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1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1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71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71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专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精析】
一、城市功能区
1.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
形 态
特 征
位 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城市空间的40%~60%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低级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中心商务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功能分区明显,有水平分异、垂直分异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重较大;有的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工业区可能较小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分散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二、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1)主要是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
类型
布局原则
从风向角度考虑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
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
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区
最佳位置是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从河流角度考虑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交错分布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
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2)住宅区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
(3)城市工业区合理布置的原则。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③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高考例析】(2018新课标II卷)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下图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
1.C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
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C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
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
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点睛】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
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结合材料并读图,完成1~2题。
1.2010~2016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①环境污染较重②土地价格较高③远离消费市场④基础设施落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该城市十年间四类功能用地的变动表明,该城市
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
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
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
1.A读图可知,工业用地的变化为:
规模整体缩减,而且逐步转化为以外部扩展为主。
①②正是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现象,A正确;城市中心临近消费市场,城市化早,基础设施完善,③④错。
2.B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2010-2016年间,该城市四类功能用地变动表明,该城市功能用地以向城市外围集聚为主,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空间形态变化大,所以B正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用地日益紧张,城市不断向外围和郊区扩展,A错;从图中可知2010-2016年,城市用地中外部扩展和有内部更替变化频繁,波动较大,可见空间形态变化较大,C错;从图中可见功能用地面积差别较大,说明并不均衡,D错。
【点睛】该组题目以城市用地类型为考察对象,通过柱状分布图展示功能用地变迁,难度较大,准确分析图表并了解城市化发展一般进程是解题关键。
“读图读特殊”是地理学科顺利读图的关键,在该题目所示的柱状分布图中,工业用地的变化就属于特殊现象,要细读。
(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5月五校联考)图为广州市中产阶层与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时间分配差异模式。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中低收入者
A.日常活动规律性差B.家务较中产阶级家庭多
C.人际关系复杂D.娱乐时间占比较低
4.相对于中低收入者,中产阶层移动占用的时间较少的原因是
A.活动空间较小B.私家车拥有量大
C.出行需求较少D.其他活动时间占比大
3.A由图可知,中低收入者睡眠、家务、私事、娱乐、购物等活动无明显的工作日、休息日之分,生活节奏乱,规律性远低于中产阶级;从事家务时间较中产阶级家庭多;虽然私事多但不等同于人际关系复杂;娱乐时间占比较高。
据此分析选A。
4.B相对于中低收入者,中产阶层出行需求较多,活动空间较大,但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大,移动占用的时间较少,选B。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建设“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先行。
图甲、图乙为同一城区道路网络(实线粗细表示道路主次等级)的两种规划方案。
图甲是专家们提倡的方案,图乙是不提倡的方案。
图丙是专家们提倡的合理的街区方案,该方案住宅临街分布,打破封闭的“大院式”小区。
据此完成5~7题。
5.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
B.便于居民出行购物
C.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6.下列是图丙中街区方案的功能解读,不合理的是
A.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增加临街门店
B.方块状街区有四个切角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C.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
D.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方便人员疏散
7.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红绿灯路口增多,交通拥堵加剧
B.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
C.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
D.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5.C与图乙比较,图甲方案,路网密集,但等次低,路口多,显然不是拓宽主干道;道路并非都指向商业区,故该设计虽然有利于行人通行,但不一定便于居民出行购物,故A、B错;由图可知,甲方案的路网密集,增加了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但街区小,道路用地占比大,土地利用效率低。
据此分析选C。
6.A切角位于路口,路口最易发生交通堵塞,切角拓展了空间,便于修建分行道,使人、车都分道行驶,可以防止或缓解交通拥堵,方块状街区中间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也方便人员疏散。
但方块状街区的切角不适宜都作为临街门店,会加大交通拥堵。
据此选A。
7.A若某地城市建设按图甲道路网络和图丙的街区规划方案实施,道路用地占比大,红绿灯路口增多,交通拥堵减缓;临街店铺多,社区服务业较为发达;由于路网密度大,增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由于小区的临街开放性,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据此选A。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定位。
读图,回答8~9题。
8.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限制了中心城区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质量
9.北京建立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北京市逆城市化进程B.降低北京市城市人口比重
C.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D.提高东部城镇的土地价格
8.A读图可知,中心城区的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北京市总体规划限制了北京市的服务种类,并非影响北京市的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C北京市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对城市人口比重没有影响,不会降低北京市城市人口比重,B错误;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C正确;中心城区的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迁到北京市副中心,会导致出现东部城镇的土地价格提高的现象,但不是北京建立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D错误。
故选C。
(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高三5月份质检)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
据此完成10~12题。
10.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A.甲类型B.乙类型
C.丙类型D.以上都是
11.紧凑型城市应该
A.不划分功能区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D.杜绝城市扩张
12.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A.降低公共空间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D.保护农业用地
10.A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
11.C紧凑型城市应该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
12.D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
钟摆式交通加剧和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湖北省宜昌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城市内工业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
根据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将其归纳为以下3种空间分布模式:
交错分布模式、零散分布模式、集中分布模式。
如下图所示,完成13~15题。
13.下列关于三种空间分布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是模式IB.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模式Ⅱ
C.地租水平最高的是模式ⅡD.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模式Ⅲ
14.最适合在模式I区域布局的工业企业类型是
A.服装制造厂B.飞机制造厂C.炼铝厂D.物流仓储厂
15.模式Ⅲ布局的优势有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②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③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D读图Ⅰ交错分布模式工业、生活和生态距离市中心都较近,图Ⅲ集中分布模式距离市中心最远,故A错误;图Ⅲ的工业生产空间占地范围最大,所以其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故B错误,D正确;地租水平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最大,模式Ⅰ离市中心最近,所以Ⅰ地租水平最高,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14.A读图Ⅰ生活空间占地面积最大,说明人口数量较多,同时工业区靠近城市中心,应该发展污染相对较轻的劳动力密集企业,故A正确;飞机制造厂占地面积大,有较大噪音,应分布在郊区,故B错误;炼铝厂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故应分布在城区外围,故C错误;物流仓储厂占地面积较大,应靠近地租相对便宜,交通便利的地方,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5.A模式Ⅲ工业集中分布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故①②③正确,对于产业结构没有影响,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A。
(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来看,双城增长模式是最优的低碳化模式。
天津通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改造提升,二者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发展的城市格局。
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通过重点开发,将成为承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并在其中规划生态廊道,避免城区连片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16~18题。
16.天津市双城增长模式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市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B.市场拓展
C.空间集聚D.产品升级
17.海河中游地带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汽车工业B.国际交流中心
C.石化工业D.交通枢纽
18.低碳化双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同时建设多个中心以分散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B.新建中心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C.新建中心等级规模比中心城市水平低
D.新建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距离较近且交通便捷
16.C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来看,双城增长模式是最优的低碳化模式,天津市双城增长模式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空间集聚,所以C正确。
17.B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通过重点开发,将成为承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因此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国际交流中心,所以B正确。
18.D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来看,双城增长模式是最优的低碳化模式,低碳化双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新建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距离较近且交通便捷,所以D正确。
(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量检查)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
如下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建设“绿波带”能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0.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
19.C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对。
可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A错。
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错。
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错。
20.B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对。
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错。
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错。
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错。
点睛:
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
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下图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住宅小区规划模式示意图。
据此21~22题。
21.关于两种规划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模式较便于居民步行外出,利于节能减排
B.甲模式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店面,增加就业
C.乙模式可以提高街道的可达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乙模式可以减少政府公共设施建设,节约建设成本
22.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的主要意义有( )
①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②增强居民居住安全感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C据图可知,乙模式道路南北、东西连通,可以提高街道的可达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C正确;甲模式建有围墙,为封闭式住宅小区,不便于居民外出,夜不便于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店面,AB错误;乙模式为开放式住宅小区,会政府公共设施建设,D错误。
故选C。
22.B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③④正确;但没有围墙,为开放式住宅小区,会减弱居民居住安全感,②错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是主要意义,①错误。
故选B。
(2018北京文综)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城市
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
C.扩大卫星城规模D.增加种植业投入
23.A据图可知,I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正确,C错误;II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误;IV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误。
故选A。
24.C据题干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正确,其它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ABC均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一般情况考虑地价,从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是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交通便捷,人口密集,昼夜差别较大,交通流量大。
(2018海南地理)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25~26题。
25.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B.工业园区
C.住宅D.物流园区
26.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
25.A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
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故B、C、D项错误。
26.D材料显示:
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
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
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正确。
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
故A、B、C错误。
【点睛】本组题以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调用和应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和知识的能力。
难度一般。
(2017•新课标Ⅲ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27~29题。
27.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8.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
29.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7.B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答案选B项。
28.A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