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9348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城区政府报告.docx

滨城区政府报告

滨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2日在滨州市滨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焦本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大干2010”结硕果,“魅力滨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务、对接“十二五”工作的关键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黄三角”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建设魅力滨城”总体要求,求真务实,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15.3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24.2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01亿元,增长1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2.3亿元,增长19.2%;三产结构调整为4.21∶53.7∶42.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27元。

  

(一)工业经济进一步优化。

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狠抓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品牌创建、高新技术和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亿元、利税25.86亿元,分别增长26.69%、7.88%。

重点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实施过千万元项目63个,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

中海沥青变配电改造、东瑞化工10万吨片碱等30个项目投产,大唐热电项目区迁占完成。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技术中心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36%。

亚光毛巾、九环机械等企业的31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

名牌战略深入实施,侨昌化学乙草胺、泰裕麦业小麦粉等4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中海沥青、亚光家纺等4家企业的14个产品成为“山东名牌”。

多年未决的企业改制难题实现突破,三棉破产改制结束,春晓集团、万隆化轻职工权益兑付完成,黄河造纸、鲁滨制粉土地资产变现。

节能减排卓有成效,汇能节能、山水水泥等6家企业的7项成果被评为“全市优秀节能成果奖”;11个海河迎查项目建设完成,北城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节能减排任务全部完成。

园区承载能力增强,滨州工业园区荣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建立了“区办合一”的管理体制;东城高新化工园区功能日趋完善;杨柳雪工业项目区集聚效应显现,工业布局更加合理。

  

(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围绕打造“黄三角中心商务区”目标,以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建设为平台,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0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09%,服务业工作列全市第一。

特色街区不断扩规提档,渤海七路商贸园区集聚发展,新悦国际、王府井商业街投入运营,大润发近期开业,银茂酒店等3家企业获“省级服务名牌”称号。

黄河四路建材家居园区规模膨胀,环亚家居开业运营,洋货大市场竣工招商,海虹商贸城主体完工。

渤海十路餐饮园区呈“丰”字型发展,东方文化商业街招商入住。

银座商城、潍坊中百等11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利税8321万元。

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20项,完成投资65.1亿元,银座家居当年开工、当年营业,滨州中关村、佳泰家居启用,豪德贸易广场一期、义乌国际商贸城主体完工,金博商厦开工建设。

45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7.2亿元,建成面积140万平方米;万鑫时代新城、金座豪庭入住,创业花园、祥泰新河湾一期主体竣工。

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东营商业银行、恒丰银行开业,天成小额贷款公司揭牌。

杜受田故居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认证,填补了全市空白;三河湖景区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

物流行业协会成立,亚光物流、宇航物流等企业运行良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深入开展,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三)“三农”工作水平得到新提升。

按照“一产三产化”的发展思路,“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抗灾夺丰收全面胜利,粮食总产18.96万吨,棉花总产9858吨。

林水会战成果丰硕,创新投入机制,落实林地政策,实施组团造林1.38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07.4公里,完成节水衬砌5000亩,建设“四位一体”水利方田1.6万亩,改造国家级中低产田1.7万亩,清淤治理朝阳河、二干排等骨干渠道;220国道东出口、205国道衬砌成为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在上半年全市科学发展评比中荣获第一。

新建黄河人家等高效生态示范园3家,总数达到12家,沿黄近郊生态绿色长廊逐步成型;在全市5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评比中,杨柳雪生态园、三河湖百果园分获六、七名。

参加“首届黄三角农洽会”,签约资金4.4亿元。

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

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5个,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称号。

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6004万元的小麦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等惠农资金足额、按时发放。

投资553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88.5公里、危桥20座。

  (四)城市基础设施更趋完善。

坚持“突破东区”与改造提升老城区并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中心城区东城功能区、主要道路两侧建设、东区合村并居等规划编制完成。

总投资166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完成投资50亿元。

市立医院老年护理院主体竣工,区社会福利中心基础完成,创业园商务中心项目开工,白鹭湖片区跨湖大桥等景观工程顺利推进。

投资1.1亿元,完成东区骨干道路、沿街建筑的绿化、亮化工程,新建管网15.7公里,铺设人行道8.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

投资7300万元,配套完善滨州工业园区道路17条。

东、西外环路北延工程启动,永莘路付家河至惠民段全线通车。

启动五四一等城中村改造项目37个,实施官庄、宋庙等54个村居合村并居工程。

山柳刘、山柳杜整村拆迁告捷,创造了“24天的东关速度”,树立了北杨和谐拆迁的典型。

新建农村住房6664户,改造危房686户,建成经济适用房13.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38万平方米。

配合做好老城区渤海十二路、长江二路升级改造,新立河西路、长江三路等道路基础配套。

服务市重点工程文化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和蒲湖公园、中海风景区改造;德龙烟铁路土地清表和征地拆迁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

着眼大局,帮助市直部门做好集中供热工作。

  (五)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成效明显。

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扎实开展“与央企对接工程”和“六个一行动”,引进项目102个,到位市外资金38亿元。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赴京津唐、长三角、港澳台等地招商,引进黄三角创业城等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6个,洛矶山高档润滑油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6个。

争取源头资金项目26个,到位资金1.3亿元。

首届“黄三角经洽会”签约资金80亿元,第九届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120亿元。

企业上市首获成功,滨化集团成为三年来山东首家在沪上市的企业,募集资金20亿元。

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组建成立,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外经外贸势头良好,实现进出口总值4.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110万美元,到位资金882万美元。

  (六)和谐滨城建设迈出新步伐。

新增城镇就业812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

发放农村养老金2666万元,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720元、300元。

“双拥模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征兵任务按时完成。

杨柳雪新敬老院投入使用,滨北敬老院获“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受灾倒房重建完成,确保了群众安全过冬。

建成10万吨地方粮食储备库。

择优考录教师100名,农村学校“211”工程和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新二小按期竣工。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报销医疗费用3510万元。

新建标准农家书屋37个,文化大院达到599家,群众性文体活动红火开展。

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阶段性任务,第一次水利普查启动。

禹里敬老院援建工程荣获“四川省绵州杯工程质量奖”。

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各项人口控制目标圆满完成。

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外事侨务、爱国卫生、民族宗教、油区管理、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统计、审计、物价、地震、档案、老龄、史志、慈善等事业都有了新进展。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干部思想纪律作风建设年”和“企业发展服务年”等活动,全面整改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政府自身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推进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实行领导包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坚持领导定期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27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35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办理群众来信180件,承办市长公开电话610件。

政务双网搭建完成,政务协同办公工程试运行。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推进部门行风评议和政务公开,积极打造“阳光政府”。

“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二、创新实干求突破,“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

  “十一五”期间,是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

五年来,区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第一要务,突出结构调整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五年,是区域经济显著增强的五年。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7.08%、41.78%、11.20%、19.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20家增加到18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0.99%增长到15.36%,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这五年,是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五年。

三产结构比例由9.2∶54.1∶36.7调整为4.21∶53.7∶42.09。

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6.49亿元增长到106.07亿元。

新增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32家,星级酒店8家,商业银行10家,投资担保公司35家,被确定为“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

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7家,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33个,农业产业化工作跨入全省“30强”。

  ——这五年,是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的五年。

城市化率由61%增长到68.2%;城区建成面积由58平方公里增加到8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由19.1%增长到38.9%;城市公交车由215辆增加到638辆。

新建道路261公里,形成“五横七纵”的城市骨干道路网。

滨港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德龙烟铁路开工建设。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

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部取消农业税;企业改革改制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工业企业260个、服务业企业290个,利用区外资金393亿元,境外资金6510万美元;争取源头资金项目82个,无偿资金5.64亿元,被评为“省最佳投资城市”。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经外贸快速发展,实现进出口总值19.68亿美元。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五年。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深入落实。

新建一中、六中等学校10所,拥有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等本专科院校4所。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群众342万人次,报销金额1.19亿元。

自来水、农村公路、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全部实现“村村通”。

先后荣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省级文明区”等称号,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平安山东建设工作先进区”六连冠。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286元增长到19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826元增长到7327元。

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150元增长到3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700元增长到1300元。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平方米增长到30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6.4平方米增长到40平方米;私家轿车拥有量由2149辆增长到25498辆;人均消费水平由每年6258元增长到18313元。

  各位代表,五年辛勤耕耘,五年春华秋实。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科学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通力协作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市直部门、驻区各单位、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滨城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纵观五年发展历程,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底子薄、基础差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有力支撑,发展后劲不足;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传统型、资源利用型产业所占比重偏大,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差,自我膨胀、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偏远乡镇经济结构单一,农业占主导地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

三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

个别部门工作效率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高点定位绘蓝图,精心谋划“十二五”任务目标

  “十二五”是我区实施追赶超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综合分析今后五年,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国内环境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

从区位优势看,我区是“黄三角”开发的主战场,位于环渤海经济带、济南都市圈等区域的交汇处。

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潜力大。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力强化,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竞争激烈;我区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大力推进工业化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选择,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财力投入不足、融资能力差、信贷规模小,资金瓶颈仍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依然较多,消除发展障碍的任务繁重。

  面对新征程、新起点,必须实现新发展、新超越。

为此,“十二五”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壮大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城郊农业“三大产业”,狠抓结构调整、投资拉动、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科技兴区、节能减排、民生改善“八大重点”,打造全市追赶超越的中心区、城乡统筹的先行区、高效生态的示范区、魅力和谐的宜居区,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将坚持以下工作指导方针:

  一是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实现超越发展。

继续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力争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指标全面达到上游水平,经济总量位次在全省逐步前移。

  二是坚持结构调整不动摇,实现创新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发挥市驻地区优势,加快发展加工制造业,繁荣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壮大城市经济,努力形成竞争新优势,构筑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实现健康发展。

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开发建设环境准入标准,集约化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

  四是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实现和谐发展。

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民生热点问题,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实现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化解深层次矛盾,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六是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实现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政策措施”六个一体化,均衡配置公共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

力争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9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100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8亿美元,年均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9万元和1.35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74%;森林覆盖率达到2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化学需氧量排放消减15%,二氧化硫排放量消减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四、凝心聚力促发展,确保“十二五”开局良好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抢抓“黄三角”开发机遇的推进年,更是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实现跨越发展的拼搏年。

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二五”的总体部署,围绕“结构调整、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六大主攻方向,突出“工业膨胀、服务业提升、农业调优、技术创新、东区开发、招商融资、社会和谐”七大重点,办好“十件实事”,积极应对,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合力共为,掀起发展新高潮,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努力建设绿色生态经济文化强区。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增长1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新口径)83亿元,增长15%;利税(新口径)25亿元,增长15%;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23%;

  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增长15%;

  实际利用区外资金4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82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均增长1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发展,膨胀工业经济规模。

以加快工业调整振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突出“借外力、强内力、增活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

加快中海沥青重质油、大唐热电、滨化集团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亚光工业园二期、山东明大树脂等一批大项目年内开工,力促泰裕麦业深加工、亚光超柔毛巾等项目投产。

加大滨州工业园区综合开发力度,完善东城化工园区基础配套,规划建设家纺服装、高新技术、机械制造等特色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优势产业发展。

突出科技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口径)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55%。

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争创“山东名牌”4个,确保“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功。

做好破产企业改制收尾工作,盘活闲置资产,保障职工权益。

锁定第一,坚决打赢海河迎查攻坚战。

强化能源和环境监管,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二)突出集聚提升,繁荣壮大服务业。

继续围绕打造“黄三角中心商务区”目标,推进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按照“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抓好10个重点园区、30家重点企业和100项重点项目建设。

扩大渤海七路商业街、渤海十路特色餐饮街等产业聚集区规模,改造提升六街农副产品市场;培植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商贸企业5家,争创“省级服务名牌”2个;推进黄三角创业城、清怡国际等25个过亿元项目建设。

抓好投资30亿元的48个房地产项目,力争佳兴嘉和、新湖玫瑰园等15个项目年内竣工。

规划建设东城陆港物流园区,培育银河、海华等一批物流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加快非核心业务剥离,发展第三方物流。

大力提升金融服务业,推动齐商银行落户开业,完成农信社改革任务,组建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股份制银行1家,发展典当、担保等金融机构9家。

新增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20家,开展好家政培训等“七大工程”,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

培植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配合“三蒲”景区开发,推进黄河楼景点建设;提升三河湖景区档次;确保杜受田故居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叫响滨城文化旅游品牌。

  (三)突出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市西创业就业园、梁才禾家风尚等休闲观光示范园区规模档次;抓好永莘路“上林下渔”示范片建设,扩大高效精养水面规模;新建养殖小区9个,促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

依托隆达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特色设施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依托泰裕麦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绿色优质麦生产基地1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5个。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林水会战,完成组团造林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83.3公里,争创市级绿化与环境整治示范村40个;完成205国道和永莘路拆迁绿化工程,打造城市北出口新亮点;建设秦皇台乡市级水利方田1.2万亩,改造国家级中低产田2.1万亩。

投资5000万元,实施三河湖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提升5.1万亩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配合做好廿里堡闸重建及徒骇河治理工作。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健全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面向企业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鼓励农民“进城入企”务工。

强化农民负担监管,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四)突出东区建设,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高起点完成老城区建设、城中村改造等5个规划;加快编制凤凰古城、三河湖文化旅游度假区等规划,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名片”。

全力推进东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白鹭湖公园、华纺小区等26个续建项目进度,建成白鹭湖景观大桥、府山景观区;力促京博城市综合体、温州步行街等27个新建项目尽快开工。

集中整合东区汽车4S店,规划建设鲁北汽车交易市场。

投资2.3亿元,完成2.1万米雨污管网、14.2万平方米绿化等50项基础设施工程。

完善滨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5300万元,建设2条道路,实施24个路段配套工程。

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坚持让利于民,鼓励村居自主开发,推进51个村居改造,力争完成东王、侯家等24个城中村拆迁任务。

强化协调服务,帮助做好城区集中供热工作;配合实施黄河二路改造等市级城建工程;确保德龙烟铁路建设顺利进行。

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区环境质量。

  (五)突出思路创新,实现招商融资工作新突破。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举措,着力抓好“两个对接”,努力实现“两个提升”。

强化与国家部委对接,紧抓“黄三角”国家开发战略机遇,研究把握新的政策动向,争取国家在重大项目布局、政策性投资、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支持;加快东区污水管网、农村公路改造等7个项目审批进度,争取国家源头资金4100万元。

继续实施“与央企对接工程”,掌握央企发展规划和投资动向,筛选一批对接项目,吸引更多投资项目落户我区。

提升引资融资能力,深化招商攻坚行动,力争完成招商引资4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新突破,做好第九届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到位工作;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进和落实,推进洛矶山润滑油、银座东区店等项目开工,力促梦娜袜业等项目落户。

提升外经外贸水平,用活、用好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力争完成自营进出口4.7亿美元,其中出口3.9亿美元。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