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2041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docx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第五节  常见风格

1、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

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2、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

“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3、沉郁:

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

何为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4、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

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

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再如辛弃疾的词,

5、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代表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

如《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6、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

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

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

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7、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

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

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

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

有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8、工丽。

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9、直率。

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10、委婉(含蓄)。

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自然。

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12、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13洗练。

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

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省净、洗净,字法句法的运用之妙使人深咏不尽,是洗练风格典范之作。

                        第六节  

第八节  做题具体指导

 1、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

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

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

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而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

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5、强化书面表达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但是,一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

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

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

虽然这种训练可能会招来“程式化”、“套路化”的讥讽,但是,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既然如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

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

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练    习      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二、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这首诗写了   、树阴、   、   四种景物,并用  、爱、   、  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答:

     

三、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8—10小题: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   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黄沙、   、   ,构成了一幅     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  词,但却     。

  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答:

       

  四、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泉眼、小荷、蜻蜓;惜、露、立;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5、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6、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7、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8、白描;绿草、红叶、青山;大漠清秋  

  9、动;外外跃动着活力  

  10、以动衬静。

  

  11、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的诗人;自然的春光、人的青春年华;以景传情,情景文融  

  12、婉约  

  13、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练    习    二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50字左右)  

  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 

                              

三、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

有什么共同之    处?

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四、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答: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答:

  

五、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

    

  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

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答:

                          六、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1、“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2、“门外楼头”,用典:

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    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答:

  

  

七、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八、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

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

精妙之处在哪里?

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九、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十、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什么思想?

  

  

十一、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