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5263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盐城市七校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收录新词“初心”“点赞”“二维码”,增加新义项“卖萌”……记者8月10日获悉,新推出的《新华字典》第12版跟进社会发展,更加适合新时代读者需要。

《新华字典》于1950年启动编纂,迄今已有70年历史。

在中国的2 000多部重要辞书中,《新华字典》以其时常更新、收录甚广的特点居于中国辞书“矩阵”的显著位置。

《新华字典》有个重要的特征,便是“吐故纳新”,这一特征体现的不仅仅是时代发展中语言的变化,更体现了一部字典记录时代特色与格局的功能。

中国语言及汉字的发展绵长悠久,从结绳记事到以兽骨龟甲及布帛纸张为载体,任何一次嬗变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创造性体现,代表了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

社会发展到今天,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已非昔日可比,尤其是网络的普及让民众在交流与碰撞中创造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字词,这些字词以其贴近人们生活与心理的特征,再借助网络的迅捷传播速度,很快便众所周知。

我们可以将这种网络新兴字词的不断涌现视为社会的一种“亚文化”,一是因为它影响甚广,易于接受并能迅速裹挟网民参与其中;二是形成潮流的“亚文化”往往反映了一个社会在某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的社会学意义在于以“蝴蝶效应”带动整个社会对某方面和某个领域的重新审视。

当网络时代到来,“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距离也不再隔着一道深深的沟壑,很多时候两者经常互相交融,并无界线。

从《新华字典》这些年新收录的字词来看,领域跨度大、包容性也大。

“初心”“粉丝”“截屏”“拼车”“房奴”“车奴”等,有些是全新的词,有些则对其增补了新的释义。

这些字词的背后是中国社会的风雨变迁,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社会痛点、民生诉求和发展愿景。

正因如此,有网友评价:

“《新华字典》越来越接地气,使文化与民生有了更亲密的接触,真实映射了社会现状。

”作为一部字典,已经观照了新中国70年的历程,并在文化意涵中不断注入社会学意义,以此赋予汉语新的生命力,同时又兼具了民生和民本的情怀,这是《新华字典》的魅力所在。

让字典新起来,活起来,又有何不可呢?

毕竟,“与时俱进”“服务于人和社会”是字典及辞书应有的内涵和功能。

(摘编自张英《〈新华字典〉收录新词,恰是其生命力所在》)

材料二:

《新华字典》增添新词、新义的做法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表现。

第12版《新华字典》在每页都附有二维码,读者可以用手机扫码看书写笔画、听正确读音。

这一举措让应用程序APP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成为现实,将现代技术融入了传统文化。

这不只是形式的改变,更是文化的创新,是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一种方式,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近我们,有助于人们树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识。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传承和发展的特点,她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会有新词、新句的出现,甚至会有语言形式的变更,就像旧时的文言文,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已沉淀为书本上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新颖、活泼、通俗的白话文。

我们进入新时代,一切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革新,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

(摘编自刘亭《〈新华字典〉收“新词”,工具书也与时俱进》)

材料三:

前不久发行的第12版《新华字典》,让我们惊喜地领略到了这本老字号工具书所焕发出的新魅力。

《新华字典》是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最权威的工具书,准确性、严肃性、科学性是其特点。

而且每一次修订出版,《新华字典》都保持着端庄与活泼相随、严肃与生动相伴的特点。

比如第12版的《新华字典》,不仅保留了一直使用至今的众多老词汇,还增添了“粉丝”“点赞”“截屏”等100多个新词汇,增补了“卖萌”“拼车”“拼购”等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

这一变化不仅使国民工具书更有亲和力,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国人规范使用新词汇有了依据,同时也凸显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社在媒体融合方面只有不断进取、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

第12版《新华字典》就很好地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潮流,采用“纸书+二维码”的形式实现了应用程序和纸质图书的同步发行。

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使作为工具书的第12版《新华字典》“动静相宜”不再刻板,让纸质书充满生机活了起来。

与以前版本有所不同,第12版《新华字典》另一个亮点是首次使用了冷激光打码技术,实现了“一书一码”,使每一本字典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

凭借这个“身份证”,读者可以享受到防伪查询、物流追溯、资源链接等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读者利益。

作为国民工具书,《新华字典》不仅浓缩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翻阅第12版《新华字典》,让人觉得“新”意扑面而来。

这种“新”既是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也让我们对凝聚祖先智慧的汉语言文字充满敬意。

(摘编自童玲《与时俱进让老字典展现“新”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众创造出的有特色的网络新字词具有贴近人们生活与心理的特征,能够体现汉语表达的丰富性。

B.网络时代到来,“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不再隔着深深的沟壑,而是互相交融,并无界线。

C.《新华字典》更新快、收录广,既能跟进社会发展,又符合新时代需要,这是它的魅力所在。

D.第12版《新华字典》增添了150多个新词汇,使其凸显了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解析】A(B.由材料一第四段“当网络时代到来‘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距离也不再隔着一道深深的沟壑,很多时候两者经常互相交融,并无界线”可知,选项中缺少“很多时候”的限制。

C.由材料一第五段的内容可知,《新华字典》的魅力是“作为一部字典,已经观照了新中国70年的历程,并在文化意涵中不断注入社会学意义,以此赋予汉语新的生命力,同时又兼具了民生和民本的情怀”。

D.由材料三第二段“比如第12版的《新华字典》,不仅保留了一直使用至今的众多老词汇,还增添了‘粉丝'‘点赞'‘截屏'等100多个新词汇,增补了‘卖萌'‘拼车'‘拼购'等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可知,“第12版《新华字典》增添了150多个新词汇”表述有误。

故选A项。

)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华字典》“吐故纳新”,既体现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也反映社会痛点、民生诉求和发展愿景。

.

B.现代新颖、活泼、通俗的白话文取代了沿用几千年的文言文,体现了语言具有传承和发展的特点。

C.《新华字典》收录“初心”“拼购”等词使它“新”起来,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则使它“活”起来。

D.《新华字典》浓缩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记录了时代变迁,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潮流。

【解析】D(根据材料三第三段“第12版《新华字典》就很好地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潮流”可知,“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潮流”的是“第12版《新华字典》”。

故选D项。

)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12版《新华字典》“新”特征的一项是(3分)(  )

A.与时俱进  B.媒体融合   C.防伪查询  D.资源链接

【解析】A(根据材料一第六段“‘与时俱进'‘服务于人和社会'是字典及辞书应有的内涵和功能”和材料二第一段“《新华字典》增添新词、新义的做法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表现”等内容可知,A项“与时俱进”是每一次改版的《新华字典》的共同特征,不属于第12版《新华字典》的“新”特征。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第12版《新华字典》在每页都附有二维码,读者可以用手机扫码看书写笔画、听正确读音”和材料三第三段“第12版《新华字典》就很好地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潮流……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让纸质书充满生机活了起来”可知,B项“媒体融合”属于第12版《新华字典》的“新”特征。

根据材料三第四段“与以前版本有所不同,第12版《新华字典》另一个亮点是首次使用了冷激光打码技术……读者可以享受到防伪查询、物流追溯、资源链接等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读者利益”可知,C项“防伪查询”和D项“资源链接”属于第12版《新华字典》的“新”特征。

故选A项。

)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①由第12版《新华字典》改版引出论点:

《新华字典》跟进社会发展,更加适合新时代读者需要。

②采用了总分总式论证结构。

先提出论点,接着从“吐故纳新”、跨度大、包容性也大等方面阐释论点,最后提出“让字典新起来,活起来”作结。

③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如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等。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任意两点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新华字典》不断更新,在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①新收录的字词,领域跨度大、包容性大。

使文化与民生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在文化意涵中不断注入社会学意义,以此赋予汉语新的生命力,便于文化的传承发展。

②设置二维码,将现代技术融入进传统文化。

实现了文化的创新,把传统文化带入了现代生活,让纸质书充满生机,便于文化的传承发展。

③保留老词汇,增添新词汇,增补字词的新义新用法。

这一变化凸显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便于文化的传承发展。

④使用冷激光打码技术,使字典具备了防伪功能,利于文化保护,便于文化的传承发展。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散步

莫泊桑

记账员勒腊从店里出来的时候,他的眼睛被夕阳的光辉照昏了好一会儿。

原来他是整天在煤气灯的黄色火土下面工作的,工作地点在店房后面顶头的部分,刚好对着一个又深又窄像是一口水井的天井。

那间小屋子正是他40年以来一直度过白昼的地方,即使在盛夏也只有11点到3点这段时间不必点灯。

40年以来,勒腊每天8点钟就走到这“监狱”里,接着就一直坐到傍晚7点钟,对着账簿弯着腰,用一种忠实店员的勤奋作风记账。

他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他的收入不容许他娶亲。

他从来毫无享受,也没有什么大的欲望。

然而,偶尔他也发表理想式的希望:

“活见鬼,倘若我每年有五千金法郎的利息进款,我就要舒舒服服地花掉它。

”实际上,他从来没有为了自己舒舒服服花过钱,并且,除了每月领得的工资,从来没有其他收入。

21岁那一年,他就进了公司。

以后,他一直没有离开过。

1856年,他死掉了父亲。

他母亲是1859年死的。

此后,他只在1868年搬了一次家,理由是他的房东要增加租价。

每天早上六点整,他的闹钟就用一阵如同船上放松铁锚链子一样可怕的喧躁,使他从床上跳起来。

然后花一个半小时穿衣裳,铺被盖,揩桌椅,扫屋子。

他一辈子的生活,简直完全在那间窄小晦暗而且壁上糊着同样颜色折花纸的办公室里消磨了。

所有的日子、星期、月份、季节、年岁,全是彼此相似的。

40年已经溜过去了,长久而又迅速,空虚得像是一个整天发愁的日子,或者简直就是失眠者的漫漫长夜!

40年之间,他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连一个回忆也没有,甚至自从他父母去世以后,连一点噩运也没有。

总而言之,绝对空虚。

这一天,勒腊先生在公司的大门口被夕阳的光辉照昏了好一会儿。

后来,他想起暂时不必回家,可以在晚饭之前去兜一个小圈子。

这种兴致他一年中大约有五六次。

他走到城基大街上了,那一带,人潮在新绿的树荫下流着。

时候正是暮春的一个黄昏,一个使人陶醉,使人心弦动荡的黄昏。

勒腊先生用他那种老翁式的小而急促的脚步走着,他带着愉快的眼光走着,由于大地的欢欣和空气的温暖,他感到幸福了。

他走到香榭丽舍大街了,微风中荡漾着的青春气息恢复了他的活力,他继续走了下去。

天色整个儿红得像是着了火似的。

凯旋门隔着地平线上的绯红背景浮出它的乌黑的体态,俨然是一个立在火灾现场的巨人。

等走到了这座巨丽的建筑物跟前,这个年老的记账员觉得自己的肚子饿了,于是他走进一家酒馆吃晚饭。

等到付过账以后,他觉得自己很快乐,很活泼,并且略带醉意。

末了他暗自说道:

"今晚真是一个好天气。

我索性继续散步直到布洛涅森林的入口为止吧。

这于我的身体是有益的。

他重新走动了。

一首在从前被他一个女邻居唱过的古老曲子,总是萦绕在他的脑子里:

林子新绿时,情人向我语;我望吾爱来,同往花棚下。

他不停地哼着这首曲子,哼完了又哼。

夜已经降到巴黎上空了,一个微风不动夜,一个很和暖的夜。

勒腊先生沿着布洛涅森林大道向前走,瞧着大道上的那些马车走过去。

车子带着一对眼睛样的风灯,一辆跟着一辆走到近边,使人在一刹那间望得见车子里成对儿的人搂在一处,女的穿着浅颜色裙袍,而男的穿着黑颜色礼服。

那是一个由情侣们组成的长行列,在一个满是星星而且很热的天空之下兜风。

车子不断地来,不断地来。

爱人们不断地过,不断地过,躺在车子里,静默地彼此互相搂着。

他们已经沉溺在幻觉之中了,沉溺在欲望之中了,沉溺在因拥抱而起的颤抖之中了。

热烘烘的阴影像是充满了飘着的吻,浮着的吻。

一种温存意味的感觉使得空气变得更让人窒息。

这一切互相搂着的人儿,这一切被相同的期待、被相同的思想所陶醉的人儿,引起了一种狂热的气氛。

这些满载着爱抚的车子,如同一种淡淡的、然而恼人的放射物似的,在它们的路线上闪过。

车子不停驶过。

一对对在揭开顶盖的轿式马车里静悄悄地互相搂着的人,在他眼前显露出来又消失过去。

他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像是受着喜悦、快乐,幸福地陶醉在他跟前排成了队伍走过。

他自己是个孤零零的,完全孤零零的旁观者。

到明天,他也许依旧是孤零零的,始终孤零零的,孤零零到谁也没有尝过这样孤零零的滋味。

勒腊先生走到末了有点倦了,如同他新近赶完了一个长距离的徒步旅行一样,他重新又在第二条长凳上业坐下了。

他等待什么?

他指望什么?

什么也不等待什么也不指望。

他想起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回到家里,看见许多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话,应当是有滋味的。

后来,他想起了自己那间空的卧房,想到了自己那间清洁而愁惨的小卧房,除了自己从来没有谁进去过的那间卧房。

谁也没有到那儿去过,也从来没有谁在那儿谈过天。

它是死了的,哑了的,没有人声的回响的。

旁人可以说房子若是被人住过,那么它把住过者身上的东西多少保留一点在它的墙壁里边,保留一点点姿态、形象和言论。

所以凡是被幸福家庭住着的房子都比不幸的人住着的房子快活。

他那间卧房正同他的人生一样,是绝没有任何纪念的。

后来,想到要回到那间卧房里,孤零零地躺在自己的床上,照着老样子重新去做每天夜晩的种种行动和工作,真使他很害怕。

末了,如同为了使自己和那间不吉祥的卧房以及那个必然要来的时刻离开得更远些儿似的,他又站起来了,并且,忽然遇见了树荫下的第一条小径,他为了到野草上去坐,就走到一座轮流采伐的小树林子里了……

他听见了他的周遭,他的头上,四面八方,有一种模糊的、无限际的、连续不断的声浪,一种由好些数目很多种类很杂的噪响构成的声浪,一种微弱而远近皆有的声浪,一种不确定的和巨大的生命活动:

那正是巴黎的鼻息,呼吸得像是一个巨灵。

已经上升的太阳在布洛涅森林上面罩着一层光浪。

三五辆车子开始流动了;后来骑着马散步的人们都快快活活地到了。

有一对人儿在一条没有游人的树荫小径上散步。

突然间,那青年妇人抬起脑袋,望见了枝叶当中有一件棕黑色的东西。

她吃惊了,不放心了,伸起手指着:

“你瞧……那是什么?

看公园的警士立刻被人找来了,他们解下了一个用背带自缢的老人。

有人证明自杀是在前一天晚上完成的。

那些从他身上找出来的证件,表明了他是拉比时公司的记账员勒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主人公的麻木看似是个人的生活状态,其实更是社会的缩影,是个人对上层社会压榨、剥削的一种消极反抗。

B.巴黎暮春傍晚的微风令人陶醉,使得勒腊欢欣鼓舞,也点燃了他原本麻木的内心,唤醒了他对幸福的渴望。

C.“勒腊先生走到末了有点倦了”,其实也是因为外界给了勒腊内心的冲击,使他产生了对生活的绝望和诅咒。

D.觉醒后的勒腊开始害怕原来麻木、单调和孤独的生活,于是开始逃离,选择了不回家,而是要到草地上去坐。

【解析】C(曲解文意,文中没有体现勒腊对生活的诅咒。

)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细致描写勒腊的工作环境——狭窄、潮湿、霉臭的办公室,客观真实地展现出了他堪忧的生活状态。

B.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将主人公一生的生活状态概括出来,精准勾勒出了主人公的单调和刻板。

C.从被唤醒后的喜悦,到觉醒后的逃离,莫泊桑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层进式地演示出来,刻画生动形象。

D.恋人们的喜悦快乐,有钱人的热闹幸福与勒腊的孤单落寞形成对比,以小见大,揭露出社会的弱肉强食。

【解析】D(“恋人们的喜悦快乐”并没有揭露社会弱肉强食的剥削。

) 

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写到了太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①开篇画线句只是普通的事件和环境描写,是因为勒腊长时间待在晦暗小屋里,不适应突如其来的光线才导致眼睛被照昏。

此时的夕阳光线微弱,却能照昏他的眼睛,突显了其悲惨的生活状态。

②结尾画线句写隔天重生的太阳,写新的一天再次到来,给自然界带来了新的光辉和希望,但是主人公却已经永远离去,暗含讽刺的意味:

小人物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③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使全文结构更加完整;将太阳的出现与人物命运的悲惨、生命的结束联系起来,更是体现其现实批判意味。

(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9.文章为什么以主人公自杀身亡结尾?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①从情节上看,前面的心理描写细致生动,主人公无力改变命运的安排,更无法挣脱黑暗社会的束缚,死就成了唯一的岀路。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主人公在觉醒后想起过去的悲哀只能料想到之后的人生也是同样的悲哀,刻画了勒腊这个小人物无奈、痛苦、挣扎的典型悲剧形象。

③从主题上看,体现了社会大环境让人倍感窒息又无力反抗,小人物只能选择以死抗争,更能引起读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思考,呼唤给予小人物人文关怀。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褚不华,字君实,隰州石楼人,沉默有器局。

泰定初,补中瑞司译史,授海道副千户,转嘉兴路治中,连拜南台、西台监察御史,迁河西道廉访佥事,移淮东。

未几,升副使。

汝颍盗发势张甚不华行郡至淮安极力为守御计贼至多所斩获且请知枢密院老章判官刘甲守韩信城相掎角为声援复上章劾总兵及诸将逗挠之罪。

朝廷录其功,升廉访使,阶中奉大夫。

甲有智勇,与贼战辄胜,贼惮之,号曰刘铁头,不华颇赖之。

总兵者闻不华劾己,益恚嫉,乃檄甲别将兵击贼,冀以困不华。

甲去,韩信城陷,贼乃掘堑相衔,揵水寨以围我。

既而天长青军叛,普颜帖木尔所统黄军复叛,贼皆挟之来攻。

不华知事危,退入哈剌章营。

贼稍引去,乃出,抵杨村桥,贼奄至,杀廉访副使不达失里。

不华以余兵入淮安。

时城之东、西、南三面皆贼,惟北门通沭阳,阻赤鲤湖。

指挥使魏岳、杨暹驻兵沭阳,淮安倚其刍饷,而赤鲤湖为贼据,沭阳之路又绝。

贼计孤城可取,进栅南琐桥。

不华与元帅张存义出大西门,会佥事忽都不花兵突贼栅,殊死战,贼败走,追北二十余里。

城中食且绝,元帅吴德琇运粮万斛入河,竟为贼所掠,德琇仅以身免。

贼与青军攻围,日益急,总兵者屯下邳,相去五百里,按兵不出,凡遣使十九辈告急,皆不听。

城中饿者仆道上,即取啖之,一切草木、螺蛤、鱼蛙、燕乌,及靴皮、鞍韂、革箱、败弓之筋皆尽,而后父子夫妇老稚更相食,撤屋为薪,人多露处,坊陌生荆棘。

力既尽,城陷,不华犹据西门力斗,中伤见执,为贼所脔。

次子伴哥,冒刃护之,亦见杀。

时至正十六年十月乙丑也。

不华守淮安五年,殆数十百战,精忠大节,人比之张巡云。

朝廷闻之,赠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卫国公,谥曰忠肃,赙钞二百锭,以恤其家。

(节选自《元史・列传・卷八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汝颍盗发/势张甚/不华行郡至淮安/极力为守御/计贼至/多所斩获/且请知枢密院老章判官刘甲守韩信城/相掎角为声援/复上章劾总兵及诸将逗挠之罪。

B.   汝颍盗发势张甚/不华行郡至淮安/极力为守御计/贼至/多所斩获/且请知枢密院老章判官刘甲守韩信城/相掎角为声援/复上章劾总兵及诸将逗挠之罪。

C.   汝颍盗发势张甚/不华行郡至淮安/极力为守御/计贼至/多所斩获/且请知枢密院老章判官刘甲守韩信城/相掎角为声援/复上章/劾总兵及诸将逗挠之罪。

D.   汝颍盗发/势张甚/不华行郡至淮安/极力为守御计/贼至/多所斩获/且请知枢密院老章判官刘甲守韩信城/相掎角为声援/复上章/劾总兵及诸将逗挠之罪。

【解析】D(发:

指兴起,其后不能接宾语。

势:

指势力,作主语,故应在“发”后、“势”前断开,排除B、C两项;“为”是制定的意思,“计”是计策,作“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3分)(  )

A.   泰定,指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年号字数一般为两个字,命名多追求美好寓意。

B.   枢密院,封建时代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行政机构,主管官称枢密使,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明代朱元璋将其改为大都督府。

C.   乙丑,干支之一,古人用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年、纪月、纪时,乙丑的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丙寅。

D.   翰林学士,古代的官名。

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才能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

【解析】B(选项中“五代至元的最高行政机构”“明代朱元璋将其改为大都督府”错误,枢密院是封建时代的中央官署名,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

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褚不华有为官之才,颇受赏识。

从泰定初年开始,褚不华先后担任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官职,尤其是驻守淮安积极守御,治理效果显著,得到朝廷嘉奖。

B.   褚不华善于用人,治理有道。

他之所以请判官刘甲来守城,是因为他看中了刘甲的智慧和勇猛,并且能大胆任用,敌人非常忌惮刘甲。

C.   褚不华遇人不善,时运不济。

韩信城失守后,不仅黄军和天长青军先后叛变,而且就连至关重要的粮食也被贼人抢走,请求支援的援军也迟迟不到。

D.   褚不华恪尽职守,英勇无畏。

在力尽粮绝,城池被攻陷之际,褚不华依然不顾个人安危,与敌人殊死搏斗,可惜最后被敌人射伤杀害,保护他的儿子也被杀。

【解析】C(“不仅黄军和天长青军先后叛变”错误,从原文“既而天长青军叛,普颜帖木尔所统黄军复叛”可知,先叛变的是天长青军,后叛变的是黄军。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力既尽,城陷,不华犹据西门力斗,中伤见执,为贼所脔。

  

【翻译】(褚不华)力气已经用尽,淮安城被攻陷,(但)褚不华还坚守占据在西门奋力战斗,被射伤俘获,(最后)被贼人杀害。

(补充主语,“陷”被攻陷,“中伤见执”被射伤俘获,“为贼所脔”被贼人杀害)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翻译】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所以”用来……,“微见”略微显露,“圣贤”圣人贤人,“相与”相互)

14.褚不华驻守淮安五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采取了怎样的驻守措施?

请作简要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