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406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docx

重点部门感染管理的方案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方案

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

灭菌物品包外标识清楚、准确,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清洗、灭菌。

1.工作人员操作时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2.医护人员发生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

3.治疗室地面每日上、下午应湿式清扫并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

室内定时通风,确保室内物品清洁干净;每季度空气培养一次,菌落计数<500cfu/m3。

4.操作前后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桌面台面、治疗车和治疗盘。

治疗室的抹布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5.治疗室护士负责每周冰箱除霜一次,药用冰箱不得放置私人物品。

6.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者应重新灭菌。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已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7.静脉注射止血带做到一人一带;血压计袖带用肥皂水清洗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并妥为保存,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或0.2%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药杯每日用清水或肥皂水溶液作清洁处理,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湿化瓶要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备用的要干式保存。

8.治疗室护士每日清点并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物品需重新消毒后方能使用。

9.无菌敷料桶开封后有效期为24小时。

10.输液、注射治疗时应持治疗盘,盘内治疗巾每4小时更换一次,抽取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

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11.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用后分别放利器盒和感染性废物桶,统一回收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统一回收原则。

12.治疗车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后两次无菌操作之间或接触感染性物质均需对手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3.碘酒、酒精瓶、一次性物品的消毒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方案

1.换药室内要区域划分合理,内设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域要标识醒目。

2.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清洁用品,干手设施符合《手卫生规范》要求。

 

3.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戴好帽子、口罩、穿好工作服、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以免细菌留存及污染伤口,避免感染,操作前后严格洗手,必要时戴手套。

4.无菌物品柜每日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和类别依次放入柜内,摆放有序,每日检查灭菌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物品不得使用应重新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除外)。

 

5.一次性物品去除中包装分类摆放,不能有过期及包装袋有破损的物品。

 

6.灭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7.无菌干燥使用的镊子罐4小时更换一次,镊子罐上要标明启封时间,使用中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应密封保存、容器每周更换2次灭菌;使用消毒液开瓶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期限7天;500ml酒精、碘酒、碘伏开启频率较多的,使用期限建议不超过两周;500ml生理盐水开启后使用期限24小时。

 

8.换药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用后推回换药室应进行清洁与消毒,每天用含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液擦拭两次,如遇到有脓液、血液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清洁处理。

9.用无抗菌能力包装的无菌物品,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如:

常用的无菌敷料罐、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纱布、棉球等)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必须无菌;器械盒、药瓶、敷料罐取物后应随手盖上。

置于容器中的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10.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浓度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有效浓度并有监测记录。

 

11.换药室每天常规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做好记录。

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及时更换灯管。

遇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消毒。

 

12.各区域有专用洁具,有标记,做到洁污分开。

 

13.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立医疗废弃物回收交接记录本。

 

14.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15.每日清换药室桌面、地面,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空气清洁。

每月做治疗室空气培养一次,如细菌培养超标,应及时采取清洁消毒措施并复检培养。

感染性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方案

一、感染性病房的设置与管理

1.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房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病房的工作。

5.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病人的转诊及管理

如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及工具,车辆和工具使用后内外表面可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或用0.2%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三、感染性疾病病房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设置应相对独立,与普通病房之间设隔离带,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

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

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7.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加强通风。

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8.严格陪客、探视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不设陪客、探视。

必须留陪时,应由床位医师签署书面“同意”意见。

陪客、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等。

9.每个月做细菌培养:

物品及手的细菌总数≦10cfu/cm2;治疗室细菌总数≦500cfu/cm2。

10.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防止引起感染。

 

普通临床科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方案

一、病室管理

1.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齐,接触病人前后应卫生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应彻底消毒洗手。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做到环境清洁,无死角。

3.病人入院时进行卫生处置,穿病员服,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4.病房每日通风,病床应湿扫,一床一巾,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床头柜、椅、床架应每日湿擦,抹布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病人被服每周更换1-2次,若有污染则应随时更换,病人出院后应对床单位进行终未消毒。

6.病人便器固定使用,出院和转科时作终末消毒。

7.普通病房不能收治传染病人,对收治的疑似传染病人应按疾病隔离原则进行相应隔离、经确诊,必须转科(转院)治疗。

8.病区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用清洁的湿抹布每天擦拭,一桌一抹布,当表面受到病源菌的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用后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悬挂晾干,干燥保存。

9.择期手术者,应做HBV、HCV、HIV标记物检查,阳性者按血液、体液隔离措施隔离。

10.病室、治疗室、走廊、卫生间的拖把要分别使用,有专用标记,病房地面要湿式清扫,被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地面要用1000mg-2000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后擦拭。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

用后拖把清洗悬挂晾干,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干燥保存。

11.认真执行《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制度》及《医院废物管理制度》。

12.组织病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的自觉性。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二、各种管道的消毒

l.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缸管用后分别放在清毒液内浸泡消毒半小时,清洗、晾干送供应室再处理后进行灭菌、备用。

2.雾化吸入管(螺旋管、面罩、雾化瓶)专人使用后各关节拆开,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3.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输液瓶、注射器、针头、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弯盘等用后严格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体温计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所有消毒处理有记录。

血压计的袖带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有污染时先清洗后消毒,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各种瓶类的消毒

1.碘、酒精瓶每周灭菌2次,方法:

经初步消毒处理后再冲洗干净,用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2.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消毒一次,用250mg/L一500mg/L含氯清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备用。

3.药杯、药瓶用以上消毒液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4.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随时倒净、刷洗干净,用毕将以上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再清洗干净备用。

5.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消毒,再刷洗干净,用双层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6.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四、各类物品规范消毒时限

无菌棉签,开启后的小包棉签尽量在开启当日用完,碘、酒精瓶,高压灭菌,固定时间灭菌消毒,并注明灭菌时间;无菌持物钳、罐,高压灭菌,每周改换一次,注明灭菌日期;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不能再消毒重复使用,应“一人一用一弃”。

五、医护人员的管理

医护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洁,不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洗手,必要时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

进入治疗室、换药室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要求。

 

附件1

标准预防

一、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二、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预防:

①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②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三、操作原则

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

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

3.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

5.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6.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

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

7.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

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8.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应戴双层手套。

9.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10.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①保证充足的光线②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11.使用后的锐器防刺伤:

①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

②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

12.立即清洁污染的环境。

1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1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

15.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①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②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四、防护要求

1.基本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术人员。

着装要求:

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

防护对象:

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

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

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

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

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

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

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

防护对象:

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

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预防措施

1.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防护镜和口罩:

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

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空气隔离1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

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

(5)做好空气的消毒。

空气隔离

2.防护隔离

(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飞沫隔离、飞沫传播:

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

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预防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理、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

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

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附件2

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5.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

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

消毒流程为:

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2.内镜注水瓶:

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彻底清洗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连接好旋紧备用。

3.台车电缆:

每日检查结束后用乙醇纱布擦拭。

     

4.引流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5.清洗槽、酶洗槽、终洗槽刷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的灭菌

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

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

也可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

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