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1213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成都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帮助乡村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累经验、开阔视野,促进乡村干部整体素质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6月26日-30日,按照县上安排,由我带领全县第二期乡村干部培训班的53名同志,赴XX市XX区、XX县、XX区、XX市、XX县等地学习考察了XX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每到一处培训班学员都认真听取了各地的发展经验介绍,详细考察了解了他们统筹城乡发展情况,仔细学习了他们的成功做法。

(一)XX县安德镇安龙村:

XX县安德镇安龙村辖18个村民小组1125户3399人,在201X年安龙村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全村规划建设了10个聚居组团1

3.8万平方米的农村新型社区,参与农户803户,2739人,参与率达9

5.6%,人均综合用地68平方米,建房面积48平方米。

在整个新村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规划、市场化运作、民主化推进、社区化管理,在整体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原有林盘生态景观的“田、水、林、路”等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现了“聚散有度、隐露相间、通透连贯、曲径通幽”的川西林盘韵味。

为了让村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新村示范点内道路、给排水、天然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委会、活动中心、幼儿园、民俗展览馆、村史展览馆、便民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建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同时,充分结合村落的原有产业形态,依托现有生态优势,突出产业和新村建设的有效融合,引导和支持村民利用新建川西林盘发展“三小经济”(小旅馆、小餐馆、小茶馆),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二)XX区大面镇龙华村:

XX区大面镇龙华村在贯彻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中,率先探索建立了四川省首家农民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自愿以家庭为单位,自觉将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股本入社,村集体以非耕地和集体资产入股,创造性地推进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农地集中经营。

在土地流转整理过程中,采取“耕地向保护区集中、宅基地向发展区归并、农民居住区向空中扩展”的方式,一方面在集中的耕地上引进高附加值项目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把整理出的宅基地、非耕地集中置换到经济价值高的公路沿线修建“兴业园”,促使土地资本扩大增值,引进吸纳劳动力强的产业落户解决农民就近工作问题;一方面同时修建中高档住宅小区给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农民变市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通过“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以流转农民宅基地“腾笼兴农”为切入点,成功探索出“钱从土地中来,人到产业中去”的办法,实现农民充分安居、充分就业、充分保障,走出了一条农民变市民、农村变新城、农业变工商业,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发展新路。

(三)XX市桤泉镇群安村:

桤泉镇群安村余花龙门子新村在建设中坚持“打造原生态川西历史文化院落”的规划理念,运用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36年)的余花龙门子资源禀赋,以创建文化村落为抓手,不毁林、不挖树、不大规模拆房,实施林盘群保护性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传承宏扬川西农耕文化为核心,还原提升西蜀民居风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投入300多万元打造川西历史文化村落。

二是通过采取农户房屋租赁、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产权资源,引进社会资金发展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饮,引进建成万春百年老卤等。

三是利用崇州举办的红提(有机蔬菜瓜果)采摘节,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集赏荷花、采红提、游康道、品特色餐饮、听余家故事、住农家客栈等吃、住、玩为一体的川西历史文化旅游村落,实现了产业规模发展、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改善,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新村。

(四)XX市隆兴镇黎坝村:

XX市立足自身实际,围绕解决“种什么样的田”、“谁来种田”和“怎样种田”的问题,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探索实践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粮食规模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了粮食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XX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由隆兴镇黎坝村15组30户农民以10

1.27亩土地承包地经营权工商登记注册成立,目前,入社面积已达506亩,入社农户157户。

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

理事会代表社员负责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如何种”,交由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生产成本由社员按照入股面积筹集,若社员没有能力或不愿筹集,则开展社员内部资金互助,政府给予社员互助资金贴息扶持。

合作社收支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

经合作社社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共同协商,采取除本10:

20:

70(10%作为公积金、20%作为职业经理人佣金、70%作为社员土地入股分红)的比例按股权分红。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以土地经营权作抵押进行商业贷款,用于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离地不失权、土地变资本。

通过合作社集体经营社员土地效益比周边未入社土地增加550元左右,农民入社后安心外出务工或在合作社打工,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五)XX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

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XX区“三圣花乡”,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按照“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主题景点,又称“五朵金花”,成为了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如今,五朵金花以花为媒,以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竞相开放。

花乡农居成为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风景区;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绘画艺术创作、音乐开发及相关产业为一体的艺术村。

在三圣花乡尽赏乡村四季鲜花,看农村风貌,品农家特色餐饮,购乡村特色商品,体验乡村民俗风情,已成为市民独特的体验休闲方式。

二、经验与做法

XX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验区和先行区,从2003年开始,经过10年的创新实践,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进城乡统筹管理体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

通过学习考察,成都地区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发展理念新。

成都地区之所以统筹城乡做得好,农业农村发展得快,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思想观念超前,发展意识强烈,有敢想敢试敢闯的劲头。

在被确定为全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区域一开始,成都就牢固树立五种意识(规划意识、环保意识、市场配置资源意识、集约利用土地意识、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六个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从制度上建立起新型城乡关系。

一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树立城乡一盘棋和“全域成都”的理念,按照城乡规划编制、管理、监督工作满覆盖的要求,把城乡产业布局、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整体考虑,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规划缺失、低水平盲目建设的问题。

二是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围绕“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对各地产业发展重新定位和布局,实行“一区一主业、一村一品牌”,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发展,为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三化联动”的良性循环。

安德镇在充分挖掘XX县豆瓣的历史文化,兴建了川菜产业园,川菜体验馆,走出了“以工促农、以旅助农、以贸带农”的新路子,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升值,农民务工经商,城乡统筹推进。

三圣花乡,以花为媒,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模式,打造了“五朵金花”,成为了全国重要的花卉产业交易基地、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家乐发源地,实现了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商贸流通的完美结合。

三是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龙华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成立了四川省首家农民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将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股本入社,村集体以非耕地和集体资产入股,盘活了资源,探索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地由谁来种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了资源变资本,壮大了集体经济,捞取了新村建设的“第一桶金”,这种做法被各界形象的誉为“龙华实践”。

唐昌镇战旗村引进四川大行集团公司,投资打造了乡村旅游项目-----“第五季·妈妈农庄”,引入市场竞争,着力创建集新农村观光旅游、浪漫创意婚礼、农家田园休闲、香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观光休闲田园村,使广大农民在开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得到实惠。

四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为有效解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脱节的问题,成都从加快县城、区域中心镇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入手,统筹规划并大力推进了城乡交通、公用设施、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近了城乡空间距离、实现了基础设施共享,为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动发展创造了条件。

安龙村作为XX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示范点,在新村建设中实施了“水电路气网”五位一体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了活动中心、民俗展览馆、幼儿园、坝坝宴场、公交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了“十分钟生活圈”,让农民享受到了市民待遇。

五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按照“公益性服务政府承担、福利性服务适度补贴、经营性服务推向市场”的思路,建立了涵盖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劳动力市场,完善了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信息网络“校校通”工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局面。

同时为了确保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运行,XX市采取市县按比例分担的原则,为每个村和社区补助40万元公共服务运行费用,解决了“重建轻管”的问题。

六是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

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将原有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实施城乡分割管理的部门进行和合并和职能调整,实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将社会服务中心延伸到乡镇、村(社区)。

实行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加快了农民向城镇转移,推动城市文明和社会管理向农村辐射,加快新型农民文明养成,促进了农村向新型社区管理方式转变。

龙华社区在创造充分物质条件的同时,着眼于以构建“和谐、活力、文明”社区为目标,成立新市民教育办公室,从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生活习惯转变等方面创新教育形式,着力提高新市民现代文明素质,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向城市融入。

二是推进方法活。

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大胆解放思想,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积极探索试行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多种方式,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实现了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一是着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区位寻优”和“一区一片”的原则,将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汽车、生物制药、冶金建材、服装家具等产业集群。

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施“产业飞地”,破解土地制约,实现区域对口合作,联办工业集中发展区。

采取资源换取资金、引入企业筹资等办法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成功实现了“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资金”的目标,有力推进了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XX区与XX县充分发挥资金资源优势,开展互补合作,引进置信集团,成立了青蒲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以包装印务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寿安新城,经过3年发展,寿安新城建成了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

二是着力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

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离土离乡、举家向城镇迁移,进入城镇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农民,可依据宅基地及房屋置换城镇住房,置换面积人均35平方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匹配一定面积商业用房。

自愿放弃原宅基地自行到城镇购房入户的,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土地被正式征用时,再按征地补偿政策给予补差。

自愿并永久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还可申请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优惠政策。

通过“两放弃、一退出”(放弃宅基地使用权、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集体经济组织)政策,一些具备条件、愿意到城镇入户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对于没有条件,不愿意向城镇转移的,引导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

采取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办法,以村为单位统一整理,成片实施开发。

目前,建成农民新型社区近60个。

XX区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利用土地置换的社会资本修建高档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引导农民向城镇居住,建成了有10万农民集中居住的农村新型社区,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实现了农民下山,旅游上山。

三是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施农村土地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规模经营。

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区县设立分所,镇村设立信息点,形成了农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平台。

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载体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组织挂牌出让,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

目前,成都已与全国50多家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了固定的业务关系;制定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开发,建立生产基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

一系列有益探索,极大地激发土地规模经营积极性。

XX市围绕“种什么样的田、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探索实践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为支撑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了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转变了发展方式,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同时,成都的每个县市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又都能结合实际,有所创新,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

XX区积极探索种植能手离土离地发展新路子,设立异地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局,组织和鼓励有种植技术的产业带头人到外省市去发展异地农业种植,并给与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断壮大了农民产业发展的“腰包”。

XX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打破了土地流转租赁模式,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实施农业四大服务体系解决“如何种、谁来种”的问题,实现了农民离地不失地。

三是融资渠道宽。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XX市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他们把市场配置资源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尤其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产业开发上,充分运用国家土地、税收等政策,将农村土地开发与现代农业、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统筹推进,破解了农村发展的各类难题。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而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形成了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组建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物流投资公司,成立5家村镇银行和12家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渠道多元、机制健全”的投融资力量;二是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流转,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新居工程等抵押融资进行担保,增强了农业、农户抗风险能力和银行参与意愿,逐步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三是创新城市支持农村机制,每年把城市土地较大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农村;发挥政府投入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建设。

龙华村在农民就业保障上利用修建的“兴业园”,给予入股农户一定面积虚拟铺面(有房屋产权但不不指定具体位置),兴业园整体出租,农户分红,凝聚了合作社发展产业的资本。

同时,将农户的宅基地复耕后,对节余土地进行了拍卖、储备,引进了五粮液圣山制衣厂,实现了钱从土地中来,人到产业中去。

桤泉镇群安村通过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原址提升西蜀民居风格,采取农户房屋租赁、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产权资源,引进社会资金发展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饮,打造川西历史文化村落,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了产业规模发展、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改善、群众安居乐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新村。

 

附送:

赴成都市“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考察报告

赴成都市“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考察报告

围绕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问题,XX市从20**年开始,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基础上,探索实践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开创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20**年4月23日人民日报以“明天他们经营农业”为题,对XX市农业经理人培养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学习成都先进经验,市农业局组织XX区、XX区、XX市、XX县、XX县农业局长、农经站长、市农业局办公室、合经科、市农经站、市农业科教中心负责人,于3月27日到成都XX市、XX区考察学习。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的主要经验

(一)构建“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XX市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开展农业合作化经营。

以农民自愿为前提,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政府搭建平台,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折股入社,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201X年5月,XX市在隆兴镇黎坝村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

试点的成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如雨后春笋,目前,XX市全市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10个。

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经营。

个人自愿申请、理事会、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表决,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决定“种什么”、“谁来种”,理事会代表合作社同农业职业经理人签订产量指标、生产费用、奖赔合同,实行超奖减赔。

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如何种”,提出具体生产实施意见、生产成本预算、产量指标等,交由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收支和分配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的监督。

土地股份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方式灵活多样,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入社社员共同协商决定,通常采取除去生产成本经营纯收入1:

2:

7比例分配(纯收入的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纯收入的20%用于职业经理人的佣金,纯收入的70%用于社员土地入股分红);再辅以超产分成以及租金保底二次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

健全四大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一是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XX市依托“一校两院”(川农大、省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组建了农业专家大院,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研发和中试转化。

建立农业专家团队、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载体,搭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平台。

二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整合公益性和社会化服务资源,依托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联合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以片区建立“农业服务超市”,搭建了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劳务、全程农业机械化、农资配送、专业育秧(苗)、病虫统治、田间运输、粮食代烘代贮、粮食银行等“一站式”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制定农技服务计划,对农业服务超市提供的服务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质量监督;“农业服务超市”制订经营性服务“菜单”,明码标价,“点菜”服务。

三是新型农业品牌服务体系。

政府成立农业品牌管理委员会,从事农业品牌打造规划策划、包装推介、政策扶持、指导监管。

品牌企业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建立“品牌企业+农业基地”的连接机制,目前已培育“仟佰上善”、“文井源”等特色鲜明、信誉良好的农业品牌。

农业品牌的引领带动“三品一标”认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四是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与成都农商银行、村镇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

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资金互助,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合作社发展,政府给予社员互助资金贴息扶持。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保率达100%,有效化解自然灾害等风险。

(二)创新培育机制,建设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

XX市政府搭建了四个平台,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一是搭建培养平台。

创新建立了职业农民“双培训”机制,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自愿报名、、选拔、遴选,组建市级培训教师团队进行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对职业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示范培训。

二是搭建管理平台。

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对符合评定条件的颁发《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对获得资格证书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全部纳入人才库管理,实行农业职业经理人考核机制、准入及退出制度,动态管理。

根据市场需求,运用市场机制采取优先、公开竞聘等方式,推动农业职业经理人有序交流。

三是搭建发展平台。

积极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多渠道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创业和发展的平台。

四是搭建扶持平台。

从产业、科技、社保、金融等方面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给予扶持,例如,给予不同等级农业职业经理人20-40万元信誉贷款和贴息补贴;享受水稻规模种植补贴、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优先村级农技推广员等。

(三)探索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XX区在福洪乡建立成都明湖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由成都明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模流转土地340

4.9亩。

政府牵线搭台,由土地流转业主把生产、销售环节的工作托管给农业专业技术公司,签订了1700亩果树托管协议,并带动周边农户按照“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则,签订了1300余亩果树托管合同。

托管公司从托管第三年挂果开始至第五年(及五年以后)分别交付企业230斤、300斤和350斤亩杏果,剩余的杏果由托管公司自行销售并享受全部收益。

对农户托管的,托管公司给予农户200斤优质杏亩作保底费,其余杏果收入按照农户和公司3:

7的比例进行分红,增加了企业、托管公司、农户三方收入。

托管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托管公司无需支付巨额的土地流转费,靠技术、品质、规模和市场开拓盈利,而规模流转土地企业和农户解决了生产经营技术、劳力和效益难题,大大降低了大面积土地流转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农户和托管公司实现双赢。

农民在托管后,不仅可以获得每亩200斤果价值约2000元保底收益,而且还可通过与托管公司3:

7的比例收获约2400元的分红收益,每亩实现增收3000元左右。

(四)加大政策扶持,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XX市委主要领导提出:

不仅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还要用抓工业的干劲抓农业,农业是XX市的生态底本、是XX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对农业再大再多投入都不为过。

XX市委、市政府和XX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和扶持1+4”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和鼓励粮食生产。

在国家统一的种粮补贴以外,对水稻、小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