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课堂教学实录.docx
《程少堂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少堂课堂教学实录.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少堂课堂教学实录
程少堂课堂教学实录
程少堂老师《你是我的同类》教学实录
执教:
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时间:
2005年10月20日下午15:
55—16:
40地点:
深圳市滨河中学班级:
初一年级记录、整理(根据录像光碟):
王晓菁(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
一、反复吟诵,探讨“诗意”
师(亲切地):
同学们,我今天讲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师板书课题)作者是从容。
从容是一位著名女作家女诗人,是我们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电影《花季雨季》的编剧。
好,你们想听班上的哪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声推荐:
光原)
师:
那请你读一遍,用你最高的水平。
(生1朗读)
师:
你的音色好,音质也很美。
但是我觉得你的节奏没有变化。
第一句话第一个主语,读完了停一下——“你/是我的同类”,你再揣摩一下。
有些地方该要停顿一下,有些地方该要拖一拖,有些地方该要强调一下。
好,再来一次。
生1:
(生有节奏地朗读)
师:
很好,“轻轻”这里再读一下。
你是我的同类——,你的手指/轻轻/在我的心上/弹奏。
生1:
(生有情感地朗读)
师:
挺好的。
第二次比第一次好多了。
你们还想听哪位同学的朗读?
生:
(说生2)
师:
(对生2)你朗读的特点是什么?
生2:
应该是停顿吧。
师:
那可不能停得太长啊,你读一遍。
(生2读)
师:
挺好的,刚才两位同学读了一遍,下面大家把它齐读一下。
(生有节奏地齐读)
师:
好,刚才都是女同学读的,你们想听哪位男同学读啊?
生:
(推荐生3)
师:
(对生3)大家都喜欢听你读,读一遍啊,你知道什么叫深情地朗读?
学会深情地读啊。
生3:
(生3试着读出感情)
师:
慢一些,快了就不深情了,知道不?
(生3越读越好)
师:
好,我们读了好几遍。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诗歌有些同学喜欢,有些同学不喜欢。
但是诗歌是文学作品当中最精粹的。
当我们说一部文学作品写的好时,往往用“有诗意”称赞它,比如说,当我们说这篇散文写得好,就说像写得诗一样美,或者这篇小说写得像诗一样美,这部戏剧写得像诗一样美等等,可以说凡是写得好的就是像诗一样美,或者是说有诗意。
诗或诗意我们没多大必要分开讲。
但是什么是诗或诗意呢?
往往我们不喜欢读诗的同学就是对诗或诗意不太了解。
哪位同学说说看什么是诗或诗意?
你认为什么叫诗或诗意?
不说词典上的解释,不要像词典上说最集中地反映什么什么,最典型地反映什么什么,而是要说在生活中你感觉到诗或诗意是——
生4:
我觉得诗意就是作者所写的这首诗的目的。
师:
这个说法我倒还没听说过!
(哄堂)你再强调解释一下。
生4:
就是比如说作者写这首诗,他到底有什么目的,要告诉别人一些什么道理。
师:
告诉了道理就是诗意,是吗?
那我说吃饭怎么吃饱了,不再吃了,这有没有诗意啊?
生4:
没有。
师:
你多大?
生4:
13岁。
师:
13岁,哎呀,你爸爸妈妈很喜欢你吧?
有没有一句话让你很感动呢?
生4:
有。
师:
你举个例子我看看。
生4:
他说人要相信自己。
师:
除了这以外呢?
还有没有?
生4:
没有。
师:
这个还不是很感动。
哪个同学的爸爸妈妈说了一句让你很感动的,很朴素的,在这里又想起来觉得很感动的?
遇到有诗意的东西,(对生5)你有,是吧?
生5:
没有!
(笑声)
师:
啊没有!
哪位有啊,啊你有,来——
生6:
在我的印象中,诗意呢,首先先体会这个“诗”字,因为诗是非常美的。
师:
怎么美?
生6:
就是说它的语言非常华丽,而有时候又是朴素的,而且呢,用词可以把一件事物,本来是很平平常常的,可以把它形容得梦幻中一般,写的很美,那就是诗意的意思。
师:
那要是噩梦怎么办呢?
(笑声)
生6:
梦幻一般都是指非常美丽的梦,噩梦那是另外一种。
(笑声)
师:
啊啊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那什么叫诗或诗意呢?
很简单,别想得那么复杂——拿起笔记在纸上去——那么,什么叫诗或诗意呢?
诗或诗意就是曾经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感动的,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的那种东西。
凡是这样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诗或诗意。
比如说,你几岁?
生7:
12岁。
师:
12岁,好小啊你啊!
你妈肯定很喜欢跟你说“宝贝宝贝”……
生7:
没有!
(哄堂)
师:
从来都没有?
肯定说了你不记得!
生7:
记得没有的!
(笑声)
师:
肯定说了你不记得!
(笑声)
师:
说过的,哪有妈妈没说过这两个字的!
妈妈对你说“宝贝宝贝”的时候,你很感动,那就是诗,知道不?
有时候你奶奶很久没见到你,在见到你时奶奶她会怎么说?
生8:
乖宝宝。
师:
乖宝宝,我很想你啊,是吧?
——那就是诗啊。
诗不一定要有很华丽的词语,诗或诗意就是你听了以后,内心感到暖融融的,感动你触动你的那种东西,那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让你很感动。
然后让你要去做好事的。
我看见前面有钱包,我要去偷过来,这是不是诗啊?
(生齐答:
不是)捡了个钱包还给别人,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很感动,那就叫有诗意,是吧?
就是这样啊,诗意的东西不大好琢磨,但是,生活当中感动我们的,提升我们精神境界的东西就是诗。
我们当中有些同学不喜欢诗,跟不了解什么是诗或诗意还有一定关系,再一个,可能跟我们读诗的时候老是用一种办法读有关。
所以呢,我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玩一玩诗歌。
二、仔细品味,把玩诗歌
(板书:
把玩诗歌)
师:
把玩诗歌。
什么叫把玩呢?
就是在那里仔细欣赏,变着花样欣赏。
读诗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是吧?
本来一首诗应该是感动我们心灵的,提升我们精神世界的这样一个美好的东西,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它呢?
跟我们的读法,也可能跟我们老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我今天就换个法子,跟大家玩一玩!
这个玩不是不严肃的,而是一种审美,因此是一种大严肃。
大家读了好几遍了,这个标题是这样写的:
“你是我的同类”(板书:
我是你的同类)我把标题改成这样,大家看看,跟原来有什么不同?
大家自由朗读一下,想一想如果我要改成这个标题,这首诗在情感方面,语言方面应该会有什么变化?
注意要开口读。
(生自由大声朗读)
(一)把玩诗歌——变标题
师:
好,我们第一玩。
把这个标题变一变,看它有什么不同?
生9:
我觉得“我是你的同类”和“你是我的同类”不同之处就是,它们两个题目之间,你和我的关系不同。
师:
什么关系?
生9:
那种包含关系。
师:
包含?
生9:
“你是我的同类”就表示先有了我,然后才会有了你,但是“我是你的同类”就表示先有了你然后才有了我。
师:
这个我还没想到呢!
(哄堂)真是没想到!
生9:
就是说,按照这首诗的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来说,肯定是先有母亲再有了孩子的。
(生笑)
师:
一般是这样。
(笑声)好,分析得挺好的,你体验得很细致啊。
她说这是包含关系,谁先谁后的问题。
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的感受的?
生10:
“你是我的同类”就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是你的同类”就是说以你为中心。
师:
这个小家伙!
有个中心问题,是不是啊?
摆在前面和摆在后面表明强调的重点不同,是吧?
有道理啊。
我们生活当中说话,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用“你”又用“我”这两个代词的时候,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还是有点讲究的是吧?
那你接着说,有些什么讲究?
生10:
生活中一般主语放后面。
(哄堂)
师:
主语放后面?
(笑声)不对吧?
生10:
我搞忘了……
师:
一般主语放前面。
不过你的意思我懂了——你可能想说生活中有时需要有礼貌的说法是“你和我”,“我”放后边是吧?
你再进一步思考一下,“你是我的同类”和“我是你的同类”重心有所不同——你的感觉很好!
你很聪明,一看你眼神就知道!
你再说说,如果改了标题,后面的诗句好多地方都要改。
你们看看哪些地方要改?
简单说一下,举个例子就行了,谈自己的体会。
生11:
我觉得如果是“我是你的同类”,那么是以“我”为重点,最后面一句:
“不是吗,孩子”如果改的话,就变成另一种方式来说明。
师:
你再接着说,这首诗以文字来看,它是母亲写给谁的呀?
生11:
是母亲写给孩子的。
师:
刚才那个同学说,如果把我放在前面是以“我”为中心的。
现在原文是把“你”放在前面的。
如果你改成说“我是你的同类,无论多遥远的距离,我都能听到你的呼唤”……
生12:
首先,我觉得如果是“我是你的同类”,对“你”是一种尊重,而且改“你”的话是整篇文章都描写“你”,而不是描写“我”,所以“你”是开头。
“你是我的同类,无论多遥远的距离”,那就说明了,“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师:
呃,最后这句话说到点子上去了。
她是把孩子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放前面。
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解释,是吧?
第一玩,就这样玩啊。
(二)把玩诗歌——变“点睛”句
(师板书:
二、点睛句)
师:
请大家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
“你是上帝给我——”一、二!
(生齐读)
师:
读得不错。
古诗啊,里面经常有所谓诗眼。
哪位懂什么是诗眼?
啊你说——
生13:
我觉得诗眼就是整首诗的中心、重点,整首诗就是围绕着这个诗眼写的。
师:
好,她回答得很棒!
一个人的眼睛是能够代表人的精神世界的地方,诗眼就是诗的眼睛,也就是一首诗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词,是整首诗的中心、主旨之所在或点题的地方。
那么这首诗最后一句:
“不是吗,孩子”它是一句点题的。
有些诗它不用点题,风格比较含蓄的、朦胧的。
这首诗从文字本身看是母亲写给孩子的一首诗。
那么,我的意思就是说,既然前面我们换了标题,我们把这句话:
“不是吗,孩子”,把“孩子”换成其它的词行不行?
大家现在默读一下这首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你认为这个“孩子”可以换成哪些词?
道理何在?
要交流就交流一下也行。
(生讨论)
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还可以改成什么?
看看你的思维的开放性,读诗有时候就是要会玩儿,知道不?
生14:
我觉得“孩子”最好是不要变为好。
首先呢,孩子是母亲心里的一块肉,在母亲的心里孩子还是最为重要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孩子”是不能以其它词来代替的。
师:
有些道理。
你说——
生15:
我是从同学的两种观点来考虑的。
一种呢,就是象刚刚那位同学邓敏她说的一样,孩子是最好不要变的。
因为孩子在双亲的心里占有一个很特别的位置,一般是没有人可代替的,所以说这个“孩子”最好是不要变;另一种,是可以变成自己的“亲人”,我说是变成母亲父亲。
因为有些孩子对母亲父亲有那种特别亲情,也是其它的无法代替的。
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其他同学怎么想的。
(笑声)
师:
挺好!
生16:
我想可以改成“亲爱的”,(哄堂)因为这个我……
师:
你没早恋吧?
(哄堂)
生16:
没有,我很乖的。
(笑声)因为从这篇文章里每个句子来看,都看得出文章所叙述的这个人跟作者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是非常亲密的,而这种关系不一定就是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有可能是其它关系,有可能是跟丈夫啊,兄弟啊什么的……(哄堂)
师:
(兴奋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你很聪明!
这首诗啊,就是——
生17:
这首诗最好还是用“孩子”好,因为如果说写给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但是你看最后一段,那些句子就应该是一个上辈对下辈的话语。
而且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师:
说得也有道理!
生18:
我觉得还是不要换比较好,因为它这整首诗都是非常真挚地描写属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而且,我认为从最后一段来说,是上辈对下辈的关爱。
即使是自己的弟弟也不用那么深情吧。
说到下辈和上辈的关系,我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密切,所以我认为还是不要换比较好。
师:
你们这么多人认为不要换,那我这个问题不白提了?
生19:
我刚刚说过有两种观点,现在我要改变第二种观点。
我蛮同意那位男同学的意见。
我也跟他一样,其实是现代诗看多了。
首先,如果说把孩子换成爱人的话,它中间的确有
一些诗句是形容这的,比如说:
“我都能听到你的呼吸,和你的手指在我的心上弹奏。
”
(笑声)这都是属于这个类型的。
还有最后一句:
“有一天我死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
会安详地闭上眼睛,我始终都活在你的记忆里”。
好象以前有一首古诗叫做“上邪”,里
面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哄堂,掌声笑
声)与这个差不多。
师:
(兴奋地跺了一下脚)啊你还知道这首诗,是吗?
(笑声)(看看手表)好的,这
个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我们说,要对语文有兴趣,就要学会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创造
性地进行一些转换。
我们不是说换成什么词更好,而是说可不可以换成其它的。
这首诗只
换后面的两个字,刚才同学说了换成“爱人”可以,是不是啊?
换成“父亲”、“母亲”
也可以。
我们一般说情诗是爱情诗,但是往往可以广义地说,凡是写感情的诗都是情诗。
我们这个班的孩子很聪明啊!
可有好多词可以换,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会产生哪些关系啊?
除了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齐答:
亲情)
师:
亲情、友情、爱情也是人和人呢。
那些草木、环境、大自然……还有其他的关系,这
里头换成大自然的什么关系啊?
要是那种唯心主义者,信仰宗教、信仰神的有些民族啊,
这首诗后面可以改成——(生答:
上帝)“上帝”,对了。
如果从伦理道德审美来讲,最
后两个字还可以改成“善良”、“美丽”,都可以的。
“你是我的同类”,不是吗?
只改
这两个字,就是不改其他的句子,这首诗也还不差,也是可以的。
这样读,才有点味儿。
不是说其他的读法没味儿,这样读会激起我们的创造欲望。
就是说,有时让自己创造性地
加点东西,减点东西,味道可能不同,对吧?
好,我们这个第二环节就到这儿。
(三)把玩诗歌——变句子顺序
(师板书:
三、句子)
师:
我们看看这首诗,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诗意的东西,本质上跟语言的关系是不大的。
所以中国古代有很多“得意忘言”之类的说法。
诗意的东西如果过分地执着于语言,那就没有诗意了。
有时候我们用语言拼命表达出来的诗意,感觉和我们心中感受的诗意往往差一点点,有时甚至差很多,所谓词不达意、“词不达情”,是吧?
所以我们有时候说,心底有一种很美好的感情,写出来总感觉到差一点点,是不是啊?
这就是诗意跟语言之间的距离。
那么在诗当中的一些语言现象,由于诗跟语言本质上没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有时候只要是有情感的语言,我们怎么样变换一下它的顺序也是可以的。
这首诗,我先举个例子。
比如说第一段,我们再来齐读一下:
“你是我的同类……”预备——读。
(生齐读诗歌第一段)
师:
好,这些句子虽然没有很亮丽的词语,但是这里面包含了很丰富的,深层的感情。
它跟我们学议论文不一样,学议论文、说明文的时候,老师会讲这个句子在这里不能动,那个句子在那里不能动,这个思路不能乱,对吧?
但是,诗有时却不同,诗是抒写情感的,而情感往往不讲逻辑、顺序和次序。
我举个例子,这首诗,第一段,我把它打乱。
我把第二句放在第一句:
“无论多遥远的距离,我都能听到你的呼吸,你是我的同类,你的手指轻轻地在我的心上弹奏,那是这个世上听不厌的乐曲。
”这是第一种。
我再把它打乱,还举一种:
“你的手指轻轻地在我的心上弹奏,我都能听到你的呼吸,无论多遥远的距离,你是我的同类,那是这个世上听不厌的乐曲”。
有点怪啊,但是还是诗,对吧?
(生答:
对)这小孩很聪明。
那你们把下面三段,每个人选择一段改一改。
不用你自己的语言,就用这些原句子,你就换一下顺序,但是要有一点想法,好不好啊?
当然你如果快一点,全部改也行啊。
(生热烈讨论)
师:
好,哪位同学念一下?
好,你来——
生23:
我改的是第二段,我把前三句打乱了,改成了这样子:
“让我的脚下生出一条大路,无论多远,你的一声随意呼唤,都是我奔向你的时刻。
”
师:
可以的啊!
来,你来——
生24:
我改的是第三段:
“如果你需要我献出身体,那是你敲开了我心的大门,如果我的思想曾经照耀你的灵魂,我感谢你让它变得如此壮丽。
”
师:
挺好的。
生25:
我也改的是第二段:
“无论多远,你的一声随意呼唤,让我的脚下生出一条大路,都是我奔向你的时刻。
”
师:
你一呼唤,脚下就生出大路来了,是吧?
还有哪个同学要念啊?
你念是吧?
觉得挺好玩的是吧?
呵呵。
(师生兴味盎然)
生26:
我改的是第三段:
“如果你需要我献出身体,如果我的思想曾经照耀你的灵魂,我感谢你让它变得如此壮丽。
那是你敲开了我心的大门。
”
师:
挺好的,还有哪个有好诗啊?
生27:
我改的是最后一段,就是:
“有一天我死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安详地闭上眼睛,我始终都活在你的记忆里,你是上帝给我最深情的礼物,不是吗?
孩子。
”
师:
哎呀,这个还可以大胆点,比如说:
“有一天我死去,你是上帝给我最深情的礼物,我始终都活在你的记忆里,无论你在哪里,孩子,我都会安详地闭上眼睛。
”这也可以的,对不对啊?
语文课为什么那么枯燥呢?
我们可以学得有趣点,是不是啊?
偶尔这么样变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笑声)来,你说——
生28:
我是把最后一段的“孩子”和“不是吗?
”换了一下:
“你是上帝给我最深情的礼物,有一天我死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安详地闭上眼睛,我始终都活在你的记忆里,孩子,不是吗?
”
师:
好啊,大家很踊跃!
时间不多,大概这样,这个方法教给你们了,我估计你们这辈子也不会忘啊!
三、迁移与结课
师:
最后,我把大家小时候都背过的一首李白的诗写出来。
(板书:
“床前明月光”)我就不写后面了,你们肯定背得下来。
我的意思就是说,这诗大家都背得下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时候啊,我们可以把它变一变:
床前
明
明
明
月光
月光
师:
也可以是吧?
它也是一句诗啊!
(示意并指挥同学一起)来,接着来(在老师带领下,师生齐诵):
疑是
地上
师:
(示意并指挥同学)再重复一下,
(师生深情并茂地齐声背下去)
地上
霜
师:
(示意并指挥同学)再重复一下吧,(在全场异常高涨的情绪中学生和老师齐诵)
霜
霜
举头
望
望
望
望
明
明
明
月
低头
思
思
思
故
故
乡
故乡
师:
(面对高度兴奋的同学)这好玩是吧?
它也是诗啊!
而且是不错的诗!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同学们啊!
三、2005年深圳市初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课文
1.你是我的同类
作者:
从容(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
你是我的同类
无论多遥远的距离
我都能听到你的呼吸
你的手指轻轻在我的心上弹奏
那是这个世上听不厌的乐曲
你的一声随意呼唤
让我的脚下生出一条大路
无论多远
都是我奔向你的时刻
如果我的思想曾经照耀你的灵魂
那是你敲开了我心的大门
如果你需要我献出身体
我感谢你让它变得如此壮丽
你是上帝给我最深情的礼物
有一天我死去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会安详地闭上眼睛
我始终都活在你的记忆里
不是吗
孩子
2.《对岸的母亲》
作者小海
在我愣神的当儿
母亲横穿过车流
站在大街对岸凝视着我
当她离开我
而将我的身体留在这儿
我是多么担惊受怕
这些车辆对她来说
全是移动的精灵
既不可触摸
又不能停下
让我马上想到
上涨的河水
我的母亲
离开我的搀扶
独个儿穿过了马路
(说明:
选手参赛课文由抽签决定。
有四位老师抽的是《你是我的同类》,有三位老师抽的是《对岸的母亲》,两篇课文交*进行比赛。
)
程少堂《听陈蕾士的琴筝》香港公开课教学实录
执教:
程少堂(深圳市教研室)
时间:
2005年11月25日14:
10—14:
55
地点:
香港小溪湾福建中学
班级:
中四年级
记录、整理(根据录像光盘):
张萍(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原定是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我都已经准备好了。
香港老师建议这节课改上《听陈蕾士的琴筝》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我了解了一下,香港的老师觉得这篇课文最不好教,香港的学生也最不喜欢这篇课文。
那天我接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因为我们内地的教材没有这篇课文,这个作者及文中提到的演奏家陈蕾士在香港可能很有名,但是我没听说过。
我在网上搜索到一句话,这可以证明你们老师所言不假。
那天香港这边通知我改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网上搜索课文,发现网上有香港同学说的一句话,他批评他的同伴讲了一句话很玄,很难懂,说道:
“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这句话很玄、很难懂,也许比《听陈蕾士的琴筝》更叫人摸不着头脑……”
“也许比《听陈蕾士的琴筝》更叫人摸不着头脑!
”这可以证明你们老师说的话的准确性。
这篇课文香港老师不喜欢教,学生也不喜欢学。
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仔细分析了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同学和老师不喜欢这篇文章或者说觉得这篇课文摸不着头脑。
我想原因比较多。
其中一个原因是以诗为代表,很多艺术形式跟我们所接触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它采用一些陌生化的手段,让我们觉得不大熟悉。
它的写作形式,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跟我们所了解,所熟悉的东西有一定距离。
这是一般艺术创作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叫陌生化。
所以我们觉得很陌生,用词陌生,句子形式陌生,反映的内容也陌生,所以我们觉得摸不着头脑。
那么,艺术有没有“头脑”呢?
有!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摸摸艺术的“头脑”。
所以这节课我把这节课取名为“陌生化:
艺术的‘头脑’——以《听陈蕾士的琴筝》为例谈诗歌鉴赏”。
同学们,对此文摸不着头脑,就是对这个“陌生化”不太了解。
这首诗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
通感、象征、比拟、比喻等等,让我们觉得这首诗跟我们的生活距离很远。
今天,我们想跟同学们一起,以这首诗为例,来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规律,共同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实际上古今中外很多诗歌开始读的时候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尤其音乐,刚开始听的时候也让我们摸不着头脑。
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它们的陌生化手段不了解。
这是开头话。
二、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课文。
听说你们小溪湾福建中学普通话水平比较高。
先请同学们用广东话来读一下第一段。
谁用广东话来领头一下,把标题念一遍。
(一男生站起来)
师:
你起个头,大家一起读第一段。
(生用粤语念第一段)
师:
我的意思是你开个头,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下第一段。
(生领头带读,用广东话齐读第一段)
师:
我觉得你们比我上午教的那个班的广东话讲得要好一些。
第一段中“万籁”的“籁”字要注意书写,不要将它的“竹”字头漏写了。
这字是“空穴”的意思,有个词叫“万籁俱寂”。
“籁”是“孔洞”的意思。
风从山的石洞里吹过时,产生声响。
古人受这个启发,很多乐器都是按这种原理所造。
如笛子、箫等等很多民族乐器都是竹子上钻了些孔。
这个字要注意。
下面第二段,女同学用广东话来齐读一下。
“月下”预备读。
(女生用广东话齐读第二段)
师:
声音大一点。
师:
女同学好像在受欺负,受压迫,声音很小。
注意“银晕在鲛人的泪下流转”的“鲛”字读音照“交”这半边读即可。
它是传说深海中的一种鱼,传说它流的泪会成为珍珠。
另外,嫩蕊的蕊字,刚才有的同学读错了,读成xīn。
ruǐ,这是花蕊的蕊。
下面男同学读一下第三段,还是用广东话读。
反正我听不懂,你们就随便。
(生们哈哈大笑)“凉露”预备读。
(生齐读第三段,遇窗棂的棂字不会念停住)
师:
“窗棂”(líng)
(生继续念完第三段)
师:
注意“遏”这个字念è,不要念jié。
好了,下面全班同学用普通话来读,从“他左手一扬”开始到课文结尾。
“他左手一扬”预备读。
(生齐读一段后停住)
师:
接着读,从“他左手一扬”一直读到课文结尾。
注意力集中一点!
“他左手一扬”,预备读。
(生齐读课文)
师:
声音大一点!
高一点!
(师接着带读,并在黑板上板书出学生读错及要注意的几个字)
师:
读得还是不错,尽管声音越来越小,力气越来越小。
有几个字读错了,这个字,“俳徊”(paí huái)很多同学读错了,读成“huí”,当然这词是来回走的意思,但是不可念成huí。
还有这个字sǔn,隼,(师在黑板为隼字注音)是一种很凶猛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