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7.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7.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7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试题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別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故乡的记忆已时隔多年,那些渐渐隐去的足迹,风雨漂泊的沧桑,已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剩下的怕只是一鳞半爪(zhuǎ)。
B.金融监管转型与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独立的监管框(kuàng)架。
从国际经验看,独立性是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精髓(suǐ)”,任何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设计都需要确保金融监管的独立性。
C.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不能守株待兔、故步自封,不能急躁(zào),要在市场环境下、竞争中求发展。
D.越江盾构始发以来,遇到世界性地质难题——地层“上软下硬”的“粘糕层”,并夹(jiá)杂遇水大幅膨胀的泥岩,掘进异常艰难,截止目前,已更换刀具近3000把,高峰期,平均两天就要换掉整盘刀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简单地生活,不是如佛家般脱离红尘,置身世外;[甲]也不是如庄子般主张“绝圣弃智,擢乱六律”,而是以一种澹然的心境宽待生活,在“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悠然襟怀中,体会“天凉好个秋”的情怀。
简单地生活,也不是凡事无争,敷衍生活,而是心平气和地从事你的工作与生活。
独处斗室时,你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在书林翰海中徜徉忘神;挚友相聚时,你舌粲莲花触处逢春坦荡磊落,在亲情与友情中怡然自乐;就是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你也能因妻子动情的娇嗔而如沐春风,因孩子可爱的迓语而快慰不禁。
[乙]甚至最单调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你也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去赞美:
“呀,简单的劳动正在丰富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丙]总之,在纷繁世界中抛去苛求,简单地生活能帮助你重新找到迷失了的自我,恢复为利欲蒙蔽的本性,使你多一份诗意、多一份潇洒、多一份平和、多一份自我欣赏与肯定!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澹然B.徜徉C.怡然自乐D.如沐春风
3.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原创】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原创】
A、北京将加大“净网”力度,推进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总编辑内容负责制”,对严重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强网上境外引进节目的管理。
B、夏季高温津贴发放的条件,取决于工作场所是否为露天或室内温度是否降低到33℃以下,而与当月的气温高低没有关系。
C、据了解,该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瞬间产生的上万度高温,将有机污染物快速裂解为无害化的小分子,将无机污染物固化在玻璃体中,最终得到的玻璃体可作为路基、建材等使用。
D、改革开放的40年,中广核从无到有再到强,从当“学生”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引进、吸收、消化到再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描绘出了我国核电强势逆袭的强国梦。
5.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字数在30个字以内。
(3分)【原创】
近日,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而红遍全国的“章丘铁锅”成为热搜的“神器”,天猫平台上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6000倍。
记者采访到纪录片中所涉及的章丘铁锅“臻三环”“同盛永”传承人之一刘紫木,他告诉记者,由于他们的手工铁锅产量每年只有几千口,无法满足瞬时出现的数十万口铁锅订单。
手工的东西不可能走量,为了维护品牌的纯真性,目前已暂时下架了电商平台的铁锅商品并关闭网店。
同时他们发布声明呼吁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要一哄而上,等热度过去后再慢慢购买,不要让传统技艺染上过多的金钱味道。
章丘铁锅的走红,体现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技艺背后的匠心精神的认同与追捧。
刘紫木呼吁人们能以更为冷静的心态对待传统手工艺品,也能让匠人师傅更专注地做好手工铁锅,让消费者能买到真正的章丘铁锅,这样传统手工艺才会越走越远。
6.按要求在下面的句子后面补写一段话。
【原创】
透过窗户,远远地望着高山,我为一棵树而感动。
要求:
①语言要生动形象、丰富细腻。
②使用两种修辞。
③字数不少于90字。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当下的文学批评比较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日大。
与此同时,亦呈现出诸多不足,批评者及其论著反成为“批评的对象”。
究其缘由,实为复杂,而其中,模糊并遮蔽了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并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的,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
文学批评以文学创作为对象,而二者均根基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如文学作品丰盈的想象与情感,文学批评充溢的理解与见识,无不带有写作者的心理偏好与价值取向。
特别是文学批评,稍有不慎,便会卷入各种主观“偏见”的漩涡。
文学批评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文学作品深入细致的解读——这本是常识,如今却常沦为“笑谈”。
不在少数的批评者没有耐心细致地阅读文本,更遑论深入地研读,有些人甚至未能完整地通读,便对作品分析指点,高谈阔论。
其阅读的“偏狭”极易导致其批评流于空泛及至虚幻,甚至变成虚言相因的伪学术。
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独特发现和个性书写。
每个作家对世界的发现,必然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以及随之而生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而在具体表现时,又自然会融入作家的丰富想象与主观偏好,加之各种表达形式与表现技巧的融会运用,因而其作品必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艺术样貌,并给批评者带来了多种解读与阐释的可能性。
解读一部部富于丰厚内涵的文学作品,批评者需深入文本内部,更需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从而结构成一个合格批评者完备的审美能力。
而高强的审美能力的养成,需要批评者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修炼与提升,否则必然会造成解读的肤浅与批评的偏颇。
好的批评者的确对作品有自己的特异理解和特别判断,但这种理解和判断不应流于“一己之见”,更不应流于无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断和硬性阐释。
常见一些批评者,会将个人的既有情绪,带入对对象的解读和阐释中:
因不喜欢一个作家,进而不喜欢其作品;因袭对作家固有的印象,而评论其全新的作品;因个人的情感因素,而脱离作品进行极端自我的评价等等。
(节选自2016年12月《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原创】
A.当下的文学批评虽比较繁荣,但也呈现出诸多不足,批评者及其论著反成为“批评的对象”的原因是批评者的“偏见”,这一偏见模糊并遮蔽了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并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
B.文学作品是批评家基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独特发现和个性书写,并且融入了他的审美体验、心灵感受、丰富想象、表现技巧与表现技巧。
C.因为作家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艺术样貌,所以给批评者带来了多种解读与阐释的可能性。
D.批评者根据自己特异理解和特别判断,会是使文学批评出现的“偏见”,这常见于一些批评者会将个人的既有情绪、固有的印象个人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作品。
8.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原创】
A.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
B.文学批评中的“偏见”
C.批评者与文学批评
D.主观偏见的形成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形成批评者“偏见”的原因。
(4分)【原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送行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
李白的船刚要起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
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
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
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
“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地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
这叫做周到。
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
死人出殡,都讲究要多少亲人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
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途中的寂寞。
这种情形,中外皆然。
MaxBeerbohm《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遇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
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
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
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
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
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
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帖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
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
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
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
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
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
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的就跳上了车。
这时候车已在蠕动。
送行的人大部份都手里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罢!
”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一大堆礼物,我一个箭步窜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
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
“那些送行的都是谁?
你丢给我那一堆东西,到底是谁送的?
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
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
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
计开
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听,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听,小宝剑两把……”
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
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剎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10.文章第一段提到汪伦踏歌而来送别李白,有何用意?
(4分)【原创】
11.试分析第五段“送行”场景描写的作用。
(5分)。
【原创】
12.赏析划线句。
(5分)【原创】
13.梁实秋文章风格以幽默诙谐见称,他的幽默实则是一种讽刺。
他认为:
“讽刺的出发点是爱,不是恨。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种讽刺艺术的理解。
(6分)【原创】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一18題。
(20分)
臣事论
清·梅曾亮
天下之患,非事势之盘根错节之为患也,非法令不素具之为患也,非财不足之为患也。
居官者,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为大患。
今夫四民之中,士之贵于农工商贾也,较然明矣。
使农工商贾,皆汲汲有为士之心,则方其为农也,田莱必不能辟;其为工也,艺事必不能精;其为商贾也,有无必不能迁。
然天下之民,有自乐其农工商贾之业,而以士为畏途者。
彼士也,有考试场屋之苦,有文字声病之学①;违其程度,则又有褫夺扑责之刑以随其后。
凡士之所深忧以为大辱者,民皆脱然而无患。
彼民者,度其身而苦其事,有万不可以尝试者。
故甘心绝意,乐其业而不迁。
今之为仕者则不然,无愚知贤不肖也,而皆有为公卿大夫之心。
夫吏之迁除,或以年计,或以十数年计,非可朝拜官而久迁擢也。
然其身縻于此,而其心去此职而上者,不可以层累计。
人有仕宦十年而不迁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友为之减色。
忘分苟得,相师成风。
夫爵禄者,廉耻之药石也,善用之则起,不善用之则废;廉耻者,聪明之堤防也,固其防则盈,而溃其防则竭。
聪明竭矣,虽勉强为作,施令布政,与吾民相酬对者,特具文焉而已。
故曰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谓大患。
虽然,是患也,不成于贱而成于贵;不成于贵贱之悬殊,而成于治贵贱之不公。
大臣者,将帅也;属吏者,士卒也。
大军之沮败,非为将者之独奔,而法之加,必自将者始。
今夫大吏,其日造请问起居者,属吏也;供刍薪米炭者,属吏也;加声色颐指者,属吏也;听参核迁调者,又属吏也。
有罪,则曰:
是属吏所承办也,承审也,大臣者不知。
同有罪,则曰:
是大臣也,不可与小臣同科。
科其罪矣,而或降级,或罚俸,不旋踵而复其故。
其罪同,而位卑者,则一蹶不可复振。
用法如此,故贱者之不能心服也。
心不服而隐忍以为之,此其身有不能安,而其职有不能进者矣。
则宜其以位为寄,而汲汲然去之也。
悲夫!
自三代而下,士之畏富贵而不居者,何少也!
使士也无考核场屋之苦,文字声病之学,禠夺扑责之刑,而又无农工商贾之瘁,以获高位之名,则天下有一不为士者,其心必不服,人主尚安得四民而用之哉?
且夫人弃贱就贵之心,如水之就下,如丸之走阪,虽贲、育②之勇,不能抑之。
政之失也则专其利于所贵而专其害于所贱夫避贱而趋贵罪之可也然使卑贱之忧患甚于富贵人孰不避忧而趋乐是人臣之利非国家之利也。
然有公忠体国之大臣,则亦不利乎此矣。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文字声病之学:
指文字声律之学。
②贲、育:
指战国时代的勇士孟贲和夏育,秦国人。
后泛称勇士为贲、育。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而以其位为寄寄:
暂居之所。
B.民皆脱然而无患脱然:
轻快的样子。
C.然其身縻于此縻:
束缚
D.用法如此用:
使用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原创】
A.士之贵于农工商贾也于其身也
B.而亲友为之减色为之奈何?
C.不旋踵而复其故渔父见而问之曰
D.何少也何厌之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这是一篇关于封建吏治的文章,作者对为官之人不尽职守而求升迁的现象进行抨击,触及了封建官制之弊的实质,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立的思考。
B.作者认为在农工商士四民中,以士地位最高,而士却有士的辛苦和忧虑,而老百姓却可以乐于所业,无畔位之心,这是很多老百姓不去尝试做个读书人的原因。
C.作者提出患不在下而在上,掌权者常推卸罪过于下属,与下属同罪而不同科,所以祸患就形成了,这种祸患的形成就是高低贵贱的悬殊地位造成的。
D.作者深刻认识到吏治的腐败,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提倡事情的责任应该由位高者承担,而不是推卸责任给小官吏,他的这些议论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迄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原创】
政之失也则专其利于所贵而专其害于所贱夫避贱而趋贵罪之可也然使卑贱之忧患甚于富贵人孰不避忧而趋乐是人臣之利非国家之利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原创】
(1)忘分苟得,相师成风。
(4分)
(2)故曰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谓大患。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一20题。
(8分)
尾犯·寒夜
蒋捷①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①蒋捷:
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9.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主要的艺术特色,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
(2分)【原创】
20.前人评价此词的感情基调是“偶露愤激,尽归凄婉”,请你结合本诗举例分析。
(6分)【原创】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
(《大学》)
21、第二则材料所说的“絜矩之道”与《论语》中孔子“忠恕之道”中的观点相似,解释为。
(2分)【原创】
22、对于孔子“忠恕之道”中的“忠”字,很多人认为它是忠君之义,是在宣扬一种“忠君无违,曲己成人”的奴性道德,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4分)【原创】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原创】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司马迁《报任安书》)
(2)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3)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孔子《论语》)
(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孟浩然《宿建德江》)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原创】
有人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也有人说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考模拟卷语文卷答卷
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第3小题2分,其他每小题3分,共26分)
题号
1
2
3
4
7
8
14
15
16
答案
非选择题
5.(3分)
6.(6分)
9.(4分)
10.(4分)
11.(5分)
12.(5分)
13.(6分)
17.(3分)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政之失也则专其利于所贵而专其害于所贱夫避贱而趋贵罪之可也然使卑贱之忧患甚于富贵人孰不避忧而趋乐是人臣之利非国家之利也
18.
(1)(4分)
(2)(4分)
19.(2分)
20.(6分)
21.(2分)
22.(4分)
23.(6分)
()
()
()
24.作文(60分)
100
200
200
300
4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