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443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docx

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第一章总则

本规程使用双梁电动桥式起重机的检修,其它类型的桥式起重机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桥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1、不得吊运超过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重物。

2、严禁吊运货物在人头上越过。

3、空中运行时吊钩位置不得低于人的高度(2m以上)。

4、严禁用吊钩斜拉重物或低埋重物。

5、不得利用电动机的突然反向旋转作为运行机构的制动,只有在发生极其意外事故时,才允许使用这种补救措施(16t以上A6工作制带强力制动除外)。

6、禁止利用限位开关作为正常操作的停电、限位开关,只是在操作设备意外不良或司机操作疏忽时才能让它起作用。

7、起重机在每次启动时,不许先出示警告信号。

8、在起吊接近额定载荷的重物时,应先考虑制动器刹车是否稳定,以保安全。

9、严格遵守厂矿和有关部门颁发的安全规程。

11、在电压过低和供电中断的情况下,主开关电源断开,所有控制器手柄处于零位。

12、操纵人员禁止离开带提升重物或放下钩子的起重机。

13、停车后司机必须将起重机处于制动状态,停放到安全位置总开关必须在断电后上锁。

14、下班时,应将起重机当班记录交给接班司机,便利接班后合理操作。

15、天车操作者必须是体检合格,经过专门培训及熟悉设备性能、工作原理,认真学习设备使用说明书,方可进行操作。

16、操作者应知起吊吨位和起吊信号装置。

卷扬限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器和自动联锁装置应灵敏可靠。

17、每日工作前,应断电检查抱闸,电气卷扬机械,安全装置是否良好,然后接通电源,试开空车,确认各部位正常方可开车。

18、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

⑴指挥信号不明或无人指挥不吊。

⑵超过起重设备和吊具能力不吊。

⑶挂钩不当或物件捆扎不牢不吊。

⑷人站在吊物上或起吊物下不吊。

⑸抱闸或其他制动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⑹埋在或凝结在地上的物件及带电设备不吊。

⑺光线暗淡看不清物件不吊。

⑻物件偏离运动轨道歪拉斜吊不吊。

⑼棱刃的物件,没有垫好不吊。

⑽氧气瓶等易爆炸性物品不吊。

19、大车、小车和卷扬在接近终点,应慢速行驶,撞挡和各限位必须灵敏好用,严禁用反向法停止运行。

20、天车运行中遇紧急停电或发生故障、应拉下开关,并在重物下放架设围栏,悬挂明显警告标志,禁止通行,禁止用手盘齿轮方法落下重物。

21、天车操作者工作时要思想集中,禁止开玩笑。

学徒工工作时,老师傅不准脱离岗位,加油或小修理时,必须停电。

22、天车不运行时,一定要拉下总电闸或天车总控制器一定要搬向“停止”位置。

第三章桥式起重机维护规程

一、电气维护

1、只允许受过训练并经过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起重机设备的维护工作。

2、如果用以防止偶然碰触设备导电部分和裸导线的外壳及保护罩不完整时,则不允许使用该设备。

3、应按规定的期限检查电气设备与导线的绝缘电阻。

4、当控制器在不同位置时,检查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

5、检查各种限位、安全保护装置、联锁装置的动作是否正确可靠。

6、电气设备运转时,不允许电动机和电气设备的温升超过规定标准,电气接点不得有烧灼情形,电动机和电气设备不应有不正常的响声和振动等现象。

7、通常所有维护工作都应在断电后进行,当必须带电作业时一定要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靴)并使用有绝缘手柄的工具,且需要有人现场监护才能开始工作。

二、机械维护

1、钢丝绳

钢丝绳能否继续可靠使用或更换的标准,是由每一绕拧结距内钢丝折断的数目来决定,拧结距的定义是每一股在钢绳上环绕一周的轴向距离。

钢绳作废标准(一个绕拧结距上的断裂钢丝数)如下表:

钢丝绳的

最初

安全系数

钢丝绳结构6W(19)

左向绕拧结或交互拧卷(交绕)

右向绕拧结或同向拧卷(顺绕)

当钢丝绳在一个拧结距上的钢丝断裂数达到以下数值时作废

6以下(包括6)

12

6

大于6,小于7

14

7

大于7

16

8

如钢丝表面磨损或钢丝腐蚀达到钢丝绳最初直径40%和40%以上时,钢丝绳应作废。

为避免钢丝绳迅速磨损,钢丝绳必须经常检查。

必要时应用钢丝绳润滑油仔细润滑(一般每经10—15天润滑一次)。

润滑时要将润滑油加热以使润滑油能渗入钢丝绳股之间,润滑之前必须用钢丝刷子刷去钢丝绳上的赃物和旧润滑油。

2、轴承

检查滚动轴承时必须检查轴承座的固定是否可靠,轴承盖是否紧密,轴承内润滑油是否充足,垫料是否紧密。

滚动轴承的润滑使用液体油料和油脂。

在换油时必须将轴承用煤油洗清,轴承的温度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不超过60—70℃,轴承的温度过高可能是由于油污,润滑不良,安装不正确或其他的配件损坏所造成的。

轴承内发出轧轧声即表示润滑油缺少或没有,间隙不当,钢球保护圈损坏或者回转部分与轴承体发生摩擦。

拆卸滚动轴承时须用油加热(用压出法亦须用油加热),加热温度为80—100℃,时间不少于15—20分钟。

3、卷筒和滑轮

在检查卷筒和滑轮时,应检查沟槽表面的情况,轮缘的凸缘是否完整无缺,轴承润滑系统是否良好,滑轮能否在轴承上自由回转,以及轴承和轴的固定是否牢靠。

卷筒和滑轮的沟槽边缘磨伤长度不超过一圈的20%,允许用电焊来修补,在修补后应将沟槽加工到光洁精度Ra12.5,沟槽边缘磨伤长度不超过一圈的20%,而且磨伤深度不超过2mm时,只需将尖锐处用锉刀锉光,不必用电焊修补。

4、减速器

在检查减速器齿轮传动时,必须检查各齿工作表面的磨损程度以及啮合的正确性,齿轮的传动时不应发出强烈的噪声及撞击声,可由声响判断。

另外必须检查齿轮安装在轴上是否可靠,齿轮绝对不可以在轴上摇动和有轴向移动。

必须检查减速器机体安装是否可靠,以及减速器本身各部连接是否可靠。

减速器不可漏油,它内部必须存在有一定量的合格机器油,油量应为油标尺的刻度相符,并且必须按时清洗和换油。

5、联轴器

在检查所有联轴器时,必须检查它是否牢固地固定在轴上,联接两半联轴器用的螺栓是否旋紧,有无松动以及在工作时是否跳动等现象。

在齿轮联轴器内必检查其有否润滑油,如无润滑油在工作时,会使牙齿遭到严重的磨损。

6、制动器

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应交接班检查,运行机构的制动器不少于2—3天检查一次,检查时应注意:

制动系统各部分要有精巧的动作,销轴不可有卡住的现象,制动瓦正确地贴合在制动轮上,制动瓦上面的制动垫板(石棉制动带)应良好,制动瓦张开时在制动轮两侧的空隙应相等。

接通电流以检查制动瓦的张开情况,如发现有不正常时即检查对电磁制动器,应检查电磁线圈和电气线路,电磁线圈的温度在工作时不可超过105℃,对液压推杆制动器应检查液压泵上的电动机和电气改造。

必须检查制动力矩,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必须能可靠地支持住额定起重量的1.25倍,运行机构的制动器必须在规定的制动距离内(有工作性质决定)能保证刹住大车或小车,制动垫板磨损超过50%时应当更换,制动轮表面应光滑,如表面有深度大于0.5mm的凹陷或抓痕时应将制动轮重新车光,制动轮必须定期用火油清洗以除去污物尘土。

如制动器在工作时出烟或发焦臭味时,即表示制动轮及制动瓦温度过高,制动轮温度不应超过200℃,此时必须调整制动瓦和制动轮间的空隙,以及检查制动轮两侧空隙是否相等。

制动器的销轴传动部分应每星期加润滑油一次。

7、车轮

车轮上不可有裂缝,轮缘的凸缘不可有磨损现象,车轮的滚动面上不可有凹陷、压痕及过分磨损。

如这类缺点的深度超过3mm时,车轮应重新车光,应注意同一台起重机的车轮其直径偏差不得超过0.0005D(D为车轮直径)。

8、金属结构

金属结构为起重机支主要部分,因此必须妥善保养。

每年至少不定期检查一次,检查焊缝先用煤油清洗,有裂纹的应铲除全深度然后用优质焊条(T42以上)重量,应由持有焊接合格证的焊工进行焊接。

在起重机桥架和小车架重要部分,发现裂纹时,起重机应停止使用,应根据详细检查的结果,确定产生裂纹的原因,并制定修理方法。

修理金属结构后,起重机应进行试验,并相应地记入登记本上。

起重机视前一次表面油漆情况,3—5年油漆一次,油漆前应仔细清楚旧漆,油漆需两层(第一次为打底漆)。

9、起吊机构

起重钩升降时应同时操纵两个主控器,注意主控器的每一档位置要相互对准,否则应设法调整之。

10、电磁起重机

①电磁盘供电电缆应随吊钩同步升降,并使保持一弛度,防止在运动时与任何物件相缠绕的可能性。

②经常注意电磁盘以及电磁盘控制系统的情况是否正常。

第四章桥式起重机检修规程

一、检修周期表

检修类别

检修周期(月)

小修

3~6

中修

8~12

大修

60-120

二、检修内容

(一)小修

1、检查滚动轴承,每三月换油一次加油量不超过轴承体2/3,在常温情况下用钙基润滑脂,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用3#二硫化钼脂。

2、检查齿轮联轴器,每6个月换油一次。

3、检查减速器齿轮传动装置,3个月换油一次。

4、检查传动器及操纵机构内活动内的活动销轴等,操纵活动杆每月加油一次,制动器活动轴栓每周加油一次。

5、检查减速器齿轮的啮合、磨损等情况。

6、检查、调整包闸,更换闸皮。

7、检查车轮踏面有无剥落,轮辐有无裂纹。

8、检查、调整车轮,处理卡轨。

9、紧固各部螺栓。

10、检查、修理缓冲器和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

11、检查钢丝绳磨损以及压板、卡子等紧固情况。

12、检查钢丝绳磨损以及压板、卡子等禁固情况。

13、检查吊钩、滑轮、钩头螺栓及止推轴承,并加油。

(二)、中修

1、检查减速剂,更换部分齿轮和轴承,处理减速机漏油。

2、检查或更换齿轮联轴节、传动轴及轴承。

3、修理或者更换抱闸及抱闸轮。

4、修理或更换车轮、轮轴及轴承。

5、拆卸、检查滑轮组及吊钩,更换部分零件。

6、检查卷筒、轴及轴承。

7、检查桥架、驾驶室等联接螺栓和铆钉,并修补焊缝。

8、除锈刷漆(一般三年左右一次)。

(三)、大修

1、更换减速机。

2、更换卷筒。

3、更换吊钩。

4、测量、调整或更换轨道。

5、测量、调整、修理桥架。

6、进行静负荷、动负荷试验。

第五章检修质量标准

第一节桥架部分

1、主梁组装时,上拱度应为梁跨距的1‰,其偏差不应大雨上拱度的+30%、-10%。

2、旧吊车在空载时,梁下挠度达到跨距的3/5000时,应对主梁进行校正个修理。

3、主梁的旁弯度不应大于跨距的1/2000,而且只允许向外侧旁弯。

4、端梁的上拱度为大车轮轴距的1/1500,梁端的旁弯度不应大于大车轮轴距的1/2000。

5、金属结构的焊缝不的有裂纹、脱焊等缺陷。

桥价上的螺栓、铆钉必须牢固,铆钉松动数不应超过总数的3%,而且不得集中于一处。

第二节轨道部分

1、轨道的实际中心线于安装基准线的不重合度允差为3毫米。

2、大车轨道的纵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1/5000(在每根柱子出测量),但在全程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不应大于10毫米。

3、轨道横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轨道宽度的1/100。

轨道的不直度应不小于车轮踏面宽度的1/15,轨道顶面波浪形高低差在一个轮距内不得大于3毫米。

4、大车轨道跨距偏差:

当跨距小于或等于19.5米时,应不大于4毫米;当跨距大于19.5米时,应不大于6毫米。

小车轨道跨距偏差:

当跨距小于或等于2.5米时应不大于2毫米;当跨距大于2.5米时,应不大于3毫米。

5、大车两轨道相对标高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小车轨道相对标高偏差:

当跨距小于或等于2.5米时应不大于3毫米;当跨距大于2.5米、小于或等于4米时应不大于5毫米。

6、轨道接头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大车轨道接头间隙一般为1~2毫米,温度间隙为4~6毫米;高低差应不大于1毫米,横向偏移应不大于1毫米;

(2)小车轨道接头间隙应不大于2毫米,高低差应不大于1毫米,横向偏移应不大于1毫米;

(3)平行两轨道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得等于前后两车轮的轴距。

第三节车轮组

1、车轮端面对垂直面的偏斜允差为车轮直径的1/400,而且只允许车轮上缘向外倾。

2、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跨距相同,起偏差值于与轨道跨距的偏差相同。

3、大车行走轮对角线的长度差不应大于5毫米;小车行走轮对角线的长度不应大于3毫米。

4、轮宽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应平行,其不平度允差为车轮直径的1‰;跨距两端的两车轮的偏斜方向应相反。

5、同一梁端下两车轮的轮宽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其偏差应不大于2毫米。

6、车轮轴距允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同一端梁下的车轮轴距偏差:

当轴距小于或等于3.5米时,应不大于3毫米;当轴距大于3.5米时,应不大于4毫米;

(2)小车同一轨上的车轮轴距偏差一般应不大于2毫米。

7、无负荷时四个车轮必须同时接触轨道,如发现有悬空或啃道现象,应设法消除。

8、车轮上不得有裂纹,踏面上不许有超过3毫米深的凹陷和压痕,踏面最大磨损量不得超过轮缘厚度的15%。

第四节卷筒部分

卷筒不应有裂纹;钢丝绳槽的最大磨损深度不宜超过卷筒名义直径的1/150。

第五节滑轮组

1、滑轮组装完毕,应转动灵活,无扭斜和明显的轴向串动。

2、滑轮槽的最大磨损深度不宜大于滑轮直径的1%;滑轮周边局部残缺面积不宜大于钢丝绳断面的3倍。

3、吊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钩装毕,应能自由回转;

(2)吊钩的实际开口度不得大于名义开口度的15%;

(3)用放大镜检查吊钩不得有裂纹;吊钩下部立断面磨损深度不得超过原断面高度的10%;吊钩磨损处不允许堆焊修复。

第六节抱闸部分

1、抱闸衔铁工作平稳、可靠,衔铁行程一般可参考表调整。

2、闸轮与闸皮间两侧间隙应相等,其侧间隙应符合表要求。

衔铁行程

抱闸类型

短行程

长行程

闸轮直径(mm)

200

300

400

500

衔铁行程(mm)

14

18

25

25

闸轮与闸皮的侧间隙

抱闸类型

短行程

长行程

闸轮直径(mm)

200

300

400

500

侧间隙(mm)

0.4

0.5

0.65

0.7

3、抱闸动作灵敏、可靠,在超载25%时,无滑车现象;闸轮表面工作温度不允许超过200℃。

第七节钢丝绳

1、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必须可靠,所有压板均应紧固,吊钩降到最低位置时,卷铜上最少应留两圈钢丝绳。

2、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根数不得超过表规定。

在无腐蚀的情况下,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允许断丝数。

钢丝绳规格

6×19

6×37

6×61

18×19

断丝数不大于

7

13

19

19

当钢丝绳磨损或腐蚀后,钢丝绳报废标准随着磨损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折算率可由表中选取。

钢绳磨损量(%)

10

15

20

25

30

40

报废标准折算率

85

75

70

60

50

0

第四章试运转

1、中小修后的起重机在验收前要进行试车,但一般不作静负荷试验。

2、静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吊车停在轨道梁的支柱上,在吊车中点挂一线锤,在线锤旁立一量柱,将小车开到一端,在量柱上读数作为零位,再将小车开到大车中部,用主钩吊起额定负荷离地100毫米左右,悬空10分钟,此时柱上读出主梁下挠度应不超过跨距的1/700,卸载后不应有永久变形;

(2)如果无永久变形,再作超负荷25%的静负荷试验,此时若下挠度超过跨局的1/700,再做一次额定负荷的静负荷试验,若下挠度不超过跨局的1/700,且无永久变形即为合格。

3、动负荷试验:

用超负载10%作动负荷试验。

在试验中同时开动起升与运行机构,反复运转,每个机构的累计开车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各机构动作应灵敏,平稳可靠,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并检查大小车运行机构的限位开关和缓冲器是否准确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