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5485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docx

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教育家

1.孔丘的教育思想

(1)“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

(4)“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和有教无类的作用;

(5)“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及其历史意义;

(6)教学内容:

“六艺”。

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忽视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

 (7)教学方法:

  ①学--思--行并重

  ②因材施教

  ③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8)道德教育:

  ①以“仁”为核心,“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

  ②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自省、改过)

(9)论教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2.孟轲的教育思想

  

(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

  

(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4)道德修养的方法:

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

(5)教学方法:

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3.荀况的教育思想

  

(1)“六经传人”、先秦儒家学派之集大成者;

  

(2)“性恶论”:

“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说明教育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

  (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

以《礼》为重点;

  (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提出“虚一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

(6)论教师:

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即出自《荀子·礼论》。

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为“尊严有惮,耄艾有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4.墨家的教育思想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

  

(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5.道家的教育思想

  

(1)“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不言之教”

  

(2)“逍遥”的人格理想

(3)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6.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1)“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

“人性利己说”出自荀子的性恶论,法家认为不用进行道德教育,只需进行法律教育;

  

(2)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3)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1)《大学》:

《礼记》里一篇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篇论文。

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三纲领”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中庸》:

《礼记》中的一篇,教育哲学论文集。

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方法“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合二为一;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中庸”;学习的过程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

  (3)《学记》:

《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①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②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③教育教学的原则

a.豫时孙摩(未发先豫、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

  b.长善救失

  c.启发诱导

  d.藏息相辅

e.教学相长;

8.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3)论道德教育: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1)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正谊明道

  ②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③强勉行道

  ④必仁且智

  ⑤明于性情

9.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1)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详细论述了儿童家庭教育和士大夫教育;

(2)论士大夫教育:

从人性论方面(性三品说)论述了士大夫阶级受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知识教育,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内容应包括德与艺两方面。

主张五经是必读典籍;

(3)论家庭教育:

 ①及早施教;②慈与严相结合;③均爱原则;④重视语言和道德教育;

10.朱熹的教育思想

(1)《四书章句集注》:

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

 

(2)“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

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

 (3)论“大学”和“小学”教育(小学“教以事”,大学“教以理”):

 (4)“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1.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为“致良知”,教育目的为“明人伦”;

(2)“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的教育原则:

体现在个体身上就是循序渐进,体现在不同个体之间即因材施教

 (3)教学内容:

“《六经》皆史”;凡利于“求其心”者均可为教育内容;

 (4)论儿童教育:

  ①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进行猛烈的抨击

  ②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③儿童教育的内容应为歌诗、习礼和读书;

12.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新民具有公德、国家思想、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品质。

 (3)论学制

(4)论师范教育

(5)论女子教育

 (6)论儿童教育:

13.严复的教育思想

 

(1)“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2)“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14.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

  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

15.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1)论教育本质: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①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

②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

③具体内容为:

a.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b.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c.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16.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

(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2)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3)职业教育的方针:

第一,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

第二,科学化,即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5)职业道德教育:

敬业乐群;

(6)职业教育的内容

17.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1)“四大教育”:

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2)“三大方式”:

学校式教育(分基本教育和乡村改造教育两个阶段,文字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首先就是扫除文盲;主要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三种类型)、社会式教育(主要靠平民同学会来推进)、家庭式教育(主要由家庭会来承担,成立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和幼童会五种形式);

 (3)“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

18.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①中国问题的症结就是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②乡村建设的本质就是中国的文化改造,中国建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

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必须从乡村建设起;

 

(2)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乡村教育没有乡村建设就没有生机,乡村建设没有乡村教育就没有前途,两者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

 (3)乡村教育的实施:

分社会式教育(包括社会改造运动及社会建设事业)和学校式教育(乡农学校,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19.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活教育”思想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是从大自然、大社会出发,让学生去直接学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4)“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为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2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2)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在于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3)社会即学校,不同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

(5)生活课程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在课程上的反映,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为目的;

(6)生活教育的六个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

二、外国教育家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论:

主张培养治国人才;治国人才必须要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2)德育论:

提出“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并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认为知识教育是培养道德的主要途径;

(3)智育论:

强调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将天文、几何和算术等实用课程纳入教学体系;

(4)“苏格拉底方法”:

又被称为产婆术,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包括步骤为①讽刺②助产术③归纳④定义;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学习即回忆”:

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

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灵魂论与教育:

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和智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

(2)教育作用论:

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

重视天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3)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①在儿童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②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③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④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是音乐教育(雅典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则是体育);

4.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门著作;

(1)论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最高德行的演说家;

(2)论演说家的培养:

认为培养演说家应经过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和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

(3)论早期教育:

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尽量早教,要进行快乐地学习,使儿童热爱学习;

(4)论学校教育的优势

(5)教学理论:

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集体教育的构想;②提倡因材施教;③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④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⑤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之上;⑥改进教学方法,反对体罚,强调使用启发式等方法;⑦重视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关怀热爱学生,懂得教学艺术;

5.乌申斯基论教育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把教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两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教育应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2)论教学:

教学应该包括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要求较遥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

(3)论道德教育:

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形成道德品质最佳的途径,教师要善于运用说服、强制、表扬、鼓励、警告、惩罚等方法;

(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

把教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学是教育者所必须或有用的一切知识汇集,这类知识重最重要的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

6.贺拉斯·曼论教育——“美国公立教育之父”;

(1)论教育作用与目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普及教育的意义有①是培养理想的国家公民的途径;②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③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2)论教育内容:

完整的教育应包括体育、智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宗教教育;

(3)论师范教育:

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其倡导下,马萨诸塞州于1839年建立了第一批公立师范学校;

7.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

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即宗教性和现实性的相结合,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

(2)教育的作用:

①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这是他教育体系的指导性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②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心的特点;

(4)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5)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6)论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主动性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根据教育适应自然提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7)论道德教育:

①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②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③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还在德育中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劳动教育;④对于德育的方法,夸人提出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

(8)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应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而不是教会,夸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国家设置督学的人。

8.卢梭的教育思想

(1)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把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①正确看待儿童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

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③自然后果法;

(4)自然教育的教育阶段:

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5)公民教育理论:

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

9.洛克论教育

(1)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白板说”,“感觉说”,“经验说”;

(2)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不仅要有健壮的身体,还必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绅士教育不能靠学校教育,而是需要通过家庭教育;

(3)绅士教育的内容:

①健康教育或体育

②德育(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

③智育(洛克尤其强调两点:

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10.斯宾塞论教育

(1)教育目的:

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2)知识价值论:

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强调科学知识应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批判以绅士教育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教育;

(3)课程体系:

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并以此来划分课程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等;

(4)教学原则与方法:

①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②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③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④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⑤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⑥重视实物教学。

11.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

培养“完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全面和谐发展;基于此,裴赋予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义;

(2)论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3)论要素教育:

按照裴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到地学习。

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4)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分析了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裴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

1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和心理学(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主要研究统觉、兴趣、注意;统觉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统觉的条件是兴趣,新S→意识阈+已有观念→统觉团);

(2)管理论:

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方面;

(3)教学论:

①教育性教学原则;②教学四阶段(明了或清晰、联想或联合、系统、方法);

(4)课程理论

13.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幼儿教育之父”

(1)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①统一的原则②顺应自然的原则③发展的原则(人的成长与万物生长一样必须服从两条互补的原则即对立与调和)④创造的原则;

(2)幼儿园教育理论:

①幼儿园工作意义与任务-幼儿园教育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其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社会性、道德,使之认识自然和人类,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作准备;②幼儿园教育方法:

自我活动或自动性和社会参与;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社会参与要求儿童充分适应小组生活,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

(3)幼儿园课程:

游戏与歌谣;恩物;作业(将恩物知识运用于实践);运动游戏;自然研究

1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1)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2)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4)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5)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6)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15.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1)公民教育理论:

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

(2)劳作学校理论:

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

16.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关于幼儿发展:

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规律性和阶段性,幼儿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其内在生命力的冲动;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遗传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蒙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创造期(从出生到6岁,可细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出生到3岁,称为胚胎期;3~6岁为第二个时期,称为个性形成期);②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岁到12岁);③青春期(从12岁到18岁);

(2)关于自由、纪律和工作:

儿童生命潜力的自发冲动表现为自由活动,自由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最基本原则;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但并非任何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协调的活动才能导致纪律。

蒙台梭利把这种活动称作工作。

自由、工作和纪律,它们通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工作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因而能促进纪律的形成;②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助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③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

(3)幼儿教育的内容:

①感觉教育(分成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每种感觉又可按其性质和形式分别进行练习;最注重的是触觉);②读写算的练习;③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

17.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1)论集体主义教育。

其核心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