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6368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docx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2007-2020)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的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地名已成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内外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和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在丰富城市内涵,展示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品牌和形象。

芜湖是一座襟江带河的江南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也同样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

它是芜湖人文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变迁发展的缩影与见证。

近年来,随着芜湖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新生地名大量产生,迫切需要对地名命名作出科学的、前瞻性地规划设计,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标准高效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和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进一步提高地名的文化品味,给城市建设融入文化内涵,为城市品位加分,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需要。

芜湖的路名产生于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目前在市地名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市区路名有580多条,很多老地名对弘扬芜湖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

随着芜湖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新建道路、小区、各类建筑物等新地名大量产生。

由于以往“先建设,后命名”的机制,很多暂用名称、工程立项名称等往往宣传在先,先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无序和混乱,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市的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2000年全市地名规范化管理确定了主要道路命名“东西为山、南北为水”的基本规律。

但总的来看,目前“先建设、后命名”的机制使地名命名始终滞后于城市建设,地名的系统性不强,体现芜湖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不够,品味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名命名与芜湖“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和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的要求不相适应。

200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市区面积由230平方公里扩展到72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的扩大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给地名规划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要求地名命名必须依托城市规划所及的720平方公里大区域,展望今后发展,进行前瞻性地规划设计。

近年来,地名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关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地名工作有不少建议和提案,新闻媒体、广大市民也提出了各种意见和反映,为开展地名规划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为提高地名命名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文化品位,在继承地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使地名能更好地体现芜湖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市民政局编制了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2007-2020)(征求意见稿),对城市主干路网新建和规划道路提出了预先命名的方案。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体现芜湖城市总体规划精神和要求,反映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即:

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以构筑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城市路名体系为目标,增强路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体现芜湖特色,提升地名文化品位,方便社会使用。

三、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本次路名总体规划的范围覆盖芜湖市区行政区域。

规划期限与《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保持一致,截至2020年。

四、规划依据

(一)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

(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

(三)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

(四)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

(五)《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35号,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六)《芜湖市地名管理办法》(芜湖市政府令第24号,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七)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各相关规划

(八)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芜湖市区主干路网的全面梳理,对新建和规划道路提出了预先命名方案。

同时根据城市规划,对老城区少数原有路名进行了调整。

拟新命名道路69条,更名15条,调整起讫点26条,名称保持不变的37条。

其中,对规划纵1路和规划横8路纵横两大主干路,提出了局部调整的命名方案。

规划方案在保持芜湖城市路名“横山纵水”总体规律的基础上,围绕长江文化、徽商文化和芜湖特色文化三条主线,进行路名规划布局。

(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根据芜湖城市性质的定位,立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路名布局和命名采词上,体现城市规划精神和要求,反映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突出展现主干路网“十二纵十三横”的骨架。

同时以“一心四组团”规划布局结构为宏观框架,根据分区功能特征,对各组团提出路名布局引导。

(二)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优化路名命名布局和路名采词的规律性和系列化,主干路命名保持“东西为山,南北为水”的基本规律,以整体性把握全局。

相对独立区块内的道路命名,结合其区域性质,以系列化的采词营造不同区块地名的个性和地域特征。

同时注意留有余地,适应今后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体现芜湖特色。

选取适宜的新建或规划道路,采用芜湖的自然山水、历史名人、典故传说、古迹遗址等多样化的系列名称,反映芜湖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彰显城市特色。

(四)老地名保持稳定。

对老城区内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老路名,尊重历史和群众习惯,尽量保持稳定,一般不作更改,确需调整也应谨慎适度。

六、各组团的路名规划布局

(一)城市核心区

1、城市核心区是芜湖老城区所在,集中了绝大多数老地名。

总的命名原则是古地名和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地名基本保持稳定,根据城市规划对少数改造区域的路名稍作调整。

2、商务文化中心区

该区块内环绕政务中心的4条道路名称采用芜湖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方案中选取了(汤)天池路、(萧)云从路、(张)孝祥路、(戴)安澜路;其他道路名称以花木系列为主题,南北向道路以“花”系列命名,东西向道路以“树”系列命名,淡化权力色彩,体现政务中心和谐亲民的氛围,方案中采用了香樟路、银杏路、百合路、海棠路等;该区块的4条框架道路仍以山水命名,分别为中江(北)路、新安江路、赤铸山(东)路、赭山(东)路。

(二)城北组团(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其现有路名格局(港湾路、浦江路、珠江路、越秀路、龙山路等)基础上,拓展深化形成全国名山大川系列,展示开放和包容。

方案中采用了泰山路、嵩山路、衡山路、华山路、漓江路、千岛湖路、太平湖路等。

(三)城东组团(清水区域)

结合现代工业、居住为主导的新区定位,命名以全国名山大川系列为主。

方案中选取了汉江路、湘江路、赣江路、闽江路等大江系列以及雁荡山路、珩瑯山路(支路)等。

(四)城南组团(弋江区)

1、在其现有路名格局(荆山路、峨山路等)基础上,拓展形成安徽和芜湖知名山水系列。

方案中采用了琅琊山路、齐云山路、丫山路、乌霞山路、九连山路、白马山路、漳河路等。

2、高教园区:

以文化、教育为主题进行采词,形成文教路名系列,方案中采用了文津路、文昌路、荟文路。

(五)三山组团

采用全国名山大川系列和三山区本地山水系列的组合。

根据临港产业区的特点,方案中选取了洞庭湖路、鄱阳湖路、洪泽湖路、太湖路“四大湖”系列,以及龙湖路、三华山路等三山当地山水系列。

七、关于“大道”的使用

从全国主要城市使用“大道”的情况看,以往北方城市使用较多。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现在南方城市使用“大道”、“大街”的逐渐增多。

根据新一轮芜湖城市规划,有些道路确实规模大、跨度长、景观靓丽、能体现都市风貌。

对此,有控制地、适度的使用“大道”,对展示芜湖城市形象比较合适。

方案严格控制了“大道”的使用,选取了5条红线宽度在60米以上、且为各组团的重要道路以“大道“命名,分别是:

鸠兹大道、万春大道、徽商大道、青弋江大道、三山大道。

对大道的分段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做法:

1、广州市的基本做法是在大道名称后加方位词,如广州大道北、广州大道中、广州大道南;黄浦大道西、黄浦大道中等。

2、成都市的做法是在大道名称后加分段,如蓉北商贸大道一段-三段。

比较这两种分段方法,结合我市道路的已有分段习惯,对某些超长的道路,拟综合以上两例的做法,采取段位以方位词相区别,其后缀以“段”。

如××大道中段,××大道西段等。

八、体现芜湖特色和徽商文化的命名方案

(一)鸠兹大道:

将三环路(规划名)命名为鸠兹大道,起止点是经济开发区泰山路(暂用名)-芜繁快速通道。

分为北、中、南三段命名,北路起止点是泰山路-青弋江,中路为青弋江-漳河,南路为漳河-芜繁快速通道。

名称含义:

三环路为今后城市的中心道路,红线宽度为80米。

以芜湖古称“鸠兹”命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二)万春大道:

将东四大道(暂用名)命名为万春大道,起止点是九华北路-东区经七路(规划名)。

分西、中、东三段命名,西段是九华北路-扁担河,中段是扁担河-东区经四路(规划名),东段是东区经四路-东区经七路。

名称含义:

万春大道红线宽度为60米,东段途经著名的万春圩区,以此取名展示芜湖的历史文化成就(万春圩始筑建于西晋,北宋时由沈括设计重修,为长江南岸最大的圩田之一,是芜湖的米粮仓,代表中国农业文明的成就)。

(三)楚江(北、中、南)路:

将现吉和北路、吉和南路、滨江中路、滨江南路合并,新命名为“楚江路”,起止点是原芜湖造船厂南门-新市口转盘-临江桥-利民路-峨山路-火龙岗镇奎湖路(暂用名)。

分北路、中路、南路三段命名。

北路是原芜湖造船厂南门-临江桥,中路是临江桥-峨山路,南路是峨山路-火龙岗镇奎湖路。

名称含义:

芜湖位踞历史上“吴头楚尾”之地,李白曾有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为长江流域在芜湖地区的别称,蕴含着美好的意境,也反映了该路滨临长江的地理位置。

(四)中江(北、南)路:

将神山东路(暂用名)命名为中江路,起止点是东四大道(暂用名)-城南纬五路(规划名)。

分为北路、南路两段,北路起止点是东四大道-青弋江,南路起止点是青弋江-城南纬五路。

名称含义:

历史上的中江途经芜湖,是连接长江、太湖、巢湖的重要水系,曾有大禹导中江的记载,中江也成为芜湖的古名。

该路北段为商务文化中心区的框架道路,以此命名体现芜湖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与区域环境相协调。

(五)徽商大道:

将东区经一路(暂用名)命名为徽商大道,起止点是东区东五路(暂用名)-利民东路。

名称含义:

该路红线宽度60米,是今后连接长三角区域的重要通道。

芜湖是徽商文化的集散地,徽商在此发展壮大并走向全国,深受徽商文化的浸染。

以“徽商”命名既反映芜湖与徽商文化的紧密关联,也有利于进一步打响芜湖的徽商品牌。

(六)青弋江大道:

将弋江(北、中、南)路更名为青弋江大道,起止点是万春大道-马饮立交桥北端。

仍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是万春大道-神山口,中段是神山口-利民东路,南段是利民东路-马饮立交桥北端。

名称含义:

该路是205国道过境线,也是连接长江大桥的主要通道,红线宽度为60米,拓宽改造后位置更显突出,气势更为宏伟,是芜湖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

青弋江是皖南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此命名展现道路气势,融入文化内涵。

(七)(汤)天池路、(萧)云从路、(张)孝祥路、(戴)安澜路:

将商务文化中心区内环绕政务中心的4条道路分别命名为(汤)天池路、(萧)云从路、(张)孝祥路、(戴)安澜路。

名称含义:

以芜湖历史上4位代表性的名人命名:

铁画创始人汤鹏(天池)、姑孰画派始祖萧云从、南宋状元张孝祥、抗日名将戴安澜,展现芜湖的历史人文特色。

(八)体现芜湖文化底蕴的预留路名:

以芜湖历史和文化为主题,形成与之相关的建筑、遗址、典故传说等语词系列。

预留米市路、海关路、铁艺(画)路、道台衙路等,待“芜湖古城”和畅通工程新辟道路命名选用。

预留干将路、淬剑路等,待神山公园改造新辟道路命名选用。

九、纵横两大主干路的命名调整方案

(一)规划纵1路(规划名称):

包括现长江(北、中、南)路、银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