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3920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 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docx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2生命结构层次原卷版

专题02生命结构层次

 

一、单选题

1.(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三期中)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壁、细胞膜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最外层的物质,都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我们身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个结构

C.西瓜甘甜可口,是因为在其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的糖分

D.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细胞核中

2.(2019·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初三月考)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烟草中含有一种叫做尼古丁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C.一般情况下,细胞生命活动越旺盛,含有的线粒体越多

D.主要遗传物质DNA全部位于细胞核中

3.(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三期中)下列四幅图片中展示了植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

4.(2019·北京市楼梓庄中学初三期中)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系统→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个体D.器官→组织→细胞→个体

5.(2017·北京初一期末)西红柿的果皮、果肉和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下列组织中的()

①输导组织②分生组织③营养组织④保护组织

A.④②①B.③①④C.④③①D.④①③

6.(2017·北京初一期末)如图所示的单细胞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酵母菌

B.草履虫

C.衣藻

D.变形虫

7.(2019·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初三月考)下列对细胞、组织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B.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植物的输导组织是由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D.西瓜、蔬菜细胞质中有液泡,不适宜放入冰箱冷冻室保存

8.(2019·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初三月考)概念图能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图是植物细胞相关知识的概念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功能,①表示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分化B.甲可以表示细胞质

C.乙表示细胞质D.a表示保护和支持

9.(2019·北京初三期末)进人本世纪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2005年1月,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可产生人乳铁蛋白的母牛“牛牛”,其诞生过程如图1;2017年,两只猕猴在我国诞生,其诞生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诞生的猕猴的性状与B猴最相近

B.“牛牛”的雌性后代也有可能会产生人乳铁蛋白

C.图1所示属于转基因技术,图2所示属于克隆技术

D.图1和图2中的胚胎在母体中发育,都需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10.(2019·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初三月考)菠菜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什么结构?

()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核

11.(2019·北京初二期中)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

下列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A.衣藻B.噬菌体C.草履虫D.酵母菌

12.(2018·北京初一单元测试)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B.pC.dD.q

13.(2019·北京初三期末)癌细胞是能无限分裂的细胞。

一个癌细胞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A.原细胞的4倍B.原细胞的2倍C.与原细胞相同D.原细胞的一半

14.(2019·北京初三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池塘水,可看到多种水生生物。

下列属于单细胞植物的是()

A.

衣藻B.

变形虫C.

水绵D.

草履虫

15.(2019·北京初三期末)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不包括()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

16.(2018·北京中考模拟)如图是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②

B.图中四种生物都只由一个细胞就能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C.图中四种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图中四种生物有细胞壁的是②

17.(2018·北京初三期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两个视野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乙图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制作甲装片时,滴加清水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制作乙装片时,用碘液染色细胞核更清晰,便于观察

18.(2019·北京初三月考)某哺乳动物体内发生的部分细胞生命历程如图,这个过程被称为(  )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遗传变异D.细胞吸水

19.(2019·北京初三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过两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草履虫。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实验材料都由细胞构成

B.图甲和图乙的细胞都有线粒体

C.图甲的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D.图乙的一个细胞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0.(2019·北京初一期末)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表述不恰当的是

A.鱼的鳃丝数量多且细,利于气体交换

B.蛙皮肤富含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C.草履虫体表结构很薄,不利于气体交换

D.成人肺泡总面积近100m2,利于气体交换

二、资料分析题

21.(2018·北京初二期中)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釆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

为什么会这样?

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

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

据此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9·北京初一期末)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大家非常好奇:

“能在怎样的自然水体中找到它们呢?

水体中还有哪些小生命呢?

”于是大家从湖泊、河流中取来水样,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下列制片及观察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培养液滴中加入棉纤维限制其运动

B.为便于找到草履虫,应选用高倍物镜

C.做好装片后,为便于观察要进行染色

D.吸取靠近底层的培养液,草履虫更多

(2)同学们观察到一种能够游动的藻类,称为衣藻。

图为衣藻和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序号]填名称。

①衣藻和草履虫有许多相同之处:

它们都具有[③]___、[④]______和[⑤]_____等基本细胞结构;都能够通过[①]进行______;能通过[____]进行气体交换;在环境变化时表现出_____性以趋利避害;还能够通过生殖延续种群。

所以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体。

②但它们获得营养和排出废物的方式不同:

衣藻属于生产者,因为它具有植物细胞特有的[⑥]_____,能通过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液泡排出废物。

而草履虫通过[⑦]______和[⑧]_____取食消化,属于消费者;它通过[⑨]_____排出废物。

(3)同学们还发现有更多的小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查阅资料后了解到它们和大草履虫不是同一物种。

两者混合培养时个体数量变化关系如上图所示。

由此可推测,它们的关系属于(______)

A.捕食B.竞争C.共生D.寄生

23.(2018·北京初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勇敢向教条说“不”的约翰·格登

资料1人类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受孕之后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都是未

成熟的细胞。

这些细胞每一个都可以发育为成熟有机体中所有细胞类型的细胞。

这种未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干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分化后,开始在人体内承担起特殊的机能。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成熟之后的细胞是不可能再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状态。

根据上图回答:

(1)A→B、B→C、C→D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___________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一个分成等同的两个;随后_________________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一份分成大体相等的两份,最终每份中都含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D→E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资料2但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假设:

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仍然包含着驱动它发育成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所需的信息。

在1962年,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

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了一只正常的蝌蚪。

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的细胞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

起初,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完全不可能。

但在重复实验的验证下,该结果最终被接受并引发了密集的研究。

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哺乳动物的克隆,也使约翰·格登成为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

他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阶段,这为此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3)约翰·格登的研究说明,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__________的阶段。

(4)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蝌蚪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____________,最终形成器官、系统构成生物体。

24.(2018·北京初一期末)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如图所示。

受精卵发育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细胞尚未成熟,它们的形态、结构、功能完全相同,其中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为胎儿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

这类未成热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的干细胞进一步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等人体所有类型的细胞。

这些经过分化后形成的成熟细胞,分别行使不同的功能,它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保证了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单向、不可逆的,即分化成熟的细胞不能再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状态。

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假设:

成热、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阶段。

1962年,他用蛙做了细胞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19所示。

约翰・格登通过这个实验及其后续的一系列细胞核移植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1997年,通过“核移植”技术诞生的小羊多利,进一步证明了约输·格登的假设。

人们也将通过“核移植”技术进行繁殖的过程称为“克隆”。

(1)图中,A、B、C过程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_实现的。

D、E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_____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称作细胞分化。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______→个体。

(2)约翰・格登的蛙细胞核移植实验中得到的青蛙Ⅲ,更像青蛙Ⅱ,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约翰・格登进行的细胞核移植实验结果说明:

_____。

25.(2018·北京初一期末)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隐藏在显微镜下的秘密

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比0.1mm更小的物体或结构细节。

想看到更小的物质结构,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这样的工具。

1665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之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

不过,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其后,生物学家用“cell”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列文·虎克的一生致力于在微观世界中探索,《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研究的最早专著。

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过布朗并未提出这些构造可能的功能。

1835年,捷克学者普金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母鸡卵中的细胞核,提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具有相似性。

波兰学者麦克被认为是看到细胞核分裂的第一人,在麦克的论文中,清楚而准确记载了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的全过程,并把这一现象当作细胞分裂机制最直接的证据。

施莱登于1838年发表《论植物发生》,他认为:

“所有植物,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都是由不同的细胞构成的。

这些细胞又是以相同的方式产生的。

因此,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为实体发育而成的”。

施莱登的好友施旺研究动物细胞,通过大量解剖观察,施旺发现:

“动植物体的基本部分,不管怎样不同,都有一个普遍的发育规则,那就是细胞的形成”。

他用事实证明,一切动物的受精卵,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单细胞。

施旺还发现,动物细胞在所有方面都与植物细胞相似,细胞是所有生物构造和发育的基础。

1839年,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

植物外部形态虽然是五花八门的,“可是实际上处处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细胞所构成”;类型比植物更加多样化的动物,“也不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是由和植物完全类似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营养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出极端惊人的一致。

”由此看来,“所有生物实际上是按同样的规律形成和生长的,因而这些过程应该处处被同样的力量所制约。

”这样,细胞学说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文中可知,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是______(选填下列字母),最早发现并记录细胞分裂的科学家是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罗伯特·胡克B.列文·胡克C.麦克D.施莱登

(2)就像科学家观察并记录的一样,鸡胚红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

随后,______(填“细胞质”/“细胞核”)也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然后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该过程使细胞核中储存的______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细致的观察,以下观察结果,能支持相应结论的是(____)

A.观察到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说明细胞来源于细胞

B.观察到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C.观察到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说明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D.观察到一切动物的受精卵,都是一个单细胞,说明植物与动物相似

(4)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高度评价,“有机体产生和成长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的奇迹,实质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按共同的规律进行的。

”结合阅读材料分析,“有机体产生的秘密”是指大多数生物都是由_____发育而来的;“有机体成长的秘密”是指个体的成长,从细胞层面看,是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

(5)“细胞学说”被认为“推翻了分割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给动物和植物在发生、发育方面架起了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

”请列举支持该观点的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6.(2019·北京海淀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初三开学考试)向日葵,因其常常“追随”太阳,又名朝阳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日葵的花盘由两种花组成。

一种是没有花蕊的舌状花,在花盘边缘,像“花瓣”一样艳丽;另一种是有雌蕊和雄蕊的管状花,在花盘中央像“花心儿”,管状花小但是数量多。

由此说明向日葵属于_____植物,葵花子是向日葵的______器官,此器官中有向日葵的______结构。

(2)人们发现,开花之前的向日葵能“追随”太阳,即早上朝东、正午直立、晚上朝西,夜间又转回东方。

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现象。

(3)为了研究“追随”太阳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向日葵分为两组,甲组正常生长,乙组固定其朝向,使其不能“追随”太阳生长,其中______对照组,_____实验组。

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向日葵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乙组。

此研究的结论是________。

(4)有趣的是,向日葵开花后,花盘一直朝向东方,不再“追随”太阳。

研究者就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的影响再次开展实验,将开花期的向日葵分成两组,一组花盘一直朝东,另一组花盘一直朝西。

观察不同朝向向日葵的花盘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

结果如图2,此项研究的结论是______。

于是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______有关。

为检验这一假设,研究者再次实验,如下表。

研究者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处理

花盘朝东

花盘朝西

花盘朝西并________

过程

统计并比较三组向日葵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

结果

一段时间后,若第1组访花次数较多,第2组访花次数较少,第3组访花次数较多,且与第1组接近,则上述推测成立。

27.(2016·北京初一期末)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重要环节是对光,具体操作时要转动[__]使物镜对准__,用左眼注视__,双手转动反光镜进行对光.

(2)观察调焦时,先看看物镜,旋转__使镜筒徐徐下降,直至④接近装片,然后再使镜筒徐徐上升,看到物像后用[__]微调.

(3)如果转动目镜和更换物镜,视野中的污点不动,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__上.

28.(2019·北京初一期末)生物研究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有关蒸腾作用的实验:

①取叶片形态不同的三种植物枝条各1枝,如图处理。

②将三个试管置于光下,并在液面处做一横线标记。

(1)有同学建议应在试管内的液面上滴几滴植物油,这样可以避免______。

(2)30分钟后,观察到液面变化,测量并计算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值,数据如下:

编号

液面高度差值(cm)

0.5

0.7

0.1

由此可知,三个试管中______散失水分最少。

(3)有同学认为这三个数据数量少,且差异不明显,应该进行一些改进。

请你提出2条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

(4)______是植物体水分散失和气体进出的门户。

经计算乙枝条的叶总表面积总和小于甲枝条,请给予甲乙液面高度差不同的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

______。

29.(2019·北京中考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中的“孙悟空”

“美猴王”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能力可谓家喻户晓。

近年研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如下图)。

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时会引起炎症反应,机体甚至会出现发热现象。

不仅如此,在人类大部分严重疾病,例如肝硬化、糖尿病、甚至包括肿瘤的发病过程中,炎症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MSC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即可以根据炎症的强弱或者炎症发生的地点,发挥不同的功能:

当炎症反应加强时,MSC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它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

MSC不仅可以招募其他“伙伴”一起促进组织生长,也可以“学雷锋”做好事,自己直接进行组织修复,这种变化多端的能力不就像是我们熟悉的“猴哥”吗?

MSC在骨髓内的主要功能是支持造血,它还可以降低细胞或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在肿瘤的发生及生长过程中,MSC会定向迁移到肿瘤部位,因此,科学家将其作为携带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实现有效的肿瘤治疗。

MSC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不仅具有干细胞的共性,可以用于组织损伤的修复,同时其独有的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并根据具体环境来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使其在临床应用上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我国科学家在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MSC在临床上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间充质干细胞这个“孙悟空”一定能够被科学家更深入的发掘和利用,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

(1)MSC经过图中②____过程形成的软骨细胞,可进一步形成软骨。

软骨属于____组织。

(2)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血液中的____也会增多,它能吞噬已侵入机体的致病细菌。

(3)科学家利用MSC治疗肿瘤,原理是MSC具有____和____的特性。

(4)除了肿瘤的治疗,你认为还能利用MSC来治疗____等方面的疾病(举一例即可)。

30.(2019·北京初三期末)阅读科普文回答下列问题

最近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让“基因编辑”这样一个离日常生活有些遥远的技术,进入了大众视线。

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批评中,还有一部分火力朝向的是技术本身。

然而,科学和技术都是中立的,它们被赞扬还是批评,都取决于运用的具体事件。

哈森这个小男孩,患有一种先天遗传病,叫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

他的全身上下的皮肤几乎都是破损、水泡和感染的,最严重时失去了80%的皮肤。

靠注射吗啡,才能略为缓解他的痛苦。

他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任何一次大面积感染,都可能要了他的命。

得了这种病的孩子,40%没有活过青春期。

这是一种不治之症。

皮肤最外层是表皮,然后是真皮,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有一层“细胞外间质”,把表皮牢牢地“粘”在真皮之上(如图1所示)。

细胞外间质中有一种蛋白,叫层黏连蛋白-332,编码这种蛋白的有两个基因,其中一个叫LAMB3基因,另一个是β3亚基。

哈桑正是LAMB3基因出了问题。

意大利科学家在两个JEB患者身上试了基因疗法,过程如图2所示。

哈森父母最后选择了这种方法。

2015年10月,哈森经历了三次手术,5周后,所有的“人皮拼图”终于各归其位,覆盖了哈桑80%的皮肤。

没有排异反应出现,免疫系统毫无反抗地接受了新皮肤。

2016年2月,哈桑痊愈出院。

术后4个月、8个月、21个月,医生分别从哈桑身上取了三次皮肤组织做活检,每次都得出同一个结论:

基因修改过的皮肤细胞,功能良好。

那些新皮肤长出了汗毛与汗腺,有韧性,有弹性,和正常人的皮肤没什么两样。

现在,9岁的哈桑(图3)过着一个正常孩子的生活,他上学,踢足球,跟小伙伴打闹,在阳光下奔跑,有时跌倒,但受伤的皮肤会正常痊愈。

曾经会让他痛苦的碰触,他现在已经能大笑着接受。

这些都是他此前从未享受过的生活。

德国医生和意大利科学家全力合作,救了一个小男孩——这真是一个科学故事所能有的最好结局。

(1)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主要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