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第一章.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61510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景观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景观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景观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景观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第一章.ppt

《景观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第一章.ppt(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第一章.ppt

第一章第一章景观与景观设计景观与景观设计第一节第一节景观认知景观认知一、景观由来“景观”(landscape)概念在不同领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有“自然景观”、“农业景观”、“都市景观”、“人文景观”等之说,甚至有所谓的“政治景观”。

根据汤姆透纳(TomTurner)的说法,“景观”一词是随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一起传入英格兰的。

最初,“景观是指留下了人类文明足迹的地区”,而后在古英文中废弃了这个词。

到了17世纪,“景观”作为绘画术语从荷兰语中再次引入到英语中,意为“描绘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区别于肖像、海景等”。

到了18世纪,因为“景观”和绘画、农业、牧副业等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景观”又与“园艺”联系在一起。

19世纪后,从事地质和地理研究的学者用“景观”一词来代表“一大片土地”。

如今,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景观的含义在当今西方世界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也对“景观”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和实践。

二、景观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

(一)普遍视觉美学层面景观在普遍视觉美学层面上泛指视觉上的审美对象。

如人们日常描述的“森林景观”、“河流景观”、“公园景观”、“小区景观”、“城市景观”等,都含有该层面的含义。

但是,这里景观的含义一般不具有科学的意义。

(图1-1至图1-5)二、景观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二、景观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

(一)普遍视觉美学层面

(一)普遍视觉美学层面景观在普遍视觉美学层面上泛指视觉上的审美对象。

如人们日常描述的“森林景观”、“河流景观”、“公园景观”、“小区景观”、“城市景观”等,都含有该层面的含义。

但是,这里景观的含义一般不具有科学的意义。

(图1-1至图1-5)图1-1张家界森林公园景观唐贤巩摄图1-2婺源河流景观唐贤巩摄图1-3长沙烈士公园景观唐贤巩摄图1-4长沙亚华香舍花都小区景观唐贤巩摄

(二)地理学层面

(二)地理学层面辞海(1999年版)对“景观”这一地理学名词作了四个层面的注解:

(1)地理学的整体概念:

兼容自然与人文景观。

(图1-6、图1-7)图1-6婺源油菜花景观唐贤巩摄图1-7婺源庆源村落景观唐贤巩摄

(2)一般概念:

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3)特定区域概念:

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

(图1-8)(4)类型概念:

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

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等。

景观学中主要指特定区域的概念。

由此可见,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岩石、土壤、空气、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由外貌构成一个可以识别的实体。

按类型学的形态特征“标型”的原则,“景观”所涵盖的门类及其境域是十分广阔的,同时还可以是具体的。

广阔的如城市景观,具体的如某滨江风光带景观或某街道景观。

图1-8云南红土地景观唐贤巩摄(三)景观生态学层面(三)景观生态学层面RForman(1990)在研究农业景观时发现,景观中的某些特征以相似的形式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由农田、树篱、林地、公路、场院等有生命与无生命成分构成的生态系统重复出现。

(图1-9)

(2)各生态系统间存在能量与物质的流动,即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3)整个农业景观大致处于相同的地貌单元以及受同一气候的影响。

(4)各生态系统受到相似的自然与人为的干扰。

根据这四个特征,RForman将景观定义为“由同一组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一处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相互关联、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自然界的景观究其成因、结构和功能等各不相同,但是就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来说是一致的,我们称之为景观要素。

比如,我们将森林、农田、草原、道路的异质性地域称之为景观,而将它们每一类称为景观要素。

如果我们将整片森林视为一处景观,那么每一种森林类型都可视为景观要素。

因此,景观也可以看成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概念是从直观的视觉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拍摄的风景照片或绘制的风景画都反映了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特点。

同质性往往构不成图画,因此,在很多风景画中,都既有山体、森林,又有草原、河流、村庄等。

图1-9婺源油菜地景观唐贤巩摄

(2)各生态系统间存在能量与物质的流动,即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3)整个农业景观大致处于相同的地貌单元以及受同一气候的影响。

(4)各生态系统受到相似的自然与人为的干扰。

根据这四个特征,RForman将景观定义为“由同一组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一处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相互关联、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自然界的景观究其成因、结构和功能等各不相同,但是就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来说是一致的,我们称之为景观要素。

比如,我们将森林、农田、草原、道路的异质性地域称之为景观,而将它们每一类称为景观要素。

如果我们将整片森林视为一处景观,那么每一种森林类型都可视为景观要素。

因此,景观也可以看成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概念是从直观的视觉美学观,(四)通用的、科学的层面(四)通用的、科学的层面从上述的两个层面可以看出,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中对景观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所不同的是,地理学强调景观是属于地表一部分的自然综合体,而景观生态学中着重强调景观是由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目前,对“景观”概念的应用较为混乱,多数人没有严格地按某一个特定的概念来使用,而是综合了多种观点。

从综合的角度看,景观是指在大地及地表的空间物质要素与人类活动形成的可识别和被感知的系统复合体。

景观应具有以下特点:

(1)景观是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是人类视觉审美过程的符号对象。

(2)景观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等空间物质要素构成,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下形成的系统综合体,它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要素。

(3)景观是人类从地表上可以识别的多个生态系统组合的复合体。

(4)构成景观的景观要素是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其空间布局表现出景观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第二节景观设计认知景观设计认知中国自公元前11世纪从事传统造园活动到当今风景园林实践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如今国内众多的高校都设立了相应的学科体系,为社会培育了大量的风景园林专业人员。

西方国家在过去的150年里从最初的公园规划到如今的LA实践,已完成了较为完整的LA学科体系与行业体系(IFLA、ASLA等)。

近20年来,随着中西方学术、文化、信息、技术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悄然涌现了一批高举“景观学”和“景观设计学”大旗的优秀学者,在国内知名高校创建了相应的学科体系。

物质的运动和发展始终会经历漫长的过程,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造成一些观念和称谓的暂时冲突。

本着对客观事物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认为普遍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也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所以很有必要来了解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传统造园与风景园林一、中国传统造园与风景园林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时期中国出现了灵囿、灵台和灵沼等单一园林形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开创了大型挖湖堆山的记录。

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大建苑囿,开创了封建社会摹仿自然山水并结合理想仙境模式“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东汉时期仿造海中神山的造园思想更加广泛而世俗化。

至此,中国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已经具备,这也标志着我国园林进入自然写意山水造园的生成时期。

公元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转折期。

当时社会的战乱、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山水文人的参与造园,推动了诗情画意的文人园林、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社会稳定,国富民强,儒家意识形态至上,佛、道盛行,园林的发展相应进入全盛时期。

唐都城长安还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性质的大型园林曲江。

宋代时期受宋词和宋画的影响,造园风气更盛。

金代筑园亦频繁,元代受经济所迫稍停滞。

明代农业、手工业长足发展,造园之风复兴,江南一带随着诸多园林佳作的告成造就了一批专业造园家,其中计成还著有园冶专著,大大丰富了造园理论。

清初,以康熙、乾隆两个时期造园为盛,至此中国造园达到历史上兴旺发达的成熟期。

清中、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悠久的传统造园风格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造园盛气受挫,此时期为中国园林的成熟后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园林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大百科全书上记载了汪菊渊先生当时对“园林”的注释: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为进一步筑山、盛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而在开发建设的方式上汪菊渊认为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自然风景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园林的概念以及园林学的范畴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汪菊渊先生生前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园林学”的注解是:

“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他还强调“园林”的主要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供人休息;美化环境;改善生态。

我国园林学当前的研究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已经包括了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大地景观研究的任务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来看待,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审美效益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规划。

二、国际二、国际LA(LandscapeArchitecture)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主席佩里霍华德在2007年第一期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写道:

根据西方的观点,1890年以前的LA是一种大范围的,LA这个词是1828年提出的,并在1868年作为专业术语开始引用。

在19世纪造园家是施工者,景观设计师只是设计者。

该协会1910年对LA作了如下完整的解说:

“LA主要是一种艺术,因为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更大郊野范围内的自然景色的美;但它涉及城市居民的舒适、方便和健康的改善。

市民由于很少接近到乡村景色迫切需要借助风景艺术创作的自然充分得到美的、恬静的景色和天籁,以便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使身心恢复平静。

”到了20世纪50年代,该协会的章程将LA定义为安排土地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娱乐为目标。

1975年协会章程规定景观设计学是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和科学知识来安排自然与人工元素,并考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反过来环境将创造有利于人们的结合。

1983年的协会宪章规定,LA是一个通过艺术和科学手段来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自然与人工的专业。

从业者学习以科学理念来进行对自然的安排,并考虑对自然的保护建设及对人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LA的内容既涵盖了景观的保护、发展和促进,调研的适当使用、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成本计算等,还有景观可持续的调研等工作。

20世纪90年代协会申明,LA的内容是灵活的设计,使我们的文化和自然的环境相融合。

协会的事业是构建城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平衡。

在这样的自然之中,人们能保持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可持续计划。

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关于这个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佩里霍华德进一步解释是:

在科学家和其他相关学科专家的精诚合作帮助之下,解决好土地和水的问题,LA的一切力量主要集中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