而复蹇矣。

当时法书之盛,如裴休辈尚能追步颜柳。

故诸宗承袭太宗之学,皆以翰墨流传,至宣宗复以行书称,盖其典刑犹在也。

今御府所藏行书三:

赐李丛勑,赐李丛手勑,赐李丛手诏。

▲唐昭宗

唐昭宗讳晔,懿宗第七子也。

为人明倩,多喜作书字。

初有志兴复,慨然思得非常之材,相图回治具,惜无以助之,当是时钱镠以节制领浙西,虽称臣不乏贡赋。

而实霸有一方,信英雄也。

然昭宗于此乃能笼络驾驭,推赤心置人腹中,使镠终唐室而不二心者,昭宗实有以归之也。

观其以《衣襟书》赐镠,当时不能无意。

其书虽不称于世,而兴复之志于斯可见矣。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赐钱镠衣襟书

▲武则天

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

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韦气味,椉高宗溺爱而窥觎窃起。

遂能不出重闱深密之地,驾驭英雄,使人人各为其用,不旋踵踝移唐室。

使之善自推托有《周南?

卷耳》之志,则其用心岂减古贤后妃哉!

惜乎不知出此,乃欲以牝鸡司晨,宜乎不克令终,而张柬之等起而复子明辟也。

新史贬而传之,旧史以谓穷妖白首,良以为训。

考其出新意持臆说,增减前人笔画,自我作古为十九字,曰而(天)、(地)、○Z(日)、○子(月)、○(星)、(君)、(年)、(正)、(臣)、曌(照)、(戴)、(载)、(国)、(初)、(证)、(授)、(人圣)、(生)。

当时臣下奏章与天下书契,咸用其字。

然独能行于一世,而止唐之石刻载其字者,知其在则天时也。

虽然,亦本于喜作字。

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者家藏其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夜宴诗。

▲梁太祖

梁太祖朱氏讳温,批答贺表行书字体,虽纯熟,然乏气韵。

当是笔吏所书。

方时温以唐之臣子,盗窃神器,故多引瑞物为受命之符。

唐天王下以土德,而继土者莫若金。

于是梁以金承之,而色尚白,所有之郡县,至有以白乌、白兔、白鹦鹉、白鹿为献者。

此表献白鹿也。

其奏章之臣,则有若韩建,有若杨陟,有若薛贻矩。

实在开平即位之岁,是其区区急于符契,以厌人心。

曾不知三代受命不约而应,如黄龙辅舟,银溢山赤,乌流王屋,以表殊休者,亦固有自。

时其承正统,又历年滋久,且无非应天顺人而作。

如温者,偶以黄巢馀党椉不利之际,初云归顺,终乃攘夺。

其自视治世,一显诸侯为不足,况复区区引符命哉?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御批祥瑞表。

▲梁末帝

梁末帝讳瑱,太祖温第四子也,以唐文德元年生于东京。

美容仪,为人沈厚,未尝妄语言,喜与闻人儒士游。

唐光化元年授河南府参军。

温受禅,封瑱均王。

伪凤历元年二月,瑱即位。

瑱无他伎,喜弄翰墨,多作行书批勑,大者或近盈尺。

笔势结密,有王氏羲、献帖法,流传到今,览之便知,非侍书者所能及也。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正明勑。

▲周世宗

周世宗,柴氏,讳荣,睿武孝文皇帝太祖圣穆柴后之侄也。

丱岁事君后以孝谨闻,太祖爱之,及长,委以主器之重,乃克负荷。

迨其继明在御,因任旧臣,相与绍述前烈,増大基构。

摧高平之阵,而勍敌挫气;还秦凤之封,而远土开疆;以至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荆。

自非英杰之主,能克家若是耶?

故宜神武之略,氤氲盘礴发于笔端,其运用处,自己过人远甚。

观《赐张昭诏》,有行书法,亦可见其略也。

今御府所藏行书一:

赐张昭诏。

UID57476帖子2407精华2积分4126游客阅读权限50性别男来自江苏在线时间478小时注册时间2007-1-2最后登录2009-5-23查看详细资料

TOP

石渠宝笈

认证会员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2#大中小发表于2007-2-917:

59只看该作者

宣和書譜卷二

篆書敘論

篆書所自來遠矣其古文科斗之書已見於鼎彞金石之傳其間多以形象為主而文彩未備也自古文科斗之法廢而後世易以大篆而大篆實出史籀也籀在周宣王時為太史氏其書今之所存者石鼓是也以其籀之所創故名之曰籀書以其為太史氏而得名故又謂之曰史書若夫小篆則又出於大篆之法改省其筆畫而為之其為小篆之祖實自李斯始然以秦穆公時詛楚文考之則字形真是小篆疑小篆已見於往古而人未之宗師而獨李斯擅有其名按秦初并天下丞相李斯欲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當時字畫惟古文與大篆耳豈李斯别為小篆以異之耶自斯而降至漢得一許慎魏得一韋誕而風流文物猶足以追往古而名一世信斯文之出特非小補自漢魏以及唐室千載間寥寥相望而終唐室三百年間又得一李陽冰篆跡殊絶自謂蒼頡後身觀其字真不愧古作者五代時南唐偽主李煜割據江左輕如鴻毛有一徐鉉篆畫高古人亦為之改觀信此學之在世其存亡與人為重輕也至于今益端獻王及章友直皆以篆學得名傑然作一家法今得其自唐以來七人録之于左曾非濫竽以進者若夢英之徒為種種形似遠取名以流後世如所謂仙人務光偃薤之篆是皆不經語學者羞之兹故不録

篆書

唐李陽冰衞包唐元度釋元雅

宋益端獻王徐炫章友直

唐李陽冰字少温趙郡人官至將作少監善詞章留心小篆迨三十年初見李斯嶧山碑與仲尼延陵季子字遂得其法乃能變化開合自名一家推原字學作筆法論以别其点畫又嘗立說謂於天地山川得其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其經緯昭囘之度近取諸身遠取萬類幽至於鬼神情狀細至於喜怒之舒慘莫不畢載後人不足以明此於是誤謬滋多義理掃地雖李斯之博雅以束為束蔡邕之知書以豊作豐故孔壁之餘文汲冡之舊簡所存無幾幸天未喪斯文宗旨在已其自許慎至是作刋定說文三十卷以紀其學人指以為蒼頡後身方時顔真卿以書名世真卿書碑必得陽冰題其額欲以擅連璧之美葢其篆法玅天下如此議者以蟲蝕鳥迹語其形風行雨集語其勢太阿龍泉語其利嵩高華岳語其峻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