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59979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docx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

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

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多有以下表现:

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

中医分型

(1)无移位型:

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

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

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

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中医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

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

伤后3~4周左右,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手法复位困难。

此时如需要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

骨复位。

晚期:

伤后4周以上。

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

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传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手法整复应根据骨折复位“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道理,要先使骨折断端充分分离,充分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

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

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的大小,适度灵活运用。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以夹板为主要固定材料,加之棉花、棉垫、绷带等辅助材料组成局部外固定力学系统,通过绷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棉压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复位效果。

固定体位要灵活掌握,以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利于功能恢复为原则。

稳定性骨折复位后骨折端不易再移位,应采用腕关节伸直位固定,有利于功能恢复。

对于移位骨折,整复后维持牵引,用4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

复位与固定方法一(可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法)

采用非麻醉下或血肿内麻醉下徒手整复。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以右侧为例):

患者取坐位,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固定患者躯干及患肢肘部,患肢前伸,前臂放中立位,术者左手反握患部近端,拇指按压骨折近端,右手虎口按压骨折远端桡侧,拇指压住骨折远端背侧,双手对抗徐徐拔伸后,虎口下压以纠正骨折端桡偏

移位,再在牵引下,右拇指推压骨折远端,左拇指推顶骨折近端,右手用劲使患肢腕关节屈曲,使背侧移位纠正,再以右手食指压位骨折近端,牵引下松开左手,徐徐使患肢旋后,进行固定。

(2)固定方法:

骨折复位满意后,腕部外敷金黄散伤膏(本院自制制剂),前臂衬桃花纸,然后在患肢掌、背、尺、桡侧放置杉树皮夹板,夹板近端达肘横纹下二指,桡侧块达第一掌指关节,尺、掌侧块平腕横纹。

夹板间均留有1cm间隙,用橡皮膏胶带螺旋粘贴固定夹板,外用中号绷带包扎固定。

使腕关节掌屈15度~30度,患肢屈肘90度,掌心朝上,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

3周内每周摄片、换绷,以观察骨位,防止骨折再次移位,固定6~7周。

杉树皮夹板制作与放置。

2、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以右侧为例):

患者取坐位,患肘伸直,前臂旋后,掌心向上。

术者一手握住患肢的拇指,另一手握住其余四指,助手握住患者肘部,行对抗牵引。

然后术者左手握住患肢前臂,右手食指顶住骨折近端,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尺侧按压,以纠正桡侧移位。

后术者双手食指顶住骨折近端,双拇指将桡骨远端大力向背侧按压,以纠正掌侧移位,注意术者在完成这一整复的过程中,其右手始终保持着牵拉的力量。

(2)固定方法:

骨折复位满意后,腕部外敷金黄散伤膏,前臂衬桃花纸,然后在患肢掌、背、尺、桡侧放置杉树皮夹板,夹板近端达肘横纹下二指,远端掌侧块达掌指关节,桡侧块达第一掌指关节,尺、背侧块平腕横纹,夹板间均留有1cm间隙。

手掌根部及手掌中放

置棉垫,用橡皮膏胶带螺旋粘贴固定夹板,外用绷带包扎固定。

使腕背伸15度~30度,患肢屈肘90度,掌心朝上,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3周内每周摄片,以观察骨位,防止骨折再次移位,固定4~6周。

3、半脱位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

背侧半脱位:

助手握住肘部,术者握住腕部拔伸牵引后,术者一手维持牵引,一手用掌部环握患者腕部近端,用拇指将远端骨折块及脱位部向掌侧推挤复位,牵引下徐徐将腕关节掌屈,使伸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片移位。

掌侧半脱位:

手法与背

侧脱位型相反。

(2)固定方法:

背侧半脱位:

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半脱位:

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时间均4~6周左右。

4、无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

无需手法复位,只需将前臂进行杉树皮夹板固定,患肢屈肘90度前臂旋后,掌心向上位固定。

夹板制作与固定同伸直型骨折,固定时间3~4周。

复位与固定方法二(可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法)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

牵抖复位法,此法适用于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端完整的青壮年患者。

在局部血肿内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患肢外展,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患肢前臂上段,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

远端背侧。

两手其余手指置于腕掌侧,扣紧大、小鱼际,先顺畸形拔伸牵引2~3分钟,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将前臂远段旋前,在维持牵引力情况下,顺桡骨纵轴方向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骨折即可复位。

一次复位成功率高,易达到解剖复位,能满意地恢复掌

倾角及尺偏角,对患者再损伤小。

(2)固定方法:

待骨折复位后,可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掌侧板、尺侧板平腕关节,背侧板、桡侧板超腕关节,结构独特。

腕关节于掌屈、尺偏位,前臂旋前中立位。

操作过程中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①可塑性小夹板的桡背侧板远端远端应超腕关节,掌尺侧板远端平腕关节。

②环扎绑带以骨折线为中心用四根绑带进行固定。

③固定后不影响掌指关节活动。

2、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

在局部血肿内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于伤侧,然后将患肢置于屈肘前臂旋前位,一助手紧握患肢肘臂,另一助手握持患手,对抗拔伸牵引2~3分钟,矫正骨折的嵌插或重叠移位。

然后,术者用两手拇指由掌侧将骨折远

端向背侧推挤,同时,用食、中、无名三指将骨折近端由背侧向掌侧按压,与此同时,嘱牵引手部的助手缓缓将腕关节背伸尺偏,骨折即可复位。

对粉碎性骨折在上述手法完成后,术者一手指同时捏住复位的断端,助手做背伸腕使粉碎的桡骨远端关节面塑形,恢复其平滑。

(2)固定方法:

应在骨折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置1平垫,桡侧夹板和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掌屈活动,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不超过关节,以保持骨折对位。

3、半脱位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

背侧缘劈裂骨折:

患者取坐位,前臂中立位,助手握住前臂上段,术者两手紧握患腕,将患腕前后扣紧,与助手对抗拔伸牵引,并将腕部轻度掌屈,然后两手向中轴线相对挤压,在腕背之手用拇指推按背侧缘骨折块,使之复位。

掌侧缘劈裂型骨折整复

方法相反。

(2)固定方法:

背侧缘劈裂骨折,在骨折远端的掌侧和背侧各放置1平垫,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腕背伸活动,并将腕关节固定于轻度掌屈位。

最后将前臂置中立位,屈肘90°,悬吊于胸前。

掌侧缘劈裂骨折,固定方法则相反。

复位与固定方法三(小夹板外固定法)采用“张氏传统正骨手法”整复,整复后小夹板旋前尺偏位固定3~4周。

整复前了解移位方向及决定采用手法,采用局麻或臂丛麻醉。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

①牵抖复位法:

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力牵抖,

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②提按复位法:

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

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

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

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

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然后用四块夹板固定,上端达前臂中、上1/3处,背侧板下达掌指关节处,宽度侧根据患肢形状塑形:

在前臂处为1/3周径宽,在腕部则为自桡骨茎突至尺骨茎突,约为腕

周径的1/2,在手掌背处为第一掌骨至第五掌骨,掌侧板下达远侧腕横纹,为前臂及腕部周径的1/3。

2、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屈曲型骨折牵引方法相似,复位方向相反。

固定时则在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

注意事项:

1、整复前,术者与助手均要手摸伤处,阅读正侧位X线片,全面了解骨折移位、成角、粉碎骨块的位置、断端嵌插短缩及下尺桡关节有无分离等情况,做到手摸心会,法从手出,制定整复计划,做到手法整复时动作协调一致。

麻醉效果要好,有利于骨折整复和减轻病人痛苦,特别是前臂肌肉发达者更要如此。

2、牵引的力量要柔和持久,用力由小到大,嵌插重叠纠正后再施以其他手法,否则易造成掌侧嵌插、复位不成功、骨片进一步碎裂致骨折端不稳定,在折顶时牵引力量要适当减小。

3、整复粉碎骨折时牵引力量要柔和,利用软组织铰链的原理使骨折碎片在间接拉力下逐渐回复原位。

再使用扣挤手法使骨折片间进一步复位,接触紧密。

复位后轻轻摇摆腕关节,可以使粉碎的关节面光滑平整。

顺骨舒筋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利于骨折端稳定和功能康复,体现

筋骨并重的原则。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伴有关节面压缩塌陷无法通过手法复位者;手法整复失败或复位后稳定性极差者;陈旧性骨折伴有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者;桡骨下端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操作方法:

臂丛麻醉,手术切口视骨折的类型,可采取掌侧或背侧入路及联合入路。

可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取1-2根直径为2-2.5mm克氏针从桡骨远端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或拇长伸肌腱与第2指伸肌腱之间经皮进针,进针时与桡骨

长轴成约40度角,通过骨折线,进入近折端骨髓腔或骨皮质。

经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复位固定满意,折弯针尾,埋入皮下,敷料加压包扎。

采用有限切开、有限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采用夹板外固定。

严重的粉碎骨折也可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外固定支架、克氏针有限内固

定治疗。

(三)药物治疗

1、外治:

外敷接骨丹、万应膏等方法。

2、内服:

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1)骨折初期: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

红桃消肿合剂加减:

当归12g、川芎9g、生地12g、香附9g、牛膝9g、甘草6g、元胡12g、桃仁9g、木瓜6g、枳壳9g、连翘9g、二花12g、桂枝6g、乳香9g、没药9g、川断12g、红花12g。

(2)骨折中期:

和营、活血、舒筋、续骨治疗。

可选用归芎养骨合剂加减:

当归12g、川芎9g、生地12g、香附6g、川断12g、花粉9g、牛膝9g、甘草5g、毛姜5g、枳壳9g、木瓜6g、透骨草6g、桂枝6g、土元9g、地龙9g。

填髓胶囊:

由骨碎补、土鳖虫、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丹参、三七、血竭、地龙等十四味中药组成。

每次5粒,一日三次口服。

和营止痛汤等加减。

(3)骨折后期:

调气血、强壮筋骨、补益肝肾治疗。

可选用接骨宁胶囊

(四)康复治疗

1、功能锻炼:

(1)骨折早期治疗

方法:

在复位固定后当天或手术处理后次日,老人应该开始做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张收缩练习,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萎缩。

患肢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包括肩部悬挂位摆动练习和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

2―3天后做手部关节主动运动,手指屈伸,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用力

程度。

如果没有石膏固定,可做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由小到大,加大活动范围。

(2)骨折中期治疗

方法:

①继续坚持手指抓握锻炼及手指的灵活性锻炼。

②前臂旋转功能练习,内旋40度,外旋30度左右,逐渐加大,同时行肘关节伸屈活动。

(3)骨折后期治疗

以关节松动术为主,每日1~2次。

①桡腕关节松动

(a)牵拉与挤压,患者坐位,肢体放松,屈肘前臂旋前置于桌面,术者面对患者,一手固定其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腕关节的近排腕骨处,作纵向牵拉,挤压桡腕关节。

(b)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手握住近排腕骨部位,轻牵引,分别向掌背侧滑动近排腕骨。

(c)桡尺侧方向滑动,患者前臂旋前位,术者一手固定桡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近排腕骨处,轻牵引下,分别向桡尺侧滑动桡腕关节。

(d)旋前,旋后位滑动,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手握近排腕骨处,分别将腕关节做旋前、旋后运动。

②桡尺关节松动

(a)患者前臂旋后位,术者双手握住患者尺骨远端,拇指在掌侧,其余4指在背侧,术者尺侧手固定,桡侧拇指将桡骨折端向背侧推动。

(b)患者前臂旋前位,术者拇指在背侧,其余4指在掌侧,桡侧手固定,尺侧拇指将尺骨向掌侧推动。

③腕间关节松动

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一手握近端,一手握远端,往返推动。

做上述运动后,嘱患者向各方向活动腕关节,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4)作业疗法

有目的地进行职业训练,目的是增强肌力、耐力、整体协调能力,比如持笔写字、定钉操作,计算机键盘操作,握拳运动。

桡骨远端发生骨折后,尤其是粉碎型骨折后,很可能引起日后的功能障碍,若未及时康复治疗还会有肩、肘、指和掌指关节,及前臂的活动障碍。

因此要及时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活动。

当骨折基本愈合,即进入恢复期康复训练。

可以开始进行腕关节屈、伸主动练习,腕关节屈曲抗阻练习。

而后,每隔3―4天即增加前臂和腕关节的练习强度和难度。

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中,忌用暴力强扳,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在恢复期,患者还应增加一些手部应用性活动训练,如搭积木、编织等。

2、其他疗法

可辅以局部红外线及骨折治疗仪理疗,促进深部淤血吸收,使局部肿胀早日消退,为日后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并大大减少日后关节的残留隐痛。

(五)并发症的防治

1.压迫性溃疡多由于夹板位置移动未及时调整、使用扎带过紧、或者加压垫放置位置不正确造成。

骨折早期肿胀未达到顶峰,骨突处压迫不明显,肿胀加剧时骨突处压迫明显,要求衬垫质地柔软、吸水、散热,厚度适中,过厚影响固定,过薄压迫骨突部,尤其对皮肤已有挫伤、青紫、血供不好时,更应注意。

2.腕管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骨折复位不良、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皮肤压迫性溃疡,主要是骨折端手法复位后,折端出血进一步增加,加剧了局部软组织的肿胀,且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夹板内容量限制,未给予及时松解,而局部皮肤及骨突处出现压疮,一般经过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会出现严重后遗症。

3.腕关节僵硬患者惧怕疼痛,骨折固定后很少锻炼手指,腕关节及整个患肢肩关节及肘关节。

为防止关节僵硬,早期可配合清除水肿、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使用加以预防。

后期配合理疗并不断练习患肢可逐渐恢复。

4.骨质疏松骨折后不仅局部需要锻炼,更应加强全身锻炼,使气血运行,消散局部瘀血,消肿定痛,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骼坚硬。

5、创伤性关节炎:

各种原因造成复位不良或复位后再移位未能及时纠正,可导致桡骨短缩3.0mm以上,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有1.0mm以上台阶,后期常常出现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6、Sudeck骨萎缩:

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急性创伤后骨萎缩,其特点是肿痛、皮肤萎缩、骨的普遍疏松、脱钙,手部活动受限,可达数月之久,常常是骨折后患者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

应加强早期功能锻炼。

(六)护理

1、骨折早期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顾虑多,对预后缺乏信心,对治疗反应消极,护理应重点从心理上解除顾虑,与患者建立融洽友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生活护理:

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给予易消化食物。

(3)外固定后护理:

置患肢于治疗体位,保持有效的外固定。

冬天应注意患肢末节的保暖,并观察患肢手指的血液循环。

(4)做好手术护理:

采用手术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甚为重要,因多数老年患者并存内科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脑神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泌尿系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因此要详细了解病情,听其主诉时应向家属询问清楚。

患者反应迟钝对病伤不敏感易掩盖临床症状,检查时应详细全面了解其是否存在合并症或内科疾病,针对其合并症,术前及早给予对应处理。

术后注意观察切口的渗出、感染情况,渗出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

具体锻炼方法应根据患者全身健康情

况、伤情及手术内固定稳定性而区别制定。

术后预防肺炎、心脑血管意外及切口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并精心护理。

2、骨折中期护理

(1)吃饭、穿衣等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

(2)将前臂取相应治疗体位,三角巾悬挂于胸前,保持有效的外固定。

夹板固定者应及时调整布带的松紧度,上下移动范围以1厘米为宜。

(3)定期门诊复查,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选择时机去除外固定。

(4)观察伤肢疼痛及肿胀情况,发现局部出现异常疼痛及肿胀及时来院检查。

(5)加强营养,防治内科并发症。

3、骨折后期护理

(1)吃饭、穿衣等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

(2)坚持功能锻炼,预防肩--手并发症。

(3)观察伤肢疼痛及肿胀情况,发现局部出现异常疼痛及肿胀及时来院检查。

(4)平时注意营养,多晒太阳,逐渐日常生活自理。

(5)定期门诊复查,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选择时机去除内固定。

(七)饮食疗法

1、骨折早期

由于骨折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需注意活血化瘀,行气消散。

患者骨折部位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炖熬为主,避免煎炸炒烩

的酸辣、燥热、油腻之食品。

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食疗方:

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

天。

2、骨折中期

此时患者从生理上及精神上对骨折后的境况有所适应,骨折所引起的疼痛也已缓解,瘀血肿胀大部分消失,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恢复。

饮食上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

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食疗方:

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两

周。

3、骨折后期

受伤6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

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

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

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

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

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三、常用疗效评定标准

1、《中华人们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治愈:

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

好转:

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未愈:

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

2、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

优:

腕关节无疼痛,活动不受限,功能无损伤影响,握力与对侧相同,掌屈或背伸减少<15°;良:

腕关节偶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感,功能及握力接近正常,掌屈或背伸减少15°~30°;

可:

腕关节经常疼痛,工作时活动轻度受限,功能及握力减弱,掌屈或背伸减少30°~50°;

差:

腕关节持续疼痛,工作能力减弱,正常劳动受限,功能及握力明显减弱,掌屈或背伸减少>50°。

客观评价依据的正常活动度为:

背伸45°,掌屈30°,桡偏15

°,尺偏15°,旋前与旋后各50°。

2、踇外翻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主证:

(1)踇外翻畸形。

(2)负重位足部X线片的表现:

踇外翻角(HVA角)>15°,第1、2跖间角(IMA角)>6°。

2.兼证

(1)踇囊炎:

大踇趾内侧皮肤红肿,红肿部位局限,局部压痛明显,触之质韧,有的可触及滑囊,叩击第一跖骨头内侧突出部位可引起疼痛并向踇趾放射,X线多不能显影。

(2)仰趾或锤状趾畸形:

临床以第2,3,4足趾多见,表现为足趾仰趾或锤状趾畸形,趾间关节屈曲,关节背侧受鞋面摩擦、压迫形成疼痛性胼胝体。

X线可见趾间关节半脱位。

(3)足底胼胝:

胼胝为限局性黄色较厚、边缘不整齐坚硬的角质片状增厚斑块。

其边界不清楚,中央厚,边缘薄。

好发于跖掌面易受压及摩擦部位,常对称发生。

自觉症状不显著,但合并足趾畸形严重时可有明显压痛。

X线可见胼胝部位骨质无异常或局部有较小的骨赘形成。

(4)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

跖趾关节处疼痛,但局部红肿不明显,疼痛以夜间为重,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僵直。

X线可见局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破坏明显,甚至关节间隙消失。

(5)小趾内翻、小趾囊炎:

小趾内翻畸形、小趾关节外侧、背外侧疼痛,可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过度角化、胼胝。

X线可见小趾内翻畸形,跖骨头外侧骨赘形成。

具备主证和任意一项兼证即可诊断。

(二)疾病分类:

结合中医骨伤理论和临床四诊表现,可分为:

1.畸形在筋:

属于畸形早期,畸形较轻,内侧关节囊松驰,检查可见第一跖趾关节过度外翻;外侧关节囊、踇收肌键拘挛,检查第一拓趾关节内翻受限。

负重位足部X线片表现:

第一跖趾关节可有半脱位,踇趾外翻角15-20°,跖骨问角正常。

2.畸形在骨:

属于畸形中晚期,病情演变复杂。

(1)骨节增生:

在上基础畸形加重,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增生长大,出现踇囊并偶尔发生红肿热痛。

负重位足部X线片表现:

踇趾外翻角大于20°,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增生。

(2)跖骨内翻:

踇外翻畸形严重,前足横弓塌陷变宽,伴发其他畸形,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负重位足部X线片表现:

踇趾外翻角明显增大,跖骨间角加大,横弓消失。

(三)证候诊断

1.瘀热湿阻型:

足部踇外翻畸形明显,足部疼痛,劳累或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加重,足部可出现红肿,甚至影响行走。

可伴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细数等全身表现。

2.络瘀骨突型:

踇趾内侧突出肿大,表面组织红肿、足底胼胝体形成,行走时疼痛为主,并伴舌质红,苔白滑,脉沉。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减轻局部压力,穿宽松的鞋。

2.辨证选择中药外用

对于已形成踇囊炎的患者,可理疗,局部使用中药熥洗、消炎止痛药物,消肿止痛,减轻症状。

①踇趾内侧红肿、疼痛为主者

治法: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

桃仁、红花、生地、木通、五加皮、路路通、大黄、蒲黄(包)、当归、羌活、独活等加减。

②以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