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3765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课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我们周围的土壤P2—P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到室外亲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3、知道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难点:

挖出一棵完整的小草,测量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一块学校花园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

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同学们都见过土壤,都见过土壤,谁能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板书课题

2、小组讨论:

土壤看起来像什么?

摸起来什么感觉?

曾经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有什么东西生长在土壤里面?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1)说文解字:

“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

(3)提问:

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

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

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

分组交流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收获。

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1、我们周围的土壤

表层土

底层土

植物地上部分

植物地下部分

田野、树林、花坛、草坪、花盆……

土壤里有:

蚂蚁、蜗牛、蚯蚓……

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课题

第一单元第二课了解土壤P4-P7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的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

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

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

过渡: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

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

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察土壤

谈话:

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

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活动二:

研究土壤的成分

谈话: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

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

投影:

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  静置时间要长。

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  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

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活动三:

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谈话: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谈话: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课本第5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

学生阅读资料。

师生小结:

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

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

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

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

方法1:

倒入量杯;方法2:

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采用后者更方便,也与《雨下得有多大》中雨量器的使用方法相一致。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6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

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摸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

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激趣:

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

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三、课后拓展指导

谈话:

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提问:

你知不知道我们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

有什么特点呢?

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学生思考、回答。

指出:

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

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板书

设计

2、了解土壤

由空气、水、沙、黏土、动植物残留物等构成。

种类:

沙土、黏土、壤土(颗粒大小不同、渗水性不同……)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课题

第一单元第三课肥沃的土壤P8-P11

教学目标

6、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7、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8、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9、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挖土工具、昆虫饲养盒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谈话:

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3.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一)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1.讨论:

我们将去干什么?

要注意些什么?

2.活动:

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二)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

(4)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

(5)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6)学生讨论、交流。

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

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

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

什么是腐殖质呢?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

(3)讨论:

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

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5)讲述:

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6)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的小资料。

3.做肥料袋。

(1)谈话:

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

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

(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5)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5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

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填好比较表。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三、延伸活动:

管理肥料袋

谈话:

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

应该怎样来解决?

板书

设计

 

课题

第一单元第四课土壤的保护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3、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4、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学习重、难点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试验中的条件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你知道土壤和我们人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

(二)谈话交流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谈话:

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重点讨论:

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物体直接提供给人类?

土壤里的哪些物体被动物利用?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来自土壤?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课本P65。

(4)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了解植物对土壤蓄水功能的影响

请学生思考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变量:

有草皮和无草皮;公平的因素:

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等)

分组实验、观察水流冲过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

5、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

除了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不乱扔废电池等)做起之外,我们小学生还应该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板书

设计

4、土壤的保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人类和动植物共有的家园

每个人都应关心、爱护它

 

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课题

第二单元1、果实和种子范生华

教学目标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5、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6、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教具准备

菜椒、苹果、萝卜等植物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认识种子和果实

1、讲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

它长在哪里呢?

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3、小组实验、交流。

4、分组汇报。

(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需提醒。

5、讲述:

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讲述:

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3、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

4、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认识种子的构造

1、讲述:

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

请你画下来。

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

4、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

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5、教师示范解剖种子。

强调:

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

6、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

7、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8、学生再用花生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

9、让学生比较每组前后两组的记录图,有什么不同?

说明观察有什么作用?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

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

4、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1、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2、讨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3、提问:

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吗?

4、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问题。

5、各小组汇报,选择一个研究问题。

6、小组讨论:

怎么去研究这个问题?

7、小组汇报,确定研究方案。

8、课后进行实验。

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设计

果实和种子种子传播的方式

种子萌发的条件

反思

课题

三年级科学(下)第二单元2.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难点

区分直根和须根

教具准备

1.带根的的菠菜和葱。

2.一些有根的植物3.一棵杜鹃花和一盆水。

4.图片资料变态根。

5.一株养在墨水中的植物(有根、茎、叶)。

导学设计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植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植物朋友,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2.教师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

3.指名两个这生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二、认识直根和须根

1.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菠菜和葱的根,找找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把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学生观察并作记录。

3.汇报观察并作记录。

4.教师小结:

像菠菜这样,有一根明显的长长的,粗粗的主根,在主根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侧根,这样的根。

我们叫它直根。

(板书:

直根)像葱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板书:

须根)

5.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6.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7.汇报比较分类结果。

三、根的作用

(一)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

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讲述:

在上学期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根能吸收水分,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4.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5.汇报实验方案

6.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汇报。

(二)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1.提问:

根除了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还有没有其它的作用呢?

2.学生回答。

3.讲述:

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那你们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

我们来观察一株植物的根来验证一下。

4.老师出示一盆杜鹃花,先让学生预测“这盆花的根可能是什么样的”?

5.学生对杜鹃花的根进行预测,并画下来。

6.教师演示:

把杜鹃花的花盆去掉,洗净植物根部的呢。

7.组织学生观察杜鹃花的根,量一量最的根,根的长度与植株长度进行比较。

8.教师质疑,看到杜鹃花的根,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说的?

9.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

10.教师小结:

一株小小的植物,却有如此庞大的根系,是为了能够支持和固定整棵植物体,使它不会倒下,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越广。

这就是根的另一个作用——固定植株。

四、拓展延伸

1.讲述:

除了我们研究的直根和须根你还知道一些什么形状的根。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些变态根。

萝卜、甘薯、甜菜等贮藏根

玉米、高粱长有的支柱根

热带植物的气根

菟丝子具有的吸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种不同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植物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茎。

它也是植物身上一个很重要的器官。

2.提问:

关于植物的茎,你了解多少?

3.学生说说自己对茎的认识。

二、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1.谈话:

茎除了一般植物上的茎,还有很多形态很特殊的,你都知道些什么形状的茎。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20页的图画。

认识牵牛花,竹子、爬山虎、西瓜的茎。

4.教师讲述:

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竹子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援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

5.提问:

你还见过哪些和牵牛花、竹子、爬山虎、西瓜的茎相似的植物?

6.学生讨论交流

三、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

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学生猜想,交流

3.讲述:

同学们的想法真多,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4.小组内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

5.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出示实验装置(一株养在墨水中的植物)讲述。

前几天,老师把这棵植物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7.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8.师质疑:

它的叶子为什么会变红?

你能预测它的茎会有什么变化吗?

9.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猜想。

10.教师讲述是不是这样呢?

下面我们就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

教师示范茎的斜切和横切,边示范讲解,解剖和观察方法。

11.每小组发一段植物的茎,进行斜切和横切。

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变化,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呢?

1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平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讲述: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茎有运输的作用,那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同一棵植物的花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开出双色花呢?

2.生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共同小结。

取一朵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养在红色的水中,一半养在蓝色的水中,过一段时间花就会现出一半篮色,一半红色。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下观察: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晾晒衣服日子久了,就会在拴铁丝的树皮上方形成瘤状突起。

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设计

根和茎

一、根

直根:

有主根

须根:

无主根

二、根的作用

1.吸收水分和养料

2.固定植株

课后反思

课题

3叶和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2、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3、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

重点:

认识叶的构造与功能。

难点:

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植物体的一部分-------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

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

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4、课前大家也采集了一些树叶,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写在活动记录上。

5、各小组汇报,对观察仔细的同学给予表扬。

6、你能在这个基础上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吗?

7、小组进行分类活动。

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8、汇报分类结果。

(二)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1、谈话:

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3、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说明实验目的,学生猜测会有什么现象。

4、师两天后根据现象小结。

(三)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