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 II.docx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 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 II.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II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II)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二卷7至10页。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正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度德量力(duó)啜泣(chuò)浑身解数(xiè)肥硕(shuò)
B.确凿(záo)归省(shěng)亢奋(kàng)吞噬(shì)
C.创伤(chuāng)谮害(zèn)禁锢(gù)舐犊之情(tiǎn)
D.倒坍(tān)恻隐(cè)面面相觑(qù)颔首(hǎn)低眉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藉烦躁锐不可当张皇失措
B.愧怍镂空长途跋涉重峦叠嶂
C.褶皱伧俗销声匿迹无动于衷
D.镂空吊唁名副其实大廷广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便要(邀请)回家,设酒杀鸡作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B.虽(虽然)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林嗣环《口技》)
C.牡丹之爱,宜(应当)多应者。
(周敦颐《爱莲说》)
D.其受之天也,贤(胜过)于材人远矣。
(王安石《伤仲永》)
4.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
A.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
B.灿烂异彩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芒
C.分析成分巩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
D.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
5.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月下飞天镜,江入大荒流。
6.下面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它们(鹤群)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乡后方笔直挺身,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不言而喻)。
B、去年,《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与时俱进)。
C、两个杀人狂被美化成“英雄”和“武士”,在日本国内鼓噪(喧嚷)一时,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受此蛊惑,参军来到中国战场,进行野蛮的杀戮。
D、上中学时的我只能偷偷的看闲书,如今我三十八岁了,也可以像父亲当年一样大摇大摆(摇摇晃晃)地看闲书了。
7.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数目,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比喻)
B.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
(反问)
C.每当期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拟人)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排比)
8.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春》和《背影》都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伏尔泰的困难和坎坷的一生,赞扬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精神。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故宫博物馆》片段,回答9-13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9.选段的说明对象是()
A、太和殿宏大的规模B、太和殿
C、太和殿的位置功能D、太和殿的内部装饰
10.选段开头写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的目的是()
A.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宏大。
B.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雄伟壮丽。
C.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精美。
D.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威严。
11.选段整体上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上至下的顺序B.从外向内、由总到分的顺序
C.从下至上的顺序D.从中间向四周的顺序
12.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作者观察的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按照方位变化依次为正中、上面、背面、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B.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重点,最能体现故宫建筑群的特点,所以文章作为重点介绍。
C.介绍三大殿建筑在中轴线上,主要是为了突出中国建筑讲究对称的特点。
D.太和殿的外观特征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13.太和殿的内部装饰到处是龙,对其作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突出故宫的金碧辉煌。
B.表现故宫的庄严肃穆。
C.突出皇权的权威,表示皇帝是真龙天子。
D.表示皇帝十分喜好龙。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谈生命》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
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
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14.对于“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的差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者涉及到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后者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
B.前者宜用准确的语言总结出结论性的东西;后者则可用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C.前者适合表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后者则通俗易懂地告诉读者何为生命。
D.前者是下定义,要有科学性;后者则更突出其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
15.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描写了“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B.“一江春水”在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
C.选文借“一江春水”阐述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
D.“一江春水”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表现过程的平静和温柔的特点。
16.结合前后语句,对“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大雨 B.激电
C.迅雷 D.疾风
17.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拟人化手法,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的精神。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没遗憾,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C.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D.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四、(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8--22题。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
“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
“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
“真奇怪!
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
“哪个于勒?
”
父亲说: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
……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你疯了!
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
18.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选出说法正确、全面的一项。
()
A.表现男主人公的阔气、文雅。
B.表现男主人公充阔气的虚荣心。
C.一方面反映男主公爱慕虚荣,追求风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伏笔。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9.第二段文字母亲不让若瑟夫吃牡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A.怕把男孩子惯坏了。
关心、爱护孩子。
B.自怕他吃了要生病。
自私、庸俗。
C.怕多花钱。
吝啬、虚荣。
D.怕多花钱。
自私、庸俗
20.阅读五、六、七段回答:
父亲说: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有些话不能说。
B.不知说什么好。
C.发现于勒后的恐慌害怕。
D.本文通过“我”和于勒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1.这几段文字塑造菲普夫妇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对孩子不溺爱。
B.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追求虚荣、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风气。
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关系。
D反映了社会冷漠的亲情关系。
22.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
A.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C.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五、(6分,每小题2分)
读《岳阳楼记》完成以下23-2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3.对下面四句话的翻译不准确的一句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翻译:
早晨天气晴朗,傍晚天色阴沉,气象千变万化。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翻译: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
24.下面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B.作者描写岳阳楼大观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洞庭湖浩瀚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色,令人产生遐思,流连忘返。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选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的结合起来。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③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④,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
【注释】
①还:
同“旋”,掉转身。
②故:
特意。
③希望。
④厌:
满足。
⑤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昭:
表明,显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王生不说②王生益愠
③莫逾自厌④王生惊觉,谢曰
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③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28.从选文可以看出,李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王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分)
七、(16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题。
菜中之王
傅丽清
①时近立冬,京郊又到了砍大白菜的季节。
由于政府抓了“菜篮子”工程,冬季市场的蔬菜品种增多,大白菜虽然已不再是冬令唯一的“当家菜”,也再见不到城乡总动员运贮大白菜热闹景象;可是北京人对它总情有独钟,多少还是要买一些贮存起来过冬。
②古人称蔬菜好吃,常夸“初春早韭,秋末晚菘”。
苏东坡曾有诗赞道: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
”范成大也曾吟道:
“拨雪挑出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
”菘,指的就是白菜。
《本草纲目》解释道:
“菘性凌冬晚凋,有松之操,故曰菘,俗谓白菜。
”野生白菜属十字花科,原是远古人类的采集植物之一;世界上栽种白菜最早的是中国,在距今约七千年的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就出土了瓮藏的白菜种子。
大白菜,则是我国祖先培育出来的北方优良的“结球白菜”变种。
③鲁迅先生早期作品里,曾描写过挂在杭州水果店里的“胶菜”,那就是大白菜;因以胶东所产品质最好,故称“胶菜”。
鲁人夸说的“泰山三宝”,其中第一宝即为白菜。
鲁迅迁居北京后,在他小说里出现的大白菜,就堆成一座小金字塔,点缀了这座古城普通人家的冬日风景。
④真是“百菜不如白菜”。
大白菜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外,还含有微量的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等成分;并且产量高,还耐贮存,价廉物美,是冬令蔬菜中老百姓餐桌上的佼佼者。
北京人包饺子,涮锅子,做芥末墩儿,都少不了它。
白石老人生前爱吃大白菜,也爱画大白菜,并在“岁末清供图”上题道:
“牡丹为花之魁,荔枝为果之龙,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
”南方人到了北方,常起“莼鲈之思”;北方人到了外地,也会生“菘鲷(注)之想”吧!
那年,我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欧洲考察,我们几个从北京去的人,在斯德哥尔摩突然对祖国的白菜害起相思来了,便到中国餐馆定了一份烧白菜。
如风卷残云般,我们首先把一盘白菜,吃了个底儿朝天。
可是价钱令人咋舌,超过了一盘烹大虾;而且还是好客的女店主,亲自上市场去采购来的哩!
⑤我对白菜还另有一番特殊的情愫。
抗战时期负笈流亡到江西,在赣东铅山城外一所中学里读书。
教室设在一座荒废的祠堂里,墙上嵌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明代万历年间当地一位清廉爱民的知县笪继良画的一棵白菜,旁书他的两行题辞:
⑥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⑦近年,我重访旧地,发现那块曾和我们学子朝夕相对、断成两截的“白菜碑”,已作为历史文物迁移到该城⑵中心,并建亭加以保护。
县委施书记告诉我,他常用那块“白菜碑”告诫干部,要以清廉俭朴、勤政爱民自律共勉。
⑧啊,谢谢你,具有青松风格的白菜,至今还能作为我们后人反腐倡廉的教材。
(注)鲷,即真鲷,产于山东的又称“加级鱼”,肉味鲜美。
29.请写出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一个相应的例句。
(4分)
30.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③段和第④段的大意。
(4分)
31.第④段写了白菜的哪些优点?
请分条说明。
(4分)
32.说说文章结尾处记叙“白菜碑”的故事有何作用,并比较一下这样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4分)
八、(40分)
33.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去认真学习,理解,感悟并践行。
下面几句话,是我们教材中某篇课文引用过的一些名言警句。
请结合所给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曾国藩家书》)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凡涉及真实的人名须用A、B、C等字母代替。
提示:
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