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0604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

比和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探究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在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会化简比和求比值,并能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

(共9课时)

1、比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与复习………………………………2课时

4、综合应用…………………………………1课时

 

课时标题

1、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如老师手里拿的是长3分米、宽2分米的一面红旗,看谁最聪明,比较这面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怎样提出问题,并会用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提问题,解答后教师板书。

预设1:

比差关系:

用减法3-2=l(分米)

预设2:

比倍关系:

用除法3÷2=

2÷3=

从同学们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知,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比差关系)用减法,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倍关系)用除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

比)

师:

关于比,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预设:

比表示什么意义呢?

它怎么读,怎么写?

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完整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初步认识比及比的读、写方法。

(1)师:

3÷2是红旗的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长和宽比较)

师:

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板书:

长和宽的比是3:

2)

扶放启发:

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指3÷2),那么2÷3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说后师板书:

宽和长的比是2:

3)

小结:

从求红旗的长和宽的倍比关系知道:

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应注意的是:

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

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如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师:

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请同学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2)出示P50例1的内容。

(课件)

①找出表格中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

预设1:

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5÷4=5:

4=5/4,

预设2:

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倍?

4÷5=4:

5=4/5,

②指名回答出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可以写成5:

4或5/4,都读作:

5比4。

2.自学比各部分名称:

5:

4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板书:

如书上各部分的名称)介绍比的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练习巩固(完成P50“试一试”)

(1)认识比有先后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50“试一试”,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师:

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2)认识比有不同类型

思考:

5:

4和240:

5有什么不同?

  小结:

在5:

4中,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在240:

5中,240表示路程,5表示时间,240:

5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

(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

(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

(产生一个新的量:

速度)

  小结:

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4.求比值。

  思考:

5∶4表示什么?

4∶5表示什么?

小结: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

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1)求出P50“试一试”中各比的比值。

(2)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5:

16:

43/103.5:

7/4

A.怎样求3.5:

7/4的比值?

B.5:

1的比值是5/1吗?

比值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示?

5.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议一议:

(1)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为什么?

(2)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讨论后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见课件)

名称

各部分名称

意义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比的前项是5,后项是3,比值是()。

  

(2)比的后项是8,前项是4,比值是()。

  (3)比的前项是0,比值也是0,后项是()。

  (4)甜甜3分钟做60道口算题,做口算题的道数与时间的比是()

  2.拓展练习。

(1)“甲队在一场球赛中以12∶0的比分大胜乙队”请问“12∶0”是比吗?

(2)表示时间的8:

30是比吗?

(3)P51页课堂活动。

学生说出比的意义后提问:

看到这些比的信息,你有何想法?

(4)5/88/51

哪个可以看作是比?

为什么?

四、课堂作业:

P52:

练习十四:

第1题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

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收集生活中关于比的信息。

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

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当堂测试

板书

比的意义

姓名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m)

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分)

张丽

240

5

李兰

200

4

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5÷4=5/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5:

4=5÷4=5/4

····

····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例1分析:

教学比的意义,关注两点:

(1)比的意义,既关注同类量的比,也关

注不同类量的比。

(2)比的顺序,比是有顺序的,前后两项不能交换位置。

反思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一、复习准备

1.求比值。

  8∶4=48∶12=16∶8=

2.准备题。

(1)写出与下列分数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写的?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3÷4=()/4=()/40=()÷12=0.755/8=5:

()

 6:

7=()/7=()÷219/()=():

16

 3、猜想:

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猜想比会有这样的性质吗?

(根据猜想,教师板书)

4、揭示课题:

比是否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今天,我们就研究,验证。

二、学习新知

1.探索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例2)

(1)出示例2:

200/240=20/24=10/12=5/6

提问:

说这组分数的变化规律?

提问:

联系分数与比的关系,把分数改写成比的形式。

(2)展示同学的算式:

  200/240=20/24=10/12=5/6

  ↓↓↓↓

  200∶240=20∶24=10∶12=5∶6

观察 200∶240=20∶24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组讨论:

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组汇报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小结:

对,这个规律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

比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性质相似?

你能谈谈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吗?

提问:

看看刚才我们把200:

240化简成了5:

6,这个5:

6还可能化简吗?

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小结:

那我们就把像5:

6这种前项和后项互质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我们把一个比较复杂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过程叫做化简比。

提问;能在例2中找出你认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学习例3)

(1)出示例3:

化简下面各比。

①15∶12②1/4∶5/6

  

(2)师生共同观察,找出各组比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化简。

提示:

第①题:

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

  第②题:

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学生先探索。

三、巩固练习

1.51页“试一试”。

2.出示练习题:

化简下面各比。

 9:

543/4∶6/75.8∶2.9

3.教科书52页课堂活动第2题。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52页2、3题

五、拓展练习

1、车间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1.2倍,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男职工和全车间人数的比是(),女职工和全车间人数的比是()。

2、化简比:

30∶60∶120200∶150∶26

(三个数的连比,找三个数的公因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化简比?

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

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当堂测试

板书

比的基本性质

200/240=20/24=10/12=5/6

↓↓↓↓

200∶240=20∶24=10∶12=5∶6

例3:

化简下面各比

①15∶12②1/4∶5/6

反思

 

第3课时:

化简比、求比值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化简比和求比值。

2.通过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对比,感知它们之间的联系,灵活掌握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难点

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一、基本练习

1.选择条件,写出两个量的比。

(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6人。

(2)两地之间的路程是240千米,客车行了4小时,货车行了3小时。

2.判断:

1米:

175厘米=1:

175,对吗?

(1)提问:

为什么不对?

说明写同类量的比要注意什么?

(单位相同)

(2)化简下面各比。

4厘米:

5分米0.3吨:

30千克250立方分米:

1立方米

3.化简下面各比。

(53页4题)

(1)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2)说一说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4.求比值。

(53页4题)

(1)学生独立求比值在作业本上。

(2)讨论: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全班举例交流。

(4)小结:

求比值就是求“商”,可以用前项除以后项,直接得到一个商,如:

6:

10=6÷10=0.6,也可以把化简比的结果写成分数、小数、整数或带分数,如:

1/3:

1/6=2:

1=2,其结果是一个数。

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二、指导练习

化简下面各比和求比值。

54:

92/9:

3/80.36:

0.240.875:

7/8

三、独立练习

1.学生把53页5、6、7、8、9题独立做在书上。

2.重点指导6题:

两个比中,乙的份数是一样的,因此,甲:

丙=1:

2

四、扩展练习

教科书53页“思考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思考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

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当堂测试

板书

化简比和求比值练习

化简比:

用比的基本性质(单位要统一)

求比值: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反思

 

2、解决问题

第1课时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你怎样理解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2.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分配问题,那么,这些分配问题又是怎么样进行分配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分配问题.(板书:

分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提问:

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

⑴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提问:

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

(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

⑵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提问:

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

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

为什么?

  

(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全班交流展示方法。

预设1:

解:

设每份是X本,陈红就有3X本,赵青有2X本。

3X+2X=15陈红应分的本数:

3×3=9(本)

5X=15赵青应分的本数:

2×3=6(本)

X=3

预设2:

总份数:

3+2=5

陈红应分的本数:

15×3/5=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

15×2/5=6(本)

预设3:

3+2=5  15÷5=3(本)

   陈红应分的本数:

3×3=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

2×3=6(本) 

比较思路,提问:

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2.小结: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3.议一议:

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三、交流总结

1.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

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优化算法)

四、课堂作业

1.小组合作,解决第56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做57页练习十五第1、2、3、4、5、6题。

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

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当堂测试

板书

按比例分配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例1分析:

教学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方法。

(1)先求出两人拿出钱数的比是3:

2,

根据两人分得的数量之和等于15本,建立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去解答。

(2)先求两人所占的份数之和是5,那么就是把15本笔记本平均分成5份,陈红应份分的本数占笔记本总数的3/5,赵青应分的本数占笔记本总数的2/5,从而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去解决。

反思

第2时:

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在自己的内省过程中感悟到按比例分配这种方法的优势。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练习。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的只数比是3∶4,公鸡、母鸡各多少?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01年全世界大约有2000只丹顶鹤,我国有多少只?

其他国家有多少只?

(3)农业专业户计划在承包的28公顷地里种植水稻和玉米,种植的面积比是4∶1。

水稻种了多少公顷?

玉米种了多少公顷?

(口答)

  (学生回答反馈:

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

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二、揭示课题,学习新知

1.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2.出示例2(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

3:

6,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3)这个问题中你看出要分配的是什么?

按照什么来分?

3.尝试独立解题。

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

(1)这种混凝土要按照沙子、石子、水泥所需重量的比去分配,这三种材料的比你是在哪儿找到的?

(2)找到三种材料的连比后,为了方便计算,你应该先做什么?

(3)怎样计算沙子、石子、水泥各占混凝土的几分之几?

 (指导自主完成例2的解答过程。

议一议:

把总量按几个数连比进行分配的方法是怎样的?

(4)还可以怎样做?

三、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提问:

如果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

现有一堆总重为40吨的混凝土,经现场测量,水泥有20吨,沙子有12吨,石子有8吨。

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吗?

(引导发现:

12:

8:

20=3:

2:

5)

得出结论:

这堆混凝土不符合配比。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3∶2∶1。

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度?

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3.小结: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四、课堂活动

1.独立解决56页课堂活动第2题。

2、解决第57页课堂活动第3题。

五、回顾总结

想一想,今天的知识与昨天的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样找到几个量的比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7、8、9、10题

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

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当堂测试

板书

例2

解答过程

(略)

例2分析:

按比例分配解决配制混凝土的实际问题。

(1)根据所给的配料牌上反映的信息可以求出3种材料的质量比,再求出3种材料的质量各占总质量的几分之几,然后用乘法分别求出各需要的吨数。

(2)用方程解答。

(3)直接用180吨除以总份数,先求出每份的吨数,再分别求出各需要的吨数。

反思

 

第3课时:

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目标导学

一、情境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人合作来完成一件事,在事件中往往会产生费用,而费用的分摊是一个让人感觉很为难的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揭示课题)

课件呈现:

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提出问题:

他们如何分摊运费?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写出方法和理由。

2.全班交流汇报。

方法1:

按路程比例分摊。

把路程平均分成三份,甲行了一份付一份钱,乙行了两份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份路程应付三份钱。

  把钱一共分成:

1+2+3=6

  其中甲占90的16:

90×16=15(元);

  乙占90的26:

90×26=30(元);

  丙占90的36:

90×36=45(元)。

答:

甲应分摊15元的运费,乙应分摊30元的运费,丙应分摊45元的运费。

方法2:

按路程段数分摊。

  每一段的运费:

90×1/3=30(元)

  第一段的运费甲、乙、丙三人分摊:

30÷3=10(元),每人付10元。

  第二段运费由乙、丙两人分摊:

30÷2=15(元),每人付15元。

  第三段运费由丙一人付30元。

  所以三人分摊的运费是:

  甲:

10元

  乙:

10+15=25(元)

  丙:

10+15+30=55(元)

答:

甲应分摊10元的运费,乙应分摊25元的运费,丙应分摊55元的运费。

  对方案中存在的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提问:

如果你是甲,你会接受哪种方案?

为什么?

如果你是丙呢?

三、巩固应用

小强家房子出租给小李、小张、小王三个年青人,每月房租是630元,6月份,小李只住到10日就搬走了,小张只住到20日也搬家了,小李和小张离开时都留给小王210元交房租。

到月底小强的妈妈要去收房租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建议妈妈怎样收这三个年青人的房租比较合理?

由学生先提出方案,然后自己拟定方案解答。

  方法1:

  小李应付的房租:

630×16=105(元)

  小张应付的房租:

630×26=210(元)

  小王应付的房租:

630×36=315(元)

  方法2:

  630÷3=210

  小李:

210÷3=70(元)

  小张:

70+210÷2=175(元)

  小王:

70+210÷2+210=385(元)

  学生再思考: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样付租?

四、课外思考

1、练习十五第11题。

2、第58页思考题。

(提示:

根据男女人数的比是3:

4确定运动会的人数,那么参加运动会的人数必须能被总分数(3+4)整除,在160~170之间找到能被7整数的数,就是161或168人。

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

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当堂测试

板书

按比例分配

例3:

解法一:

解法二:

(略)

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