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3198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docx

卷3备战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1月卷

第三模拟

(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所示为老子.墨子和孟子的部分言论。

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表1

言论

出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道德经》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

《墨子.兼爱中》

“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孟子.梁惠王下》

A.以德治国思想B.社会和谐思想C.民贵君轻思想D.纲常伦理思想

1.B【解析】本题考查先秦诸子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保护弱势群体),目的都是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故选B项;材料中的言论体现不出“以德治国"”.故排除A项;材料可以体现民本思想,但体现不出“君轻”,故排除C项;纲常伦理属于儒家思想,故排除D项。

2.汉代在公田的基础上推行屯田,屯田土地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经营,铸币、盐铁生产及销售、榷酤等也基本处于政府管控状态。

这反映出汉代

A经济出现转型B.官营手工业发达

C.市场配置资源D.国家职能的加强

2.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根据“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经营”“管控状态”等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汉代对重要经济领域直接进行管控,这是国家经济职能加强的表现,故选D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屯田不属于手工业领域,故排除B项;政府直营重点行业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表现,故排除C项。

3.表2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

史料可确正当时

表2

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唐语林》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酒肆行》

(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两京新记》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能力较强B.市的管理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D.西市已经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3.C【解析】材料关于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体现西市饮食业发达,适应市场的需求,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对市场的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看不出餐饮行业成为西市的主要行业,故C项错误。

时空界限的打破在宋朝,故D项错误。

4.宋代东京的富人们“衣不肯著布缕䌷绢、衲絮缊敝、浣濯补绽之服,必要绮罗绫縠、绞绡靡丽、新鲜华粲、絺缯绘画”,即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到了节庆日亦“新洁衣服,把酒相酬”。

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松动B.城市消费市场较为活跃

C.理学观念未产生实质性影响D.积贫积弱局面得以改观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宋代的东京,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表现出强烈的消费欲望,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城市消费市场较为活跃,故选B项;消费行为不一定受政府控制或影响,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与理学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宋代积贫积弱局面没有改观,排除D项。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道:

“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

....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

”这一观点阐述的是

A.农商皆本的合理性B.广纳财源的强制性

C.让利于民的重要性D.政府干预的促进性

5.C【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让利于民的重要性.故选C项;“农商皆本”。

针对的是重农抑商,材料并未涉及农商的本末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强制性,故排除B项;“政府干预”不是材料所述主旨,故排除D项。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之前中国)同欧洲的联系仅仅是在断断续续的管制贸

易之中。

但到了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强国对市场的需求B.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C.“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D.西方民主政治的先进

6.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西贸易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前,欧洲强国奉行重商主义,政府参与甚至管制商业贸易,而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导致“(之前中国)同欧洲的联系仅仅是在断断续续的管制贸易之中”,工业革命后,英国等工业强国为拓展市场而发动鸦片战争,促使中西贸易发生急剧变化,故选A项;“闭关锁国”政策对19世纪中期中西贸易的变化不起决定作用,故排除C项;封建专制的衰落和西方民主的先进都不是引起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D两项。

7.19世纪70年代前后,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与香港、上海的海底电缆连接,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完工,俄国黑海海滨港口与东亚开始通航。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引发了南方的农民起义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7.A【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些事件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故A项正确。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十九世纪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而掀起的,故B项错误。

材料中所提及的内容并未直接引发南方农民起义,故C项错误。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8.毛泽东的《兴国调查》(1930年10月)记录,广大贫农分配了土地和山,特别是抗了租、平了债、平了地富的谷,物价也便宜了,还“由了老婆”,省却各项应酬费,减少了烟赌与盗贼等。

由此可知

A.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群众基础B.国共对峙进入新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渐趋好转D.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

8.A【解析】据材料可知,广大贫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中获益,成为支持革命的重要力量,故选A项;1930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没体现进入新阶段,排除B项;“渐趋好转”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

9.下表为我国“六五”期间(1981—1985年)与此前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对比表(部分)。

据此可知,“六五”期间

指标

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

(%)

(%)

住宅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953~1980年每年平均

79.0

21.0

2.7

2364

1981~1985年每年平均

57.4

42.6

7.7

8463

A.经济建设速度出现大幅度回落B.计划经济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C.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得到改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9.C【解析】材料可以看出1981—1985年,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下降,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城市公用事业投资的比重、住宅竣工面积(万平方米)均在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故C项正确。

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不能说明经济建设速度大幅度回落,故A项错误。

1992年十四大提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故D项错误。

10.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1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6%。

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农村生活水平提升B.市场经济加快发展

C.第三产业发展较快D.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10.B【解析】材料可以看出,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是1990年三倍多,增速很快,结合所学可以判断中共十四大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市场经济加快发展,推动人口流动不断增加,故B项正确。

农村生活水平提升对全国人口流动影响不明显,故A项错误。

20世纪90年代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对全国人口流动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

国有企业改革与全国人口流动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11.恩格斯指出,雅典全盛时期,每个成年男性公民平均有18个奴隶,但是随着财富的集中,大批自由公民陷入贫困化,自由公民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与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也不会有成效,于是他们把整个雅典引向灭亡。

恩格斯认为导致雅典灭亡的是

A.直接民主制度B.繁荣的工商业C.发达的奴隶制D.公民的自尊心

11.C【解析】材料可以看出,由于雅典成年男性拥有多个奴隶,而这些奴隶最后却成为他们经济的竞争者,最终导致了雅典的灭亡,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及直接民主制,故A项错误。

材料中强调的是自由公民的经济困境对雅典灭亡的影响,并未提及对工商业的繁荣所带来的危害,故B项错误。

公民的自尊心也是基于奴隶制基础上的比较而来,并不是恩格斯强调的重点,故D项错误。

12.18世纪的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宣称:

“自由是万物的灵魂,人人遵守法律,但不需要

奴...让那些出生是自由的人沦为奴隶,是同基督教和正义格格不入的。

”这说明她

A.将矛头直指基督教会B.引领宗教改革的大潮

C.力图废除封建农奴制.D.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12.D【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叶卡捷琳娜二世重视“自由”和“正义”.再结合“18世纪”这--时间限定,可推断她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叶卡捷琳娜二世认可基督教,故排除A项;叶卡捷琳娜的思想与宗教改革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B项,废除农奴制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故排除C项。

13.有学者评价道:

“这次革命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以轻工

业为主导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步发展奠定了物

质和技术基础。

”该学者评价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A.蒸汽革命B.电气革命

C.信息革命D.航海革命

13.B[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中,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促进了重工业的大发展,进而为其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故选B项: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中的评述不符,故排除。

14.据统计,1965~1982年,苏联用于核武器、航天等领域的科研经费增长了2.6倍,科研经费

总额的75%用于军事技术研究。

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逐渐垄断了国际空间技术B.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

C.科技研发服务于争霸需要D.在冷战对峙中占据优势

14.C[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霸与科技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核武器,航天研发领域投人巨资,是为了适应美苏争霸的需要,故选C项;美国和苏联垄断了当时的国际空间技术,故排除A项;用于军事技术研究的科研经费增加,并不表明经济形势出现好转,故排除B项;这--时期美苏互有攻守,不能笼统地说苏联占据优势,故排除D项。

15.图3是20世纪50年代至90

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

它反映了美国

图3

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B.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C.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D.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变化

15.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

直线说认为历史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不断前进上升的:

循环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从一点出发,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螺旋说认为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即由自身出发,又回到自身,并得到丰富和提高的辩证过程。

直线式发展循环式发展螺旋式发展

图5

——据白寿彝《史学概论》编写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

(说明:

可以赞同、批判、修改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新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4分)

(12分)评分标准

拟定论题

论题与材料有相关性,语言表述恰当。

2分(如标题中含有观点,则观点分合并加入,最高得4分)

提出观点

观点明确,与材料相关,不违背史实与常识,没有政治性错误。

2分

分析材料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4分

运用史实

至少运用两个史事论证,史实准确。

4分

论证逻辑

观点与论据保持一致,论证结构较完整,关联词语运用恰当。

2分

示例一观点:

历史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由于生产力是不断进步的,所以历史发展也是不断进步的。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再度出现某些低阶段的现象,但本质上依然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秦汉之际,经过一段时间的动荡,汉王朝取代秦王朝,历史仿佛又回到起点。

但秦朝的暴政被推翻,而且促使汉初君臣吸取秦朝的经验教训,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历史发展取得进步。

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仍然保留君主,但是社会性质已经转变为更高层次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一变化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应当只看到与过往类似的现象而否定社会的进步,应看到生产力进步对历史发展的根本作用。

示例二观点:

历史并不是按照周期性循环模式发展的

历史发展或许会呈现某些周期性的现象,但是历史发展的本质是不断向前的。

历史循环论没有看到生产力、阶级力量等在发展过程中的根本作用。

尽管中国古代从秦朝到清朝一直是封建王朝更替,但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仍然向着更高的社会形态演进。

例如:

唐至明工商业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出现,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等。

欧洲在经历了漫长中世纪封建领主制后,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终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因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量的发展,也有质的飞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终将带动社会向前发展,打破历史循环。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电文

(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事件,是国共关系的分水岭。

以下内容选自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四则电文)

电文一:

1939年12月28日

军委会关于新四军更换防地的电文:

在江南之新四军部队,限于本年十二月底以前,一律移至江北,明年一月底以前一律移至黄河以北各在案。

电文二:

1941年1月8日

上官云相关于“围剿”新四军情形致皖南行署电:

特念。

屯溪黄主任绍耿兄:

密。

情况:

支日(注:

4号)由章家渡窜至茂林铜山徐一带之匪军约八九千人,我自(虞)辰起开始围剿一日夜。

茂林铜山徐已被我占领,匪军死伤共一千人,刻正被围困于坦里口、山口、牛栏岭,鸦鹊山一带山地,继续围剿中,特闻。

电文三:

1941年1月17日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自上月以来,在江南地区集中全军,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战线,阴谋不轨,已非一日,本月初自泾县潜向南移,竞于四日胆敢明白进攻我前方抗日军队阵地。

电文四:

1941年1月17日

第三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印发的军事委员会谈话:

此次事件,完全为整饬军纪问题,新编第四军遭受处分,为其违反军纪,不遵调遣,且袭击前方抗战各部队,实行叛变之结果。

——摘自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出版的《皖南事变文电选编》(国民党部分)

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皖南事变有哪些史料价值。

(14分)

17.(14分)

史料价值:

电文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新四军北移、换防的命令反映出国共双方合作抗日的事实。

(2分)可用于研究新四军北移的原因、时间和路线。

(2分)

电文二:

上官云相关于“围剿”新四军情形的电文反映出国民党军队主动围剿新四军,导致新四军伤亡严重,是国民党反动派蓄意破坏抗战团结大局的直接证据。

(2分)可用于研究皖南事变的事实真相。

(2分)

电文三、四:

指责新四军“扰乱战局”,“违反军纪,不遵调遣”,“袭击、叛变”的电文与电文一、二明显不相符,自相矛盾,是对新四军大肆污蔑,蓄意掩盖历史真相,是极度虚伪的宣传。

(2分)可以用来研究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破坏抗战的真实意图与实际行动。

(2分)

四则电文是国民党战时命令和行政部署的电报,是当事人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宝贵的第一手史料,对于研究皖南事变真实性和客观性有最直接的作用。

(2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的房屋里既无卫生设备、玻璃窗,也没有壁炉。

房间的地面一般铺石板,要不就铺松软、易渗透的砖。

我把一堵锗的隔墙都砸去,做成五大间“外国式”的房间,铺上了木地板,把纸育提成了玻璃窗,接上了水管、电线。

另外,我还铺张了一下,造了两个壁炉和三个火炉。

如此华居,算租金的话,每月只需三十五元中国货币,相当于十二美元。

当时的兑换率是一美元兑两块九角中国货币。

这栋中式房屋因这些院于而生辉,更显得美轮关奥。

我来时,其中的两个院子已经覆盖了绿菌,用的草种是英伦进口的。

一些院墙涂了象牙色,显得奢华。

那段日子里,历史的脚步题短勃急骤。

中日济南冲突发生后,北洋联置败象已现。

……

——【美】哈需特·阿班《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14分)

(14分)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一个美国记者在中国的记录

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亲历者,其生活记录是研究民国历史发展的手史料

材料内容

中国人的房屋里既无卫生设备、玻璃窗,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落伍

可用于研究民国时期物质生活的状况

新闻工作纪录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历史发展状况;新闻记者的报道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中式房”“水管、电线”“英伦”等,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民居与西式生活方式的结合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兑换率是一美元兑两块九角”,“草种是英伦进口的”反映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对外贸易的相关情况

可用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

“中日济南冲突”“北洋联盟”,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混战

可用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状况

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

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

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

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但夏天吃饭不点灯,却还守着农家习惯,所以回家太迟,是该骂的。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

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辨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辨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

——节选自鲁迅《风波》(创作于192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

(13分)

(13分)

示例一:

小说情节:

七斤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帮人撑船度日。

(2分)

历史现象:

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及农村劳动力的变动。

(2分)

评述:

七斤及其祖父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分)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的经济侵略,传统农业遭到破坏,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劳动力。

中国农村经济日益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分)客观上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为近代工业的出现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推动了近代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4分)

示例二:

小说情节:

革命以后,赵七爷依然留着辫子,并对社会“乱象”不满。

(2分)

历史现象:

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变动与守旧并存的社会状况。

(2分)

评述:

赵七爷叹息“天下之乱”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动。

(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一些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分)赵七爷依然留辫子,说明中国农村的封建习俗根深蒂固。

(2分)辛亥革命及以后的历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分)

说明:

选择其他情节进行解答,参考示例一、二答案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