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781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docx

完整版9多层旅馆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毕业设计指导书

 

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方向:

建筑工程方向

题目:

多层旅馆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建筑部分

第一阶段:

布置设计任务

一、熟悉设计任务书(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二、收集资料

1、《房屋建筑学》(上:

民用建筑)钱坤王若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金虹主编.房屋建筑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

5、《旅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出版社(唐玉思张皆正主编)

6、相关多层建筑设计资料

参考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建筑制图标准》GBT

6、《总图制图标准》GBT

7、《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87

8、《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10、《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1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

参考图集

1、《室内设施》DBJT   图集号吉J

2、《平屋顶卷材屋面建筑构造》DBJT图集号吉J

3、《楼梯建筑构造》DBJT图集号吉J

4、《建筑工程做法》DBJT图集号吉J90-010

5、《节能构造参考图集》DBJT图集号吉J90-112

6、《塑钢门窗图集》DBJT图集号吉J93-770

7、《室外设施》DBJT图集号吉J85-990

8、《墙身》DBJT图集号吉J90-111

9、《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体建筑构造》DBJT图集号吉J97-150

10、《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DBJT图集号吉J

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构造》DBJT图集号吉J

第二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

一、平面布局

公共用房及辅助用房应根据旅馆等级、经营管理要求和旅馆附近可提供使用的公共设施情况确定。

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保证客房及公共用房具有良好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1、客房

(1)客房类型分为:

套间、单床间、双床间(双人床间)、多床间。

(2)多床间内床位数不宜多于4床。

(3)客房不宜设置在无窗的地下室内,当利用无窗人防地下空间做为客房时,必须设有机械通风设备。

(4)客房内应设有壁柜或挂衣空间。

(5)客房的隔墙及楼板应符合隔声规范的要求。

(6)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排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措施,设置相当于毗邻客房间隔墙隔声量的消声装置。

(7)天然采光的客房间,其采光窗洞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8。

(8)跃层式客房内楼梯允许设置扇形踏步,其内侧0.25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0.22m。

  客房净面积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客房净面积(㎡)        表3.2.2    

建筑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单床间

12

10

9

8

--

--

双床间

20

16

14

12

12

10

多床间

 

每床不小于4

注:

双人床间可按双床间考虑。

2、卫生间

(1)客房附设卫生间应符合表1的规定。

(2)对不设卫生间的客房,应设置集中厕所和淋浴室。

每件卫生器具使用人数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3)当卫生间无自然通风时,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

 

  客房附设卫生间        表1

建筑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净面积(㎡)

≥5.0

≥3.5

≥3.0

≥3.0

≥2.5

--

占客房总数百分比(%)

100

100

100

50

25

--

卫生器具件数(件)

不应少于3

不应少于2

每件卫生器具使用人数     表2

洗脸盆

或水龙头

大便器

小便器

或0.6m长

小便槽

淋浴喷头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温暖地区

炎热地区

使用人数60人以下

10

12

12

20

15

超过60人部分

12

15

15

25

18

使用人数60人以下

8

10

--

15

10

超过60人部分

10

12

--

18

12

(4)客房上下层直通的管道井,不应在卫生间内开设检修门。

(5)卫生间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漏水、防结露和隔声措施,并便于检修。

(6)客房层全部客房附设卫生间时,应设置服务人员厕所。

3、会议室

会议室分大、中、小三种,中小会议室可以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以30m2左右为宜,中会议室使用面积以60m2左右为宜,其开间、进深一般可同办公室,如小会议室可以取1~2个单间办公室面积,中会议室可以取2~3个单间办公室面积等。

也可以按人均会议室指标确定会议室使用面积,0.8m2人(无会议桌),1.8m2人(有会议桌)

4、办公室

(1)宜设计成单间式,单间式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10m2。

也可以按人均办公室指标确定办公室使用面积,3.5m2人(不包括过道),7.0m2人(包括过道)。

(2)办公室常用开间尺寸为3m,3.3m,3.6m或其倍数,进深为4.8m、5.4m、6m、6.6m,它由使用要求、家具尺寸、布置方式、采光要求以及结构、施工条件、面积定额等因素综合确定。

(3)办公室的净高一般不低于2.6m,设空调时可不低于2.4m,但也不得过高。

(4)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

(5)窗地比不应小于1:

6

5、服务用房宜设服务员工作间、贮藏间和开水间,可根据需要设置服务台

6、室内净高

(1)客房居住部分净高度,当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4m;不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60m。

(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为客房时,应至少有8㎡面积的净高度不低于2.4m。

(3)卫生间及客房内过道净高度不应低于2.1m。

(4)客房层公共走道净高度不应低于2.1m。

7、门、阳台。

(1)客房入口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低于2.1m。

(2)客房内卫生间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75m,高度不应低于2.1m。

(3)既做套间又可分为两个单间的客房之间的连通门和隔墙,应符合客房隔声标准。

(4)相邻客房之间的阳台不应连通。

8、门厅

(1) 门厅是咨询服务、人流交通的枢纽,要求服务方便,流线分明。

门厅可与休息厅合并设置,但功能分区应明确,以免互相打扰。

(2)入口处应设雨蓬或门廊, 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入口应设双道门或门斗。

(3)总服务台应设于门厅内极明显的位置,且能和值班、财会和办公用房有紧密的联系。

(4)门厅内楼梯位置应显著。

主要楼梯和疏散楼梯应符合防火规范规定。

(5)门厅大小与旅馆规模有关,要求空间开朗,有良好的天然采光。

九、电梯

(一)设置

1、一、二级旅馆建筑3层及3层以上,三级旅馆建筑4层及4层以上,四级旅馆建筑6层及6层以上,五、六级旅馆建筑7层及7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

2、乘客电梯的台数应通过设计和计算确定。

3、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在门厅易于看到且较为便捷的地方。

4、客房服务电梯应根据旅馆建筑等级和实际需要设置,五、六级旅馆建筑可与乘客电梯合用。

二、防火要求

1、耐火等级一、二级时防火区间最大允许长度150m,每层最大允许面积2500m2;

2、耐火等级三级时,最多允许层数5层,防火区间最大允许长度100m,每层最大允许面积1200m2;

3、耐火等级四级时,最多允许层数2层,防火区间最大允许长度60m,每层最大允许面积600m2;

4、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5、防火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

三、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1、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

甲级应为1.20h;乙级应为0.90h;丙级应为0.60h。

2、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

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3、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4、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

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0h。

5、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四、安全疏散(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多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多层旅馆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五、安全疏散距离(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耐火等级一、二级时距离为40m,耐火等级三级时35m,耐火等级四级时25m。

位于带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耐火等级一、二级时距离为22m,耐火等级三级时20m,耐火等级四级时15m。

 

 第三阶段:

绘图阶段

图纸深度如下:

1、首页图:

设计说明、门窗表、图纸目录、室内外装修及各个地面做法、建筑总平面图。

1).建筑总平面图

(1)在建筑红线内标明拟建建筑物、道路、场地、绿化、设施等的位置、尺寸标高。

(2)标注拟建建筑物与周围其他建筑物、道路及设施之间的尺寸。

(3)注明指北针或风玫瑰图等。

2)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设计的依据、规模、性质、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有关国家与地方法规的执行说明;方案的整体构思及在平面、立面、剖面、构造及结构方案等方面的特点;有关建筑各部位、室内外装修等的材料、做法和说明;门窗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2.平面图(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

(1)应在建筑物的门窗洞口处水平剖切俯视,按直接正投影法绘制。

剖到的墙体以粗实线绘制,看见的部分以细实线绘制,窗用细实线表示。

(2)标注建筑物各部分详细尺寸。

a.外墙需标注三道尺寸:

总尺寸;轴线尺寸;门窗洞口、墙段尺寸及外墙厚(应表明与轴线的位置关系)。

b.内墙需标注:

墙厚尺寸(应表明墙与轴线的关系);内门窗洞I:

1的位置及尺寸(应表明门窗洞El与轴线的关系);柱的尺寸及与轴线的关系。

c.标注墙上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标高(方洞标注洞底标高,圆洞标注圆心标高)。

d.首层平面标注室外踏步、台阶、散水等尺寸。

(3)标注建筑纵横定位轴线及编号。

(4)若每层各房间标、层高不一致,应在变化处注明标高。

(5)标注门窗编号。

门窗的高、宽尺寸与形式都相同者为同一编号。

门以M-1、M-2……,窗用C-l、C_-2……表示;门连窗用CM-1、CM-2……表示;门应画出开启方向或开启方式。

(6)以剖切符号表示出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剖视方向,剖切线通常标注在首层平面上。

(7)详图索引及编号。

(8)楼梯应按比例绘出踏步、平台、栏杆扶手及上下行方向。

(9)首层平面应绘制台阶、坡道、散水并注明坡道的坡度。

(10)部分家具及设备布置;卫生间应画出卫生器具。

(11)标注房间名称、图名及比例。

3.立面图(主入口立面)

(1)表明建筑外轮廓、门窗、雨篷、阳台、雨水管及立面线脚的形式与位置。

外轮廓线以中实线绘制,地坪线用粗实线绘制,门窗洞口、细部线脚等以细实线绘制。

(2)标注详细尺寸与必要的标高。

a.建筑总高。

b.门窗洞口及窗间墙尺寸。

c.檐口、门窗洞口、雨篷、装饰线脚及花饰、特殊处理部位等处的标高。

(3)注明外墙装修材料、做法、尺寸及颜色。

(4)立面细部详图索引及编号。

(5)立面端部的定位轴线及编号。

(6)立面名称及比例。

(有定位轴线的建筑物,宜根据立面两端定位轴线号编注立面图名称,如:

①—⑩立面图)。

4.楼梯详图

a.平面图

①按比例画出楼梯的踏步、平台,并以层间平台为基准,标出楼梯上、下行指示线。

②底层平面图应标注剖切线及编号。

剖切位置和剖视方向应向有梯段的方向看,并剖到楼梯间外墙窗口部分。

③标注细部尺寸

进深方向二道尺寸线:

第一道——平台净宽及梯段长(踏步宽×步数=梯段长);

第二道——楼梯间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编号可暂空)。

开间方向二道尺寸线:

第一道——梯段净宽及梯井宽;

第二道——楼梯间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④底层平面若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则应画出入口门、室外台阶和散水等。

请注意底层、标准层与顶层楼梯平面画法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b.剖面图

按照平面图上剖切位置及方向按比例绘制:

①踏步断面形式、梯粱、平台梁、平台板及墙体。

剖到的画粗实线,看到的画细实线。

②栏杆及扶手的形式,复杂形式可简化。

③尺寸标注·

室外地坪、底层地面、中间平台、楼层地面的标高。

竖向尺寸二道:

第一道——梯段高度(踏步高X梯段踏步数=梯段高);

第二道——层高。

水平标注开间、进深尺寸、定位轴线及编号。

④详图索引及编号。

⑤节点详图。

按比例绘制楼梯踏步、栏杆、扶手形式及交接处节点构造,并注明其材料、做法和尺寸。

5.剖面图、主要节点构造详图

1)剖面图

剖面图的剖切部位,应选择楼梯、门厅、层高及层数不同等内外空间变化复杂、最有代表性的位置。

(1)按直接正投影法绘制,剖到的画粗实线,看到的画细实线。

(2)标明建筑内各部位的高度关系,标注三道尺寸:

第一道——建筑总高;

第二道——层高尺寸;

第三道——门窗洞口及窗间墙尺寸。

(3)注明建筑各部分标高。

包括室外地坪、楼地面、门窗洞口、雨篷、楼梯平台、檐口等处的标高。

(4)节点详图索引及编号。

(5)内外墙或柱的轴线尺寸及定位轴线与编号。

(6)注明图名及比例。

2)主要节点构造详图

根据平面图上的剖切位置与剖视方向或剖面图上的详图索引位置,绘制建筑檐口、屋面、外墙、门窗、楼地层、勒脚及散水等处的节点详图,即从基础顶部墙身画到女儿墙顶部或挑檐顶部。

各部位均以其材料符号表示。

a.注明各部位的材料名称、做法及尺寸。

①按层次画出屋面各层构造,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并标注屋面排水方向及坡度。

②按层次画出楼板层各层构造并画出踢脚,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

楼板剖线以粗实线表示,抹灰线用细实线绘制。

③按层次画出墙身各层构造。

如墙体为多层复合墙体,应用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

墙身剖线为粗实线,抹灰线为细实线。

④画出窗过梁及窗台的形式、材料、做法及细部尺寸,窗台应标明流水方向与坡度。

窗洞口的可见墙线与可见窗框线及剖到的抹灰线为细实线,剖到的窗框线及玻璃线为中实线。

⑤按层次画出首层地坪的各层构造并画出踢脚,并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

结构层割线以粗实线表示,抹灰线用细实线绘制。

⑥画出墙身水平防潮层,注明材料、做法和尺寸。

并标注防潮层与底层地面间的距离。

⑦按层次画出散水各层构造,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并标注散水宽度、排水方向及坡度。

结构层剖线以粗实线表示,抹灰线用细实线绘制。

b.标注定位轴线及轴线圈,并表明墙与轴线的位置关系。

c.尺寸标注。

①标明建筑内各部位的高度关系。

标三道尺寸:

第一道——建筑总高;

第二道——层高尺寸;

②注明建筑各部分标高。

包括室外地坪、楼地面、门窗洞口及檐口等处的标高。

③图的名称、比例。

结构部分

一、毕业设计主要步骤

1、设计准备工作

(1)、了解与工程相关的有关要求及资料。

工程项目和规模、用途及使用要求;项目中建筑、结构、设备设计与施工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和合作方式。

(2)、掌握结构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

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可了解:

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貌;建筑物范围内的土质构成;最高地下水位;水质有无侵蚀性;场地类别;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冻深等。

当地的气象条件:

季节温差、昼夜温差等;降水,如平均年降雨量、丰水期和枯水期;基本雪压,冰冻期;主导风向,基本风压等。

设备条件:

电力、供水、排水、供热、空调系统技术数据,尤其电梯、扶梯、制冷机组、变压器等位置、重量、动力参数等技术数据。

其他技术条件: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含预制件)供应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大型工具型号、功能等;场地运输条件;水电动力供应条件;工期要求等。

(3)、收集设计参考资料。

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国家与地方标准:

设计规范、规程等;常用结构设计手册、图表;结构设计构造图集,建筑产品定型图集;国内外各种文献;以往相近工程的成熟经验;为项目开展的一些专题研究获得的理论或试验成果;结构分析所需要的计算软件及用户手册等。

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论将相继问世,要收集这些资料,使结构设计即经济合理,又技术先进,还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2、结构方案确定:

确定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结构平面布置、基本构件尺寸的确定等(注意:

在确定建筑方案时,要初步确定柱、主梁的截面尺寸,详见后面结构方案确定相关内容)。

3、结构计算及设计:

确定结构计算简图、荷载汇集、荷载组合、内力计算、截面设计、楼梯及节点的计算及设计、相应的构造措施。

4、完成设计成果:

完成结构计算书、上机验算、绘制施工图。

二、毕业设计内容及过程

(一)、设计依据

本工程依据下列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结构设计:

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1(2006年版)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

6、《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标准、图集:

1、平法施工标准图集03G101-1~6、

2、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06G112

参考书: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2、《结构计算手册》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的基本条件、参数

1、工程概况

说明建筑物地点、层数、层高、室内外高差、建筑物总高度、X方向宽度、Y方向宽度。

外墙保温材料、建筑隔墙、分户墙、户内隔墙采用的材料及厚度,屋面保温材料、找坡材料、室内建筑地面等的主要做法。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场地条件、结构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抗侧力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盖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2、设计的基本条件及参数确定

(1)、确定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说明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确定的依据。

(2)、雪荷载

基本雪压: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1确定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雪压。

(3)、风荷载

基本风压: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1确定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

(4)、地面粗糙度: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1确定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面粗糙度类别。

(5)、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确定建筑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抗震等级。

(6)、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确定室内构件、基础地板的环境类别。

(7)、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8确定。

(8)、主要结构材料

钢筋: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确定钢筋级别。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确定钢筋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

一般情况下,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fy=300)或HRB400、(fy=360),箍筋宜采用HRB235(fy=210)。

混凝土: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

混凝土一般不低于C20,通常梁、板采用C20~C30,柱、基础采用C30~C40。

当采用不同标号混凝土时,不同构件的混凝土标号不超过1个强度等级,以方便施工。

(三)、结构方案的确定及结构布置

1、确定结构方案的原则

在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上要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受力合理,技术上可行且先进,尽可能达到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先进,降低造价为佳。

结构布置是否科学合理,一般凭经验确定,有一定的技术技巧性。

一般需考虑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布置方案供比较。

2、结构方案及布置的内容

(1)、上部主要承重结构方案与布置;

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可用一些方法进行估算,或采用已建成的工程经验确定截面尺寸。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及梁、板的经济跨度,确定柱距及梁、板的布置方案。

初步确定梁柱的混凝土标号后,确定截面尺寸。

如果梁柱截面尺寸过大或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可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后,在重新确定梁柱截面尺寸。

对于层数较多的结构要考虑分段确定柱的截面尺寸。

柱:

最小截面尺寸350mm

初估柱尺寸:

NfcA≤n→A=Nfcn

N=rwAmβ

n—轴压比

r—分项系数1.25

w—单位面积荷载,取12~14KNm2;

A—柱负载面积

m—截面以上楼层数

β—轴力增大系数,6、7度抗震设防时取1.05

梁:

框架主梁:

,M次max,N

(2)、荷载组合(用电子表格按以下格式计算)

根据我国《荷载规范》  

1)、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

  

             

(1)

  式中 S——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

  ——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4;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分别为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0.7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0.7和1.0

  2)、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

  

         

(2)

  式中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下列荷载:

100%自重标准值,50%雪荷载标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