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4668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续教育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继续教育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继续教育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继续教育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继续教育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继续教育设计.docx

《继续教育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教育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继续教育设计.docx

继续教育设计

课程学习指导

本培训课程将以解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中教师的疑难困惑为线索,聚焦课标实施及学科教学典型问题展开学习,切实提升一线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本课程围绕五个核心议题展开:

1.“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方面的教学改革主要“改”什么(理念篇)?

引导参加培训的教师共同思考该领域教学的侧重和发展方向。

2.如何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师设计方面专业知识能力(师资篇)?

与大家一起交流自身设计素养及能力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3.“设计•应用”课程中如何拓展教学资源(资源篇)?

与大家探讨如何理解“工具材料”及农村的条件问题,广开拓展教学资源之路。

4.“设计•应用”课程中如何设计自己的教学(教学篇)?

与大家探讨该领域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5.“设计•应用”领域学习中如何评价(评价篇)?

与大家探讨该领域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问题。

培训学员应全面观看各个专题研修视频,并就所涉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自身实践参与研讨,认真参与答题、按时提交作业;积极参与在线互动讨论,及时总结学习体会,反馈学习意见和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在于将新课标精神与教学实践关联起来,将深化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具体教学思路联系起来,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此次研修学习结合起来,将思考落于实处,务“虚”更要务“实”,从而让一线教学改革中的难题、障碍和对应解决之道能够成为核心议题凸现出来,并引发深入思考。

第一单元理念篇

主题: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方面的教学改革主要“改”什么?

一、老师们经历研修,仍存问题和疑惑

通过近几次“国培”、“省培”跟踪调研,以及对学员老师的作业参与,和在线研讨记录等状况考察等,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美术教学中所涉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教师们对“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两个领域的关注要多些,有关教学经验、方法和建议的表述也要周全些。

相对而言,对“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理解就还显现出不足,相当一部分学员的作业中还呈现出一种的观念上的疑惑,“实用美术”、“美术工艺”等认知不仅是概念上的“过去时”,而且也表明这会在教学侧重方面出现习惯性的偏颇……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常会问到: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方面的教学改革主要“改”什么?

◎民间美术是组成传统美术文化的重要因素,是中华美术的源泉,如何将民间美术因素引入“设计·应用”课堂?

◎美术课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设计·应用”相对于绘画教学又显得不那么重要,“设计·应用”对于一般老师来说比较难以驾驭,从而导致“设计·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难以正常进行,怎样才能解决呢?

◎在学校美术课堂里怎样才能让学生感知“设计·应用”课程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的绘画课之外,手工课的穿插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这门艺术课的兴趣。

但在教学当中常常遇到学习内容的归属问题,如这些学习是属于绘画、雕塑,还是“设计•工艺”呢?

(关键)

是的,从老师们的问题中看到某些设计教学中的困境,现阶段对课改精神的深化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不能再让没有“设计”的“设计·应用”教学蔓延下去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看一个教学案例《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因材施艺,变废为宝》,这堂美术课有着显见的优点。

首先,教学设计严谨、目标明晰、讲求实效;教学内容丰富、朴素有趣。

第二,教学过程流畅贯通,层层展开,知识、技能讲解注重启发、引导和示范,尤其是材料、技术环节演示清晰、到位,便于学生掌握,突出了美术课程的特质。

说完优点,谈建议和反思。

案例中陈述,该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定位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创作和训练”。

要以此为据,其实该教学目前仍然显示了一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思路,偏重了“造型·表现”,还存有一定调整、拓展和转换的空间。

纵观该教学过程,如能适当增加一些有关针对性目标的启发、构思、创意的环节,适度凸显“设计”类教学特点是否会更好呢?

具体来讲,是否可以尝试拟定几个供选的特定空间环境,作为室内装饰品设计的对象来展开学习和制作;是否可以适当扩大废旧材料的设计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构想、实践对象;作为装饰品设计,可以具象,是否也可以“抽象”和“现代”……另外,既然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那么广泛意义的县城和城市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废旧材料恐怕应是各种包装物、旧织物,以及旧的学习、生活用品等,“向日葵花头、芦苇、玉米杆、玉米穰、玉米叶”等反倒显得有些“刻意”了。

如何结合这些更真实的“生活实际”来做这一课题的教学文章呢,似乎我们还可以有另外的多种思路。

这就是“设计”类教学与一般以纯艺术为主的美术教学的区别。

对“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理解首先要跳出纯粹的装饰和“美化”,作为专题研修的智慧,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针对问题,抓住要点和节点,从生活中理解设计还要更直接些。

相对于各种“设计”的概念,生活中蕴含的造物智慧、工艺原理、材料技术、人文关爱和设计文化具体而又实在,可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理解“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与“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个关键点。

工艺和设计距离我们远吗?

工艺和设计属于高深知识吗?

难于引入美术课堂吗?

我们看一些生活中具体的设计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审美、功能、服务、伦理道德和科技等融为一体的设计特征。

设计是造物和创物的活动,服务于人,并具有相应功能和目的。

小到提篮、卡片、座椅和学习用具,大到桥梁、屋宇、飞机和城市环境,设计就存在于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加深体会和理解,与时俱进。

本单元讨论就暂告一段,请培训学员回答两个问题:

1.请根据平时生活与教学,结合新课标理念,阐述你所理解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之课程特质。

2.请以“发现与创造”、“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和“审美与功能”等为关键词,谈谈你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目标的深入理解。

 

第二单元教师成长篇

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直接联系到我们培训学员自身:

如何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师设计方面专业知识能力?

相对而言,“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目前还有一个师资方面的欠缺,我们现有美术教师多数的学习经历属于纯艺术的,对设计和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力储备不足,面对新课程中大量的“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有自学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这一点可以从以往培训中大量学员的提问中看到一二。

 

◎人常说深入才能浅出,对于没有学习过设计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是否需学习专业设计内容?

学哪些东西?

把握到什么程度?

◎我们要想上好设计课,必须首先自己有最新的设计方面的实例与理念,作为教师,我们能从哪些渠道得到这些信息?

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关设计信息的网站或者其他渠道吗?

◎我们愿意学习,请提供一份中小学教师“设计”素质提升的书单?

◎找同伴比找专家更“现实”——如何创设适合自己的“教研”环境?

 

其实这是一个很本质的问题,只有具备基本的设计知识与能力储备,才可能有更好的设计文化理解、设计教学思路和设计教学方法,我们先来看一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9〕6号)中推荐的必修课程规划。

其中12门体现美术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必修课程,其占总学时数不少于60﹪(见表2-1),并对课程实施中涉及的学段安排、学时数量和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建议。

这些课程的规划关照了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虽然看似只有简单的12门,却呈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如《绘画基础》、《设计基础》、《工艺基础》、《设计与制作》和《中国民间美术》等,几乎包容了所有美术与设计学科所含的基础。

这些课程规划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凸显了设计与工艺课程。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广大美术教师自我提升设计专业素养的基础性参照。

表(2-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现代社会是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是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素质。

设计素养的提升或许不是朝夕得到,但只要努力也并非难事。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和生活中的交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我们可以大致把相关的设计学习分为设计文化、历史和理论类,然后是实践指导类,设计文化、历史主要可以通过有计划的书籍阅读,试推荐如下。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深圳,2001年出版。

尹定帮:

《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5年出版。

袁熙旸: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出版。

高丰:

《中国设计史》,广西美术出版社,南宁,2004年出版。

林家阳:

《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2年出版。

杭间:

《设计的善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11出版。

黄厚石:

《设计批评》,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9年版。

[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

《工艺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6年出版。

[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

《设计心理学》,中信出版社,北京,2003年出版。

实践指导类的设计学习网络更为直观和生动,现在有大量的设计网站提供基本的设计案例,设计操作指导、设计软件及各种设计比赛信息和评价建议等,还有各种讨论专区供互动交流。

随机搜索列举如下:

中国设计之窗

视觉同盟

99艺术网

视觉中国

中国包装设计网

顶尖设计

设计在线

装饰

……

有的学员也许会问,自学能和设计专业的教师比吗?

或许可以把自修的学习视野开阔些,我们是基于教育视角的学习,是针对教学中所涉具体问题的学习和钻研,而且本质上设计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文化,自学确实可以!

感谢信息化社会给我们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还有我们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收获,本单元学习暂到这里,下面看一下本节问题。

1.在设计学习中如何把握好知识、理念和技能学习的辩证关系?

2.结合教学需要,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提升自己设计素养的可行性方案,包括途径、方法等。

 第三单元“条件”篇

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更多涉及“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学条件问题。

从课程实施角度而言,与仅需要文本资源和相对程式化材料、设备的学科相比,美术学科尤其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与学需要更多、更多样、更不确定的资源。

整体而言,现有教学条件和校内资源的不足,是制约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的重要瓶颈之一。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不平衡,一些边远地区的美术教学设施、条件比较匮乏和落后,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美术工具、材料都难以保证;另外,家长、学生对美术与设计方面的学习了解程度不够和重视态度不够也都会造成课程实施的障碍。

在历次有关美术新课标理念推广的培训中,辅导专家和教师接触到的学员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教学条件、设备、材料问题的。

此处随机摘录“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中部分培训学员的网络答疑问题,如下:

 

◎在农村做美术设计的时候,很想给学生们上手工课,但是限制性因素很多:

不能带剪刀等工具,放映室得提前一个月预约,几乎很难,我只能用简单的折纸代替,请问:

还有什么可以使用于上课呢?

◎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上手工制作课时,只有极少数(甚至没有)学生准备工具和材料时,怎么样才能上好这节课?

◎设计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们很喜欢。

但在实践中,往往因制作材料的缺乏而影响制作成果,大家在物质材料、制作手段方面有什么好途径吗?

 

“条件和材料”是一个老问题,现实而且矛盾,我个人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态度”问题,积极和消极效果大不一样。

我们应持有一份积极和乐观的态度,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条件正在改善,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配齐基本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另一方面,美术教师应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与因地制宜,克服美术课程资源匮乏的困难,积极开发当地美术资源,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创设美术教学的条件。

请看《吸引人的招贴画》教学设计,该课程依据江苏版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册教材创设,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

教学主要讲述了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思路、技巧,作业是让学生进行公益和环保题材的招贴画创意和制作。

执教老师很好地结合课程主题,引导学生利用随处可见的、便于收集的树叶、旧塑料袋、报纸等材料完成了各种设计,学生踊跃创新,效果良好,从形式和内涵上达成了教学目的,而且没有所谓的材料和条件障碍。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得到很多启发,即使是关于较为现代的设计门类学习,我们也可以找到“廉价材料”的替代方案,这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设计”方案……

其实,如果我们从限定的学校内部提供的基本条件外,向外拓展思路,会发现校外生活空间中的工具、材料一定是多样而无限的。

如稻草、豆子、果核、麦秆、鹅卵石、粘土、沙土、面粉、树皮、树根、藤条、竹竿,以及易拉罐、矿泉水瓶、电线、铁钉、编织袋、旧玩具、旧家具、旧电器、旧塑料等废旧物品等。

既可以直接用来开发成校本课程,也可以用来材料替代课本中的材料,产生别样的美感。

(图3-1-2)

是的,正因为“设计•应用”教学领域的广阔和多样,才给我们有更多的材料、工具的替代空间,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思考,或许不断会有新的灵感令我们摆脱“条件”束缚。

本单元就进行到这里,这一单元的问题是:

1.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谈你在教学中克服各种“条件”问题的经验。

2.请结合所教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一个利用廉价材料的教学方案,要求务实合理。

第四单元课程资源开发篇

这一单元我们谈谈设计课程中如何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1年版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认为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可以说是前面谈到的“条件”问题的延伸和拓展,同样是一线老师们最关心的内容。

培训学员经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

 

◎开发“设计·应用”领域校本课程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怎样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拓宽“设计·应用”领域学习中的教学?

◎我们农村学校的一般不重视美术学科,几乎都是语文和数学,就连美术课本、教案和教参都没有过,一般情况下,都是我们老师按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来给学生上课的,也不知怎样做好?

有关教学素材方面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教师来说,相对更具创造性意义。

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涵,增强学习趣味,有时甚至可以适当弥补教学硬件方面的不足,赋予课程及教学更多独特品质。

课程资源是一个围绕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而确立的集合概念,广义是指能够帮助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所有材料和因素;狭义上则侧重于与课程教学直接关联的素材和相关设备条件等。

任何规划的课程最终的落实是在具体的地方、具体的经济、文化环境中,由具体的学校、课堂和具体的师生来完成的。

此时的课程资源也变得更为具体,那么,教学条件、设备、空间、时间;美术学习的内容、教材,以及相应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网络资源等都成为要思考的实在。

要将潜在的、零散的、混杂的各种美术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1.要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价值。

2.要课程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3.要不拘一格,体现综合创新,讲求教学实效。

具体内容讨论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分水油纸伞——民间色彩搭配》这个教学案例。

该教学属于校本课程,课程中积极地对当地美术文化资源加以利用,课程以当地一家传统手工纸伞的工厂为基本素材,通过走访、调查、故事讲解、工艺流程和作品展示等环节,将本地特色、传统工艺文化、手工制作技艺等,和设计中的色彩知识结合起来,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的,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

开发课程资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深切地了解和认识当地美术文化资源,并在比较中对各种资源加以辨识,哪些是真正优秀的、可以利用的美术文化资源?

其是否符合课堂要求、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这就是个对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意义和可行性的评判问题。

接着还需进一步考察已选资源的各种关联性,如和学生的已知、未知的关联性;和本地生活、民族习惯的关联性;和热点问题、流行资讯的关联性等,这些联系往往能成为开发、整合、利用各种美术文化资源的线索。

其基本流程如下:

另外,开发课程资源不仅包括传统工艺文化,也包括学生身边的现代设计文化,在开发过程中要对学校师生、家长以及专家和主管领导的意见及时反馈,从善如流;关注美术课程改革的动态、设计学科发展的动态,以及时代发展、社会变化等因素,与时俱进,除旧布新(图4-1-2)。

本单元的问题是:

1.请结合本地资源规划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应用”课程开发方案。

2.请讲述和分析你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所遇到的主要难题,以及你的应对经验。

第五单元 课堂教学 篇(上)

怎样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

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进入到更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探讨。

本单元我们围绕怎样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展开。

设计旨在创新,设计思维是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程价值意义的核心所在。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我们目前该领域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同时也是一线老师教学中关注的焦点议题。

请看培训学员在线答疑环节中提出的部分问题:

 

◎怎样才能打开学生创作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力,改变过于依赖老师示范或者是课本范例的困境?

◎学校是郊区的农村学校,几乎没有机会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社会美术资源,比如博物馆、画展。

学生的视觉经验很少很狭窄,除了利用网络资源,怎样在“设计·应用”课中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呢?

◎如何上好视觉传达设计欣赏课?

◎在初中设计课中,有时在进行一项任务时,往往班上许多学生都会照搬课本中的例子,在教师引导下依然缺乏设计创意,这怎样解决?

这里我们恐怕要先要明确一下何谓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特征是一种求异、求变、求新的开拓性思维。

创新思维的形成要求一定的智能基础。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记忆、逻辑思考、直觉感悟和积极态度外,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好奇心,如对某方面事物的认知欲望、探求精神等;感知力,如感知的敏锐性、体验的细腻性、观察的深入性等;多维思考能力,如多角度思维、反常规视角、善于发现、灵活变通和独立判断等能力。

明确创新思维的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具体课题或主题加以引导和启发。

创造能力作为人的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基本素质,包括观察、记忆、联想、创见、分析、构思、预见、评判、实施等诸多能力要素构成的合力。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该通过具体的学习环节凸显对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同构图形》这个教学案例来分析一下。

该教学主题取材于浙美版第16册美术教材中《奇特的视觉图形》一课。

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同构图形”和“元素替代”两部分内容归纳为“替换”、“拼置”和“填充”三种类型,结合典型、有趣的图例,准确的讲解,有意义的“环保”主题,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这节课并没有过多的花哨环节和复杂的材料,朴素而实在,反映了老师很好的设计素养和教学能力。

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包括这样几点:

一是深刻理解创意,只有深入理解,才能高度概括创意思路;二是归纳创意思路,引领学生找到创意之法,有效练习、有效收获,最终有效创意;三是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讲评,肯定有意义的创新,鼓励求异思维。

教学中引导创意因具体课程内容差异各有不同,不过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强化对设计意识的引领,即使是平常的一节“图形”课也会大有作为,那么就可能会让学生发现处处有创意,事事可创意,时时能创意。

本单元讨论就到这里,课后作业是:

1.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设计教学中学生设计思维的理解。

2.拟定一个“设计•应用”课程,编写一份引导学生创意设计的教案提纲。

第六单元 课堂教学 篇(中)

怎样教学管理?

本单元我们围绕设计教学中的教学管理问题展开。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用到的工具、材料较多,教学过程又有较多的操作环节和合作过程,因而课堂秩序、安全问题、卫生问题一直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培训学员的提问中也有很多涉及。

 

◎我在上“设计•应用”课时,感觉很入课,学生也积极,但是总是乱哄哄的一节课下来时间还不够。

◎在课堂上上手工课不方便,需要的工具太多,学生有的准备不充分,借来借去的,一节课匆匆忙忙的,秩序混乱,效果不太好!

◎学校强调学生的安全性,而美术设计需要很多不同工具,这些工具也是学校认为的危险品。

如何来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

◎针对小学生手工课的课堂纪律和课堂氛围这个问题如何拿捏?

 

“设计•应用”课程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教学管理好像应区别于语、数、外等其他课程。

因为有工具、材料,要做东西,还要几个人合作,还要互相比较,学生年龄小,又很兴奋,所以,适当的“热闹”应在允许范围内。

这也可能是个“程度”的问题。

教学效果的适度“热闹”和无序、无章法、无学习效果的杂乱还是不一样,我想老师们所说的应该是第二种。

这里面首先是个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问题,然后才是管理问题!

可以设想一下,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基本的工具材料问题没有解决,作业安排时间不够用,合作学习的组织过于随意……那么课堂秩序混乱是肯定的。

反过来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课堂秩序是不是会好呢?

我们可以先看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该课程教学依据人美版第十四册教材设计,制作材料主要是色卡纸、皱纹纸、报纸等,工具包括剪刀、订书机、双面胶、针线等。

教师讲解有趣、示范清楚、引导得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业安排合理,巡视辅导高效,点评简明到位,保证了学生在课时内完成了作品。

整堂课节奏紧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也就是说,周到的课堂教学规划、充分的教学准备、合理的作业安排,是能够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的。

同时,一些细节问题要考虑到,包括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以及责任到人的安全提示等……不过这些也都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前期工作是要花费较多精力的。

另外,也必须考虑到“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特殊性,不能过于理想化。

有一些课题的作业不必课堂完成,有些受到条件限制,甚至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如一个真实的椅子、提包等都需要在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改进更新等方面反复试验,像这样的练习可以改在课下和家里完成。

对于有些练习课题,好的作业效果也需要更充分的时间和构思准备,美术课提供了这种时间上的弹性便利。

这样教师也有了更充分的讲解、示范、引导和评述的时间、空间。

本单元的思考作业:

1.针对学生不带工具、材料的问题,讲述您的应对策略和做法。

2.结合自己的设计教学,谈谈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并适当加以分析和展望。

第七单元 课堂教学 篇(下)

“用”为核心的基本策略

本单元我们围绕“设计•应用”领域课堂教学中的策略问题展开。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两个组成部分,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在各种丰富的相关学习内容中如何突出该领域课程特征,老师们还是会出现疑惑。

一些问题会被反复提及。

◎在设计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理念?

◎在设计教学中怎样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如何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怎样切实改变学生们在设计制作中由简单的制作游戏走向具有实际意义的工艺设计?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在互动交流的时候常会有各自的“高招”和方法。

但方法出自策略,重要的是要把握设计教学的核心特质。

上述问题中“怎样切实改变学生们在设计制作中由简单的制作游戏走向具有实际意义的工艺设计?

”点出了事情的关键。

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