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894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 及答案 精品.docx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B)

2014.11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混淆yáo咋舌zé跻身jī前倨后恭jù

B羞赧nǎn市侩kuài眼睑liǎn屡见不鲜xiān

C纰漏pī锃亮zèng账簿bù力能扛鼎káng

D豆豉chǐ木讷nè瓜葛gé俾众周知b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悚然发轫挖墙角绵里藏针

B膨胀脉搏舶来品蛛丝蚂迹

C蛰伏冒然捅娄子声名鹊起

D瓦楞撤销掉书袋要言不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昨天还在施威的强降雨已经逐渐减弱,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

在新一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又有一场强降雨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孕育。

B钓鱼岛之争决非简单的领土争端,如果中日双方信马由缰,它将会演变成两国赌上各自实力的新对决,甚至变成两国历史恩怨的全面清算。

C中国游戏主机市场需求巨大,许多企业对此垂涎三尺,随着竞争企业不断加入,必将打破由微软、索尼和任天堂等几个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

D电动车生产企业认为,在技术攻克尚有难点、市场化举步维艰的背景下,政府超前制定新能源政策,只会让企业失去在传统技术领域中的优势。

4下列标点没有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生物岛,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B我要给室友理发,室友笑了:

“你?

扫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呢。

C朱熹5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提高收视率,某电视台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一些黑加工点以废纸箱为原料制作小笼包出售,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B纵观全国各地的博览会不难发现,利用展览会,开发商不仅推出众多优惠让利措施,而且市民也乐意落定签单,双赢局面显露无遗。

C本着保证校车安全为原则,公安机关将会同教育行政等部门对校车驾驶人进行逐一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校车驾驶人

D“春季高考”推行至今,无论是考生、家长,还是教育专家,都认为这一改革为考生增加了选择机会,是好事,按理说应该坚持下去,然而,春季高考的参与方均热情不高,问题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清明节文化内涵的再认识

仲富兰

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清明节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第一,它是一个与传统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其次,在近世社会生活中,清明节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又是一个与农事节令紧密结合的节日;第三,清明节的特殊内涵在于,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节日,其规模之宏大,差不多仅次于春节。

逝者与生者,哀伤与欢乐,一对人世间的悖论,在清明节得到了充分的协调和安排。

概括清明节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莫过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这八个字。

各种祭奠扫墓、追思先贤、敬重祖先都属于前者;而伴随清明节日的所有大众性娱乐活动,包括斗鸡、拔河、放风筝和蹴鞠等,则属于后者,两者的结合,所形成的林林总总的节俗形式,大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

“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反映了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

孔子的“子不曰怪力乱神”,庄子的“齐生死”,把生与死等量齐观,把生命看成是一种呈“抛物线”型的自然过程,对生存和死亡都抱有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

这种态度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以前,就已经存在。

即使面对死亡,也是认为走向另一个世界,对待死亡依然是一种淡然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韧性特别顽强的民族。

由此而派生出对于生命的两种状态,一是对生命抱有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知足常乐”的生存观;二是“砍头不过风吹帽”、“廿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视死如归”的死亡观。

自古以来,“入土为安”习俗的顽强传承,土葬就会有坟墓,坟堆历经一年四季的风霜雨雪,难免会堆土蒙尘,难免会草木凋零。

就像故去的亲人,越走越远,因此,在来年春暖花开、万物萌发、清新明洁之时,就有“扫墓”之举。

扫墓其实也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中国人重视亲情、慎终追远、孝敬老人、敬重祖先。

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清明节不可忽视的价值在于,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凝聚民族精神。

扫墓、祭奠昭示着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联系,清明节传承了中华文明“礼仪”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这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

在中国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清明节还代表着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与正义力量的展现。

即便在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的官府都会在这一天组织洒扫孤死、无主的坟墓,作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抚慰,为现代社会价值取向注入一种普适性与人文关怀。

“勿忘生者”的节日内涵,在历史上也曾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清明》诗云: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形容的正是清明时节的人潮汹涌。

所有的传统节日,至唐代都发生变化,清明节也是这样,它的世俗性的成分在提高,宋明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清明节越来越兴盛,不仅展现出“追思先人”的高潮,在“勿忘生者”方面也出现更多的节俗形式,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民众娱乐活动。

传统的清明节主要依凭着民间乡土社会世代相传。

而当代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媒介开始大规模地侵蚀传统节日文化,首先是改变着传统节日背景下的人与人的关系。

在现代传播媒介日益兴盛的环境下,在市场消费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最要紧的是加强对传统清明节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

从自然生态与人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方面,去关注那些与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清明节相关的游艺、祭祀、饮食等习俗相互依存着的民间艺术。

6清明节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不属于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它与传统农时节律相吻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与农事节令紧密相关。

C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春游的节日。

D它充分地协调和安排了人世间的悖论,从而化解了一些矛盾。

7从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角度看,以下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生命只是一个自然过程,生亦不喜,死也不惧。

B“子曰不怪力乱神”,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C死只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生死总会轮回。

D生与死是生命的两个极其矛盾的重要环节。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追忆先人,勿忘生者”这八个字既体现中国人对死者的敬畏,也表现了对生者的安慰,从而化解了这一对本来不可调和的矛盾。

B扫墓、祭奠这些行为昭示着中国人对亲情、对先人的重视,表达了承前启后、生生不息的血脉的延伸与接续。

C清明节的越来越兴盛,缘于它的世俗性成分的不断提高,“勿忘生者”的娱乐活动成了清明节的重要的内容。

D在市场消费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如何借助现代媒介进一步弘扬清明节的传统,成了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

(每小题3分,共l2分)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

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

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

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

偃数见,上疏言事。

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

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

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

人或说偃曰:

“太横矣。

”主父曰: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

且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即五鼎烹②耳。

吾曰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

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

“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

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

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

①五鼎食:

牛、羊、豕、鱼、麋也。

诸侯五,卿大夫三。

②五鼎烹:

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

借。

B、古者诸侯不过百里——过:

经过。

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亲:

父母。

D、我厄日久矣——厄:

穷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诸公宾客多厌之/强弱之形易制

B、今以法割削之/亲不以为子

C、乃西入关见卫将军/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D、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A、①②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

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第二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予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3分)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3分)

(3)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

辛弃疾中年遭馋劾,赋闲20年。

(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

请简要分析。

(4分)

(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韩愈《师说》)

(3)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4),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6)天行健,;(《周易》)

五(12分)

16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

要求:

必须是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4分)

(1)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2)博客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3)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4)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

定义:

1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个性就是“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个性就是;个性就是。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你能不快乐的接受与享有吗?

18请看下面一幅公益广告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4分)

(1)请给这幅公益广告加一句“广告语”。

(2)请介绍一下广告图片的内容。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

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

为什么?

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

“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

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

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

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女娲以其柔

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地摇了,女娲折

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

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

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

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

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

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

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大地才

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月亮是不能常圆

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

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

而天空

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

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

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

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

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

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

饼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

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

就现

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

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

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

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

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

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

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

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

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

那里。

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

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

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

的时候,花仍在那里。

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

当果实成熟时,

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

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

不要

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19文章开头两次提到“使我着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0文章主体部分引用了三则神话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1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这句话的含意?

(4分)

2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两例并作简要赏析。

(6分)

七作文(60分)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

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

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

1.答案:

D(A混淆xiáoB眼睑jiǎnC力能扛鼎ɡānɡ)

2答案:

D(A角——脚B蚂——马C冒——贸)

3答案:

B(信马由缰:

比喻无目的闲逛或随意行动。

与语境不合。

4.答案:

B(A项,括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使用原则是紧跟在被解释部分的后面,本句括号里的内容分别是对“蔬菜”和“作物”的说明,应分别紧跟在它们的后面。

 C项去掉冒号;D项句中的“未来”、“左右”后面要用逗号。

5答案:

D(A残缺,应为“编造……假新闻”。

B关联词位置不当。

C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杂糅,改为“本着保证校车安全的原则”。

二、

6.D(以偏概全,原文中是“逝者与生者,哀伤与欢乐,一对人世间的悖论,在清明节得到了充分的协调和安排”)

7.A(B“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错;C“生死总会轮回”错;D“极其矛盾的重要环节”错)

8.B(A“体现中国人对死者的敬畏,又表现了对生者的安慰,从而化解了这一对本来不可调和的矛盾”错;二者无因果关系;C“清明节的越来越兴盛,缘于它的世俗性成分的不断提高”错;D“如何借助现代媒介进一步弘扬清明节的传统”错)

三、

9.B.(过:

超过)

10.C.(C.都是副词,就;A.介词,他,指主父偃/结构助词,的;B.介词,用/介词,把;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11.C(①是主父偃的功劳,②主父偃与昆弟宾客绝交,都跟武帝“族偃”没有关系。

12.D.(“揭发了赵王”和“未显达时所受侮辱”文中无据)

四、

13.

(1)齐国众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不被齐国接纳。

(被动句式1分,句意2分)

(2)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服食物,宾客不让我进门。

(“内门”1分,句意2分)

(3)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把主父偃及其家族的人都杀了。

(“劫”、“族”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译文]

主父偃是齐地临淄人。

他游学齐国,与许多读书人有交往,但没有谁肯厚待他。

齐国众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不被齐国接纳。

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

孝武帝元光元午,他认为各诸侯国都不值得去游学,就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

卫青大将军屡次向皇上推荐他,皇上不肯召见。

他带的钱财已经花光,留在长安已经很久,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

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就召见了他,任命他为郎中。

主父偃屡次进见皇帝,上疏陈说政事。

皇帝下令任命他为谒者,又升为中大夫。

一年当中,四次提升主父偃的职务。

主父偃向皇上劝说道:

“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强弱的形势很容易控制。

如今的诸侯有的竟然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则容易骄傲奢侈,做出淫乱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现在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情况。

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

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

这些子弟人人高兴地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皇上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不必削减他们的封地,却削弱了他们的势力。

”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尊立卫子夫当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是有功的。

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

有人劝说主父偃说:

“你太横行了。

”主父偃说:

“我从束发游学以来己四十余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不肯收留我,宾客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很久了。

况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么死时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罚好了。

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元朔二年,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

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和宾客都召来,散发五百金给他们,数落他们说“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

我同诸君绝交了,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

”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触动齐王,齐王以为终究不能逃脱罪责,就自杀了。

主父偃开始当平民百姓时,曾经游历燕地和赵地,等到他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的阴私。

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想要上书皇帝讲述他的阴私,因为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

等到他当了齐相,走出函谷关,赵王就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的贿赂,因此,诸侯子弟中有很多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封侯。

等到齐王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他的国王使其自杀的,就把主父偃及其家族的人都杀了。

14、答案:

(1)醉。

(1分)

上片写“醉”的原因:

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

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

“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

(3分)

——答出醉因、醉态、醉性三层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满分。

(2)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

(2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2分))

15.

(1)骐骥一跃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来吾道夫先路(4)艰难苦恨繁霜鬓,

(5)砯崖转石万壑雷(6)君子以自强不息

五、

16.博客是一种内容按时间排列,并且不断更新,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交流,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管理系统。

17.答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藐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

句子样式:

诗句+诗人+精神(或力量、气质、风度)(每句2分,共4分)

18.

参考答案:

(1)例:

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

(点出“贪”及其结果,语言简明。

(2)示例:

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一个大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