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5313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docx

《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docx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

北京十七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北京工大附中初三语文备课组

一.说明文阅读备考策略

相关要求

试题回顾

考点归纳

解题策略

相关资料

二.相关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中考试题的特点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理清

理解

体味

推敲

了解

领会

理解

了解体会

中考试题:

信息的确认、解释和应用

(三)2011年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要求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德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能够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

(四)考试说明中与说明文相关的要求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

(五)关于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

说明的内容主要有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

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的事理。

近几年来,中考说明文考查所选取的材料大多以

文化、环境、科技为主,同时还注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

说明文阅读考查重视从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的能力等角度来命题,注重引导学生

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强调能领会科技作品

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三.试题回顾

2007年说明文阅读试题

17.阅读第①段,说出"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原因。

18.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别解决第②段所反映的哪两个问题?

(4分)

材料一

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正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

采用这些技

术,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材料二

我国政府已将"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o竣工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

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

19.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分)

2008年说明文阅读试题

16.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

(2分)

17.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

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再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

过15个宇)(3分)

18.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

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

(4分)

【链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

这是一

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

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

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

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

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

壁”。

2009年说明文阅读试题

16.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仅水产品一项”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2分)

17.阅读第②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海洋农业具有十分广

阔的发展前景”。

(4分)

【材料一】

海水养殖业要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发展滩涂、浅海养殖,逐步向深水水域推进,形成一

批大型名特优新养殖基地。

(摘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二】

利用化学诱变技术和选育技术培育出来的“981”龙须菜,与野生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

30%以上,亩产提高了3—5倍。

“981”龙须菜的问世,不但使龙须菜成为我国第三大海藻

养殖种类,也使我国龙须菜的养殖产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010年说明文阅读试题

16.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

内容作简要说明。

(4分)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

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

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

的雕塑。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

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

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考点归纳

What:

写了什么(说明内容.说明中心)

How:

怎么写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Why:

为什么这么写(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语言的运用.说明方法的选择)

即:

对象.特征.方法.顺序.语言

考点一: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考点分析:

一方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考生理解、归纳能力的综合测试。

难点:

对相关信息的整合。

解决方法:

归纳内容要点时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的内容。

主要训练点——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   

如何筛选、整合

1.明确目的,确定范围。

2.归纳整合,发掘信息。

3.识别信息,认真辨析。

例1:

漫话对联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

请简要概括出来。

答:

介绍了对联的定义、种类、起源和发展、写法、意义与影响。

例2: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三方面对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进行说明的?

答:

复色搭配之美;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

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应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例3:

万园之园——圆明园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

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

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

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结合第②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

(限26字以内)

答案示例:

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

例4-1:

冷冻疗法挽救生命

②伴随心脏问题产生的是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大脑损伤。

缺氧5分钟就会给大脑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10分钟即可造成神经死亡。

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在手术中有控制地降低体温以减少脑部损伤。

这种疗法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地把体温降至35摄氏度以下。

因为体温每降1摄氏度,氧气的消耗量就会降低5%—8%。

西班牙马德里心脏外科主任恩里克·罗德里格斯指出:

“在所有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外科手术中,我们都会用到适中的降低体温的做法,也就是说,降至28摄氏度至31摄氏度之间,以避免在出现危险时给大脑造成损伤。

③此外,冷冻疗法可以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间。

例如在成人主动脉切断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完全中断血液循环。

为此需要把患者的身体冷冻起来,使接近冬眠状态。

当体温降至16摄氏度时,安全时间为40分钟至60分钟。

心脏外科助理医师卡洛斯·莫拉莱斯指出:

“体温降得越低,我们进行安全手术的时间就越充裕,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文章②③两段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冷冻疗法的用途的?

答:

可以减少因为脑部缺氧而造成的大脑损伤;可以延长手术安全时间。

(共2分。

减少大脑损伤1分,延长手术安全时间1分。

意思对即可)

例4-2:

冷冻疗法挽救生命

④但是,控制体温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

冷冻疗法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是手术后如何使体温回升。

按照一般规则,如果身体被冷冻30分钟,那么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就将增加一倍。

负责将血液重新灌注到血管当中的医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使患者体温回升。

如果体温在28摄氏度以下,那么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风险就会很高。

恩里克·罗德里格斯说:

“尽管这些威胁依然存在,但是目前医学界使用冷冻疗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可能出现的大脑水肿和血凝紊乱,因为低温破坏了血液蛋白。

”重症监护室中的最大难题通常是痉挛和寒热增加的氧气消耗,以及患者免疫系统的改变。

因此专家建议给接受了冷冻疗法的患者实施镇静辅助治疗,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在冷冻时间长达几天的情况下。

阅读第④段说说运用冷冻疗法控制体温的同时,蕴含着哪些风险?

答:

(1)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风险会很高。

(2)可能出现大脑水肿和血凝紊乱。

(3)痉挛和寒热增加氧气消耗,以及患者免疫系统改变。

(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例5: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10年南京)

②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

‖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

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

‖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

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

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

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

‖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

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

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3分)用材考究,极为奢华;色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图案形象各异,寓意鲜明。

(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1、根据题目,确定搜索范围。

2、逐句(逐段)分析,筛选、勾画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介绍说明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

一些提示性的词句

3、摘要、组合关键词句。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须细心琢磨,从文中加以提炼。

考点二: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具体考查方式:

①概括说明层次及具体内容

②具体指出说明顺序并陈述理由

③用短语概括文章行文思路

④部分段落间可否调换顺序并陈述理由

例1:

野火烧不尽

③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型对森林野火进行模拟。

他们随机在网格上种虚拟的树,每格一棵,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格上的树就逐渐地多起来。

然后,每隔一定数量,程序就往网格上扔下一根虚拟的火柴,扔在哪里也是随机的。

如果扔的那个格子上有树,树就被点燃了。

如果这棵树相邻的四个格子上有树,火就传了过去。

④他们反复地运行这个程序,统计每次虚拟野火的规模,又统计了发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森林野火,发现大规模野火的发生实际是不可预测的。

⑤不过,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的另一个现象,却对如何控制野火的规模很有启发。

他们用不同的点火频率进行模拟。

有的模拟每种125棵树扔一根火柴,有的每种500棵树扔一根火柴,有的则每种2000棵树才扔火柴。

点火的频率越低,发生大火的频率就越高。

在频率低到每种2000棵树才扔火柴时,这时网格上已密密麻麻布满了树,扔下的火柴通常点燃大量的树木,在许多情况下甚至烧光了所有的树。

可见,森林野火推迟得越久,后果就越严重。

文章第③~⑤段的说明层次是:

先说明□□□□□□□□□□□□□□□再说明□□□□□□□□□□□□□□□(不超过15个字)

答案示例:

大规模野火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野火推迟得越久,后果就越严重

例2:

④其实灰霾现象是可以控制,而且可以预防。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技术,采取措施提高水力、风力、太阳能及核能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矿物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倡导节约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

国家还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制定了还林还草的政策。

大量事实证明,城市绿化除了可以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城市灰霾现象,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空气环境和居住场所。

此外,当气象部门制作和发布灰霾天气预报和警报之后,有关方面据此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灰霾现象。

本文第④段是从我国是如何控制与预防灰霾天气的角度进行说明的。

具体措施依次有(8字以内);(8字以内);(25字以内)。

答:

(提倡)节能减排;(倡导)植树造林;利用大气的自净功能,调控污染物排放。

(共3分。

共3点,每点1分)

例3:

中国园林

②中国园林,往往大园包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

至于大湖包小湖,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最妙了。

这些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

游园的时候,对于小园、小湖这些小境界,宜静态观赏。

它与廊引人随的动态看景,恰好相反。

文章第②段说明的层次是:

先说明中国园林□□□□□的特点,再说明中国园林□□□□□的特点,最后说明□□□□□□□□□□□□□□□(不超过15个字)。

(3分)文章第②段说明的层次是:

先说明中国园林□□□□□的特点,再说明中国园林□□□□□的特点,最后说明□□□□□□□□□□□□□□□(不超过15个字)。

(3分)

答:

大园包小园(1分)大湖包小湖(1分)观赏小园、小湖这些小境界的方法(1分,意思正确即可)

例4: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10年广州)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纷繁丰富的内容的?

为什么这样写?

(4分)

作者是按照画面展开的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这样介绍条理清楚,能够清晰全面的再现《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宛若图画就在眼前。

例5:

淘米水的妙用(10年河北)

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3分)

答:

作去污剂作化妆品(护肤美发)有药用价值

例6:

植物“气象员”(10呼和浩特)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

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选文第⑥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3分)

答:

不能调换,2—6段介绍说明植物能预报阴雨,7段起介绍说明植物能预报温度,这样安排符合逻辑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解题思路

抓住标志性词语和段落中心句,

准确把握说明的内容、顺序。

总结:

明确段落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1)逐段/逐句概括要点,理清全文/段落的说明顺序。

,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注意标点(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

(2)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

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等,都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准确把握说明的内容、顺序和写作思路。

考点三

辨析说明方法及体会其作用.

具体考查方式:

①引用诗词的作用

②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

③具体分析题干所指定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④根据文中画线句子得出怎样的结论

例1:

中华瑰宝——太极拳

④数百年来,太极拳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978年11月16日,世纪伟人邓小平欣然题词“太极拳好”,这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使太极拳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目前,太极拳以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多达1亿人。

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第④段画线语句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2分)

说明太极拳传播范围广,练习人数多

例2: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第④段中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

(1分)是为了说明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回答文段中引用名言名句时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的名言名句的涵义,再联系说明的内容,看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就能领悟其目的了。

例3:

说“雀”道“鹊”

⑦鹊和雀还有一点不同,鹊有做窝的本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

关于这点可举《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朱熹的解释是:

“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

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这里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

后来形成成语“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等。

这里的“鹊”同样不能误写为“雀”,因为麻雀窝恐怕别的鸟也看不上。

文章列举了“鹊巢鸠居”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2分)

答案:

为了说明鹊有做窝的本领。

例4:

1℃值多少钱

③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惊人的。

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

气温变化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这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122℃的积温变化。

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

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

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

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第③段举东北地区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2分)

1℃的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例5:

万园之园——圆明园

(3)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

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

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

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

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

(2分)

万园之园——圆明园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

(2分)

答案:

圆明园(每个空间)是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

学生错误答案:

(若答“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给1分)

注意事项:

主语(事物)+谓语(特征)

例6:

神秘大湖为何来去匆匆

④据当地村民说,今年3月9日深夜约12时,吨湖方向传来“轰隆隆”的闷响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而随后发出的“呜呜”声一直持续到天亮。

村民跑到湖边一看,原来在湖中央和西南角水面上,有几个巨大的旋涡在往下旋转,并且还发出“呜呜”的声音,而这时湖水已经下降大概1米多了。

之后吨湖的水位继续以每天两到三米的速度下降,到14日下午,85%左右的湖底裸露。

16日,偌大的山湖基本见了底,只留下鱼虾在泥塘中挣扎。

湖底虽然已经没有了水,但是仍然能听见流水的声音。

文章第④段画线词语和斜体字词语意在说明什么?

(1分)

说明吨湖水位下降之快,令人不可思议。

例7: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⑤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