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58426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9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食品营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食品营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食品营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食品营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学.docx

《食品营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学.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营养学.docx

食品营养学

食品营养学第一章绪论1、如何正确认识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作为生物专业师范生怎样理解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的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中加强了有关食品营养与健康的

知识教育,我们作为培养未来生物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相关学院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

就能够满足师范大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普通中学教育中的工作需要。

另外,通过《食品营养学》

课程进行营养与健康教育,还能达到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民族繁衍昌盛;大力开展营养科学知识普及;同时满足师范生的个人需要的多重目的。

(调查类报告)结论:

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湖北省居民膳食质量总体有所提高,其中动物性、奶类、水果、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

问题是粮谷、蔬菜类食物摄入量下降;粮谷、蔬菜、水果、禽畜肉、蛋类、豆类、奶类等食物仍然都达不到我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反而油脂和食盐摄入量严重超标。

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

行为和膳食不当会危害健康甚至引起大规模流行病

疾病类型

病名

传染病

爱滋病结核病鼠疫人禽流感甲肝乙肝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口型蛔虫病

蟒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囊虫病等

慢性病

高血压口型糖尿病冠心病等

地方病

碘缺乏症氟中毒等

进行营养与健康教育的意义:

能达到满足教育者的工作需要;反思民族饮食文化、促进

民族繁衍昌盛;大力开展营养科学知识普及和个人需要的多重目的。

目的:

彻底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到自觉科学的饮食习惯,以达到获得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二、相关概念

1、食品(food食物):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

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的作用:

一是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营养功能);二是满足

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如色、香、味、形等(感官功能);三是对人体产生如兴奋、镇静

和过敏等不同的生理反应(调节功能)。

功能食品(functionalfood)又称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healthfood),是指既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感官两大功能,又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增强机体防御功能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等的工业化食品。

2、营养:

人体(生物有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消化、吸收运转、代谢)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或程度。

3、营养学:

研究上述过程各个环节的内容,以指导人类通过营养获取健康的科学。

4、营养素:

指天然或加工食物中维持人体(生物有机体)生命健康和保证其生长、发育、

繁殖等所必需的各种物质。

(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约40余种营养素)o

5、营养价值:

指食物中能够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营养素的含量多少与质量高低。

它与市场价格无关。

6、健康:

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思想品质上和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

健康新开始"(NewStart)原则:

Nutrition-营养、Exercise-锻炼、Wisdom智慧、Sunbathe-日光浴、Temperance-节制、Air-空气、Rest-休息、Trust-信任。

营养人体(生物有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消化、吸收运转、代谢)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或程度。

Exercise-锻炼生命在于运动!

Wisdom-智慧知识与教育也是获得健康的条件之一。

劣质奶粉造成的婴儿营养不良,其

中也有大人无知的原因。

Temperance-节制无节制是健康的大敌

Air-空气教室内的空气容易污浊,对健康不利,要经常更新。

森林、山野空气清新,有利于健康,提倡前往。

氧气一第八大营养素

Rest-休息伟大的列宁曾说过: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Trust-信任(心理健康)正面词汇:

坦荡、无私、宽容、理解、退让、自尊、仁慈、博爱等有益健康

反面词汇:

嫉妒、怀疑、贪婪、愤怒、忧郁、焦虑、自卑、残忍等有害健康

7、亚健康

亚健康:

既不是健康,又不是患病的中间状态(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中介点)。

健康状态的24种症状:

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三、选用教材

《食品营养学》刘志皋主编

第2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2.1消化系统概况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1、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

全长8-10米。

2、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胰、肝和小肠腺等。

二、消化道活动特点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富于伸展性,能适应需要作很大的伸展;3、有一定的紧

张性;4、进行节律性运动;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为敏感,对内容物等的各种刺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或排空有重要意义。

2.2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

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一)消化方式:

1、物理消化:

牙齿(切、撕、嚼);舌(搅拌);胃(研磨);肠(蠕动)。

2、化学消化:

消化酶的催化分解作用。

(二)营养素的消化:

1、糖类的消化:

可吸收形式——单糖;2、脂类的消化:

可吸收形式一一甘油和脂肪酸;3、蛋白质的消化:

可吸收形式一一氨基酸。

二、吸收

(一)吸收:

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1、各类营

养素的吸收部位:

口腔及食管基本上不吸收营养素;胃可吸收乙醇和少量水分;绝大多数营

养素是在小肠被吸收;结肠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

2、吸收方式: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等。

第3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能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3.1能量与能量单位

一、能量的作用及意义;(见课件①)

二、能量单位:

卡(calorie)、千卡(kcal);焦耳(joule)、千焦耳(kj)、兆焦(mj)。

换算:

1kcal=4.184kj=4.2kj;1kj=0.239kcal=0.24kcal;1000kj=1mj=239kcal〜240kcalo

产热营养素:

人体所需要的热能来源于每天摄入各种食物中的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和

蛋白质三种营养素,在营养学上将这三种营养素称为产热营养素”或热源质

3.2能值及其测定一、食物能值与生理能值

1、食物能值(物理能值、总能值):

是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

体外燃烧产热值:

类/g=4.1kcal蛋白质/g=5.65kcal脂肪/g=9.45kcal。

2、生理能值(生理有效热能):

生理能值即机体可利用的能值。

体内氧化值:

糖类、脂肪与体外燃烧相同;蛋白质因为不能完全氧化成CO2和H2Q还形成

尿素等有机废物(含热能1.30kcal/g),所以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时只产生4.35(5.65-1.3)kcal/g;

再考虑消化率:

糖类:

98%、脂肪:

95%、蛋白质:

92%,则:

生理能值为:

糖类/g=蛋白质/g:

4kcal(17kj);脂肪/g:

9kcal(38kj)

体内氧化值:

糖类、脂肪与体外燃烧相同;蛋白质因为不能完全氧化成CO和H2O,还形成尿素等有机废物(含热能1.30kcal/g),所以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时只产生4.35(5.65-1.3)kcal/g;

再考虑消化率:

糖类:

98%、脂肪:

95%、蛋白质:

92%,则:

生理能值为:

糖类/g=蛋白质/g:

4kcal(17kj);脂肪/g:

9kcal(38kj)

二、能值的测定

(一)食物能值的测定:

(二)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

1、直接测定法:

2、间接测定法:

3、简易推算法:

热能需要量/日=体重(男)X46;热能需要量/日=体重(女)X40;按轻微0.9、积极1.17、剧烈1.34调整

3.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

一、基础代谢

1、基础代谢:

机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餐后12〜16小时)、静卧状态、环境安静、温度18〜25c时维持呼吸、心跳、体温、腺体分泌、细胞代谢、肌肉紧张度等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

量需要。

2、基础代谢率:

在基础代谢条件下所测定的基础代谢速率(BMR。

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

耗的基础代谢能量。

常用单位时间内人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量表示:

kj

/(irfh)

3、影响因素:

(1)年龄;

(2)性别;(3)营养及机能状况(体形,生理等);(4)气候等。

二、对食物的代谢反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是指人体由于摄食所引起的一种额外的热能损耗。

约为基础代谢的

10%是由机体对消化、吸收过程、对食物的代谢反应所引起的,表现为进食后机体在安静状态下向外发散的热比进食前增加。

三、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能:

是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与活动强度、持续时间、熟练程度、环境条件有关。

劳动强度

工种及活动情况

所需热能

极轻体力劳动

以坐为主的工作:

办公室、修表工

2400

2100

轻体力劳动

以站为主的工作:

售货员、教师

2600

2300

中等体力劳动

走动工作:

中学生、电工、司机

3000

2700

重体力力动

全身活动:

农民、舞蹈、体育

3400

3000

极重体力劳动

剧烈、极限活动:

装卸、伐木、采矿

4000

3.4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能量的供给:

三大产热营养素在人体一日摄取总热能中的适宜比例:

(%

 

三大产热营养素

世界

我国

适宜

备注

糖类

40-80

60-70

65

低分子糖类不宜过多

脂类

15-40

20-30

25

<35且动物脂肪摄入要少

蛋白质

10-14(成人10-12,儿童12-14)

二、能量的食物来源

糖类:

谷类、薯类、食糖、个别水果蔬菜;脂类:

烹调油、肥肉、硬果类;

蛋白质:

瘦肉、禽、蛋、乳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

3.5能量摄入营养不良

一、热能摄入不足:

表现症状:

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瘦骨嶙峋、皮包骨头、形似骷髅。

危害:

疲乏无力、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直至死亡。

原因:

饥饿,体内连续消耗糖原、脂肪直至蛋白质,使体质严重受损。

治疗:

注意消化,流质开始,少吃多餐,逐渐加量,保证热能,增加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充分,少摄脂肪。

二、热能摄入过量

表现症状:

体态臃肿、大腹便便、脂满膏肥、肥头大耳。

危害:

负担过重、易患并发症:

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脑血栓、脑溢血、糖尿

病等,甚至造成猝死。

原因:

热能入超、活动消耗减少,过剩的热能以体脂的形式运输和贮

存,而且造成心血管疾病。

治疗:

控制主食,限制热量,保证蛋白,增加消耗(运动)。

减肥不当

思考回答问题

1、人体热能的需要因素有哪些?

2、人体一日摄入总热量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应是多少?

3、试论热能摄入不足或入超对健康的危害、症状、原因和防治措施。

第4章糖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糖类,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成一种生命能利用的形式,形成

了食物链的第一环,支撑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4.1糖类的功能

一、提供能量:

三大产热营养素中最经济也最重要的,特别是我国成人膳食中糖类提供的热能占总热能

的60-80%;糖类/g=4kcal

糖类供能的不可替代性:

神经系统只能利用葡萄糖供给能量,如大脑每日需要葡萄糖

110-130g,所以一旦葡萄糖供应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分的能量时,大脑就会产生思维呆滞、

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低血糖时,还会出现昏迷,严重时甚至

死亡;

二、节约蛋白质作用(protein-sparingaction):

糖类摄入不足,机体不得不将一部分蛋

白质降解以合成葡萄糖,作为能量供大脑利用,影响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

充足的糖类摄入,

可以促进蛋白质充分发挥其作为机体组织构成的主要功能,使蛋白质的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

的提高,而不至于被用作能量所耗费;

三、调节脂肪代谢、抗酮体作用:

葡萄糖能够转化为脂肪(脂肪却不能转化为葡萄糖供应

大脑的需要);糖类还能促进脂肪的彻底分解。

如果糖类摄入不足,那么机体就需要分解脂

肪作为能量之用。

酮体的产生:

脂肪分解必须有糖的存在(脂肪在被用作能源之前,其片段必须要先和糖类

结合)否则,脂肪将不能正常彻底分解为CO和HbO结果会在体内产生脂肪代谢中间产物

——酮体(ketonebodies);

酮病(ketosis)的危害:

因为糖尿病人的病情不允许多食糖类,不得已长时间以脂肪作为

能量物质,会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体内酮体过分聚积,造成酮体(C=O酸中毒称为酮病,严

重会引起昏迷,对机体健康更加不利;孕妇得了酮病会导致胎儿脑部受损,出生后将患有无

法治疗的智力低下。

四、构成体质:

与蛋白质、脂肪相比,糖类在人体内的储备很少,仅占人体干重的2%左右,

但人体组织中糖与脂类所形成的糖脂是细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糖与蛋白质结合成的

糖蛋白是一些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激素的组成成分;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

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解毒作用:

糖的解毒作用体现在肝脏功能上,如肝糖元储备较丰富时,人体对某些细

菌毒素的抵抗力相应增强,动物实验表明肝糖元不足时,动物对四氯化碳、酒精、砷等有害

物质的解毒作用显著下降,因此保持肝脏含有丰富糖原可以起到保护肝脏本身的作用,并提

高了肝脏的正常解毒功能;肝炎病人为了维持肝糖元储备水平,必须多摄取含糖丰富的食物;

六、有益肠道功能:

详见后面膳食纤维部分

七、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辅材料:

方便食品(方便面、方便粉、方便饭、速食糊、羹、

粥、粉等);糕点、糖果、饮料;甜味剂;淀粉类制品;膳食纤维制品等。

4.2食品中重要的糖类(carbohydrates)

食品中,根据其含糖量的多少,可以分为高糖食品(如白糖、蜂蜜),低糖食品(如黄

瓜、瘦肉)和无糖食品(如食用油脂)。

根据化学结构可以把糖分为:

单糖、双糖、低聚糖和多糖。

一、单糖(monosaccharide):

只有一个糖分子、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1、葡萄糖(glucose):

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甜度为蔗糖的70%,是机体吸收、

利用最好的单糖;饱食淀粉类主食后血糖(葡萄糖)会显著升高,但是人们很少直接摄入葡

萄糖;葡萄糖可以转化为核糖、脱氧核糖、粘多糖、糖蛋白、糖脂、脂类和非必需氨基酸

等重要物质。

2、果糖(fructose):

最甜的一种糖,甜度为蔗糖的1.75倍,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蜂蜜

中;肝脏是实际利用果糖的唯一器官,可以将果糖迅速转化,所以循环血液中的果糖含量很

低;果糖的代谢不受胰岛素制约,故糖尿病人可以食用果糖。

3、半乳糖(galactose):

由乳糖分解产生,很少单独存在于天然食品;对人体的营养

意义在于,除构成乳糖外,还参与构成许多重要的糖脂(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和糖蛋白,

细胞膜也有含半乳糖的多糖。

二、双糖(disaccharides):

双糖——2分子单糖缩合组成,需分解为单糖分子后才能被人

体吸收。

主要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三种。

1、蔗糖(sucrose):

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双糖,是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含能甜味物;

人们常吃的食用糖,如红、白糖、水果糖等;甘蔗和甜萝卜中含量丰富,是制糖原料;其它

很多水果和蔬菜里也有存在。

2、麦芽糖(maltose):

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谷类种子发出的芽中最丰富,以麦芽中最

多,故名。

工业制备麦芽糖一般由淀粉分解得到;自然状况下,小麦种子发芽时产生麦芽糖,

供小麦幼苗利用,对人来讲,丰收时遇到连阴雨,小麦发芽淀粉分解是造成减产的原因。

3、乳糖(lactose):

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存在于人和动物乳汁中,

是婴儿主要的糖类来源;乳糖必须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特点是在肠道吸收慢。

三、低聚糖(oligosaccharide):

又称寡糖,由3-9个糖单位组成,在食品中存在不多或

不很重要。

新近研究发现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等低聚糖类具有在人类小肠中不被消化酶

分解、吸收和利用,但在到达结肠后可被细菌发酵,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增殖、抑制有

害菌生长、促进结肠蠕动、有利排便等有益人体健康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保健功

能性食品中。

四、多糖(polysaccharides):

多糖——单糖分子聚合形成,经消化酶作用可逐步分解为

单糖。

在营养学中,根据消化与否把多糖分为下述两类:

1、可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1)淀粉(starch):

谷类、豆类以及薯类等植物根茎食品中,是植物存储葡萄糖的形式,

因为淀粉不溶于水,当种子落到地上,不会像溶于水的葡萄糖一样被雨水冲走,会留在种子

里逐渐分解,为胚的萌发生长提供养分;人类也利用淀粉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淀粉在人体

内可以被消化成为葡萄糖后加以利用。

22)糊精(dextrin):

淀粉经酶或酸及加热分解形成糊精,分子大小约为淀粉的五分之一;

在人体内可以进一步被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或麦芽糖。

饴糖是大麦芽为酶源水解淀粉得到的

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是甜食品生产中的重要糖质原料。

(3)糖原(glycogen动物淀粉):

人体内摄入的糖可以糖原的形式贮存;糖原是动物贮存

糖的一种形式,在肌肉中含有2/3的糖原并只作己用,肝脏存有另外1/3的糖原,用于在血

糖供应不足时补充血糖,供给大脑和其它组织。

但是,在动物肉类中的糖原几乎不可测,因

为糖原在动物屠宰过程中会很快被降解。

2、不被消化、吸收的多糖(纤维fiber):

纤维在植物体内形成了植物茎、叶和种子的支撑

结构。

在人体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酶所裂解;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树胶

及海藻胶等不溶性纤维(insolublefiber)或可溶性纤维(solublefiber)。

注:

参考第二版教材171页。

(1)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

膳食纤维有益于健康的基础是:

①可以通过结合分子和阻止它们与肠道接触调节营养素

的吸收;②通过类似机理降低胆固醇;③加快结肠内的细菌发酵;④通过保持水分增加粪便

体积和重量。

因此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

具体分析:

①可通过延缓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使得身体能更好地控制葡萄糖和胰岛素,

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②食物中不溶性纤维会结合或稀释致癌物质的浓度并加速它们通过结

肠排出,会减少患结肠癌的危险;③纤维不提供能量,增加饱腹感,减少其它产热营养素的

摄入,有益于控制体重;④通过食物纤维替代饮食中含胆固醇高的油腻食品,降低血液中胆

固醇浓度,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等途径,进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⑤食物

纤维可吸水膨胀,可溶性纤维还会减慢食物通过胃的排空速度,使人更耐饿;⑥能有效阻止

便秘(consipation)、痔疮(hemorrhoids)和其它肠道问题,因为纤维的持水性能使结肠内

形成的粪便保持软化,易于排出;⑦通过类似机理能防止阑尾被细菌感染患阑尾炎

(appendicitis);⑧刺激肠道肌肉蠕动机能,使其保持健康,防止肠道变薄引起肠憩室病

(diverticulosis)。

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示意图(见后课件②)

(2)膳食纤维制品:

1、米糠;2、麸皮粉;3、豌豆纤维;4、水溶性食物纤维;5、苹果

和梨的食物纤维;6、番茄粉、7、其它。

注意:

纯化的纤维制品在人体内产生的作用与在不同食物中的纤维是不一样的,需要的纤维

最好来源于原来的食品,而且应该每天选用几种不同的含纤维食物。

(3)部分膳食纤维食物的作用(见后课件⑶)

部分代表性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见后(4))

不同能量摄取者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见后(5))

美国教材中的推荐量(见后(6))

(4)膳食纤维过量有害:

①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肠梗阻;②纤维上的结合物会像螯合剂

一样通过化学键与矿物质(铁、锌、钙等)结合,并把它们带出体外,造成矿物质缺乏症;

③会使摄入的食物总量不足并导致营养素和能量缺乏;④会带走大量水分,容易导致脱水。

四、糖醇类(甜味剂)

1、山梨糖醇:

不受胰岛素控制,适合糖尿病患者;

2、木糖醇:

止龋或抑龋,无糖糖果;

3、麦芽糖醇:

分解量只是同量麦芽糖的1/40,为非能源甜味物质。

4.3糖类营养不良

一、过多摄取糖类,特别是低分子糖类(蔗糖),会引起“龋齿”、“缺钙症”、“乳腺癌”、“脚

气病”。

1、龋齿(dentalcaries);

2、缺钙症:

儿童精神孤独症:

儿童进食过精食品,特别是过量摄入白糖等酸性食品,会造

成机体缺钙,进而引起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易气喘,患有黏膜症状,眼球活动呆滞,对某

些事物表现出记忆机能异常亢进,处于神经质状态。

3、乳腺癌:

过多食入低分子糖类,会引起胰岛素大量分泌来调节血糖,乳腺是个容易收集

胰岛素的器官,受到高剂量胰岛素的不良刺激,容易引发乳腺癌。

这在不同食糖量人群中的

调查结果中得到证实。

4、脚气病:

摄入糖类过多,机体硫胺素则相对不足,糖代谢受阻,其中丙酮酸脱羧不能进

入三羧酸循环,不能继续氧化,在组织中堆积,特别在神经组织和末梢血管部位时,引起“脚

气病”。

每天正确的食糖摄入量:

为了得到人体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提倡食用高分子糖类,减少

蔗糖摄入量,一般每天控制食糖摄入量为10-30g为好。

二、低膳食纤维食品易引起下列病症

1、结肠癌:

结肠癌发病机制:

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消化残渣少,形成的粪便在大

肠内停留时间延长,同时其中的致癌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也延长;还会引起粪便中的胆

酸、中性类固醇、胆固醇等的降解物以及厌氧菌比例增高,其中的胆盐可直接诱发结肠癌,

厌氧菌在肠内有促进胆酸、中性类固醇转化为促癌物质或致癌物质的作用。

2、憩室病:

憩室病发病机制:

食用低膳食纤维的食物,消化残渣少,易形成硬块的粪便在

肠内长时间停留,对肠壁产生不均匀的侧压力,逐渐造成部分肠壁向外突起,造成“憩室”,

久之还会引起穿孔,这也是长期便秘的中老年人常见病。

三、糖代谢异常

(一)正常血糖调节:

见课件(7)

(二)糖代谢异常

1、高血糖:

人体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130mg%过高的血糖便从尿中排出,就是通常所谓的

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浓度为特征的慢性病。

已成为成年人的十大杀手之一,它还会导

致或引起其它一系列病症。

(1)糖尿病的先兆:

多尿和口渴;尿中含葡萄糖;体重减轻并伴随恶心、易疲劳、虚弱或

易激动;对食物尤其是对甜食渴望;皮肤、牙龈、阴道、尿道经常感染;视力障碍、视野模

糊;腿、脚、手指疼痛;割伤、擦伤愈合慢;瘙痒;嗜睡;异常高的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