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0290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巩固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本单元教材努力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学校背景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基本含义的理解。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练习二十三”的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提供的问题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

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生动的实例,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设计

1、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常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演示某小学广播操比赛的场景。

最后定格在教材例l的情境图中。

2.交流信息。

提问:

你们从刚才的画面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从每排人数、排数等方面进行交流。

3.课件出示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

4.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人手,仔细观察,收据数学信息。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探索新知

1.收集整理信息。

提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呢?

(引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有用的信息: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根据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同桌交流意见。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

(l)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10×8=80(人)

10×8×3=240(人)

80×3=240(人)

(2)提问:

“10×8”求的是什么?

“80×3”又是求什么?

(“10×8”求的是一个方阵有多少人;“80×3”是求

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3)探讨问题的其他解法。

提问:

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如果学生思考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提示:

3个方

阵一共有多少行?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8×3=24(行)

8×3×10=240(人)

10×24-240(人)

(4)提问:

“8×3”求的是什么?

“10×24”又是求什么?

(“8×3”求的是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10×24”是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4.比较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两种解答的过程是按照两种不同思路来解决问题的,这两种思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议-}义,然后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活动必须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为前提,有效的交流合作必须以“会听、会说”为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收集整理出有用的信息。

(一共有8层,每层有5行,每行有6个鸡蛋。

(2)学生根据信息独立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交流、评价,订正。

解法一:

6×5=30(个)30×8=240(个)

解法二:

5×8=40(行)6×40=240(个)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

这三道题都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题可以先求一天跑的路程,再求一个星期(7天)跑的路程;也可以先求一个星期(7天)一共跑多少圈,再求一个星期(7天)跑的路程。

第3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少瓶,再求3层一共有多少瓶;也可以先求3层一共有多少箱,再求3层一共有多少瓶。

第4题可以先求一个来回游了多少米,再求3个来回游了多少米;也可以先求3个来回一共有几个25米,再求3个来回游了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

解决连乘问题的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中间问题。

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连乘应用题求的是总数,可以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份数就可以求出总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从而求出总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反思,从总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一只青蛙一天大约可以吃40只害虫。

照这样计算,5只青蛙一星期(7天)可以吃多少只害虫?

2.学校阅览室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有图书50册。

一共有图书多少册?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一)练习题

教学内容

教材101页练习二十三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以及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2.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以及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教材练习题投影图。

学生:

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收获?

(板书)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些用两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一)练习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交流,进一步明确解决两步计算乘法问题的解题思路。

为课堂练习做准备。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这道题是乘法和加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问题。

情境图中隐藏了一个条件:

一张方桌坐4人。

需要同学们从情境图中观察获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以及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投影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教师巡视,对解答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订正。

圆桌一共坐的人数:

3×7=21(人)

方桌一共坐的人数:

4×6=24(人)

总共人数:

21+24=45(人)

如果有学生出现下面的解题方法:

7+6=13(张),3x13—39(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不能把7和6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因为圆桌和方桌坐的人数不相同,因此不能把这两

种桌子的数量相加。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5—8题。

这四道题都是两步乘法计算的问题。

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5题:

先计算一本相册可以放多少张照片:

24×4—96(张),再计算两本相册可以放多少张照片:

96×2-192(张)。

也可以先计算两本相册一共有多少页:

24×2—48(页),再计算两本相册可以放多少张照片:

4×48—192(张)。

第6题:

这道题有两种解法是:

24×20×2=960(字)或20×2×24=960(字)。

第7题: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算一算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

订正后可以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合理利用废旧物品、正确处理废旧物品、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8题:

这道题“这座楼房有5个单元”这个条件隐藏在情境图中,需要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这道题需要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先让学生从图中了解信息,并分析这家五口人是怎样买票的: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买成人票,小朋友买儿童票,再分别求出买成人票和买儿童票各花多少钱,然后把两种票的钱合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应价值。

三、巩固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谈收获,教师进行小结:

解决问题时,我们先要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认真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每筐苹果20千克,每筐梨40千克,6筐苹果和3筐梨一共多少千克?

2.-头大象一天要吃300千克食物。

照这样计算,3头大象一周(7天)要吃多少千克食物?

3.在一次阅兵仪式上,共有8个方阵参加,每个方阵都有9行,每行10人。

参加阅兵仪式方阵的共有多少人?

4.三

(1)班有50名同学,如果每个同学每周节约6张纸,这个班的同学一个月(按4周算)可节约多少张纸?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常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回顾。

(1)20个同学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多少人?

(2)50千克大米,平均每天吃2千克,一共可以吃

多少天?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

(1)小题是把20平均分

成4份,求每份的数量;第

(2)小题是求50里面包含有

多少个2。

求平均分和包含几个几都要用除法计算。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起学生的记忆,为学

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课件演示。

(1)运动会的场景。

(2)60(6×10)人的方阵出场。

配音:

“下面出场的是由60名队员组成的团体操表演队,她们将为大家献上精心排练的扇子舞。

(3)队员们开始表演,最后画面定格为教材例2主题图。

2.学生回顾: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渐出示相关的文字信息,最终呈现以下完整的信息:

有60人参加扇子舞表演,平均分成2队,每队都围成5个小圈。

3.出示问题。

先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出示问题:

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交流讨论。

(1)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组织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阐述,板书本题的解答过程。

60÷2-30(人)

60÷2÷5=6(人)

30÷5=6(人)

提问:

“60÷2”是求什么?

“30÷5”又是求什么?

(3)如果学生出现“60÷5÷2”的解法,教师可以让

学生进行讨论,在辨析过程中了解这种解法的不合理

之处。

(4)如果学生出现“60÷(2×5)”的解法,教师可以

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解法的合理性。

6.回顾小结。

提问:

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要通过

几步计算?

为什么需要两步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

巩固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交流中着

重阐明算理,帮助学生明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读题、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指导,首先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并据此收集、分析相关的信息数据,从而确定第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

(2)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理”说清楚,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解决该问题的过程,阐明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选择这种解法等。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解题思路。

要求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呢?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掌握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解法一:

9600÷2÷4=1200(千克)

解法二:

9600÷4÷2=1200(千克)

解法三:

9600÷(2×4)=1200(千克)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后,抓住关键点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解决连除问题的应用题,也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它是连乘应用题的逆运算。

连除应用题已知的是总数,可以用总数除以先分的份数,再除以接着分的份数;也可以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从而求出每份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用最简单、最经济、概括性最强的术语对新知识加以组织,并使新知识融合于已有知识经验中,从而加以巩固。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东东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300页的故事书,他计划5天看完,每天看2小时。

东东计划每小时看多少页?

2.商场里有480盒牛奶,每8盒装一小箱,每6小箱装一大箱。

这些牛奶一共可以装多少大箱?

3.邮局要将1200本图书进行打包邮寄,一共包了5件,每件有8包。

平均每包有多少本图书?

4.张老师家有4口人,上周一共用电56度。

平均每人每天用电多少度?

5.岸边有两艘游船,现在有240名游客要到岛上去旅游,这两艘游船3次刚好能把岸上的游客都送到小岛上。

每艘船每次可以运送游客多少人?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二)练习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105页练习二十三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握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教材练习题投影图。

学生:

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提问: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按怎样的步骤进行?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导人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练习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1题。

这道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

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问题的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这道题是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

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即:

32÷8=4(元)4元<4元

5角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这道题是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

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的问题。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

“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

学生讨论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

4.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4~16题。

这三道题都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

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巩固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先要了解问题中的信息和数量,并分析信息、数量之间的关系。

再根据分析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解答,最后对解答的结果进行检验,这样我们才能顺利、正确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小结,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二)练习课

解决问题的步骤:

一、了解信息、数量。

二、分析信息、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运算的步骤。

四、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五、检验,写出答案。

作业设计:

1.三辆卡车5次运煤120吨,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煤多少吨?

2.在全民健身活动期间,学校有220名同学参加跳绳活动。

李老师将其中的40名男同学归为一组,余下的女同学平均分成6组。

女同学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3.“顺畅”牌钢笔每5支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每箱售价200元,“可可”牌钢笔每支售价5元2角。

哪种钢笔便宜些?

 

2、设计校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在自主调查、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养成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及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新校园。

教学难点: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一张校园平面图。

学生:

就自己熟悉的校园画出简易平面图,以调查的形式写出其他学校都有什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投影出示一幅校园平面图。

1.让学生观察平面图,说说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从图中有哪些建筑物、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建筑物占地面积的大小等方面去观察和收集信息。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板书课题:

设计校园。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践活动

1.收集信息。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到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的资料。

2.分析信息。

(1)讨论:

学校的这些设施是否能满足同学们平时上课、活动的需求,这些设施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外观是否美观。

(2)交流:

学校应添设什么设施。

(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和老师的日常需要来考虑增加什么设施,也可能与其他学校相比较。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绿化、操场、活动设施方面提出自己的设想。

(3)小结。

通过看刚才的校园设计,我们不难发现好的设计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要有学校的特色,能给人留下印象;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实用。

3.设计校园。

(1)总结新校园的设计方案。

如:

扩大学校操场;操场北边增添两张乒乓球台;足球场铺上草坪……

(2)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考察,看计划是否能够实行,如果不能实行则要进行调整。

(这里涉及数学知识与实际操作是否相符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的设施应放置在操场的哪个位置等。

(3)根据新规划画出新校园的平面图。

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各建筑物、设施在图上的方位(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注意各建筑物、设施在图上的大小,比例要适中;③先用铅笔画,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4.各小组展示设计的作品。

(1)小组交流,评选并推荐一幅较好的作品。

(2)全班交流。

(3)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校园设计图。

(5)将各自的设计图存人数学档案袋。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活动,完成了一幅精美的校园设计图。

在设计活动中我们经历了三个过程:

调查比较、讨论方案、设计校园。

完成设计图时要注意符合实际、设计合理。

【设计意图】借助课堂小结使学生清晰回忆所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设计校园

一、调查比较二、讨论方案

三、设计校园(符合实际,设计合理)学生作品展示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