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58235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3篇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第1篇一、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要求,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为保障,通过建立道路保洁、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公厕保洁、垃圾转运、公共设施维护"六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提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水平,从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的长效管护工作网络,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完好,保洁设施齐全,管护队伍稳定,资金筹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分明,监管保障有力,实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全面改善、河道清洁优美的目标,从而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农村环境"六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的主要范围是:

村内道路、桥梁等农村基础设施;村内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农民居住环境卫生等设施;卫生室、幼儿园、生活生产资料超市、党员活动室、信访治安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场所;村内农民生活娱乐活动场所等。

具体内容包括:

三、管护队伍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酬"要求配备长效管护人员,落实管护人员报酬,建立管护责任制,实行常态化管护。

1、管护人员数量:

原则上每300人配备一名管护人员,聘用人员要求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无残疾。

年龄原则上控制在60周岁以内,对身体确实健康、做事认真负责且热心农村环境保洁工作的,可适当放宽至65周岁。

2、管护人员聘用:

一是采取"划定区域、落实责任、明确报酬"的方式公开、择优选聘管护人员,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但在职村干部、在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聘用,严禁人情及其他照顾性安排。

"划定区域",即将行政村划定成几个区域,划定的某一区域内庄台打扫(含道路、河坡、空闲地、绿化带等保洁)、公厕保洁等由一人负责承包,避免互相扯皮、互相推诿。

管护人员选定后,需在村庄显目位置张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聘用人员需与村签订管护合同(或管护协议),合同条款应包括:

管护项目、管护区域、管护要求、工资报酬、奖惩措施和对不合格人员清退事项等,合同每年签订一次,聘用人员由乡镇统一为其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管护项目统一设定为:

庄台打扫、河道保洁、公厕保洁、绿化养护、垃圾转运等5项。

3、管护人员待遇:

管护区域达到300人,管护人员报酬一般掌握在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少数自然庄台较小的情况除外)。

管护人员报酬使用市以上财政资金每人每年不得高于10000元,超过部分由村配套资金安排。

各行政村应通过划定管护区域、整合管护项目,采取一人多岗形式,提高管护人员待遇。

管护人员报酬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组成,基本报酬一般占报酬总额的60%。

4、管护人员职责:

管护人员每天对管护区域保洁不少于一次,暴露垃圾应及时进行打扫清理,垃圾转运应做到日产日清。

镇统一制定管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管护要求和奖惩措施,提高管护实效。

5、管护人员管理:

村级管护人员由各行政村负责管理,管护人员确定后,需将管护人员名单和合同报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各一份,同时镇将人员名单报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办公室、市综改办进行备案。

四、管护制度1、民主议事制度。

村内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严格执行民主议事制度,实行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做到公开透明操作、严格规范管理。

运行维护工作绩效考核应充分听取并尊重村民意见,让村民参与质量监督。

2、管护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管护人员岗位包括:

庄台打扫人员岗位、河道保洁人员岗位、公厕保洁人员岗位、绿化养护人员岗位、垃圾转运人员岗位等,实施村要明确管护人员职责,对管护人员实行责任制管理,签订管护合同。

要通过设立公示栏等形式,对管护人员姓名、管护项目、管护范围、管护要求、年度报酬、考核奖惩办法等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3、设施管护制度。

针对村内基础设施现状,结合环卫设施配备要求,年初制定设施维护计划,并经村民民主议事,确定当年设施维护项目,确保农村桥梁、路面、路灯、公厕、公共活动场所设施、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完好。

对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保证其功能发挥作用,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护的状况。

4、考核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强化对管护单位和管护人员的责任考核。

各行政村要落实专门干部对管护人员进行考核,并填制考勤表,同时每天对管护人员工作表现、管护质量进行考核。

要建立村民监督机制,每月选择一定数量村民代表对管护人员表现及管护质量进行测评打分。

镇按月对各行政村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村干部考勤考核、村民测评和镇考核均作为管护人员考核报酬发放的依据,镇统一制定考核奖惩办法,明确村干部考核、村民测评、镇考核的权重和奖惩标准。

对不称职的管护人员要采取清退的办法,及时调整管护人员。

五、资金安排市按省定农业人口每人32元/年标准计算分配到镇,镇以各行政村人口每人32元/年标准将补助资金计算分配到各行政村,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其中:

70%左右用于管护人员报酬,30%左右用于设施维护费用。

六、工作步骤安排1、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2月5日-12月10日):

镇召开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会议,宣传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政策及相关要求,同时,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广泛宣传让乡村干部、老百姓了解政策,从而监督政策的执行。

2、方案制定阶段(20xx年12月10日-12月20日):

镇根据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同时建立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办公室,落实责任单位和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方案须在12月20日前报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办公室和市综改办。

上报工作方案时,要同时上报建立管护办公室、落实责任单位和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的文件和管护人员、报酬标准、设施维护等情况。

3、长效管理阶段(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我镇20xx年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从1月1日开始执行,各行政村与管护人员订立的管护合同期限应为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各村要按照管护要求加强对管护人员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管护职责,提高管护实效。

4、考核验收阶段(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镇制定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考核办法,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各乡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运转情况、管护效果、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采取暗访、督查及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暗访由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办公室组织,全年每个行政村暗访不少于一次;督查由镇政府组织,每季度抽取的行政村比例不低于25%;专项检查由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办公室、财政所共同组织。

暗访、督查、专项检查后,由参加人员直接打分,结果报镇备案,并及时将整改要求通报到村。

七、保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

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日常工作。

村两委是这项工作的实施主体,要建立工作班子,明确专门村干部具体负责,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体系。

要制订村规民约,形成村民参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的齐抓共管机制,同时组织村民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严格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资金筹集与拨付、资金使用与管理、资金监督与考核等管理办法。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镇财政将市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纳入专户,按行政村分别建立明细账,分村核算,结余留用,严禁平调和挪用。

补助资金实行乡镇财政报账制,管护人员报酬由乡镇财政所通过"一折通"直接打卡发放,其中基本报酬按季打卡,考核报酬每半年打卡一次,设施维护费用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履行审批手续后,按规定程序凭有效票据到乡镇财政所报账,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村内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

3、严格督查考核。

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办公室将加大工作督查考核力度,健全完善"暗访、督查、专项检查"的督查考评制度,做到平时与季度督查考核相结合、上级与群众评价相结合。

镇政府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列入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动真碰硬抓推进,督查考核打分结果,将作为核定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补助资金以及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各村要加大对村庄环境的日常督查,提高管护成效。

有条件的村可聘用专职督查员,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实效的督查。

通过执行严明的纪律、落实规范的保洁措施,确保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第2篇各村,镇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的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功能,落实长效管护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巩固市委巡察工作成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镇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着力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的建设及改善村庄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村庄面貌,为构建生态宜居绿色幸福的新大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围绕道路保洁、垃圾转运、公厕保洁、河道管护、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六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不断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和长效管理水平,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村"的长效管护工作网络,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完好,保洁设施齐全,管护队伍稳定,资金筹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分明,监管保障有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主要内容1、道路保洁。

进村通道、村口、停车场、健身场地、主要路面、河坡、绿地、垃圾桶(池、房)周边等保持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无乱堆放乱。

2、垃圾转运。

垃圾必须集中转运到指定地点,转运及时,确保日产日清;垃圾桶(池、房)周边无漫溢,无破损,保持四周整洁。

3、公厕保洁。

公厕设施齐全,配有洗水盆及照明设施;公厕地面无杂物;定期冲刷蹲坑坑道,每天确保清洗2次,确保无积存粪便、无异味。

4、河道管护。

村庄内河水体清洁,无水花生、水浮莲、绿萍等水面漂浮物,河边、河坡无乱堆乱放、无各类垃圾。

5、绿化养护。

河塘岸边、道路两侧、健身场地、绿化带、村庄四周树木修剪规范;绿化长势良好,无大片死株、缺株;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对所有树木进行刷白防虫。

6、设施维护。

农村公共设施完好,及时更换破旧垃圾桶;及时维修桥梁、路面、路灯、公厕以及公共活动场所设施;根据10-15户配备120升或240升的分类垃圾桶;每个行政村配备不少于2辆垃圾转运车,且运转正常,无安全隐患;合理添置环卫设施,并对损坏的及时更换或维修。

四、管护队伍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酬"要求配备长效管护人员,落实管护人员报酬,建立管护责任制,实行常态化管理。

1、管护人员数量。

原则上每300人左右配备一名管护人员,具体地根据村庄形态及村民居住情况确定人员配备数量。

聘用人员要求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无残疾。

年龄原则上控制在60周岁以内,对身体确实健康、做事认真负责且热心农村环境保洁工作的可适当放宽至65周岁。

2、管护人员聘用。

一是采取"划定区域、落实责任、明确报酬"的方式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管护人员,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严禁人情安排及其他照顾性安排。

"划定区域",即将行政村划分成几个区域,划定的某一区域内道路保洁、垃圾转运、公厕保洁等由一人负责承包,避免互相扯皮、互相推诿。

管护人员选定后,需在村庄显目位置张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聘用人员需与村签订管护合同(或管护协议),合同条款应包括:

管护项目、管护区域、管护要求、工资报酬、奖惩措施和对不合格人员清退事项等,合同每年签订一次。

3、管护人员报酬。

管护区域达到300人,管护人员报酬一般根据区域大小,掌握在每人每年6000元至10000元左右。

各行政村应通过划定管护区域、整合管护项目,采取一人多岗形式,提高管护人员待遇。

管护人员报酬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组成,基本报酬一般占报酬总额的60%。

4、管护人员职责。

管护人员每天对管护区域保洁不少于一次,暴露垃圾、乱堆乱放应及时进行打扫清理;垃圾转运应做到日产日清;公厕每天清扫一次,并及时消毒,确保清洁、无异味。

并明确管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管护要求和奖惩措施,提高管护实效。

5、管护人员管理。

村级管护人员由各行政村负责管理。

管护人员确定后,需将管护人员名单和合同报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效办)和财政所进行备案。

五、管护制度1、民主议事制度。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和设备添置严格执行民主议事制度,实行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做到公开透明操作、严格规范管理。

2、岗位职责制度。

管护人员岗位包括:

道路保洁、垃圾转运、公厕保洁、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等,各村要明确管护人员职责,对管护人员实行责任制管理,签订管护合同。

要通过设立公示栏等形式,对管护人员姓名、管护项目、管护范围、管护要求、年度报酬、考核奖惩办法等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3、设施管护制度。

针对村内基础设施现状,结合环卫设施配备要求,年初制定设施维护计划,并经村民民主议事,确定当年设施维护项目,确保村庄桥梁、路面、路灯、公厕、公共活动场所设施、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完好。

对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功能作用正常发挥,杜绝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

4、考核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强化管护人员的责任考核。

各行政村要落实专职督查员对管护人员进行考核和督查,并填制考勤表,同时每天对管护人员工作表现、管护质量进行考核。

具体办法:

按照季度与平时督查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管护人员与所在行政村捆绑考核,实行奖罚挂钩。

季度考核名列前三名的村给所在村全部管护人员分别加10分,合格村加5分,不合格村倒扣10分。

同时,平时不定期的按区域进行督查,对合格的村加5分,发现一处死角等扣3分。

年终评选优秀工作者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六、考核办法按日常考核、季度考核、专项考核和迎检考核四个方面,年终相加得出全年考核分。

1、日常考核。

从元月份开始,由镇长效办牵头,采取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各村进行测评。

2、季度考核。

结合市考核结果,由镇长效办组织相关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并对督查的情况打分,全镇通报。

3、专项考核。

主要是对实施方案制定、管护队伍建设、设施维护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水环境整治可结合市级验收由河水办进行专项考核。

4、迎检考核。

市及市级以上考核中不合格或提出整改意见视情节倒扣5-10分。

被市级媒体曝光一次扣10分,且年终不得参与镇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同时镇组织分工干部、行政村负责人、责任区负责人由镇纪委集体约谈,并视情节实行问责。

七、资金安排按省定农业人口每人每年32元标准测算到各村,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工资报酬和设施维护,由镇财政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帐管理。

其中70%左右直接用于管护人员报酬,打卡发放;30%左右用于设施维护。

资金不足部分,由村级安排配套资金,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维护的质量和水平。

八、保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

镇实行蹲村干部包保责任制,与分工的行政村捆绑考核,各行政村负责人对本行政村区域总负责。

各村要建立工作班子,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规范台帐管理,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体系。

2、强化工作考核。

实行工作考核制度,年终根据市级考核结果,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考核。

各村要制订村规民约,形成村民参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严格资金管理。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镇财政将市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纳入专户,按行政村分别建立明细分类账,分村核算,结余留用,不平调和挪用。

补助资金实行镇财政报账制,管护人员报酬由镇长效办和财政所通过"一折通"直接打卡至个人,如有弄虚作假、张冠李戴或其他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原则上基础工资每季发放一次,考核工资年终一次性发放。

设施维护费用由两委会申请,理财小组审核,提交镇长效办统一办理,按照规范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直接纳入镇财政专户报支,确保上级所有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各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

4、严格督查考核。

镇长效办要加大工作督查考核力度,健全完善"暗访、督查、专项检查"的督查考评制度,做到平时与季度督查考核相结合、上级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通过执行严明的纪律、落实规范的保洁措施,确保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以上实施意见,希各村、各单位认真遵守执行。

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意见第3篇各市、县(市、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广新局(文化委)、体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实践和我省实际,现就全省村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统筹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

坚持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以标准化保障均等化,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探索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主要目标1.村级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

到20xx年底,全省建成100个农民文化乐园;到20xx年,全省建成500个农民文化乐园。

其他美好乡村中心村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功能要求,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先行建设村文化活动室,逐步达到农民文化乐园标准,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2.村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每个行政村每年组织不少于1场"送戏进万村"正规演出、12场电影、12场文体活动、6场培训讲座。

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得到落实。

节庆礼仪、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展览展示、评比表彰、志愿服务、议事聚会、各类培训活动丰富多彩。

3.村级文化设施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升。

参照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每村组建群众文艺队伍不少于2支,每个农民文化乐园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兼职管理人员不少于2名。

4.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村民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90%以上,满意率95%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紧贴群众需求,推进服务内容标准化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目标,提供适合、适应、适当的服务。

依托农民文化乐园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抓好八项服务:

1.演出服务。

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由各县(市、区)综合考虑本地特点和农村群众实际需求,统筹使用每村4400元的农村文化活动补助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符合条件的国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实行统一集中采购,每年为每个行政村送一场正规演出。

2.电视服务。

实施入户工程,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直播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协调发展、互为补充,力争20xx年综合入户率提高到80%以上,免费提供10套以上公益性节目(包括4套央视、3套省台、2套市台、1套县级台节目),让农民群众看好电视。

3.广播服务。

规划建设全省应急广播体系,依托"村村响"工程和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让群众收听到4套以上广播节目。

4.电影服务。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工程,保证农民群众平均每个月看一场质量较高的电影,新片达50%以上。

5.书报服务。

推进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使每个农家书屋拥有基本藏书1500册,流动图书300册,报纸10种,流动期刊30种,保证必要的更新,解决农民群众经常看到新书报好书报的问题。

6.上网服务。

每村配备2-4台电脑,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农民群众共享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7.活动服务。

充分挖掘和传承各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节庆礼仪、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展览展示、评比表彰、志愿服务、议事聚会等,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8.培训服务。

围绕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能力素质,每两月举办一期培训或讲座,内容包括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思想道德、实用知识、致富技能、科技知识、法律常识、健康生活、文艺书画、非遗传承等。

(二)抓好设施配套,推进功能定位标准化坚持因地制宜、规模适中、重点突出原则,着力打造集"一场两堂三室四墙"为一体的、标准化的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

1.一场。

供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放映露天电影等活动的综合文体广场,配置必要户外健身器材、舞台。

2.两堂。

礼堂主要供举办文化节庆、文化礼仪、文体活动、室内电影放映以及村民议事集会、婚丧嫁娶、庆生祝寿等,可配有室内舞台;讲堂主要供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等。

3.三室。

文化活动室供村民开展文娱活动、非遗传承演练及文化辅导等;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供村民阅览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供村民浏览学习农业技术、知识讲座、医疗卫生、电子书刊等,欣赏红色历史、经典影视、舞台艺术、少儿动漫等。

可整合广播室、留守儿童活动室、乡村学校少年宫、妇女之家、便民服务室、交流议事馆等功能。

4.四墙。

利用礼堂内部墙面,通过设置标准活动展板,进行相关展陈设计、布置及更新,体现农民文化乐园展览展示功能,利于传播现代文明、倡导主流价值、学习身边楷模、展示村庄形象、传承当地文化、弘扬先贤精神。

展览内容分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四类。

(三)坚持资源整合,推进建设形式标准化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抓好设施网络的统筹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坚持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充分整合宣传文化、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图书信息、电影电视、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场所、设施、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统一规划,集中布局,利用农村闲置的学校、厂房、祠堂等,实现各类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村情、尊重民意,制定既合乎标准又切实可行的整合建设方案,尽可能集中规划、一园多用。

1.基本型。

通过改造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或闲置房屋,在布局上达到"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基本要求。

2.扩展型。

统筹利用村级文化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适度的改扩建,在结构布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

3.复合型。

与村级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联建共建。

(四)加强财力保障,推进资金投入标准化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责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市县财政为主体。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解决建设和运转经费。

省级财政、美好乡村办在美好乡村建设经费中予以倾斜,各级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从有关项目经费中予以支持。

各地可根据财力确定适度的建设规模,做到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相适应,既保基本保运转,又不过度不铺张,改扩建一般在100万元左右,新建200万元左右。

要加大运行资金保障力度,用足用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目前暂定为每村每年补助1.2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5000元,省级财政4000元,市县财政3000元。

支出标准为:

文艺演出4400元,农村电影放映2400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20xx元,农家书屋20xx元,体育活动1200元。

今后,随着财力增长,逐步提高有关项目补助标准,并保障必要的人员、奖励等经费。

推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动员城市企事业单位与有关中心村开展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通过村企共建、企业冠名等方式引导当地的企业和能人捐资助建,完善文体设施,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