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765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docx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

古诗鉴赏

03021434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七)

 第八节做题具体指导   

1.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

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

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

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而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

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5.强化书面表达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但是,一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

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

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

虽然这种训练可能会招来“程式化”、“套路化”的讥讽,但是,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既然如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

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

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二、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这首诗写了    、树阴、    、    四种景物,并用  、爱、  、  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三、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8~10小题:

越调·天净沙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    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黄沙、    、    ,构成了一幅     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    词,但却    。

10.写“新雁”,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四、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练习二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50字左右)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三、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

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2.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旨?

五、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

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六、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1.“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2.“门外楼头”,用典:

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七、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八、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

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

精妙之处在哪里?

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九、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十、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什么思想?

十一、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

请简要说明。

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

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心境?

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不超过60个字。

十二、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十三、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

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

B(不超过40字)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

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超过50字)

十四、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十五、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6分)

十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练习三

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  _______的心境。

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的表现手  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   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写的是什么内容?

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

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登楼为什么会流泪?

可看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  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由_________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_______季节。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______  的处境,也表现了__________的处境。

2.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的“予心”是什么?

六、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

全诗富有_______主义色彩。

七、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感情。

整首诗的风格是________的,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诗歌推知,“阁中帝子今何在”中的“帝子”应该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_________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的感情基调。

九、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_________的苦闷,也流露出了______的思想。

诗歌开头采用的是________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_________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

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十、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